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院系調整前後,大學科學家人數排行榜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院系調整,在校的大部分著名的理工科教授都被調離本校,名牌綜合大學無一不傷筋動骨。

由中科院出版的《中國現代科學家傳記》(1994版)收錄了中國現代科學家679人,在1952年,除去已逝的和海外的,再跑去高校外系統工作的,留在各大學工作的人數為314人,佔到當時在華科學家總數的六成。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院系調整,在校的大部分著名的理工科教授都被調離本校,名牌綜合大學無一不傷筋動骨。

由中科院出版的《中國現代科學家傳記》(1994版)收錄了中國現代科學家679人,在1952年,除去已逝的和海外的,再跑去高校外系統工作的,留在各大學工作的人數為314人,佔到當時在華科學家總數的六成。

1950年代院系調整前後,大學科學家人數排行榜​注:表中調整前是空白,說明這個大學不是新合併的,就是科學家人數小於5。

此次調動的特點:

一、空前絕後。

這314人,留在本校工作的僅有82人,可見大多數都支援建設去了,這樣的調動在世界科學史上絕無僅有,在調離的人數中有三分之一被調離高校。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院系調整,在校的大部分著名的理工科教授都被調離本校,名牌綜合大學無一不傷筋動骨。

由中科院出版的《中國現代科學家傳記》(1994版)收錄了中國現代科學家679人,在1952年,除去已逝的和海外的,再跑去高校外系統工作的,留在各大學工作的人數為314人,佔到當時在華科學家總數的六成。

1950年代院系調整前後,大學科學家人數排行榜​注:表中調整前是空白,說明這個大學不是新合併的,就是科學家人數小於5。

此次調動的特點:

一、空前絕後。

這314人,留在本校工作的僅有82人,可見大多數都支援建設去了,這樣的調動在世界科學史上絕無僅有,在調離的人數中有三分之一被調離高校。

1950年代院系調整前後,大學科學家人數排行榜二、元氣大傷。

無論綜合大學還是工科大學都是如此,甚至有的大學理工科被100%調光了(大家可以依據表格想想是哪些)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院系調整,在校的大部分著名的理工科教授都被調離本校,名牌綜合大學無一不傷筋動骨。

由中科院出版的《中國現代科學家傳記》(1994版)收錄了中國現代科學家679人,在1952年,除去已逝的和海外的,再跑去高校外系統工作的,留在各大學工作的人數為314人,佔到當時在華科學家總數的六成。

1950年代院系調整前後,大學科學家人數排行榜​注:表中調整前是空白,說明這個大學不是新合併的,就是科學家人數小於5。

此次調動的特點:

一、空前絕後。

這314人,留在本校工作的僅有82人,可見大多數都支援建設去了,這樣的調動在世界科學史上絕無僅有,在調離的人數中有三分之一被調離高校。

1950年代院系調整前後,大學科學家人數排行榜二、元氣大傷。

無論綜合大學還是工科大學都是如此,甚至有的大學理工科被100%調光了(大家可以依據表格想想是哪些)

1950年代院系調整前後,大學科學家人數排行榜​三、化整為零。

調整前的前十三所大學的科學家總數佔到了總數的80%。調整後的各大高校,除了特別栽培的北大和先期合併的天津大學,其它被保留的前13所大學調入人數平均不到1人,你沒看錯,只出不進。

四、莫名其妙。

既然調整後還建設綜合大學,為什麼不把當時一流的綜合大學清華浙大交大保留,而拆掉去建設其它不算特別強的大學(可以猜猜)為綜合大學,這個內情很複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