《安拉,別為我哭泣》|一個女人的顛沛流離

《安拉,別為我哭泣》|一個女人的顛沛流離

月初的時候看完《安拉,別為我哭泣》,感觸是非常大的。當時就想著要寫些什麼,它帶給我的震撼不僅僅是因為在最近看過的書籍中給予我心靈的衝擊。世間有很多種剛烈的女子,她們有著傳奇的一生,有母儀天下,有坐擁江山,有名留青史,有為後人稱讚,大多數的人在經歷千般曲折後登上人生的巔峰。

而錫林·葛爾本是所有女性同胞中的一員,在圓滿的家庭長大,有著阿富汗女性的順從,也有著現代女性的叛逆,嘗試掙脫數百年的枷鎖,在家人的安排下結婚生子,平凡的過一生。然而,數年的戰爭帶來的顛沛流離,讓她的人生過得不凡,一生被哭泣與眼淚浸漫的故事。


1


我們出生在一個和平的年代裡,發一點無病的呻吟,編一些情緒的故事,玩一場情感的遊戲,只因這平和得可以呼吸順暢的空氣!那些曲折離奇的故事也只不過是我們內心曾心血來潮時喚起的漣漪。以致在很多的時候遇到些挫折便會覺得要耗掉一生的氣力,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忐忑彷徨。更不用說戰爭,我們也從來不曾想過真正的戰爭會是什麼,要面對的是什麼。

然而對於錫林·葛爾來說,戰爭是她一生的寫照,恥辱和蹂躪是一生的附贈品。

在一個本身教條束縛的民族裡,加上外來的入侵者的蹂躪,女人的眼淚像雨水一樣不值一提。可悲的民族,可悲的世俗觀,在一個女人是男人的附屬品的社會,一生任由著男性安排的社會,一個女人的奮起反抗是被認為不恥的,是不道德的,是被神靈給唾棄的。

戰爭摧毀著他們的家園,也許也正是因為戰爭,那一層固執如城牆的世俗觀也正在被摧毀。


2


因為兄長的一句話,十二歲的錫林·葛爾有了丈夫,卻也開始不停的逃亡,從山裡逃亡於城市,從阿富汗逃亡至伊朗,從伊朗逃回阿富汗,從阿富汗逃亡於伊朗,又被伊朗政府送回阿富汗,又逃回到大山裡,和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大女兒相聚,最終才將這一生逃亡的命運劃上句點。

支撐錫林·葛爾走過一生的是明天會變好的信仰,雖然懷疑過,恐懼過,彷徨過。在面對丈夫終日流連鴉片,身患重疾,對子女生死不聞不問的情況下,她迫不得已用自己的身體,用自己受到的恥辱來維持生活的根本,所有的苦難自己承受,沒有任何的抱怨,她理解自己的丈夫,卻不依賴自己的丈夫。

《安拉,別為我哭泣》|一個女人的顛沛流離

月初的時候看完《安拉,別為我哭泣》,感觸是非常大的。當時就想著要寫些什麼,它帶給我的震撼不僅僅是因為在最近看過的書籍中給予我心靈的衝擊。世間有很多種剛烈的女子,她們有著傳奇的一生,有母儀天下,有坐擁江山,有名留青史,有為後人稱讚,大多數的人在經歷千般曲折後登上人生的巔峰。

而錫林·葛爾本是所有女性同胞中的一員,在圓滿的家庭長大,有著阿富汗女性的順從,也有著現代女性的叛逆,嘗試掙脫數百年的枷鎖,在家人的安排下結婚生子,平凡的過一生。然而,數年的戰爭帶來的顛沛流離,讓她的人生過得不凡,一生被哭泣與眼淚浸漫的故事。


1


我們出生在一個和平的年代裡,發一點無病的呻吟,編一些情緒的故事,玩一場情感的遊戲,只因這平和得可以呼吸順暢的空氣!那些曲折離奇的故事也只不過是我們內心曾心血來潮時喚起的漣漪。以致在很多的時候遇到些挫折便會覺得要耗掉一生的氣力,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忐忑彷徨。更不用說戰爭,我們也從來不曾想過真正的戰爭會是什麼,要面對的是什麼。

然而對於錫林·葛爾來說,戰爭是她一生的寫照,恥辱和蹂躪是一生的附贈品。

在一個本身教條束縛的民族裡,加上外來的入侵者的蹂躪,女人的眼淚像雨水一樣不值一提。可悲的民族,可悲的世俗觀,在一個女人是男人的附屬品的社會,一生任由著男性安排的社會,一個女人的奮起反抗是被認為不恥的,是不道德的,是被神靈給唾棄的。

戰爭摧毀著他們的家園,也許也正是因為戰爭,那一層固執如城牆的世俗觀也正在被摧毀。


2


因為兄長的一句話,十二歲的錫林·葛爾有了丈夫,卻也開始不停的逃亡,從山裡逃亡於城市,從阿富汗逃亡至伊朗,從伊朗逃回阿富汗,從阿富汗逃亡於伊朗,又被伊朗政府送回阿富汗,又逃回到大山裡,和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大女兒相聚,最終才將這一生逃亡的命運劃上句點。

支撐錫林·葛爾走過一生的是明天會變好的信仰,雖然懷疑過,恐懼過,彷徨過。在面對丈夫終日流連鴉片,身患重疾,對子女生死不聞不問的情況下,她迫不得已用自己的身體,用自己受到的恥辱來維持生活的根本,所有的苦難自己承受,沒有任何的抱怨,她理解自己的丈夫,卻不依賴自己的丈夫。

《安拉,別為我哭泣》|一個女人的顛沛流離


3


她感受過真誠的善,也一直堅持著。在經歷戰火、逃亡、強暴、塔利班後,他們還是在堅持著,堅持著內心最真誠的善。在錫林·葛爾搬進難民營的時候,同樣是一無所有的鄰居給她送來了僅有的土豆和水。“每個人都應該幫助其他人,如果有一天你手裡有多餘的東西,也可以送給別人,也許那時我就需要你的幫助。”

在街上看到一位沒有胳膊和腿的小朋友,艱難地在地上爬行。錫林·葛爾把僅有的錢給了他。他為她說了一個故事,作為答謝。“如果你我見死不救,那麼我的生命也將一文不值。你和我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們都是真主創造出來的,因為無論我們中的誰死去,這個世界都缺少了一部分。”

在戰火紛飛和人性散亂的時代,總是需要善支撐下去。也許這就是一種信仰。


4


在信仰、神靈面前,人人平等,很多人抱著改變他們的高尚信念,發動戰爭。但在戰火燃起前,他們的日子簡單平和,雖然女人不能上學和工作,但他們並不知道外界的世界,並不知道區別。不知,也許是幸福的。但突然之間,一群陌生人,扛著槍打著拯救的名義,打亂了他們的生活。一瞬間,他們知道了自己與外界的差別和距離,無所適從這種改變。

“在我們的家鄉,每隔一段時間,總有一些人來告訴我們要做出改變,如果想變得更好,就不能保持現狀。英國人、俄國人、美國人、穆斯林游擊隊、塔利班……只要一切都好,就讓一切照舊吧。”

戰爭是殘酷的,它讓神聖的血液廉價的塗滿大地,從那些殘破的屍體中滲透進去,它摧殘著我們的身體,扭曲我們的靈魂,比起身體的殘肢斷臂,更痛苦的是那些靈魂的流離失所。

面對無休止的戰爭、隨處可見的死亡、接二連三的屈辱、親人的離散、被強暴而生下的小孩、不堪重負逃離的丈夫……她用纖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擔,從不退卻。

真正恐懼的不是死亡,而是活著的艱辛和肩頭的重量。

如果不繼續前行,只會被現狀毀滅,歲月能夠無情的雕刻眼角,冷酷的塗抹華髮,卻動搖不了一個堅毅的靈魂。

即使是真主曾暫時遺忘的地方,但是他總有一天還會回來,人們還有未來,明天總會變好。

- EN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