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樂三人行”論漂

“漁樂三人行”論漂

“漁樂三人行”論漂

“漁樂三人行”論漂

主持:《北京釣魚指南》主編孫銳

嘉賓:漁樂行釣具總經理周立新

北京著名釣魚大師韓建華

孫銳:今天咱們來聊聊浮漂,這是釣魚人永久的的話題,說它深奧它就深奧,說它簡單它就簡單。浮漂發展到現在,好像有一些什麼不同的亮點。

周立新:我從一個商家的角度,縱觀了整個浮漂的發展。先前是吹塑的浮漂,最早引入大陸的立漂是王冠,然後許木村的達摩,一直髮展到後來的釣魚郎、阿盧、家人等,材料從孔雀羽到巴爾沙,到蘆葦、茅草,到眼下出現的紅棉和所謂的納米,一路走來,漂型也反反覆覆的一直在隨潮流變化。

韓建華:實際上那種東西不叫什麼納米,就是一種發泡材料。我個人沒看出這個材料好在哪,可能就是一個浮力的問題。

孫銳:關鍵是成本問題,工業材料嘛,穩定性好,加工容易,就好比建築上用的型材。

周立新:韓老師的漂幾乎都能把漂身中間做空了,做空的直接好處就是浮力增大,是嗎?

韓建華:空心漂選擇的材料不一樣,蘆葦的就不好做,主要是巴爾沙的,可以裡頭掏空,但空心漂頭尾的連接很重要,不然容易受傷。

孫銳:空心和實心浮力能差多少?還有就是重心點的問題。

韓建華:當然不一樣,掏空肯定增大浮力。還有,也是重要的一點,空心有講究,你不能在中間掏空,要在漂身的上半部份空,就像你拿起一個氫氣球往下一拽,它的浮力特別穩定。

周立新:如同不倒翁的原理一樣。

韓建華:對!所以在它翻身往下沉的時候,特別的穩定,要是空心偏下了,下沉的時候就會晃悠,有風的話晃悠更厲害。

孫銳:空心的吃鉛量要比實心的大,也就意味著同樣款式大小的漂,你用3號我可以用2號,因為體積比你小,我出的動作一定比你大。

韓建華:沒那麼邪乎!只是說吃鉛量比同樣的略大。比如說現在的魚情每小時10尾左右,比較慢的情況下,我使一支體積小浮力大的,靈敏度要比體積大浮力小的靈敏很多。

周立新:漂腳的粗細有講究嗎?

韓建華:現在漂腳一般都是碳腳的,普遍的直徑有0.6毫米、0.8毫米和1毫米,也有更細和更粗的。如果我用40T的碳棒,就可以用0.6毫米達到0.8毫米的強度,就等於減輕了浮漂的自重,增加了浮力。

孫銳:可以這樣理解,我0.8的碳腳調完了是4目,如果換成相同的漂0.6的碳腳,沒準兒就是6目,漂腳的粗細直接影響到漂的自重。但是,漂腳太細的話,有些漂座插起來太鬆,容易掉。

周立新:其實很簡單,把腳尖的地方上點漆,增加到1毫米,打磨光滑就OK了。

孫銳:我們來說下一個話題,判斷不同的魚情,該用什麼漂?比如黑大坑,早上搶魚的時候,水深1.5米,撒了2000斤魚,該用什麼漂?搶魚時選擇漂型有那些關鍵點?

韓建華:先說組合,你搶魚的時候線組肯定腰粗,要選翻身快的浮漂,不能小,能迅速到底。一般的調七八目釣兩三目,生口嘛!

孫銳:調7、8目和調11、12目有什麼區別嗎?

韓建華:就得看你餌料的比重。如果餌的比重大,全是顆粒,可以調的更高。如果餌比較輕,而且化的比較快的話,行程拉長到底有可能就沒餌了,導致鉤到不了底。如果你想它翻身後動作出的快,就不能調的太高,7、8目足矣。

周立新:那選擇短身的、長尾、中長腳的漂型比較合適,吃鉛量要大的。

韓建華:其實,漂腳短一點的會更好。

孫銳:是不是漂腳短翻身快,重心靠下。現在出了一些漂尾和漂腳一樣長,特別長,中間是短身的漂,這種漂有什麼特性?

韓建華:那種漂翻身比較慢,而且因為腳長,抬竿時容易漂身結合部撕裂。那種漂適合釣時速20尾以下的魚。

周立新:有些釣鯉魚的大長腳漂,漂腳都比較粗,直徑能達到1.2毫米,所以,漂身與漂腳的結合部就容易爆裂,箍不住嘛,腳越長,槓桿力越大,就是這個道理。

孫銳:漂的重心決定了漂的翻身點。漂尾是樹脂的,漂腳是碳的,按理說樹脂的比重是大於碳的,如果漂尾長而漂腳短,重心點應該靠後,那麼翻身應該慢。韓老師好像說的正相反。

韓建華:不完全是,重心還要看漂體,漂體內部材質的密度、掏空和油漆等都會造成一支浮漂的重心點不一樣。衡量一支漂翻身快不快,你把手指放在飄身中間,看看那一頭偏上那一頭偏下,如果漂腳一方偏下,證明整體重心靠下,他就會翻身快。

孫銳:那麼,在搶魚階段過去,魚口一下慢了的時候,應該換漂換組合吧?

韓建華:我認為首先換竿子,軟一點的,然後換線,比如2.5換成1.5,子線可以0.8或1.0,鉤子可以換成袖鉤。而主要是漂,換一支翻身比較慢的、有行程的,不能大了。

周立新:那就是長腳長尾短身。

韓建華:這魚的習性是什麼?吃東西就跟小孩一樣,10個小孩吃東西搶著吃,有2個小孩也能爭著吃,而1個小孩,你喂他也不吃。所以說,魚少的時候。它吃食就特別小心,所以不能使大漂。

孫銳:我們知道,釣鯽魚的漂相對釣鯉魚來講,更講究靈敏度。比如在下午糗鯽魚的時候,什麼漂型最適合?

韓建華:可以選擇那種小肚的、13目或15目的棗核型,這種漂在水裡體積小,與水的摩擦阻力就小,同樣吃鉛量的話,它比長身漂要靈敏。選擇漂的大小呢,要根據魚的密度來,比如1號漂可能時速為10尾,2號應對時速50、60尾,3號應對時速100尾以上。

孫銳:在比賽中,打浮釣滑魚,對漂型的選擇有什麼要求?

韓建華:打浮,可選擇比較傳統的漂。長身、短碳腳,13-15目的漂。我個人認為,長身打浮比短身好,因為它翻過身後就在肚這兒,不動、頂肚、下沉都是魚吃。好多人都誤認為使靈敏度高的漂,實際是不對的。你要想打那種快魚,使靈敏的漂反而不好,靈對靈是最不好的,要靈對笨,抓口才真。好比說1米6的水深,釣浮的話一般都釣一漂深,如果水比較淺,就用一支短漂,越短越好。

咱們再舉一個例子,如果打底,來回釣放的魚,它本身吃口就滑,常常甩尾、頭撞鉛皮八字環、或叼著半拉餌,好多拉餌的纖維都比較長,它拽著纖維一扭頭,這些情況漂也下去,大動作非常多。遇見這種亂魚,可以選擇一支孔雀羽的軟尾漂,7目調平水釣1目半,孔雀羽的軟身漂(去殼),出的動作比較肉,再加上空心尾,更肉。可反而對亂滑魚效果最好。

孫銳:這就叫笨漂對靈魚。歸納起來就是魚的密度大、滑魚選擇笨漂,密度小、生口魚選擇靈敏的漂。那麼,調幾釣幾還有什麼說法嗎?

韓建華:這就需要根據魚情來,好比說是生口魚,時速100尾,半跑鉛也可,調在漂肚也可以,就是看你習慣於逮什麼樣的動作。其實,快魚的情況下,我認為只要不是大跑鉛,調幾目都可以。如果說上面是一層滑魚,而底下是生口,想穿過滑魚層釣生口,那就可以跑鉛,最簡單的方法是調的3號漂用2號漂釣。

周立新:還有,在釣鯽魚的時候,自己該如何認定是調高目還是調底目?好多人看別人調幾就調幾,其實沒明白。

韓建華:舉個例子,你要想調一個8目,我們稱之為調高目,那肯定是想抓特小的吃口,如果調低目,你就抓不著小口。我所說的小口就是浮漂稍稍往下一陰或一小邊。調高目就是擦底、離底釣。

孫銳:因為調高目浮漂的上牽力要大一些,水下線組繃的很直。

韓建華:對!你看調高目時,哪怕魚不吃,但能從浮漂的細微動態上知道魚來沒來。也就是說,鉤子剛剛觸底,線繃的很直,魚遊動所帶動子線的擺動,能影響到浮漂上。如果你調低目,這種信號就沒有。一般來講,我先調成不高不低,硬尾調5、6目,在釣靈的情況下可以釣2目半或3目。

孫銳:市面上的浮漂從十幾元到一百多元,價差很大,貴的浮漂它貴在什麼地方?

周立新:首先是選材不一樣。就拿湖南臨湘來說,那裡是全國最大的浮漂生產地區,全民生產浮漂。拿蘆葦杆來說,材料供應商首選供應一些大型企業,比如家人、黃金眼等,而這些大型企業經過初次篩選出30%的原料符合製作條件,再把剩下的70%轉給下一撥較小的廠子,他們再篩選,剩下的再給那些家庭作坊。所以,越到後來,原料越便宜,但成材率就越差。第二就是做工,漂的同心度、進口漆還是國產漆、40T碳腳還是20T碳腳、漂尾的樹脂透光度、熟練技工和非熟練技工等等,都是成本。

孫銳:也是,好的浮漂,眼感和手感的確不一樣,拿手一捋這漂身,不但光滑還特別的潤,出來的動作跟便宜漂完全不一樣。

現在有些人是看某某大師用什麼漂,就去追逐什麼漂,其實,好多大師是在為廠家做推廣。

韓建華:我釣了這麼多年的魚,有時候選擇浮漂固然重要,但並不是那一款漂就指定釣什麼魚,就定論了。我覺著使一支好漂,千萬別忽略你的餌料,你的這塊餌愛吃不愛吃,如果你的餌魚不愛吃或適口性不好,反映到漂上的動作就不會好。好比說你用一支100多元的漂,我用一支60元的漂,但我的餌對路,我的漂出的動作就比你好。如果硬要是講求漂的好壞,就是進了冬季大棚,一小時釣3、4尾魚的時候,好漂的靈敏度就體現出來了。大多數情況下,浮漂反應出好的動作,原因是在魚餌上。

孫銳:所以嘛,你看到大師使的XX漂動作好,關鍵點不在漂上,在餌上。自己要對自己的漂有信心。自己有幾套漂,常用的把它讀懂,完全熟悉自己的浮漂動作語言,做到心中有數。

韓建華:其實,好多人用慣了一支漂,無論什麼魚情它都是首選,這也是不對的。好比說魚情比較亂,你還使這支漂,把它調低目釣笨一些來逮口,如果你冷不丁換一支漂,沒準兒出的動作更好,抓口更準,但需要你去適應一段時間,可是你就不敢使,老覺得還是前一支漂心理踏實,這就是一個誤區。我認為,漂使的越多,什麼漂都讀一讀,你對浮漂的語言掌握的經驗就越多。

孫銳:總的說來,一個釣魚人要多用幾款不同的漂,從中發現那些漂最適合自己,這就像你跟它有緣還是沒緣,要做到人漂一體,才能把魚釣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