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大銀幕上看到張國榮周潤發的《英雄本色》

第一次在大銀幕上看到張國榮周潤發的《英雄本色》

「新獅子山精神」演化論:從「俠義精神」到「Mark哥精神」!

──《英雄本色》豈止是經典港產片那麼簡單?

撰文:何故

前言

香港被譽為「東方好萊塢」,被公認為華語電影的先驅者,更被讚頌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香港電影」。

上世紀七十年代,被《時代週刊》評為「20世紀最重要100人」之一的李小龍,創立了「截拳道」同時,也改革了邵氏時代的功夫電影,既保留中華傳統文化,也揉合了好萊塢電影的拍攝模式,他主演《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及《死亡遊戲》等4部半動作電影,震撼了整個影壇,並且蜚聲國際。然而,他的突然逝世,卻為香港電影帶來了另一改革的契機。

黑幫電影,開始成為香港電影最具代表性的一個類型,轉折點是在1986年,吳宇森導演的《英雄本色》面世之後……

英雄本色?俠義變色?

香港的黑幫電影正式成為類型,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由最初走私開賭枱的幫會,發展到江湖大佬以至唐人街幫會的鬥爭,卻始終難登大雅之堂,其後在七十年代末,受惠於「香港電影新浪潮」,黑幫電影類型找到新的路向,除了江湖大佬的明爭暗鬥,翁維銓導演的《行規》(1979),刻劃警察、線人、毒販互為依靠又彼此出賣的循環關係,是既寫實又偏鋒的新穎作品。

香港電影創作素來靈活變通,既從西方的黑幫電影中取經,也從本土文化中尋覓新蹊徑,創造多代豪俠情義的江湖大佬,亦開拓不同題材的黑幫類型片,包括八十年代吳宇森和林嶺東的「英雄」和「風雲」系列,麥當雄的《省港旗兵》(1984)和《跛豪》(1991),九十年代的「古惑仔」系列,以及迴歸後的「無間道」系列。

黑道中人,向來形象欠佳,之所以登堂入室,更被觀眾奉人偶像,全因透過藝術加工,成功融入了「俠義精神」。正確的說,是符合了當時香港人價值觀的「現代俠義精神」。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在金庸大師的武俠文學作品中,由《書劍恩仇錄》的「紅花會」總舵主陳家樂,到《鹿鼎記》的「天地會」青木堂堂主韋小寶,正是「現代俠義精神」的演化過程。

黑幫大佬成為「英雄」的傳奇,充滿香港特色的「現代俠義精神」,正是「新獅子山精神」的不同演繹。

當中最有代表性的「今之俠者」,大銀幕上的「英雄」,正是《英雄本色》中由周潤發飾演的「Mark哥」。

「獅子山精神」泛指香港人刻苦耐勞、同舟共濟、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源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電視劇《獅子山下》及其主題曲。此劇集反映了當時香港人雖然生活艱苦,卻憑著共同努力,自強不息,創造出香港的輝煌,讓小漁村發展成為國際大都會。

「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個機會,我要爭一口氣,不是想證明我了不起,我只是要告訴大家,我失去的東西一定要拿回來!」

這是Mark哥在《英雄本色》內的經典臺詞,也代表了當時不少香港人的心聲,更重新定義了「獅子山精神」。

這種「新獅子山精神」,我們可以稱之為「Mark哥精神」!

經典變奏。承先啟後。

第一次在大銀幕上看到張國榮周潤發的《英雄本色》

「新獅子山精神」演化論:從「俠義精神」到「Mark哥精神」!

──《英雄本色》豈止是經典港產片那麼簡單?

撰文:何故

前言

香港被譽為「東方好萊塢」,被公認為華語電影的先驅者,更被讚頌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香港電影」。

上世紀七十年代,被《時代週刊》評為「20世紀最重要100人」之一的李小龍,創立了「截拳道」同時,也改革了邵氏時代的功夫電影,既保留中華傳統文化,也揉合了好萊塢電影的拍攝模式,他主演《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及《死亡遊戲》等4部半動作電影,震撼了整個影壇,並且蜚聲國際。然而,他的突然逝世,卻為香港電影帶來了另一改革的契機。

黑幫電影,開始成為香港電影最具代表性的一個類型,轉折點是在1986年,吳宇森導演的《英雄本色》面世之後……

英雄本色?俠義變色?

香港的黑幫電影正式成為類型,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由最初走私開賭枱的幫會,發展到江湖大佬以至唐人街幫會的鬥爭,卻始終難登大雅之堂,其後在七十年代末,受惠於「香港電影新浪潮」,黑幫電影類型找到新的路向,除了江湖大佬的明爭暗鬥,翁維銓導演的《行規》(1979),刻劃警察、線人、毒販互為依靠又彼此出賣的循環關係,是既寫實又偏鋒的新穎作品。

香港電影創作素來靈活變通,既從西方的黑幫電影中取經,也從本土文化中尋覓新蹊徑,創造多代豪俠情義的江湖大佬,亦開拓不同題材的黑幫類型片,包括八十年代吳宇森和林嶺東的「英雄」和「風雲」系列,麥當雄的《省港旗兵》(1984)和《跛豪》(1991),九十年代的「古惑仔」系列,以及迴歸後的「無間道」系列。

黑道中人,向來形象欠佳,之所以登堂入室,更被觀眾奉人偶像,全因透過藝術加工,成功融入了「俠義精神」。正確的說,是符合了當時香港人價值觀的「現代俠義精神」。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在金庸大師的武俠文學作品中,由《書劍恩仇錄》的「紅花會」總舵主陳家樂,到《鹿鼎記》的「天地會」青木堂堂主韋小寶,正是「現代俠義精神」的演化過程。

黑幫大佬成為「英雄」的傳奇,充滿香港特色的「現代俠義精神」,正是「新獅子山精神」的不同演繹。

當中最有代表性的「今之俠者」,大銀幕上的「英雄」,正是《英雄本色》中由周潤發飾演的「Mark哥」。

「獅子山精神」泛指香港人刻苦耐勞、同舟共濟、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源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電視劇《獅子山下》及其主題曲。此劇集反映了當時香港人雖然生活艱苦,卻憑著共同努力,自強不息,創造出香港的輝煌,讓小漁村發展成為國際大都會。

「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個機會,我要爭一口氣,不是想證明我了不起,我只是要告訴大家,我失去的東西一定要拿回來!」

這是Mark哥在《英雄本色》內的經典臺詞,也代表了當時不少香港人的心聲,更重新定義了「獅子山精神」。

這種「新獅子山精神」,我們可以稱之為「Mark哥精神」!

經典變奏。承先啟後。

第一次在大銀幕上看到張國榮周潤發的《英雄本色》

Mark哥,正是《英雄本色》的靈魂人物!

「Mark哥精神」,也正是《英雄本色》的核心價值!

沒有Mark哥的《英雄本色》,就像沒有孫悟空的《西遊記》、沒有潘金蓮的《金瓶梅》、沒有諸葛亮的《三國演義》。

有人將《英雄本色》中宋子豪(狄龍飾)、Mark哥(周潤發飾)和宋子豪親弟宋子傑(張國榮飾)三人比喻為「桃園結義」的劉關張,筆者是非常抗拒和反感!

需知道關羽其實也是「二五仔」!如果曹操沒有將秦氏據為己有,如果關羽順利與秦氏成親,相信曹操和關羽仍是「好兄弟」,相信中國歷史和「四大名著」將會徹底改寫。

大銀幕上的Mark哥,戴墨鏡、披風衣、叼牙籤、手持雙槍、用鈔票點菸、甚至瘸腿都是「有款有型」,但真正配得被讚頌為「英雄」,甚至是「男性英雄的最完美象徵」,正是在海上毅然將汽艇開回碼頭,與宋子豪兄弟並肩作戰,其後壯烈犧牲的一萬!

年輕一代或許不知道,吳宇森導演的《英雄本色》,其實是一場二次創作。

1967年,由龍剛編劇和導演,謝賢、王偉及石堅聯合主演的《英雄本色》,英文片名「Upright Repenter」,或「Story of a Discharged Prisoner」,正是吳宇森和徐克的模板。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釋囚的故事」:李卓雄(謝賢飾)出獄後,決意改過自新,不再涉足江湖,為了不想拖累弟弟李志琛(王偉飾),他一直隱瞞曾入獄的事。然而,黑幫大佬獨眼龍(石堅飾)利用李志琛來逼李卓雄就範。李卓雄為了保護親弟,獨自承擔一切,並且再度入獄。

1986年,由吳宇森導演,徐克監製,狄龍、周潤發和張國榮聯合主演的《英雄本色》,英文片名「A Better Tomorrow」,首映時已獲得海外電影界和媒體的廣泛稱譽,更被認為其優秀程度足以與同期好萊塢優秀動作片齊名。

新版不只是「釋囚的故事」:宋子豪(狄龍飾)和Mark哥(周潤發飾)是國際造偽鈔集團的重要人物,彼此情同手足,但宋子豪親弟宋子傑(張國榮飾)卻是警察。宋子豪被手下譚成(李子雄飾)出賣後入獄,宋父(田豐飾)為此而喪生,Mark哥也為宋子豪報仇而成為跛子。多年後,宋子豪出獄後決心退隱,但宋子傑得卻不肯原諒兄長,譚成也準備趕盡殺絕……

起初,周潤發只是客串,但吳宇森發現「Mark哥」這個角色還可以更加細化,故此不斷為周潤發加戲,最後把他從配角變成了主角之一,甚至超越了作為第一男主角的狄龍。

「Mark哥」不只奠定了周潤在香港影壇的地位,也升格為香港電影歷史上一個神級角色!

然而,按照官方資料,「Mark哥」本名「李馬克」,就像臺灣的譯名「小馬哥」,完全沒有特色!

「Mark哥」,這個中英夾雜,東西方文化匯聚的名字,就像「茶餐廳文化」,化表了當年的香港人!

有人批評吳宇森的新版《英雄本色》只是「新瓶舊酒」,但因為「Mark哥」這個神來之筆的角色,成功將經典變奏,更成為了新的經典!

英年早逝!紙醉金迷!

第一次在大銀幕上看到張國榮周潤發的《英雄本色》

「新獅子山精神」演化論:從「俠義精神」到「Mark哥精神」!

──《英雄本色》豈止是經典港產片那麼簡單?

撰文:何故

前言

香港被譽為「東方好萊塢」,被公認為華語電影的先驅者,更被讚頌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香港電影」。

上世紀七十年代,被《時代週刊》評為「20世紀最重要100人」之一的李小龍,創立了「截拳道」同時,也改革了邵氏時代的功夫電影,既保留中華傳統文化,也揉合了好萊塢電影的拍攝模式,他主演《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及《死亡遊戲》等4部半動作電影,震撼了整個影壇,並且蜚聲國際。然而,他的突然逝世,卻為香港電影帶來了另一改革的契機。

黑幫電影,開始成為香港電影最具代表性的一個類型,轉折點是在1986年,吳宇森導演的《英雄本色》面世之後……

英雄本色?俠義變色?

香港的黑幫電影正式成為類型,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由最初走私開賭枱的幫會,發展到江湖大佬以至唐人街幫會的鬥爭,卻始終難登大雅之堂,其後在七十年代末,受惠於「香港電影新浪潮」,黑幫電影類型找到新的路向,除了江湖大佬的明爭暗鬥,翁維銓導演的《行規》(1979),刻劃警察、線人、毒販互為依靠又彼此出賣的循環關係,是既寫實又偏鋒的新穎作品。

香港電影創作素來靈活變通,既從西方的黑幫電影中取經,也從本土文化中尋覓新蹊徑,創造多代豪俠情義的江湖大佬,亦開拓不同題材的黑幫類型片,包括八十年代吳宇森和林嶺東的「英雄」和「風雲」系列,麥當雄的《省港旗兵》(1984)和《跛豪》(1991),九十年代的「古惑仔」系列,以及迴歸後的「無間道」系列。

黑道中人,向來形象欠佳,之所以登堂入室,更被觀眾奉人偶像,全因透過藝術加工,成功融入了「俠義精神」。正確的說,是符合了當時香港人價值觀的「現代俠義精神」。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在金庸大師的武俠文學作品中,由《書劍恩仇錄》的「紅花會」總舵主陳家樂,到《鹿鼎記》的「天地會」青木堂堂主韋小寶,正是「現代俠義精神」的演化過程。

黑幫大佬成為「英雄」的傳奇,充滿香港特色的「現代俠義精神」,正是「新獅子山精神」的不同演繹。

當中最有代表性的「今之俠者」,大銀幕上的「英雄」,正是《英雄本色》中由周潤發飾演的「Mark哥」。

「獅子山精神」泛指香港人刻苦耐勞、同舟共濟、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源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電視劇《獅子山下》及其主題曲。此劇集反映了當時香港人雖然生活艱苦,卻憑著共同努力,自強不息,創造出香港的輝煌,讓小漁村發展成為國際大都會。

「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個機會,我要爭一口氣,不是想證明我了不起,我只是要告訴大家,我失去的東西一定要拿回來!」

這是Mark哥在《英雄本色》內的經典臺詞,也代表了當時不少香港人的心聲,更重新定義了「獅子山精神」。

這種「新獅子山精神」,我們可以稱之為「Mark哥精神」!

經典變奏。承先啟後。

第一次在大銀幕上看到張國榮周潤發的《英雄本色》

Mark哥,正是《英雄本色》的靈魂人物!

「Mark哥精神」,也正是《英雄本色》的核心價值!

沒有Mark哥的《英雄本色》,就像沒有孫悟空的《西遊記》、沒有潘金蓮的《金瓶梅》、沒有諸葛亮的《三國演義》。

有人將《英雄本色》中宋子豪(狄龍飾)、Mark哥(周潤發飾)和宋子豪親弟宋子傑(張國榮飾)三人比喻為「桃園結義」的劉關張,筆者是非常抗拒和反感!

需知道關羽其實也是「二五仔」!如果曹操沒有將秦氏據為己有,如果關羽順利與秦氏成親,相信曹操和關羽仍是「好兄弟」,相信中國歷史和「四大名著」將會徹底改寫。

大銀幕上的Mark哥,戴墨鏡、披風衣、叼牙籤、手持雙槍、用鈔票點菸、甚至瘸腿都是「有款有型」,但真正配得被讚頌為「英雄」,甚至是「男性英雄的最完美象徵」,正是在海上毅然將汽艇開回碼頭,與宋子豪兄弟並肩作戰,其後壯烈犧牲的一萬!

年輕一代或許不知道,吳宇森導演的《英雄本色》,其實是一場二次創作。

1967年,由龍剛編劇和導演,謝賢、王偉及石堅聯合主演的《英雄本色》,英文片名「Upright Repenter」,或「Story of a Discharged Prisoner」,正是吳宇森和徐克的模板。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釋囚的故事」:李卓雄(謝賢飾)出獄後,決意改過自新,不再涉足江湖,為了不想拖累弟弟李志琛(王偉飾),他一直隱瞞曾入獄的事。然而,黑幫大佬獨眼龍(石堅飾)利用李志琛來逼李卓雄就範。李卓雄為了保護親弟,獨自承擔一切,並且再度入獄。

1986年,由吳宇森導演,徐克監製,狄龍、周潤發和張國榮聯合主演的《英雄本色》,英文片名「A Better Tomorrow」,首映時已獲得海外電影界和媒體的廣泛稱譽,更被認為其優秀程度足以與同期好萊塢優秀動作片齊名。

新版不只是「釋囚的故事」:宋子豪(狄龍飾)和Mark哥(周潤發飾)是國際造偽鈔集團的重要人物,彼此情同手足,但宋子豪親弟宋子傑(張國榮飾)卻是警察。宋子豪被手下譚成(李子雄飾)出賣後入獄,宋父(田豐飾)為此而喪生,Mark哥也為宋子豪報仇而成為跛子。多年後,宋子豪出獄後決心退隱,但宋子傑得卻不肯原諒兄長,譚成也準備趕盡殺絕……

起初,周潤發只是客串,但吳宇森發現「Mark哥」這個角色還可以更加細化,故此不斷為周潤發加戲,最後把他從配角變成了主角之一,甚至超越了作為第一男主角的狄龍。

「Mark哥」不只奠定了周潤在香港影壇的地位,也升格為香港電影歷史上一個神級角色!

然而,按照官方資料,「Mark哥」本名「李馬克」,就像臺灣的譯名「小馬哥」,完全沒有特色!

「Mark哥」,這個中英夾雜,東西方文化匯聚的名字,就像「茶餐廳文化」,化表了當年的香港人!

有人批評吳宇森的新版《英雄本色》只是「新瓶舊酒」,但因為「Mark哥」這個神來之筆的角色,成功將經典變奏,更成為了新的經典!

英年早逝!紙醉金迷!

第一次在大銀幕上看到張國榮周潤發的《英雄本色》

第一次在大銀幕上看到張國榮周潤發的《英雄本色》

「新獅子山精神」演化論:從「俠義精神」到「Mark哥精神」!

──《英雄本色》豈止是經典港產片那麼簡單?

撰文:何故

前言

香港被譽為「東方好萊塢」,被公認為華語電影的先驅者,更被讚頌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香港電影」。

上世紀七十年代,被《時代週刊》評為「20世紀最重要100人」之一的李小龍,創立了「截拳道」同時,也改革了邵氏時代的功夫電影,既保留中華傳統文化,也揉合了好萊塢電影的拍攝模式,他主演《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及《死亡遊戲》等4部半動作電影,震撼了整個影壇,並且蜚聲國際。然而,他的突然逝世,卻為香港電影帶來了另一改革的契機。

黑幫電影,開始成為香港電影最具代表性的一個類型,轉折點是在1986年,吳宇森導演的《英雄本色》面世之後……

英雄本色?俠義變色?

香港的黑幫電影正式成為類型,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由最初走私開賭枱的幫會,發展到江湖大佬以至唐人街幫會的鬥爭,卻始終難登大雅之堂,其後在七十年代末,受惠於「香港電影新浪潮」,黑幫電影類型找到新的路向,除了江湖大佬的明爭暗鬥,翁維銓導演的《行規》(1979),刻劃警察、線人、毒販互為依靠又彼此出賣的循環關係,是既寫實又偏鋒的新穎作品。

香港電影創作素來靈活變通,既從西方的黑幫電影中取經,也從本土文化中尋覓新蹊徑,創造多代豪俠情義的江湖大佬,亦開拓不同題材的黑幫類型片,包括八十年代吳宇森和林嶺東的「英雄」和「風雲」系列,麥當雄的《省港旗兵》(1984)和《跛豪》(1991),九十年代的「古惑仔」系列,以及迴歸後的「無間道」系列。

黑道中人,向來形象欠佳,之所以登堂入室,更被觀眾奉人偶像,全因透過藝術加工,成功融入了「俠義精神」。正確的說,是符合了當時香港人價值觀的「現代俠義精神」。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在金庸大師的武俠文學作品中,由《書劍恩仇錄》的「紅花會」總舵主陳家樂,到《鹿鼎記》的「天地會」青木堂堂主韋小寶,正是「現代俠義精神」的演化過程。

黑幫大佬成為「英雄」的傳奇,充滿香港特色的「現代俠義精神」,正是「新獅子山精神」的不同演繹。

當中最有代表性的「今之俠者」,大銀幕上的「英雄」,正是《英雄本色》中由周潤發飾演的「Mark哥」。

「獅子山精神」泛指香港人刻苦耐勞、同舟共濟、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源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電視劇《獅子山下》及其主題曲。此劇集反映了當時香港人雖然生活艱苦,卻憑著共同努力,自強不息,創造出香港的輝煌,讓小漁村發展成為國際大都會。

「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個機會,我要爭一口氣,不是想證明我了不起,我只是要告訴大家,我失去的東西一定要拿回來!」

這是Mark哥在《英雄本色》內的經典臺詞,也代表了當時不少香港人的心聲,更重新定義了「獅子山精神」。

這種「新獅子山精神」,我們可以稱之為「Mark哥精神」!

經典變奏。承先啟後。

第一次在大銀幕上看到張國榮周潤發的《英雄本色》

Mark哥,正是《英雄本色》的靈魂人物!

「Mark哥精神」,也正是《英雄本色》的核心價值!

沒有Mark哥的《英雄本色》,就像沒有孫悟空的《西遊記》、沒有潘金蓮的《金瓶梅》、沒有諸葛亮的《三國演義》。

有人將《英雄本色》中宋子豪(狄龍飾)、Mark哥(周潤發飾)和宋子豪親弟宋子傑(張國榮飾)三人比喻為「桃園結義」的劉關張,筆者是非常抗拒和反感!

需知道關羽其實也是「二五仔」!如果曹操沒有將秦氏據為己有,如果關羽順利與秦氏成親,相信曹操和關羽仍是「好兄弟」,相信中國歷史和「四大名著」將會徹底改寫。

大銀幕上的Mark哥,戴墨鏡、披風衣、叼牙籤、手持雙槍、用鈔票點菸、甚至瘸腿都是「有款有型」,但真正配得被讚頌為「英雄」,甚至是「男性英雄的最完美象徵」,正是在海上毅然將汽艇開回碼頭,與宋子豪兄弟並肩作戰,其後壯烈犧牲的一萬!

年輕一代或許不知道,吳宇森導演的《英雄本色》,其實是一場二次創作。

1967年,由龍剛編劇和導演,謝賢、王偉及石堅聯合主演的《英雄本色》,英文片名「Upright Repenter」,或「Story of a Discharged Prisoner」,正是吳宇森和徐克的模板。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釋囚的故事」:李卓雄(謝賢飾)出獄後,決意改過自新,不再涉足江湖,為了不想拖累弟弟李志琛(王偉飾),他一直隱瞞曾入獄的事。然而,黑幫大佬獨眼龍(石堅飾)利用李志琛來逼李卓雄就範。李卓雄為了保護親弟,獨自承擔一切,並且再度入獄。

1986年,由吳宇森導演,徐克監製,狄龍、周潤發和張國榮聯合主演的《英雄本色》,英文片名「A Better Tomorrow」,首映時已獲得海外電影界和媒體的廣泛稱譽,更被認為其優秀程度足以與同期好萊塢優秀動作片齊名。

新版不只是「釋囚的故事」:宋子豪(狄龍飾)和Mark哥(周潤發飾)是國際造偽鈔集團的重要人物,彼此情同手足,但宋子豪親弟宋子傑(張國榮飾)卻是警察。宋子豪被手下譚成(李子雄飾)出賣後入獄,宋父(田豐飾)為此而喪生,Mark哥也為宋子豪報仇而成為跛子。多年後,宋子豪出獄後決心退隱,但宋子傑得卻不肯原諒兄長,譚成也準備趕盡殺絕……

起初,周潤發只是客串,但吳宇森發現「Mark哥」這個角色還可以更加細化,故此不斷為周潤發加戲,最後把他從配角變成了主角之一,甚至超越了作為第一男主角的狄龍。

「Mark哥」不只奠定了周潤在香港影壇的地位,也升格為香港電影歷史上一個神級角色!

然而,按照官方資料,「Mark哥」本名「李馬克」,就像臺灣的譯名「小馬哥」,完全沒有特色!

「Mark哥」,這個中英夾雜,東西方文化匯聚的名字,就像「茶餐廳文化」,化表了當年的香港人!

有人批評吳宇森的新版《英雄本色》只是「新瓶舊酒」,但因為「Mark哥」這個神來之筆的角色,成功將經典變奏,更成為了新的經典!

英年早逝!紙醉金迷!

第一次在大銀幕上看到張國榮周潤發的《英雄本色》

第一次在大銀幕上看到張國榮周潤發的《英雄本色》

由「釋囚的故事」到「明天會更好」,吳宇森新版《英雄本色》成為經典中的經典,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984年12月19日,中英兩國首腦在中國北京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英語:Joint Declaration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and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Question of Hong Kong),簡稱《中英聯合聲明》(Sino-British Joint Declaration),象徵歷時14年半之香港過渡時期的開始,也是「九七大限」的開始。

著名導演、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院長舒琪,曾如此解讀《英雄本色》:「從暴發到暴失,影片(即使不一定自覺地)觸動到的,卻又是1984年針對九七香港迴歸的中英聯合聲明後迅速在香港人心目中萌生滋長的強烈不安與恐懼。明乎此,影片在廣泛階層引起的公民與情感宣洩,便不言而喻了」。

此為「天時」。

當年香港雖然是英國殖民地,卻在經濟及文化方面皆享有高度自由,對影視作品沒有過度審批,即使以「黃、賭、毒」為敏感題材的電影,也可以公開上映。

而且,香港以自然資源轉取了經濟成就,在發展重工業和房地產同時,以電影工業為主的知識型經濟開始抬頭,《英雄本色》正是在因緣際會下誕生,可遇而不可求的傑作,「東方好萊塢」的代表作品。

此為「地利」。

周潤發在拍攝《英雄本色》時,被譏諷為「票房毒藥」。當年的張國榮,仍未是天皇巨星。而在拍攝《英雄本色》前,吳宇森更一直遭人冷眼,他其後在訪問中訪露:「我把內心的感情,奮鬥的過程,對人生和友情的想法,甚至在逆境中遭受的白眼、受到的奚落,全都寫進劇本去」。

某程度上,《英雄本色》是一群「失敗者」的故事。

這除了是吳宇森心目中的「鐵漢柔情」,也是影評人石琪讚賞的「男性豪俠片的一大突破,不再死充硬漢或故作詼諧,而是在受苦受難之下,面對至親好友便熱淚橫流,坦率地『盡訴心中情』」。

然而,無論在戲內戲外,《英雄本色》是一段「英年早逝」的傳奇。

故事內,「Mark哥」壯烈犧牲,以「短暫」的光影成為「永恆」;故事外,張國榮突然結束了傳奇的一生,成為了「永恆」中的「永恆」。

剎那光輝,成為「永恆」!《英雄本色》也成為了「經典」中的「經典。

此為「人和」。

後記

第一次在大銀幕上看到張國榮周潤發的《英雄本色》

「新獅子山精神」演化論:從「俠義精神」到「Mark哥精神」!

──《英雄本色》豈止是經典港產片那麼簡單?

撰文:何故

前言

香港被譽為「東方好萊塢」,被公認為華語電影的先驅者,更被讚頌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香港電影」。

上世紀七十年代,被《時代週刊》評為「20世紀最重要100人」之一的李小龍,創立了「截拳道」同時,也改革了邵氏時代的功夫電影,既保留中華傳統文化,也揉合了好萊塢電影的拍攝模式,他主演《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及《死亡遊戲》等4部半動作電影,震撼了整個影壇,並且蜚聲國際。然而,他的突然逝世,卻為香港電影帶來了另一改革的契機。

黑幫電影,開始成為香港電影最具代表性的一個類型,轉折點是在1986年,吳宇森導演的《英雄本色》面世之後……

英雄本色?俠義變色?

香港的黑幫電影正式成為類型,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由最初走私開賭枱的幫會,發展到江湖大佬以至唐人街幫會的鬥爭,卻始終難登大雅之堂,其後在七十年代末,受惠於「香港電影新浪潮」,黑幫電影類型找到新的路向,除了江湖大佬的明爭暗鬥,翁維銓導演的《行規》(1979),刻劃警察、線人、毒販互為依靠又彼此出賣的循環關係,是既寫實又偏鋒的新穎作品。

香港電影創作素來靈活變通,既從西方的黑幫電影中取經,也從本土文化中尋覓新蹊徑,創造多代豪俠情義的江湖大佬,亦開拓不同題材的黑幫類型片,包括八十年代吳宇森和林嶺東的「英雄」和「風雲」系列,麥當雄的《省港旗兵》(1984)和《跛豪》(1991),九十年代的「古惑仔」系列,以及迴歸後的「無間道」系列。

黑道中人,向來形象欠佳,之所以登堂入室,更被觀眾奉人偶像,全因透過藝術加工,成功融入了「俠義精神」。正確的說,是符合了當時香港人價值觀的「現代俠義精神」。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在金庸大師的武俠文學作品中,由《書劍恩仇錄》的「紅花會」總舵主陳家樂,到《鹿鼎記》的「天地會」青木堂堂主韋小寶,正是「現代俠義精神」的演化過程。

黑幫大佬成為「英雄」的傳奇,充滿香港特色的「現代俠義精神」,正是「新獅子山精神」的不同演繹。

當中最有代表性的「今之俠者」,大銀幕上的「英雄」,正是《英雄本色》中由周潤發飾演的「Mark哥」。

「獅子山精神」泛指香港人刻苦耐勞、同舟共濟、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源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電視劇《獅子山下》及其主題曲。此劇集反映了當時香港人雖然生活艱苦,卻憑著共同努力,自強不息,創造出香港的輝煌,讓小漁村發展成為國際大都會。

「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個機會,我要爭一口氣,不是想證明我了不起,我只是要告訴大家,我失去的東西一定要拿回來!」

這是Mark哥在《英雄本色》內的經典臺詞,也代表了當時不少香港人的心聲,更重新定義了「獅子山精神」。

這種「新獅子山精神」,我們可以稱之為「Mark哥精神」!

經典變奏。承先啟後。

第一次在大銀幕上看到張國榮周潤發的《英雄本色》

Mark哥,正是《英雄本色》的靈魂人物!

「Mark哥精神」,也正是《英雄本色》的核心價值!

沒有Mark哥的《英雄本色》,就像沒有孫悟空的《西遊記》、沒有潘金蓮的《金瓶梅》、沒有諸葛亮的《三國演義》。

有人將《英雄本色》中宋子豪(狄龍飾)、Mark哥(周潤發飾)和宋子豪親弟宋子傑(張國榮飾)三人比喻為「桃園結義」的劉關張,筆者是非常抗拒和反感!

需知道關羽其實也是「二五仔」!如果曹操沒有將秦氏據為己有,如果關羽順利與秦氏成親,相信曹操和關羽仍是「好兄弟」,相信中國歷史和「四大名著」將會徹底改寫。

大銀幕上的Mark哥,戴墨鏡、披風衣、叼牙籤、手持雙槍、用鈔票點菸、甚至瘸腿都是「有款有型」,但真正配得被讚頌為「英雄」,甚至是「男性英雄的最完美象徵」,正是在海上毅然將汽艇開回碼頭,與宋子豪兄弟並肩作戰,其後壯烈犧牲的一萬!

年輕一代或許不知道,吳宇森導演的《英雄本色》,其實是一場二次創作。

1967年,由龍剛編劇和導演,謝賢、王偉及石堅聯合主演的《英雄本色》,英文片名「Upright Repenter」,或「Story of a Discharged Prisoner」,正是吳宇森和徐克的模板。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釋囚的故事」:李卓雄(謝賢飾)出獄後,決意改過自新,不再涉足江湖,為了不想拖累弟弟李志琛(王偉飾),他一直隱瞞曾入獄的事。然而,黑幫大佬獨眼龍(石堅飾)利用李志琛來逼李卓雄就範。李卓雄為了保護親弟,獨自承擔一切,並且再度入獄。

1986年,由吳宇森導演,徐克監製,狄龍、周潤發和張國榮聯合主演的《英雄本色》,英文片名「A Better Tomorrow」,首映時已獲得海外電影界和媒體的廣泛稱譽,更被認為其優秀程度足以與同期好萊塢優秀動作片齊名。

新版不只是「釋囚的故事」:宋子豪(狄龍飾)和Mark哥(周潤發飾)是國際造偽鈔集團的重要人物,彼此情同手足,但宋子豪親弟宋子傑(張國榮飾)卻是警察。宋子豪被手下譚成(李子雄飾)出賣後入獄,宋父(田豐飾)為此而喪生,Mark哥也為宋子豪報仇而成為跛子。多年後,宋子豪出獄後決心退隱,但宋子傑得卻不肯原諒兄長,譚成也準備趕盡殺絕……

起初,周潤發只是客串,但吳宇森發現「Mark哥」這個角色還可以更加細化,故此不斷為周潤發加戲,最後把他從配角變成了主角之一,甚至超越了作為第一男主角的狄龍。

「Mark哥」不只奠定了周潤在香港影壇的地位,也升格為香港電影歷史上一個神級角色!

然而,按照官方資料,「Mark哥」本名「李馬克」,就像臺灣的譯名「小馬哥」,完全沒有特色!

「Mark哥」,這個中英夾雜,東西方文化匯聚的名字,就像「茶餐廳文化」,化表了當年的香港人!

有人批評吳宇森的新版《英雄本色》只是「新瓶舊酒」,但因為「Mark哥」這個神來之筆的角色,成功將經典變奏,更成為了新的經典!

英年早逝!紙醉金迷!

第一次在大銀幕上看到張國榮周潤發的《英雄本色》

第一次在大銀幕上看到張國榮周潤發的《英雄本色》

由「釋囚的故事」到「明天會更好」,吳宇森新版《英雄本色》成為經典中的經典,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984年12月19日,中英兩國首腦在中國北京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英語:Joint Declaration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and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Question of Hong Kong),簡稱《中英聯合聲明》(Sino-British Joint Declaration),象徵歷時14年半之香港過渡時期的開始,也是「九七大限」的開始。

著名導演、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院長舒琪,曾如此解讀《英雄本色》:「從暴發到暴失,影片(即使不一定自覺地)觸動到的,卻又是1984年針對九七香港迴歸的中英聯合聲明後迅速在香港人心目中萌生滋長的強烈不安與恐懼。明乎此,影片在廣泛階層引起的公民與情感宣洩,便不言而喻了」。

此為「天時」。

當年香港雖然是英國殖民地,卻在經濟及文化方面皆享有高度自由,對影視作品沒有過度審批,即使以「黃、賭、毒」為敏感題材的電影,也可以公開上映。

而且,香港以自然資源轉取了經濟成就,在發展重工業和房地產同時,以電影工業為主的知識型經濟開始抬頭,《英雄本色》正是在因緣際會下誕生,可遇而不可求的傑作,「東方好萊塢」的代表作品。

此為「地利」。

周潤發在拍攝《英雄本色》時,被譏諷為「票房毒藥」。當年的張國榮,仍未是天皇巨星。而在拍攝《英雄本色》前,吳宇森更一直遭人冷眼,他其後在訪問中訪露:「我把內心的感情,奮鬥的過程,對人生和友情的想法,甚至在逆境中遭受的白眼、受到的奚落,全都寫進劇本去」。

某程度上,《英雄本色》是一群「失敗者」的故事。

這除了是吳宇森心目中的「鐵漢柔情」,也是影評人石琪讚賞的「男性豪俠片的一大突破,不再死充硬漢或故作詼諧,而是在受苦受難之下,面對至親好友便熱淚橫流,坦率地『盡訴心中情』」。

然而,無論在戲內戲外,《英雄本色》是一段「英年早逝」的傳奇。

故事內,「Mark哥」壯烈犧牲,以「短暫」的光影成為「永恆」;故事外,張國榮突然結束了傳奇的一生,成為了「永恆」中的「永恆」。

剎那光輝,成為「永恆」!《英雄本色》也成為了「經典」中的「經典。

此為「人和」。

後記

第一次在大銀幕上看到張國榮周潤發的《英雄本色》

從「俠義精神」演化為「Mark哥精神」,《英雄本色》豈止是經典港產片那麼簡單?

作為「新獅子山精神」的代表,「Mark哥」雖然「英年早逝」,卻留下了「永恆」的「經典」金句:「能掌握自己命運的就是神!」共勉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