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明義丨《荀子》:天道不可違 君子不可不勉勵

作者:陳婭妮

導讀

荀子認為人要順應天道,但天道並非勝於一切,人的力量反而是更加重要的,在不違背自然規律的情況下,人應向自己正確的方向一往無前。

作者:陳婭妮

導讀

荀子認為人要順應天道,但天道並非勝於一切,人的力量反而是更加重要的,在不違背自然規律的情況下,人應向自己正確的方向一往無前。

讀經明義丨《荀子》:天道不可違 君子不可不勉勵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

——《荀子·天論》

這一句話的前面一部分,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說的是自然界的運行有其固有的規律,它不會因為堯才存在,也不會因為有桀就滅亡。個人的力量是難以扭轉自然界的規律的。

那麼,我們如何來利用這種規律呢?

這就是後半部分的內容:“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荀子的這一句話,既警醒了我們不該做的,又提醒了我們應該做的。

對於固有的自然界規律來說,用合理的措施來應對它就是吉利的,用不合理的措施對應自然就不合理,會導致不好的後果。

荀子的這一句經典,非常清楚地體現了天與人的關係,也體現了他的唯物主義自然觀。

自然的運行有其本身的規律,不會因為人們的意志而改變。

堯雖然是古代的聖君,但自然界不會因為聖人的存在才存在;桀雖然是荒淫無度的暴君,但自然界也不會因為他的殘暴就滅亡了。

雖然如此,我們卻不能違背大自然的規律,在相同的天時條件之下,一個政治紊亂的國家,其災難必定多於一個國治民安的國家;怨天是錯誤的,因為這並不是天命所致,而是人自己所種下的禍根。

作者:陳婭妮

導讀

荀子認為人要順應天道,但天道並非勝於一切,人的力量反而是更加重要的,在不違背自然規律的情況下,人應向自己正確的方向一往無前。

讀經明義丨《荀子》:天道不可違 君子不可不勉勵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

——《荀子·天論》

這一句話的前面一部分,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說的是自然界的運行有其固有的規律,它不會因為堯才存在,也不會因為有桀就滅亡。個人的力量是難以扭轉自然界的規律的。

那麼,我們如何來利用這種規律呢?

這就是後半部分的內容:“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荀子的這一句話,既警醒了我們不該做的,又提醒了我們應該做的。

對於固有的自然界規律來說,用合理的措施來應對它就是吉利的,用不合理的措施對應自然就不合理,會導致不好的後果。

荀子的這一句經典,非常清楚地體現了天與人的關係,也體現了他的唯物主義自然觀。

自然的運行有其本身的規律,不會因為人們的意志而改變。

堯雖然是古代的聖君,但自然界不會因為聖人的存在才存在;桀雖然是荒淫無度的暴君,但自然界也不會因為他的殘暴就滅亡了。

雖然如此,我們卻不能違背大自然的規律,在相同的天時條件之下,一個政治紊亂的國家,其災難必定多於一個國治民安的國家;怨天是錯誤的,因為這並不是天命所致,而是人自己所種下的禍根。

讀經明義丨《荀子》:天道不可違 君子不可不勉勵

違背自然規律的例子處處可見,最有名的,大概是《孟子》中那“揠苗助長”的故事。《孟子》中記載道:

古代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種了一些稻穀,想要快快得到收成。可是等呀等,等了幾天,卻仍不見稻苗有一點生長。

他等得不耐煩極了,於是心想:怎樣才能使稻苗長得快一些,馬上高高大大呢?

想來想去,絞盡腦汁,他自作聰明認為想到了一個極好的辦法,就是將稻苗拔高几分。

做完以後,他見稻苗都有所生長,非常高興,還跑到家裡去炫耀。

結果,他的兒子聽說連忙跑到稻田中去看,之間那些可憐的稻穀全都蔫了。

作者:陳婭妮

導讀

荀子認為人要順應天道,但天道並非勝於一切,人的力量反而是更加重要的,在不違背自然規律的情況下,人應向自己正確的方向一往無前。

讀經明義丨《荀子》:天道不可違 君子不可不勉勵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

——《荀子·天論》

這一句話的前面一部分,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說的是自然界的運行有其固有的規律,它不會因為堯才存在,也不會因為有桀就滅亡。個人的力量是難以扭轉自然界的規律的。

那麼,我們如何來利用這種規律呢?

這就是後半部分的內容:“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荀子的這一句話,既警醒了我們不該做的,又提醒了我們應該做的。

對於固有的自然界規律來說,用合理的措施來應對它就是吉利的,用不合理的措施對應自然就不合理,會導致不好的後果。

荀子的這一句經典,非常清楚地體現了天與人的關係,也體現了他的唯物主義自然觀。

自然的運行有其本身的規律,不會因為人們的意志而改變。

堯雖然是古代的聖君,但自然界不會因為聖人的存在才存在;桀雖然是荒淫無度的暴君,但自然界也不會因為他的殘暴就滅亡了。

雖然如此,我們卻不能違背大自然的規律,在相同的天時條件之下,一個政治紊亂的國家,其災難必定多於一個國治民安的國家;怨天是錯誤的,因為這並不是天命所致,而是人自己所種下的禍根。

讀經明義丨《荀子》:天道不可違 君子不可不勉勵

違背自然規律的例子處處可見,最有名的,大概是《孟子》中那“揠苗助長”的故事。《孟子》中記載道:

古代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種了一些稻穀,想要快快得到收成。可是等呀等,等了幾天,卻仍不見稻苗有一點生長。

他等得不耐煩極了,於是心想:怎樣才能使稻苗長得快一些,馬上高高大大呢?

想來想去,絞盡腦汁,他自作聰明認為想到了一個極好的辦法,就是將稻苗拔高几分。

做完以後,他見稻苗都有所生長,非常高興,還跑到家裡去炫耀。

結果,他的兒子聽說連忙跑到稻田中去看,之間那些可憐的稻穀全都蔫了。

讀經明義丨《荀子》:天道不可違 君子不可不勉勵

回到我們自身的壞境來思考,比如很多地區困擾著我們的霧霾問題。

霧霾的猖獗,並不是自然界帶給我們的自然現象,而是我們人類不合理的活動造成的,給環境帶來了相當大的負擔。

我們不能想著去改造自然,而是順應自然規律,比如利用風力發電,就是人類利用自然規律造福社會的很好案例。

揠苗助長的故事也許非常荒誕,多數人看了也就一笑了之,認為大概只有極蠢的人才會做出這樣的蠢事;霧霾的危害與風力發電也是極為簡單的例子。

但荀子說的天人關係,還不止是人順應天的規律這樣簡單。人的“應之”能力,要比“天道”更加有力量。

作者:陳婭妮

導讀

荀子認為人要順應天道,但天道並非勝於一切,人的力量反而是更加重要的,在不違背自然規律的情況下,人應向自己正確的方向一往無前。

讀經明義丨《荀子》:天道不可違 君子不可不勉勵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

——《荀子·天論》

這一句話的前面一部分,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說的是自然界的運行有其固有的規律,它不會因為堯才存在,也不會因為有桀就滅亡。個人的力量是難以扭轉自然界的規律的。

那麼,我們如何來利用這種規律呢?

這就是後半部分的內容:“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荀子的這一句話,既警醒了我們不該做的,又提醒了我們應該做的。

對於固有的自然界規律來說,用合理的措施來應對它就是吉利的,用不合理的措施對應自然就不合理,會導致不好的後果。

荀子的這一句經典,非常清楚地體現了天與人的關係,也體現了他的唯物主義自然觀。

自然的運行有其本身的規律,不會因為人們的意志而改變。

堯雖然是古代的聖君,但自然界不會因為聖人的存在才存在;桀雖然是荒淫無度的暴君,但自然界也不會因為他的殘暴就滅亡了。

雖然如此,我們卻不能違背大自然的規律,在相同的天時條件之下,一個政治紊亂的國家,其災難必定多於一個國治民安的國家;怨天是錯誤的,因為這並不是天命所致,而是人自己所種下的禍根。

讀經明義丨《荀子》:天道不可違 君子不可不勉勵

違背自然規律的例子處處可見,最有名的,大概是《孟子》中那“揠苗助長”的故事。《孟子》中記載道:

古代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種了一些稻穀,想要快快得到收成。可是等呀等,等了幾天,卻仍不見稻苗有一點生長。

他等得不耐煩極了,於是心想:怎樣才能使稻苗長得快一些,馬上高高大大呢?

想來想去,絞盡腦汁,他自作聰明認為想到了一個極好的辦法,就是將稻苗拔高几分。

做完以後,他見稻苗都有所生長,非常高興,還跑到家裡去炫耀。

結果,他的兒子聽說連忙跑到稻田中去看,之間那些可憐的稻穀全都蔫了。

讀經明義丨《荀子》:天道不可違 君子不可不勉勵

回到我們自身的壞境來思考,比如很多地區困擾著我們的霧霾問題。

霧霾的猖獗,並不是自然界帶給我們的自然現象,而是我們人類不合理的活動造成的,給環境帶來了相當大的負擔。

我們不能想著去改造自然,而是順應自然規律,比如利用風力發電,就是人類利用自然規律造福社會的很好案例。

揠苗助長的故事也許非常荒誕,多數人看了也就一笑了之,認為大概只有極蠢的人才會做出這樣的蠢事;霧霾的危害與風力發電也是極為簡單的例子。

但荀子說的天人關係,還不止是人順應天的規律這樣簡單。人的“應之”能力,要比“天道”更加有力量。

讀經明義丨《荀子》:天道不可違 君子不可不勉勵

荀子曰: “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也輟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矣,君子有常體矣。”

在這裡,在天人相分的基礎上,荀子大膽地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延展思想。

荀子說天、說地,實際上是在說人。天地都有它們的規律,不隨人的變化而變化。而君子同樣如此。

君子之行,可以說是上述語句中的“治”行、也即是合理之行,當然不該因為任何人的阻礙而停止。

君子之行,幾乎已然到達了天地運行般的高度。天道不可知,地數不可違,那麼人應該去自己該做的事情。

荀子並非說天道是勝於一切的,正相反,他認為人的力量更加重要,在不違背自然規律的情況下,人應向自己正確的方向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