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龍鷹共翔 臺灣別搞對抗

陳建仲

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的“超國是訪問”滿載而歸。從行前美國媒體掀起正面評價中國製度的風潮開始,到“習特會”後的公開談話,凸顯中國崛起正在改變全球格局,“抓住機遇、共促發展”將是今後國際主流思想。尤其中美關係穩定發展、龍鷹共翔,這不啻是對民進黨當局當頭棒喝:臺灣絕對沒有本錢搞對抗!

此次特朗普中國行,美國媒體一改過去唱衰中美關係的基調,熱議中國十九大後的發展策略,頭一次密集談論中國優勢,連白宮辦公廳主任凱利也罕見公開肯定中國政體。《時代》雜誌亞洲版最新封面首次以英文及簡體中文寫上“中國贏了”(China won),破天荒承認中國的政治經濟體系比美國模式,更具備可行性甚至更具持續性,顯示中國崛起已然改變了美國對中國的認知。

北京以超高規格接待特朗普,中美企業家最終達成高達2530億美元的商業合作協議,創空前紀錄。中方不僅在貿易談判上多所退讓,在朝鮮問題上也採取更積極和美方合作的政策。特朗普訪華連發3推特,將主頁照換成他們夫婦與習近平夫婦的合照,刻意凸出私人情誼,顯見雙方都明白搞好中美關係的重要性。

雖然美國向來把日、韓當亞洲核心盟友,但特朗普亞洲行擺明以中國為重。在習特會前,美國國會通過國防授權法案、“臺灣旅行法”等友臺提案,也發生美艦駛入南海美濟礁、中美相互發動經濟制裁等負面發展;然而,朝鮮對策以及美國與各貿易伙伴經濟關係的新秩序,是特朗普亞洲行的重心,臺灣問題沒有搬上臺面,但依舊是北京關切的議題。

在中美元首記者會上,習近平只說,中美在一些問題上存在不同看法和分歧不足為怪,關鍵是要妥善處理和管控。中美兩國利益遠遠大於分歧,應尊重彼此主權和領土完整。陸媒報道,在“習特會”中,習近平向特朗普直言,臺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問題,希望美方繼續恪守一箇中國原則,特朗普則重申美方一貫奉行一中政策。雙方此次沒有簽署第四公報,但北京顯然從“中美共管”朝向單方行動、全力反制“臺獨”。

臺外事部門在“習特會”前曾表達希望中美髮展關係時,不要以臺灣為籌碼、不要犧牲“臺美關係”、不要有任何意外;蔡英文在“過境”夏威夷時也期望特朗普亞洲行,但現實是小英無法“過境”美國本土。

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穩定發展,兩強鼎立,圍堵中國轉眼成空。民進黨不應死抱“仇中”、“貶中”,冀望在美、日、中對抗的夾縫中求生,更不能搞對抗。小英空喊“兩岸新模式”,不如實時調整對大陸錯誤認知的思維,抓住機遇,重新出發。

(作者為臺灣大陸地區高校學生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