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弒師案的一點思考:我們教育的問題到底出在哪?

沅江弒師案的一點思考:我們教育的問題到底出在哪?

11月12日下午4時左右,湖南省益陽市沅江三中高三1502班學生羅某傑因沒有完成作業,班主任鮑某將其叫到辦公室交流時發生衝突,羅某傑拿刀猛刺鮑某脖子。鮑某後被送到醫院,但因失血過多經搶救無效死亡。聽說,老師鮑某曾榮獲“益陽市優秀班主任”稱號,班上學生都認為他是一名好老師,和藹可親、關愛學生、盡職盡責。而鮑老師的女兒也在這個班,羅某傑本是班上二十多名的成績,後來在班主任的嚴格要求下,進步到了班上第一名,年級前十名。羅某傑在殺死班主任後還特意返回班上當面告訴鮑老師的女兒,他殺了她的爸爸。

一名成績優秀的重點班學生竟然殺死了教育他的班主任,這件事讓人聽了感覺不可思議。但同時這件事也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近些年來為何屢次出現學生殺老師的案件?學生對老師為何到了如此仇視以至於要置對方於死地的地步?

盤點了近年來十多起的各地的弒師案,我發現被害的老師中,高中老師的比例是最大的。這是為什麼呢?

我認為或許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制度層面現在依然是一考定終身。所以,無論是社會、學校、家庭都把所有目光都聚集在分數上。所謂“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依然是存在的現實。而這分數就轉化為老師的壓力、家長的壓力和學生的壓力。而這三者之中,壓力最大的又屬學生的壓力,因為學生還未成年,心理還在不斷髮育成熟期,過高的壓力很容易導致學生心理畸形。從這些年的案件看,這些學生中有的成績好,有的成績差,所有與成績無關。今年明確提出教育的目的在於立德樹人,所以,教育的重心應放在育人。

第二:社會層面。當下的整個社會環境,呈現出一種急功近利的現象。成人的世界裡,大家都在追逐金錢和利益,影響到學生身上,學生也就對讀書有一種很強的功利性。讀書的目的就是將來找好工作,掙更多的錢。而在學習上,無論是老師、家長還是學生,就是想辦法如何用最有效、最簡單的方式提高分數,以便考上更好的大學。在這種環境下面,我們所培養的學生都是極致的利己主義者,凡事只會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這件事是不是對我有利,有利的就做,不利的就不做。很顯然,社會對教育的影響,並沒有起到一個積極的作用。

第三:家庭層面。從教二十來年,我發現,學生心理出現嚴重問題的,形成這個問題的原因一定是在這個學生的原生家庭上。家長對於孩子的關注只限於兩個方面,第一,吃飽穿暖;第二,成績高低。家長對於學生的精神層面關注的太少,學生的個性心理的發展出現了問題,家長可能毫不知情。即使發現了一些問題,也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需要去好好解決,往往更多的時候認為是孩子不夠理解自己。對孩子只是一味的施加壓力,從而加劇了孩子向更不好的方向發展。

第四:學校層面。現在的絕大多數學校都缺少對學生的心理疏導機制。由於在當下的環境下,出現心理問題的人越來越多,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應該每一所學校都能感覺到這個問題。然而很少有學校在這個方面投入人力和物力去改善這個情況。就我所在的學校來說,幾乎每一個班都有2-3人存在較嚴重的心理問題。而這些問題家長不去解決,學校不去解決,最終積壓到班主任這裡,很有可能就會因為一根導火索而爆發,從而壓垮整隻駱駝。我強烈建議:學校應該在這方面作出一些積極的探索。

第五:教師層面。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遇害的這些老師,大多都是優秀教師。而在現行的體制下,評價一位老師的優秀,很重要的一條標準便是學生的成績,所有,這些老師都對學生的要求都非常嚴格。教師過於注重成績,對學生心理狀況關注不夠,這也是導致結果的重要原因。但平心而論,班主任這個工作本身是非常辛苦的,特別是高中班主任又是所有班主任中最辛苦的,每天的工作強度都非常大。而還要要求他做一份心理老師的事情,撇開專業素質夠不夠不講,恐怕就從工作時間上也是難以滿足的。不過,這樣的事情也要引起作為班主任的重視,那就是,你必須要重點關注班上個別個性不同的學生的心理,這可能比你搞好教學成績更加重要的多。建議班主任對本班學生通過對個人及家庭的瞭解要有個基本預判。我想,如果鮑老師在實現有個心理預判,那一定不會出現這個悲慘的結局。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些思考。

中國教育改革,任重而道遠。中國教育也應走一條實事求是、能與時俱進、有中國特色的發展之路。希望能早日正視目前的問題,並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讓老師和學生重新找回教育和受教育的樂趣。

我不由想起幾千年前,孔子追求的境界: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應該才是我們教育應有的境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