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河下游形成歷史最大湖面

曾乾涸見底(見小圖)的臺特瑪湖今又重現湖水、溼地的美景,218國道穿湖而過(攝:肖玉磊)

“塔里木河斷流了!”

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我國第一大內流河塔里木河斷流、尾閭臺特瑪湖乾涸的消息時不時傳來。這不僅讓人焦慮,而且帶給人們更多的似乎是無奈:塔里木河南面有我國最大的流動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塔河中下游的北面還有庫魯克塔格沙漠。儘管塔里木河過去還曾通過孔雀河注入羅布泊,但誰能保證兩大沙漠中間的塔里木河長流不竭、臺特瑪湖最終逃過消失在沙漠中的命運呢?

這個秋季,記者卻在塔里木河下游的大西海子水庫看到了“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曾經幾近乾涸的水庫碧波盪漾,潔白的蘆花在秋風中搖弋,水鳥靜靜地停在胡楊樹枝上。塔里木河下游的大西海子水庫的新老洩洪閘都敞開閘門,清澈的塔里木河水轟鳴著分別注入老塔里木河和齊文闊爾河,向300多公里外的臺特瑪湖奔去。

“從2000年國家治理塔里木河到現在,大西海子水庫向尾閭臺特瑪湖輸水,已經超過了68.5億立方米,大約相當於輸送了500多個杭州的西湖。”塔里木河流域幹流管理局辦公室副主任肖玉磊說,“臺特瑪湖從沙漠中一個幹了底的湖床,又重新形成了511平方公里的湖面和溼地,為歷史最大值。”

這簡直不可思議。塔里木河和臺特瑪湖何以重現生機?沙漠中消失的綠洲,何以逆襲?

塔里木河的故事

“南疆母親河”,呵護的不僅是南疆

沿著218國道,從庫爾勒驅車前往塔里木河下游的大西海子水庫,有200多公里路。但若沿著塔里木河的輸水堤走,可對塔里木河治理有更直觀的印象。雖然增加了車程,卻十分值得。

輸水堤岸的兩側是十字方格的攔沙壩,攔沙壩下檉柳、駱駝刺、鹽生草等荒漠植物連片地生長著。在靠近塔河河岸的綠洲裡,胡楊林茂盛的樹冠已經由綠轉黃,正在迎來一年中它最美麗的季節,而塔里木河水從它的腳下靜靜地東流而去。

塔里木河下游形成歷史最大湖面

曾乾涸見底(見小圖)的臺特瑪湖今又重現湖水、溼地的美景,218國道穿湖而過(攝:肖玉磊)

“塔里木河斷流了!”

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我國第一大內流河塔里木河斷流、尾閭臺特瑪湖乾涸的消息時不時傳來。這不僅讓人焦慮,而且帶給人們更多的似乎是無奈:塔里木河南面有我國最大的流動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塔河中下游的北面還有庫魯克塔格沙漠。儘管塔里木河過去還曾通過孔雀河注入羅布泊,但誰能保證兩大沙漠中間的塔里木河長流不竭、臺特瑪湖最終逃過消失在沙漠中的命運呢?

這個秋季,記者卻在塔里木河下游的大西海子水庫看到了“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曾經幾近乾涸的水庫碧波盪漾,潔白的蘆花在秋風中搖弋,水鳥靜靜地停在胡楊樹枝上。塔里木河下游的大西海子水庫的新老洩洪閘都敞開閘門,清澈的塔里木河水轟鳴著分別注入老塔里木河和齊文闊爾河,向300多公里外的臺特瑪湖奔去。

“從2000年國家治理塔里木河到現在,大西海子水庫向尾閭臺特瑪湖輸水,已經超過了68.5億立方米,大約相當於輸送了500多個杭州的西湖。”塔里木河流域幹流管理局辦公室副主任肖玉磊說,“臺特瑪湖從沙漠中一個幹了底的湖床,又重新形成了511平方公里的湖面和溼地,為歷史最大值。”

這簡直不可思議。塔里木河和臺特瑪湖何以重現生機?沙漠中消失的綠洲,何以逆襲?

塔里木河的故事

“南疆母親河”,呵護的不僅是南疆

沿著218國道,從庫爾勒驅車前往塔里木河下游的大西海子水庫,有200多公里路。但若沿著塔里木河的輸水堤走,可對塔里木河治理有更直觀的印象。雖然增加了車程,卻十分值得。

輸水堤岸的兩側是十字方格的攔沙壩,攔沙壩下檉柳、駱駝刺、鹽生草等荒漠植物連片地生長著。在靠近塔河河岸的綠洲裡,胡楊林茂盛的樹冠已經由綠轉黃,正在迎來一年中它最美麗的季節,而塔里木河水從它的腳下靜靜地東流而去。

塔里木河下游形成歷史最大湖面

鹽生草

塔里木河下游形成歷史最大湖面

曾乾涸見底(見小圖)的臺特瑪湖今又重現湖水、溼地的美景,218國道穿湖而過(攝:肖玉磊)

“塔里木河斷流了!”

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我國第一大內流河塔里木河斷流、尾閭臺特瑪湖乾涸的消息時不時傳來。這不僅讓人焦慮,而且帶給人們更多的似乎是無奈:塔里木河南面有我國最大的流動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塔河中下游的北面還有庫魯克塔格沙漠。儘管塔里木河過去還曾通過孔雀河注入羅布泊,但誰能保證兩大沙漠中間的塔里木河長流不竭、臺特瑪湖最終逃過消失在沙漠中的命運呢?

這個秋季,記者卻在塔里木河下游的大西海子水庫看到了“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曾經幾近乾涸的水庫碧波盪漾,潔白的蘆花在秋風中搖弋,水鳥靜靜地停在胡楊樹枝上。塔里木河下游的大西海子水庫的新老洩洪閘都敞開閘門,清澈的塔里木河水轟鳴著分別注入老塔里木河和齊文闊爾河,向300多公里外的臺特瑪湖奔去。

“從2000年國家治理塔里木河到現在,大西海子水庫向尾閭臺特瑪湖輸水,已經超過了68.5億立方米,大約相當於輸送了500多個杭州的西湖。”塔里木河流域幹流管理局辦公室副主任肖玉磊說,“臺特瑪湖從沙漠中一個幹了底的湖床,又重新形成了511平方公里的湖面和溼地,為歷史最大值。”

這簡直不可思議。塔里木河和臺特瑪湖何以重現生機?沙漠中消失的綠洲,何以逆襲?

塔里木河的故事

“南疆母親河”,呵護的不僅是南疆

沿著218國道,從庫爾勒驅車前往塔里木河下游的大西海子水庫,有200多公里路。但若沿著塔里木河的輸水堤走,可對塔里木河治理有更直觀的印象。雖然增加了車程,卻十分值得。

輸水堤岸的兩側是十字方格的攔沙壩,攔沙壩下檉柳、駱駝刺、鹽生草等荒漠植物連片地生長著。在靠近塔河河岸的綠洲裡,胡楊林茂盛的樹冠已經由綠轉黃,正在迎來一年中它最美麗的季節,而塔里木河水從它的腳下靜靜地東流而去。

塔里木河下游形成歷史最大湖面

鹽生草

塔里木河下游形成歷史最大湖面

鹽節木

塔里木河下游形成歷史最大湖面

曾乾涸見底(見小圖)的臺特瑪湖今又重現湖水、溼地的美景,218國道穿湖而過(攝:肖玉磊)

“塔里木河斷流了!”

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我國第一大內流河塔里木河斷流、尾閭臺特瑪湖乾涸的消息時不時傳來。這不僅讓人焦慮,而且帶給人們更多的似乎是無奈:塔里木河南面有我國最大的流動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塔河中下游的北面還有庫魯克塔格沙漠。儘管塔里木河過去還曾通過孔雀河注入羅布泊,但誰能保證兩大沙漠中間的塔里木河長流不竭、臺特瑪湖最終逃過消失在沙漠中的命運呢?

這個秋季,記者卻在塔里木河下游的大西海子水庫看到了“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曾經幾近乾涸的水庫碧波盪漾,潔白的蘆花在秋風中搖弋,水鳥靜靜地停在胡楊樹枝上。塔里木河下游的大西海子水庫的新老洩洪閘都敞開閘門,清澈的塔里木河水轟鳴著分別注入老塔里木河和齊文闊爾河,向300多公里外的臺特瑪湖奔去。

“從2000年國家治理塔里木河到現在,大西海子水庫向尾閭臺特瑪湖輸水,已經超過了68.5億立方米,大約相當於輸送了500多個杭州的西湖。”塔里木河流域幹流管理局辦公室副主任肖玉磊說,“臺特瑪湖從沙漠中一個幹了底的湖床,又重新形成了511平方公里的湖面和溼地,為歷史最大值。”

這簡直不可思議。塔里木河和臺特瑪湖何以重現生機?沙漠中消失的綠洲,何以逆襲?

塔里木河的故事

“南疆母親河”,呵護的不僅是南疆

沿著218國道,從庫爾勒驅車前往塔里木河下游的大西海子水庫,有200多公里路。但若沿著塔里木河的輸水堤走,可對塔里木河治理有更直觀的印象。雖然增加了車程,卻十分值得。

輸水堤岸的兩側是十字方格的攔沙壩,攔沙壩下檉柳、駱駝刺、鹽生草等荒漠植物連片地生長著。在靠近塔河河岸的綠洲裡,胡楊林茂盛的樹冠已經由綠轉黃,正在迎來一年中它最美麗的季節,而塔里木河水從它的腳下靜靜地東流而去。

塔里木河下游形成歷史最大湖面

鹽生草

塔里木河下游形成歷史最大湖面

鹽節木

塔里木河下游形成歷史最大湖面

鹽穗木

“塔里木河素有‘南疆人民的母親河’之譽,”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辦公室副主任王雪英說。塔里木河幹流全長1321公里,但它自身不產流。歷史上,塔里木河流域曾有阿克蘇河、喀什葛爾河、葉爾羌河、和田河、開都—孔雀河、迪那河、渭幹河與庫車河、克里雅河和車爾臣河等九大水系匯入,流域總面積達102萬平方公里,流經5個地(州) 的42個縣(市)和4個兵團師的45個團場,流域內生活著人口逾1200多萬人。

上世紀50年代以後,由於自然及人為等多重因素,塔里木河的水源僅縮減為阿克蘇河、和田河、葉爾羌河、開都—孔雀河這4條河,於是形成了塔河“四源一干”的格局。

塔里木河治理,國家從2001年啟動實施。“記得在塔河治理剛開始不久,我們從庫爾勒沿著218國道往大西海子水庫走,一路上遇到被風沙掩埋的路段竟然197處之多。有的地方,掩埋的沙丘堆得很高,我們的越野車翻過去都有點費力,越野車一小時也只能跑30多公里,所以218國道又被當地人稱為‘死亡公路’。”新疆自治區政府專家顧問團生態顧問、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徐海量說,“我們當時的感覺是,再不治理,別說這218國道,就連這塔里木河都快給塔克拉瑪干沙漠給吞噬了!”

塔里木河岌岌可危的命運與極其重要的特殊地位,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關注。

2001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覆了《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規劃報告》。該項目總投資達107.39億元,主要是通過實施灌區節水改造、平原水庫節水改造、地下水開發利用、河道治理、博斯騰湖輸水系統、生態建設保護、山區控制性水利樞紐、流域的水資源統一調度管理等九大類工程與非工程措施,實現了“四源一干”總節水量達到了26.6億立方米。在年平均來水條件下,塔河干流阿拉爾來水量達到46.5億立方米,開都—孔雀河向塔河干流供水4.5億立方米,向大西海子水庫以下下洩生態水超3.5億立方米,讓塔里木河流域重現綠洲,生機盎然。

截至目前,塔河流域管理局先後組織實施了18次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態輸水,使累計下洩生態水量達68.5億立方米。自2011年至2016年的5年裡,每年平均下洩5.25億立方米,超過了規劃報告確定的年均下洩3.5億立方米生態水的任務。水頭13次到達塔里木河的尾閭臺特瑪湖,最大形成了500多平方公里湖面。輸水結束了塔河下游河道連續斷流30年的歷史,實現了“水流到臺特瑪湖,塔里木河幹流上中游林草植被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下游生態環境得到初步改善”的規劃目標。

雖成效卓著,但記者仍心存疑慮:將這相當於500個西湖的巨大水量注入臺特瑪湖,其意義何在?為什麼要將如此珍貴的水源從南疆的綠洲引入塔克拉瑪干沙漠?此處年降水量不過50多毫米,而潛在的年蒸發量卻高達3000-4000毫米。因此即使一江清流能注入羅布泊,不是最後也得都被蒸發掉而乾涸嗎?

徐海量對此有獨到見解:“你去大西海子水庫的路上,有沒有看到高架鐵路正在建造?”

這提醒了記者。一路上,確實見到連接青海格爾木和新疆庫爾勒的格庫鐵路高架線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

“迄今為止,從新疆前往內地的鐵路線只有烏魯木齊——哈密這一條通道。正在建設的格庫鐵路,是新疆通往內地的第二條鐵路通道,其戰略意義不可小覷。按照格庫鐵路新疆段的線路設計,格庫鐵路將三次跨越塔里木河。保證塔里木河生態水文過程的完整性,可見其重要性。”徐海量說。

來自中鐵一局格庫鐵路新疆段鋪架項目部的消息說,自今年6月3日開鋪以來,已完成鐵路鋪軌逾96公里。

塔里木河的生死,不僅關係著南疆的塔里木河流域1200多萬各族人民的生存安全,而且事關整個新疆的戰略安全。

如今,在218國道上,日夜奔馳著內地前往新疆的油罐車。“毫無疑問,塔里木河的生死,未來還關係著國家的能源戰略安全。”徐海量強調說。

大西海子水庫的故事

曾險成鹽湖,如今變身“純生態水庫”

位於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塔里木鄉境內的恰拉樞紐,看似平常,卻是塔河干流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斷面。2007年,恰拉水閘建成了遠程監控系統。

“但2007、2008這兩年,塔河流域遭遇了嚴重的乾旱,河道乾涸從最下游的尾閭臺特瑪湖一直到塔河干流上游與中游的分界點英巴扎,斷流的里程將近800公里。”肖玉磊對記者說。

斷流,對於塔河流域的老百姓來說,性命攸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二師34團水管站站長徐著回憶起當時的窘境,至今難以忘懷,“2008年塔河干流來水少,總共只有14億立方米,根本到不了咱鐵幹裡克的大西海子水庫。”

2007年,棉花市場價格一路走高,一公斤棉花收購價10多元,一畝地掙個千兒八百的並不難。一些內地老闆趕到塔河沿岸大面積開荒種棉。新疆的耕地相對內地來說簡直是“無限的大”,但塔里木河的水不可能無限地多。於是,層層截流,原本水量平年的塔里木河,水頭甚至到不了中游。

“因為採用了滴灌技術,開荒種棉的老闆甚至連土地平整的投入都省了。”徐著說。

“使用滴灌技術不是很省水嗎?”記者頗感疑惑。

“我們新疆的地理特點,首先是乾旱。我國最大的沙漠在新疆,植物生長主要是依靠地表水和地下水;其次,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土壤形成於第三紀,普遍含鹽度較高。所以在新疆開墾荒地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漫灌,目的就是先要把土表層裡的鹽‘洗’出去,而且一般要漫灌三四次後才可以種棉花。”徐海量解釋。

那從土壤裡“洗”出來的鹽,又到哪裡去了?

“洗出來的鹽,最後還是回到了塔里木河。塔里木河流入臺特瑪湖後,湖水逐漸被日晒蒸發,鹽份卻在湖底沉積下來。所以在臺特瑪湖的湖底,在30公分沙土之下就有厚厚一層鹽。而已經乾涸的羅布泊,甚至形成了幾米厚的鹽殼。”徐海量說。

上世紀90年代,大西海子水庫蒸發量和澆灌農田的輸出水量大於上游補充入庫的來水量。原來的淡水庫,鹽度越來越高,幾成鹹水湖。34團為此成立了“土壤鹽測室”,每天監測大西海子水庫湖水的鹽分。“那時候,我們著急啊。拿庫水澆棉花吧,棉花鹹死了;不拿湖水澆棉花吧,棉花乾死了。”34團宣傳科長富雲感慨地說,“大家真的把水當成命啊。”

34團9連在全團的位置最東面,也就是最靠近庫魯克塔格沙漠的地方,因此被稱為“風頭水尾”。9連護林員任憲說,“上世紀90年代斷水的時候,每到春天,我們這裡不是刮‘沙塵暴’,而是刮‘黑塵暴’。一陣狂風不是把沙子刮起來了,而是把土都刮起來了,整個一片漆黑。人說河北沙塵暴厲害,50米外就看不見人了;我們這裡只要把手伸出去,就看不見自己的手了。每年種棉花,都要種好幾遍。來一次黑塵暴,就把薄膜、滴灌帶、剛長出的苗,全都給颳走了。”

2007年、2008年連續兩年的塔里木河斷流,讓位於下游的二師34團、35團的耕地大量拋荒,人員大量流失。34團林業站副站長徐永峰說,“那時,上級把34團、35團合併了,加起來有大約5萬人口。這裡的家長都對考上大學、中專的孩子說,你們出去以後可千萬別回來。短短几年,團場剩下的大都是老人,人口最少時不過1.3萬。這幾年治理塔里木河見了成效,水來了,才又迴流了大約4000多人,現在整個34團的人大約1.7萬。”

斷流,乾旱,水庫水質變鹹,植被大量死亡,團場員工背井離鄉,唯有黑塵暴鋪天蓋地、沙漠趾高氣揚。“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庫魯克塔格沙漠兩者最接近的時候,有多遠?”記者問徐著。

“就在大西海子水庫下去百把公里的阿拉幹,兩大沙漠合攏只剩‘最後一公里’。”他說。

沙逼人退。當時,生產建設兵團已經研究過將塔里木河下游的31團、32團、33團、34團、35團這幾個團場全部搬遷。

危難時刻,還是要抓住塔里木河治理這個主要矛盾。2000年,自治區成立了塔里木河流域水利委員會。2011年,自治區加大流域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力度,將現有的源流管理機構整建制移交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建立了協調高效的塔里木河水資源統一管理新機制,“以水定地”,嚴禁非法開荒。2016年,全面貫徹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塔里木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轉到了“三條紅線”用水總量控制指標上來。

終於,塔里木河源源不斷的清流又重抵達大西海子水庫。從2012年9月起還宣告退出農業灌溉,衍變為全疆唯一的純生態水庫,國務院批覆的規劃報告還明確該水庫每年向老塔里木河和齊文闊爾河下洩河水3.5億立方米,水頭直達300多公里外的臺特瑪湖。“去年,大西海子水庫下洩生態水達到了6.76億立方米。”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水量調度處處長何宇說。

如今,34團9連已經種有2000多畝人工防護林、1000畝梭梭和2000畝黑枸杞,在“風頭”的位置上擋住了“沙頭”的侵襲。

富雲說,34團曾經棄耕的12萬畝耕地,如今九成已經復耕。

採訪結束時,徐著頗為自豪地說,“你下次再來,我帶你去看我們團裡全疆最大的馬鹿養殖基地。”

胡楊林的故事

300多年不死,是維繫生態系統的“建群種”

何宇告訴記者,截至今年10月9日,塔里木河已向流域內胡楊林重點保護區應急生態補水19.96億立方米,完成計劃任務的197%,這使得胡楊林生態的自然修復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和改善。

“全世界60%的胡楊在中國,中國90%的胡楊在新疆。新疆的胡楊林又集中在塔里木盆地,胡楊林面積達129.5萬公頃,它是維繫荒漠生態系統的主體。”新疆師範大學教授說。

胡楊樹素有“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的美麗傳說,但在徐海量看來這一說法缺乏科學依據。

“我也認為這個傳說很美麗。所以每當我們聽說哪裡有哪怕一棵壽命上千年的胡楊樹,我們就馬上趕過去。但迄今為止,我們沒有找到過一棵壽命達到一千年的胡楊樹。我們找到壽命最長的胡楊樹,測定下來樹齡也只有300多年。”徐海量說。

胡楊樹是不是特別耐乾旱呢?徐海量說,也並非如此。在沙雅縣第二國營牧場的沙漠公路兩旁,有2萬多畝枯死的胡楊林,被當地老百姓稱為“魔鬼林”,原因就是塔里木河改道,此地50年沒有來過塔里木河水了。

“胡楊不是旱生植物,也不是水生植物,它是中生植物。凡是有胡楊的地方,一定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當地一定要有一場大水把土地漫浸一下,就是把地表層的鹽洗出去一部分,它才能生長。你可以看到胡楊的分佈,總體上是沿著塔里木河兩側的河岸分佈的。因為洪水經過塔里木河時會浸沒兩側河岸,給了幼苗期不耐鹽的胡楊最好的生長機會。”他說。

但胡楊有超強的根系能力,它的根系是先往下長,最長可以深達10米,只要胡楊的根系越過地表的鹽層,它就不怕鹽了。而且成年胡楊橫向的根系長度竟然可達100米。只要100米內有地下水,它的根系就自動找過去了,簡直是一架“找水機器”。徐海量的研究室曾試著挖過一棵小胡楊樹的根,它在地上長的只有30多公分高,但地下的根系卻有3米深。

雖然關於胡楊的美麗傳說並無科學依據,但胡楊依然給荒漠帶來了綠洲的美麗。胡楊是維繫荒漠生態系統的“建群種”,因它有龐大的根系,就能固住水土。只要有一棵胡楊樹活著,檉柳、羅布麻、駱駝刺、鈴鐺刺等十多種植物就都可以在胡楊周圍生長。

塔里木河下游形成歷史最大湖面

曾乾涸見底(見小圖)的臺特瑪湖今又重現湖水、溼地的美景,218國道穿湖而過(攝:肖玉磊)

“塔里木河斷流了!”

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我國第一大內流河塔里木河斷流、尾閭臺特瑪湖乾涸的消息時不時傳來。這不僅讓人焦慮,而且帶給人們更多的似乎是無奈:塔里木河南面有我國最大的流動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塔河中下游的北面還有庫魯克塔格沙漠。儘管塔里木河過去還曾通過孔雀河注入羅布泊,但誰能保證兩大沙漠中間的塔里木河長流不竭、臺特瑪湖最終逃過消失在沙漠中的命運呢?

這個秋季,記者卻在塔里木河下游的大西海子水庫看到了“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曾經幾近乾涸的水庫碧波盪漾,潔白的蘆花在秋風中搖弋,水鳥靜靜地停在胡楊樹枝上。塔里木河下游的大西海子水庫的新老洩洪閘都敞開閘門,清澈的塔里木河水轟鳴著分別注入老塔里木河和齊文闊爾河,向300多公里外的臺特瑪湖奔去。

“從2000年國家治理塔里木河到現在,大西海子水庫向尾閭臺特瑪湖輸水,已經超過了68.5億立方米,大約相當於輸送了500多個杭州的西湖。”塔里木河流域幹流管理局辦公室副主任肖玉磊說,“臺特瑪湖從沙漠中一個幹了底的湖床,又重新形成了511平方公里的湖面和溼地,為歷史最大值。”

這簡直不可思議。塔里木河和臺特瑪湖何以重現生機?沙漠中消失的綠洲,何以逆襲?

塔里木河的故事

“南疆母親河”,呵護的不僅是南疆

沿著218國道,從庫爾勒驅車前往塔里木河下游的大西海子水庫,有200多公里路。但若沿著塔里木河的輸水堤走,可對塔里木河治理有更直觀的印象。雖然增加了車程,卻十分值得。

輸水堤岸的兩側是十字方格的攔沙壩,攔沙壩下檉柳、駱駝刺、鹽生草等荒漠植物連片地生長著。在靠近塔河河岸的綠洲裡,胡楊林茂盛的樹冠已經由綠轉黃,正在迎來一年中它最美麗的季節,而塔里木河水從它的腳下靜靜地東流而去。

塔里木河下游形成歷史最大湖面

鹽生草

塔里木河下游形成歷史最大湖面

鹽節木

塔里木河下游形成歷史最大湖面

鹽穗木

“塔里木河素有‘南疆人民的母親河’之譽,”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辦公室副主任王雪英說。塔里木河幹流全長1321公里,但它自身不產流。歷史上,塔里木河流域曾有阿克蘇河、喀什葛爾河、葉爾羌河、和田河、開都—孔雀河、迪那河、渭幹河與庫車河、克里雅河和車爾臣河等九大水系匯入,流域總面積達102萬平方公里,流經5個地(州) 的42個縣(市)和4個兵團師的45個團場,流域內生活著人口逾1200多萬人。

上世紀50年代以後,由於自然及人為等多重因素,塔里木河的水源僅縮減為阿克蘇河、和田河、葉爾羌河、開都—孔雀河這4條河,於是形成了塔河“四源一干”的格局。

塔里木河治理,國家從2001年啟動實施。“記得在塔河治理剛開始不久,我們從庫爾勒沿著218國道往大西海子水庫走,一路上遇到被風沙掩埋的路段竟然197處之多。有的地方,掩埋的沙丘堆得很高,我們的越野車翻過去都有點費力,越野車一小時也只能跑30多公里,所以218國道又被當地人稱為‘死亡公路’。”新疆自治區政府專家顧問團生態顧問、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徐海量說,“我們當時的感覺是,再不治理,別說這218國道,就連這塔里木河都快給塔克拉瑪干沙漠給吞噬了!”

塔里木河岌岌可危的命運與極其重要的特殊地位,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關注。

2001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覆了《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規劃報告》。該項目總投資達107.39億元,主要是通過實施灌區節水改造、平原水庫節水改造、地下水開發利用、河道治理、博斯騰湖輸水系統、生態建設保護、山區控制性水利樞紐、流域的水資源統一調度管理等九大類工程與非工程措施,實現了“四源一干”總節水量達到了26.6億立方米。在年平均來水條件下,塔河干流阿拉爾來水量達到46.5億立方米,開都—孔雀河向塔河干流供水4.5億立方米,向大西海子水庫以下下洩生態水超3.5億立方米,讓塔里木河流域重現綠洲,生機盎然。

截至目前,塔河流域管理局先後組織實施了18次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態輸水,使累計下洩生態水量達68.5億立方米。自2011年至2016年的5年裡,每年平均下洩5.25億立方米,超過了規劃報告確定的年均下洩3.5億立方米生態水的任務。水頭13次到達塔里木河的尾閭臺特瑪湖,最大形成了500多平方公里湖面。輸水結束了塔河下游河道連續斷流30年的歷史,實現了“水流到臺特瑪湖,塔里木河幹流上中游林草植被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下游生態環境得到初步改善”的規劃目標。

雖成效卓著,但記者仍心存疑慮:將這相當於500個西湖的巨大水量注入臺特瑪湖,其意義何在?為什麼要將如此珍貴的水源從南疆的綠洲引入塔克拉瑪干沙漠?此處年降水量不過50多毫米,而潛在的年蒸發量卻高達3000-4000毫米。因此即使一江清流能注入羅布泊,不是最後也得都被蒸發掉而乾涸嗎?

徐海量對此有獨到見解:“你去大西海子水庫的路上,有沒有看到高架鐵路正在建造?”

這提醒了記者。一路上,確實見到連接青海格爾木和新疆庫爾勒的格庫鐵路高架線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

“迄今為止,從新疆前往內地的鐵路線只有烏魯木齊——哈密這一條通道。正在建設的格庫鐵路,是新疆通往內地的第二條鐵路通道,其戰略意義不可小覷。按照格庫鐵路新疆段的線路設計,格庫鐵路將三次跨越塔里木河。保證塔里木河生態水文過程的完整性,可見其重要性。”徐海量說。

來自中鐵一局格庫鐵路新疆段鋪架項目部的消息說,自今年6月3日開鋪以來,已完成鐵路鋪軌逾96公里。

塔里木河的生死,不僅關係著南疆的塔里木河流域1200多萬各族人民的生存安全,而且事關整個新疆的戰略安全。

如今,在218國道上,日夜奔馳著內地前往新疆的油罐車。“毫無疑問,塔里木河的生死,未來還關係著國家的能源戰略安全。”徐海量強調說。

大西海子水庫的故事

曾險成鹽湖,如今變身“純生態水庫”

位於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塔里木鄉境內的恰拉樞紐,看似平常,卻是塔河干流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斷面。2007年,恰拉水閘建成了遠程監控系統。

“但2007、2008這兩年,塔河流域遭遇了嚴重的乾旱,河道乾涸從最下游的尾閭臺特瑪湖一直到塔河干流上游與中游的分界點英巴扎,斷流的里程將近800公里。”肖玉磊對記者說。

斷流,對於塔河流域的老百姓來說,性命攸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二師34團水管站站長徐著回憶起當時的窘境,至今難以忘懷,“2008年塔河干流來水少,總共只有14億立方米,根本到不了咱鐵幹裡克的大西海子水庫。”

2007年,棉花市場價格一路走高,一公斤棉花收購價10多元,一畝地掙個千兒八百的並不難。一些內地老闆趕到塔河沿岸大面積開荒種棉。新疆的耕地相對內地來說簡直是“無限的大”,但塔里木河的水不可能無限地多。於是,層層截流,原本水量平年的塔里木河,水頭甚至到不了中游。

“因為採用了滴灌技術,開荒種棉的老闆甚至連土地平整的投入都省了。”徐著說。

“使用滴灌技術不是很省水嗎?”記者頗感疑惑。

“我們新疆的地理特點,首先是乾旱。我國最大的沙漠在新疆,植物生長主要是依靠地表水和地下水;其次,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土壤形成於第三紀,普遍含鹽度較高。所以在新疆開墾荒地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漫灌,目的就是先要把土表層裡的鹽‘洗’出去,而且一般要漫灌三四次後才可以種棉花。”徐海量解釋。

那從土壤裡“洗”出來的鹽,又到哪裡去了?

“洗出來的鹽,最後還是回到了塔里木河。塔里木河流入臺特瑪湖後,湖水逐漸被日晒蒸發,鹽份卻在湖底沉積下來。所以在臺特瑪湖的湖底,在30公分沙土之下就有厚厚一層鹽。而已經乾涸的羅布泊,甚至形成了幾米厚的鹽殼。”徐海量說。

上世紀90年代,大西海子水庫蒸發量和澆灌農田的輸出水量大於上游補充入庫的來水量。原來的淡水庫,鹽度越來越高,幾成鹹水湖。34團為此成立了“土壤鹽測室”,每天監測大西海子水庫湖水的鹽分。“那時候,我們著急啊。拿庫水澆棉花吧,棉花鹹死了;不拿湖水澆棉花吧,棉花乾死了。”34團宣傳科長富雲感慨地說,“大家真的把水當成命啊。”

34團9連在全團的位置最東面,也就是最靠近庫魯克塔格沙漠的地方,因此被稱為“風頭水尾”。9連護林員任憲說,“上世紀90年代斷水的時候,每到春天,我們這裡不是刮‘沙塵暴’,而是刮‘黑塵暴’。一陣狂風不是把沙子刮起來了,而是把土都刮起來了,整個一片漆黑。人說河北沙塵暴厲害,50米外就看不見人了;我們這裡只要把手伸出去,就看不見自己的手了。每年種棉花,都要種好幾遍。來一次黑塵暴,就把薄膜、滴灌帶、剛長出的苗,全都給颳走了。”

2007年、2008年連續兩年的塔里木河斷流,讓位於下游的二師34團、35團的耕地大量拋荒,人員大量流失。34團林業站副站長徐永峰說,“那時,上級把34團、35團合併了,加起來有大約5萬人口。這裡的家長都對考上大學、中專的孩子說,你們出去以後可千萬別回來。短短几年,團場剩下的大都是老人,人口最少時不過1.3萬。這幾年治理塔里木河見了成效,水來了,才又迴流了大約4000多人,現在整個34團的人大約1.7萬。”

斷流,乾旱,水庫水質變鹹,植被大量死亡,團場員工背井離鄉,唯有黑塵暴鋪天蓋地、沙漠趾高氣揚。“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庫魯克塔格沙漠兩者最接近的時候,有多遠?”記者問徐著。

“就在大西海子水庫下去百把公里的阿拉幹,兩大沙漠合攏只剩‘最後一公里’。”他說。

沙逼人退。當時,生產建設兵團已經研究過將塔里木河下游的31團、32團、33團、34團、35團這幾個團場全部搬遷。

危難時刻,還是要抓住塔里木河治理這個主要矛盾。2000年,自治區成立了塔里木河流域水利委員會。2011年,自治區加大流域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力度,將現有的源流管理機構整建制移交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建立了協調高效的塔里木河水資源統一管理新機制,“以水定地”,嚴禁非法開荒。2016年,全面貫徹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塔里木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轉到了“三條紅線”用水總量控制指標上來。

終於,塔里木河源源不斷的清流又重抵達大西海子水庫。從2012年9月起還宣告退出農業灌溉,衍變為全疆唯一的純生態水庫,國務院批覆的規劃報告還明確該水庫每年向老塔里木河和齊文闊爾河下洩河水3.5億立方米,水頭直達300多公里外的臺特瑪湖。“去年,大西海子水庫下洩生態水達到了6.76億立方米。”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水量調度處處長何宇說。

如今,34團9連已經種有2000多畝人工防護林、1000畝梭梭和2000畝黑枸杞,在“風頭”的位置上擋住了“沙頭”的侵襲。

富雲說,34團曾經棄耕的12萬畝耕地,如今九成已經復耕。

採訪結束時,徐著頗為自豪地說,“你下次再來,我帶你去看我們團裡全疆最大的馬鹿養殖基地。”

胡楊林的故事

300多年不死,是維繫生態系統的“建群種”

何宇告訴記者,截至今年10月9日,塔里木河已向流域內胡楊林重點保護區應急生態補水19.96億立方米,完成計劃任務的197%,這使得胡楊林生態的自然修復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和改善。

“全世界60%的胡楊在中國,中國90%的胡楊在新疆。新疆的胡楊林又集中在塔里木盆地,胡楊林面積達129.5萬公頃,它是維繫荒漠生態系統的主體。”新疆師範大學教授說。

胡楊樹素有“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的美麗傳說,但在徐海量看來這一說法缺乏科學依據。

“我也認為這個傳說很美麗。所以每當我們聽說哪裡有哪怕一棵壽命上千年的胡楊樹,我們就馬上趕過去。但迄今為止,我們沒有找到過一棵壽命達到一千年的胡楊樹。我們找到壽命最長的胡楊樹,測定下來樹齡也只有300多年。”徐海量說。

胡楊樹是不是特別耐乾旱呢?徐海量說,也並非如此。在沙雅縣第二國營牧場的沙漠公路兩旁,有2萬多畝枯死的胡楊林,被當地老百姓稱為“魔鬼林”,原因就是塔里木河改道,此地50年沒有來過塔里木河水了。

“胡楊不是旱生植物,也不是水生植物,它是中生植物。凡是有胡楊的地方,一定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當地一定要有一場大水把土地漫浸一下,就是把地表層的鹽洗出去一部分,它才能生長。你可以看到胡楊的分佈,總體上是沿著塔里木河兩側的河岸分佈的。因為洪水經過塔里木河時會浸沒兩側河岸,給了幼苗期不耐鹽的胡楊最好的生長機會。”他說。

但胡楊有超強的根系能力,它的根系是先往下長,最長可以深達10米,只要胡楊的根系越過地表的鹽層,它就不怕鹽了。而且成年胡楊橫向的根系長度竟然可達100米。只要100米內有地下水,它的根系就自動找過去了,簡直是一架“找水機器”。徐海量的研究室曾試著挖過一棵小胡楊樹的根,它在地上長的只有30多公分高,但地下的根系卻有3米深。

雖然關於胡楊的美麗傳說並無科學依據,但胡楊依然給荒漠帶來了綠洲的美麗。胡楊是維繫荒漠生態系統的“建群種”,因它有龐大的根系,就能固住水土。只要有一棵胡楊樹活著,檉柳、羅布麻、駱駝刺、鈴鐺刺等十多種植物就都可以在胡楊周圍生長。

塔里木河下游形成歷史最大湖面

昔日干枯的胡楊樹下,又見羊群熙攘(攝:王漢冰)

據新疆生地所初步監測,目前孔雀河上游監測斷面地下水埋深由補水前平均的-7.3米抬升到-0.32米;中游監測斷面地下水埋深由補水前平均-16.71米抬升了1.12米。今年6月,塔里木河幹流中游草本覆蓋度較去年同期增大了108.3%,胡楊林生態的自然修復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和改善。下游植被恢復和改善的面積達2285平方公里,而沙地面積減少854平方公里;植物物種也由17種增加到了52種。

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提供的數據是,在生態應急補水前,孔雀河中游地下水位埋深普遍大於-10米,超過沿河天然植被可利用地下水的極限埋深,局部地區甚至深達-30米以上;生態輸水後,普遍抬升了2—4米。孔雀河下游260公里河道斷流15年後重新通水,近河道50米範圍內的胡楊明顯開始恢復生機,一些凋枯假死狀態的枝條開始重新吐綠,輸水的生態效益已經顯現。

但記者依然為臺特瑪湖不久也將成為鹹水湖而“耿耿於懷”,徐海量研究員勸慰說,“地球上任何只有河水注入而沒有河道流出的湖泊,必然成為鹹水湖。但鹹水湖一樣有生態價值,首先它鎖住了鹹水湖一旦乾涸後會形成的‘鹽塵’,而鹽塵一旦進入空中再化為酸雨回到地面,對植物和人的健康都很有害;其次,經過長期的進化,很多生物和植物已經適應了環境的變化。比如,大眾都很喜歡的火烈鳥和蘆葦等,實際上它們都是生活在鹹水中的。鹹水湖,也是大自然生態多樣性的一部分。”

初冬時節,正是塔里木河最美的季節。來吧,你看到的不僅是生態多樣性的美景,這裡的每個風景,其實都是人和大自然的傳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