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長和藝考之路是這樣坑了孩子,不服來辯

特長和藝考之路是這樣坑了孩子,不服來辯

如果你是小學生家長,或者曾經是小學生家長,你可能聽說過特長生這個概念。

如果你是藝考生家長,那麼你可能比我更清楚,孩子是如何靠專業培訓考上大學的。

我相信,有很大一批這樣的家長,他們的孩子依靠某種特長而升入了想去的學校,他們覺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畢竟,為了孩子嘛。我想說的是,然並卵,除非你的孩子真的熱愛這個專業,不學這個專業他就覺得人生暗淡,生不如死。

很多家長並不認可這個然並卵。考上想去的學校,也算是有了一條路可走。其實,這只是你的焦慮得到了暫時的緩解而已,而背後是孩子對生命無意義之感,我們可以用一個流行的詞語來講,叫“空心病”。

特長和藝考之路是這樣坑了孩子,不服來辯

比如一個小學生A,他並不喜歡彈琵琶,但是北京四中有民族樂團,每年都會招收琵琶的特長生。A的父母得知此情,就讓A學了琵琶,決定走特長生這條道路。在小學的5、6年時光裡,A同學每天都要至少練習半小時的琵琶,但是他不喜歡,不肯練習,父母就很生氣,各種或哄騙咋,A同學堅持下來了,彈得還相當不錯。

假設,後來他真的考上北京四中了。您以為他真的就一隻腳跨入北大清華了嗎?No。北大清華要錄取精通每一個學科的學生,這對孩子的要求,就不僅僅是努力了,包括:高效的課堂效率、高效的學習效率,高的自控能力,高的研學精神以及艱苦卓絕的刻苦。如果A同學做不到這些,即便他在北京四中,也終將在中考的時候被請出四中,另謀生計。

當然,你可以說,他仍然可以靠琵琶這個特長考進四中的高中部。或許有這種路徑,但是他仍然要面臨專業和學業的雙重壓力,而所謂的名校---無論是四中還是人大附,並不會額外給他這種高效的課堂效率、艱苦卓絕的刻苦精神。這些玩意,只是少數高智商、喜歡智力挑戰、玩弄學科學習於股掌間的學霸才能玩得轉的。這些所謂的名校,只是把他們集合在一起而已。

特長和藝考之路是這樣坑了孩子,不服來辯

結果你可想而知,小A小學用了5~6年的時間練習一門他並不喜歡的樂器,其過程有多麼慘烈,各位可以自行腦補:讓一個熱衷於淘寶,打死也不肯回家開電腦的女性去研究C語言並且要憑藉這個玩意進入世界五百強。其背後我們可以貼上諸多類似的標籤:學而無用、痛苦到大腦神經元拒絕鏈接、生活無意義……且考學該要的能力一個都不能少。。。

我們再來看B同學,在高三那年緊急學習了播音主持,後來真的考上某三流播音主持專業的大學了。這時候,家長鬆了一口氣,總算是給孩子找了一個前程,總算是有學可上了。甚至B同學也如此認為:要不是學了這個玩意,恐怕只能去打工了……

問題在於,B同學考上播音主持之後,學了三四年,畢業了。然後找了一份前臺的工作,或者銷售員的工作,人生大致就此告一段落了。

我想說的是,備考的一年,以及大學的四年,恐怕就這樣被廢了。畢業之後,他再也不玩這東西了,因為他從來就沒有認為這是他要做的事情,而他到底要做什麼事情呢?或許有,但父母不認可,或者考不上。或許沒有,那還得再探索探索。同時,我們還應該瞭解一個事實是:現在考一個三流大學,並不會比出門遛彎遇到一隻寵物狗更難。

特長和藝考之路是這樣坑了孩子,不服來辯

我們以為特長生或者藝考生是進入大學的一條捷徑,其實錯了。這條路,比哪條路都艱難。因為還要多學一門專業,如果孩子不喜歡,這簡直就是人生的痛苦源泉。有那點功夫,多讀100本好書,多琢磨點他真正喜歡的事情,或者多背2000個單詞,恐怕他也能考上同級的學校,而且選擇更多!

當然,如果你的孩子挺喜歡的,非此不考,那我倒是覺得這是一條好路。問題在於,真正喜歡某特長的家長,一般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多學點文化課。而沒有啥特長的孩子家長,往往只好讓孩子走專業道路。這。。實在是讓人讓人拍案驚奇。

繼續吐槽。

特長和藝考之路是這樣坑了孩子,不服來辯

假設,你的孩子依靠苦讀,或者依靠苦練終於考上你想上的大學了,他的人生成功就此奠定基礎了嗎?不見得。即便你依靠苦讀上了清華北大,你的命運不見得就比南翔出來的學生更美好。其實,人生的道路是否順暢,上什麼學只是他真實水平和需求的自然結果,之後還得靠他的聰明才智和他的自我教育來實現。

我們可以嘗試理解一下這種情況:

如果你的孩子智力高、喜歡閱讀、喜歡智力挑戰,那麼他必然會成為學霸,而且樂於研究學問,也擅長研究各種學問。他自然而然能考上清華北大或者他所理想的大學。

如果你的孩子喜歡音樂,那麼他從小就琢磨音樂,就玩音樂,那麼到了高考的時候,他考音樂學院應該是沒有什麼意外,因為他的專業水平早已在之前愉快的生活中奠定。

如果你的孩子喜歡電腦編程,那麼他必然會在高考前成為精通編程的大家,甚至都會有很多創新的作品面世。這時候他肯定會在信息學競賽中獲獎,自然就能夠得到自主招生的資格而提前被錄取到某個合適的大學。甚至,他有可能不上大學直接創業,有更多成功的路徑。

特長和藝考之路是這樣坑了孩子,不服來辯

那些為了升學,簡單粗暴地給孩子設計未來的家長,其實是花了錢、花了精力,付出很多代價,並沒有什麼意義,即便真的考上某個學校,你的孩子也不會因為他過去的付出而成為人才,或者成為這個領域的佼佼者。

所以,我說,為了升學而讓孩子走特長道路而不是因為孩子喜歡的家長,都是耍流氓,沒什麼卵用。

推薦大家閱讀陶老師的育兒書,學做輕鬆的智慧父母,特別是爸爸應該一讀:

還推薦大家讀一下龍應臺的書,學做從容的智慧父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