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站在學術第一線——記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

永遠站在學術第一線——記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

人物小傳

姚期智,世界著名計算機學家、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計算機界諾貝爾獎”圖靈獎首位亞裔得主、世界密碼學的奠基人之一。

2004年,姚期智辭去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職,擔任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教授,他創立的清華大學本科計算機實驗班“姚班”,致力於培養計算機領域善於創新的優秀人才。

2010年,姚期智牽頭成立了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並擔任院長。今年年初,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姚期智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量子計算機基本已經呼之欲出,假如能把量子計算機和人工智能放在一起,有可能產生遠遠出人意料的‘化學反應’。”2017年11月5日,在一年一度的騰訊WE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介紹了量子計算的美好前景。他動情地說:“如果說有什麼事情能讓我感到興奮的話,那便是將量子計算與人工智能這兩個熱門領域結合起來。”

作為有“計算機界諾貝爾獎”之稱的圖靈獎首位亞裔得主、世界密碼學奠基人之一的“大咖”,姚期智多年來深居簡出,鮮少在公眾場合露面。不過,不久前他在一檔科技挑戰類節目《機智過人》獻出了自己的綜藝首秀。節目中姚期智從多隻憨態可掬的金毛犬中選了一隻沒有明顯特徵的狗狗,穩穩牽上舞臺參加人工智能步態識別環節。

“我希望幫助更多觀眾和年輕學子深入地瞭解人工智能的科學內涵和可能機遇。”姚期智闡述自己亮相節目的初衷,“與其他節目大不相同,《機智過人》是一個比較嚴肅的系列,它既有人臉識別等成熟技術,也有剛剛開始研究的機器人寫詩等項目,把人工智能的技術與應用相結合,是這個節目有趣的特點。”

在姚期智看來,節目中的競賽只是表象,呈現的項目也不是終點。以人工智能讀影像片為例,它的背後,意味著人工智能或許能在醫療領域作出更大貢獻。

這位思維敏捷縝密、言辭懇切幽默、待人親切和藹的老人,跨越大洋,回到故土,翻過一座又一座學術高山,堅定地行走在人工智能與量子計算機研究前沿。

人工智能領域大有可為

“我11歲的時候,楊振寧和李政道兩位先生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每個家長都會教育子女向他們學習。”姚期智說。這件事激發了他對物理的興趣,也堅定了大學時選擇物理系的決心。

後來,為了邀請姚期智回國任教,清華大學專門請楊振寧與他會面。“我沒有想到有一天會跟楊振寧先生見面,而且談論的還是關於到清華任教的事情。我一向非常仰慕楊先生,當時也非常興奮。”姚期智說,和楊振寧見面後,自己感覺如沐春風。

2004年,姚期智辭去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職,回到國內擔任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教授,並開設了國內首門計算機理論課程。他回國的理由很簡單:為縮短中國在計算機領域和世界領先水平的差距作貢獻。

在中國,計算機一直被視為工程學科,也因此忽略了在計算機理論方向上的研究。事實上,計算機科學中有很多科學方面的理論和知識,計算機科技想要有全面的發展,就必須兼顧工程和科學。

“直到現在,我們在計算機理論方面還是和國外有相當大的距離,這和時代背景也有關係,改革開放後,我們需要先讓國家富起來,所以對於實用特別重視。”姚期智說,現在,人工智能的理論研究正成為擺在中國面前的巨大機遇。

一方面,人工智能基本上是一個實驗的科學,學習實用技術非常快的中國年輕人,讓中國在這方面迅速趕上了世界水平;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現在最大的缺陷就是沒有理論,下一代人工智能要突破,一定要在理論上下功夫。算法理論和系統性應用是中國的薄弱環節,我們既要在算法理論方面尋求突破,也要力爭出現系統性的應用。

姚期智分析說,人工智能是今後二三十年對科學界和產業界產生極大影響的一門科技。在這次的人工智能浪潮中,中國很幸運地在比較應用方面追上了世界的水平,也有非常出色的產業基礎來做這件事情。

“當然,我們不能夠認為我們已經達到了世界的水平,這個工作就完成了。我希望中國能夠在人工智能的發展上取得一些原創性的、有知識產權的成果和地位。”姚期智語重心長地說。

在姚期智看來,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大有可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要求到2030年,我們在人工智能領域要做到世界領先。我覺得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遠景,而且也確實是有可能達到的。”姚期智說。

給人才更具挑戰性的環境

2004年姚期智回國後,建立了一支研究團隊。但團隊建立後,他發現團隊裡新招來的研究生科研能力都不夠,以至於這些新人來的頭一年仍在補課。

“國內本科生的聰明才智確實是世界一流的,特別是國內一流大學,比麻省理工、普林斯頓、斯坦福等國外名校的學生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創新能力卻相對不足。”姚期智說,他在國外大學經常看到國內來的學生。但令人震驚並惋惜的是,這些來自國內一流大學的學生很多該學的沒學,創新思維薄弱制約了他們的成長。因此,姚期智下定決心:給這些學生一個更富挑戰性的環境。

2005年,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實驗班“姚班”正式成立,姚期智主張,讓學生髮現自己最擅長做什麼、最喜歡做什麼,將來不管就業還是深造,都沿著這個方向去發展。

在他的主導下,“姚班”的培養方案、教學計劃逐步確立完善,姚期智親自主講國內首個計算機理論課程,傳授他最擅長的計算機算法設計和複雜性領域。重新構建的本科課程體系全面覆蓋計算機科學前沿領域,並突出了與物理學、數學、經濟學、生物學等多學科領域的交叉互補性。

多年來,“姚班”培養了大批青年才俊:他們當中有被譽為中國大學生計算機編程第一人的“樓教主”樓天城,有被選為福布斯全球30位30歲以下金融天才的鄒昊,創立了光流科技的胡伯濤,還有曠視科技三位聯合創始人印奇、唐文斌、楊沐。

“‘姚班’最大的收穫就是把創新變成了習慣,上學時每週都會有老師介紹前沿領域和方向,探討尚未得到解決的問題,這種思路被培養成了習慣,延續至今。”“姚班”畢業生、曠視聯合創始人楊沐說。

姚期智說,他希望清華的環境能讓大家減輕壓力,更多感受到學習、研究過程中的挑戰與突破,以及由此帶來的幸福感。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出世界最頂尖的創新者。

事實上,做出世界最頂尖科研成果的夢想,就像一粒種子,已經被姚期智播撒到每一位“姚班”學生和眾多科研工作者的心裡。

不離開科研一線

2010年年底,姚期智牽頭成立了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並擔任院長。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物理學兩大學科方向交叉建院,在國內屬於首創。

雖然身份與職責一再變化,但姚期智一直對自己有一個要求:絕不能讓自己從科研第一線下來。“因為只有自己在第一線做出了出色的工作,才能夠給其他年輕教授提供一個標準。況且,離開研究崗位後感覺會不一樣,對事情的判斷也會發生偏差。”

清華大學交叉信息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吳辰曄曾感慨:“姚院長以科研為一生的樂趣,至今仍奮鬥在科研一線,這幾年持續發表了多篇重量級的論文,這一份對夢想的執著和熱愛,實在讓我更深地理解到這一份執著,便是匠人精神。”

對於科學研究,姚期智曾打過這樣一個比喻:“這就像在原野上無拘無束地奔馳。每一位能做好研究的人都曾體會過這樣的感覺。”

這種醉心於研究的感覺,讓姚期智保持了旺盛的創造力。他喜歡的科研方式是這樣的:在一個領域做出兩三篇重量級論文後,就換到一個新的領域。

過去4年,姚期智一直在關注計算經濟學領域的博弈拍賣理論,這讓他深感快樂。現在,人工智能理論成為他又一個新目標。“你們可以等等看,兩三年以後,我能不能對大家有所交代。”姚期智笑著說,自信堅定一如既往。(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陳瑩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