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一首送別詩,可媲美《渭城曲》,被推為唐詩壓卷之作

在唐詩中,談到送別詩,不得不提王維的《渭城曲》,亦名《送元二使安西》、《陽關曲》、《陽關三疊》,是唐詩的代表作之一,後世更被推為唐詩壓卷之作。

作為送別詩,不論是唐朝還是後世,可與《渭城曲》一爭高下者甚少,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略可算其一。然而,唐末的一首送別詩,清人沈德潛認為可媲美《渭城曲》,可推為唐詩七絕壓卷之作。

淮上與友人別(唐·鄭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這首詩是唐末詩人鄭谷的一首送別詩,當時,詩人在揚州即詩中的“淮上”和友人分別,觸景生情而作成此詩。

在唐詩中,談到送別詩,不得不提王維的《渭城曲》,亦名《送元二使安西》、《陽關曲》、《陽關三疊》,是唐詩的代表作之一,後世更被推為唐詩壓卷之作。

作為送別詩,不論是唐朝還是後世,可與《渭城曲》一爭高下者甚少,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略可算其一。然而,唐末的一首送別詩,清人沈德潛認為可媲美《渭城曲》,可推為唐詩七絕壓卷之作。

淮上與友人別(唐·鄭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這首詩是唐末詩人鄭谷的一首送別詩,當時,詩人在揚州即詩中的“淮上”和友人分別,觸景生情而作成此詩。

唐人一首送別詩,可媲美《渭城曲》,被推為唐詩壓卷之作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兩句,即景抒情,點出別離的主題和環境,畫面感很強,頗有一種天然的韻味。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兩句,從正面描寫分別時的情景,在悽清怨慕的笛曲聲中,詩人和友人互道珍重後各奔前程。

從表面上上,這首詩藝術性不高,但是秒在結句“君向瀟湘我向秦”,有一種突然停止的感覺,很有令人回味的韻味,一切盡在不言中。

對於此詩,後世人評價很高,多有讚賞,清人沈德潛在《說詩晬語》中更認為其可為唐詩七絕壓卷之作:

(七言絕句)李滄溟推王昌齡“秦吋明月”為壓卷,王鳳洲推王翰“蒲萄美酒”為壓卷,本朝王阮亭則雲:“必求壓卷,王維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齡之‘秦帚平明’、王之渙之‘黃河遠上’其庶幾乎?而終唐之世,亦無出四章之右者矣:滄溟、鳳洲主氣,阮亭主神,各自有見,愚謂……鄭谷之“揚子江頭”,氣象稍殊,亦堪接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