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49年

河北省第二人民醫院由威縣遷至臨清原華美醫院舊址(即今日聊城二院前身);

因棉花鬨搶造成“臨清事件”,撤地級市降為縣級市。

1950年

開展抗美援朝活動,捐贈“臨清鎮號”飛機一架;

新婚姻法實施,廢除童養媳,提倡寡婦再婚。

1951年

以武訓命名的學校改校名,開展“武訓精神”的批判活動。

1949年

河北省第二人民醫院由威縣遷至臨清原華美醫院舊址(即今日聊城二院前身);

因棉花鬨搶造成“臨清事件”,撤地級市降為縣級市。

1950年

開展抗美援朝活動,捐贈“臨清鎮號”飛機一架;

新婚姻法實施,廢除童養媳,提倡寡婦再婚。

1951年

以武訓命名的學校改校名,開展“武訓精神”的批判活動。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54年

中央電影製片廠在臨清拍攝新聞紀錄片《訪臨清竹杆巷》;

臨清時調“撒大潑”在全國巡演,周總理接見劇組全體演員。

1949年

河北省第二人民醫院由威縣遷至臨清原華美醫院舊址(即今日聊城二院前身);

因棉花鬨搶造成“臨清事件”,撤地級市降為縣級市。

1950年

開展抗美援朝活動,捐贈“臨清鎮號”飛機一架;

新婚姻法實施,廢除童養媳,提倡寡婦再婚。

1951年

以武訓命名的學校改校名,開展“武訓精神”的批判活動。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54年

中央電影製片廠在臨清拍攝新聞紀錄片《訪臨清竹杆巷》;

臨清時調“撒大潑”在全國巡演,周總理接見劇組全體演員。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56年

全縣第一次推廣普通話教學;

縣拖拉機駕駛員李文海被評為全國勞模,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領導接見;

清平縣撤銷,將其金郝莊、王集、康盛莊、戴灣劃歸臨清管轄。

1949年

河北省第二人民醫院由威縣遷至臨清原華美醫院舊址(即今日聊城二院前身);

因棉花鬨搶造成“臨清事件”,撤地級市降為縣級市。

1950年

開展抗美援朝活動,捐贈“臨清鎮號”飛機一架;

新婚姻法實施,廢除童養媳,提倡寡婦再婚。

1951年

以武訓命名的學校改校名,開展“武訓精神”的批判活動。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54年

中央電影製片廠在臨清拍攝新聞紀錄片《訪臨清竹杆巷》;

臨清時調“撒大潑”在全國巡演,周總理接見劇組全體演員。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56年

全縣第一次推廣普通話教學;

縣拖拉機駕駛員李文海被評為全國勞模,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領導接見;

清平縣撤銷,將其金郝莊、王集、康盛莊、戴灣劃歸臨清管轄。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58年

山東省委書記夏徵農來臨清,祝賀東方紅人民公社成立,此後全縣人民公社相繼成立;

全縣掀起“大鍊鋼鐵”運動,鍊鐵爐達1.8萬座,3.9萬從業人員,許多家庭的鐵鍋、鐵鎖等日用鐵器都砸爛獻送鍊鋼;

臨清生產出第一盒香菸:犁牛;

菸廠女職工宋啟坤,半自動步槍速射成績打破全國紀錄;

1956年至1958年,臨清城區面積擴建五倍,改造規模全省第一,先鋒路、紅星路、青年路、桃園街、大眾路、龍山路、新華路、永清路均在那一時期建成。

1959年

全國棉花現場工作會議在臨清召開;

臨清史上最大的橋--先鋒大橋建成通車,這是全國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系杆吊式拱橋,在當時極具影響力,故名“先鋒橋”。越南考察團來臨請考察過先鋒橋;

國家農業部到臨清拍攝新聞紀錄片。

1949年

河北省第二人民醫院由威縣遷至臨清原華美醫院舊址(即今日聊城二院前身);

因棉花鬨搶造成“臨清事件”,撤地級市降為縣級市。

1950年

開展抗美援朝活動,捐贈“臨清鎮號”飛機一架;

新婚姻法實施,廢除童養媳,提倡寡婦再婚。

1951年

以武訓命名的學校改校名,開展“武訓精神”的批判活動。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54年

中央電影製片廠在臨清拍攝新聞紀錄片《訪臨清竹杆巷》;

臨清時調“撒大潑”在全國巡演,周總理接見劇組全體演員。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56年

全縣第一次推廣普通話教學;

縣拖拉機駕駛員李文海被評為全國勞模,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領導接見;

清平縣撤銷,將其金郝莊、王集、康盛莊、戴灣劃歸臨清管轄。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58年

山東省委書記夏徵農來臨清,祝賀東方紅人民公社成立,此後全縣人民公社相繼成立;

全縣掀起“大鍊鋼鐵”運動,鍊鐵爐達1.8萬座,3.9萬從業人員,許多家庭的鐵鍋、鐵鎖等日用鐵器都砸爛獻送鍊鋼;

臨清生產出第一盒香菸:犁牛;

菸廠女職工宋啟坤,半自動步槍速射成績打破全國紀錄;

1956年至1958年,臨清城區面積擴建五倍,改造規模全省第一,先鋒路、紅星路、青年路、桃園街、大眾路、龍山路、新華路、永清路均在那一時期建成。

1959年

全國棉花現場工作會議在臨清召開;

臨清史上最大的橋--先鋒大橋建成通車,這是全國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系杆吊式拱橋,在當時極具影響力,故名“先鋒橋”。越南考察團來臨請考察過先鋒橋;

國家農業部到臨清拍攝新聞紀錄片。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60年

《大眾日報》頭版頭條報道臨清衛校的辦學經驗。

1961年

遭遇建國後最大災害年,糧食單產51.5公斤/畝,棉花單產6.1公斤/畝,農民人均口糧39.5公斤/年。

1963年

臨清縣人民醫院,首例坐骨神經吻合術和脾切除手術成功;

遭遇特大洪水,近60萬畝莊稼絕產,房屋倒塌9.3萬間。

1949年

河北省第二人民醫院由威縣遷至臨清原華美醫院舊址(即今日聊城二院前身);

因棉花鬨搶造成“臨清事件”,撤地級市降為縣級市。

1950年

開展抗美援朝活動,捐贈“臨清鎮號”飛機一架;

新婚姻法實施,廢除童養媳,提倡寡婦再婚。

1951年

以武訓命名的學校改校名,開展“武訓精神”的批判活動。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54年

中央電影製片廠在臨清拍攝新聞紀錄片《訪臨清竹杆巷》;

臨清時調“撒大潑”在全國巡演,周總理接見劇組全體演員。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56年

全縣第一次推廣普通話教學;

縣拖拉機駕駛員李文海被評為全國勞模,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領導接見;

清平縣撤銷,將其金郝莊、王集、康盛莊、戴灣劃歸臨清管轄。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58年

山東省委書記夏徵農來臨清,祝賀東方紅人民公社成立,此後全縣人民公社相繼成立;

全縣掀起“大鍊鋼鐵”運動,鍊鐵爐達1.8萬座,3.9萬從業人員,許多家庭的鐵鍋、鐵鎖等日用鐵器都砸爛獻送鍊鋼;

臨清生產出第一盒香菸:犁牛;

菸廠女職工宋啟坤,半自動步槍速射成績打破全國紀錄;

1956年至1958年,臨清城區面積擴建五倍,改造規模全省第一,先鋒路、紅星路、青年路、桃園街、大眾路、龍山路、新華路、永清路均在那一時期建成。

1959年

全國棉花現場工作會議在臨清召開;

臨清史上最大的橋--先鋒大橋建成通車,這是全國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系杆吊式拱橋,在當時極具影響力,故名“先鋒橋”。越南考察團來臨請考察過先鋒橋;

國家農業部到臨清拍攝新聞紀錄片。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60年

《大眾日報》頭版頭條報道臨清衛校的辦學經驗。

1961年

遭遇建國後最大災害年,糧食單產51.5公斤/畝,棉花單產6.1公斤/畝,農民人均口糧39.5公斤/年。

1963年

臨清縣人民醫院,首例坐骨神經吻合術和脾切除手術成功;

遭遇特大洪水,近60萬畝莊稼絕產,房屋倒塌9.3萬間。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64年

臨清縣人民醫院,首例甲狀腺切除手術成功;

益華機械廠研製的播種機,被國家列為援外廠品,年產2萬臺出口國外。

1965年

將衛運河西的尖冢、童村、下堡寺、呂寨、老官寨劃歸邢臺專區,建臨西縣,同時將館陶縣的潘莊、八岔路劃歸臨清;

八岔路公社集資購買全縣第一臺中型拖拉機;

臨清縣人民醫院,首例腦瘤切除手術成功;

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視察臨清,並調撥手扶拖拉機12臺。

1966年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在全縣拉開序幕,各學校相繼停課,招生工作停止,“紅衛兵”代表到北京接受毛主席等中央領導的檢閱,大批學生開始徒步“長征”到全國各地串聯。

1970年

按毛主席指示,各生產大隊建立衛生室,配有“赤腳醫生”。

1971年

全縣掀起“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高潮。

1974年

設在臨清的山東棉花研究所培植的“魯棉一號”獲國家科委一等獎、農業部一等獎。

1977年

絲綢廠工人李淑貞被評為“新長征突擊手”“模範標兵”當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79年

國棉廠女工張振英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

縣機械廠生產的5噸掛車被評為全國一等產品;

國棉廠細紗斷頭7.5根,創國際先進水平,《大眾日報》發社論號召全省學習。

1949年

河北省第二人民醫院由威縣遷至臨清原華美醫院舊址(即今日聊城二院前身);

因棉花鬨搶造成“臨清事件”,撤地級市降為縣級市。

1950年

開展抗美援朝活動,捐贈“臨清鎮號”飛機一架;

新婚姻法實施,廢除童養媳,提倡寡婦再婚。

1951年

以武訓命名的學校改校名,開展“武訓精神”的批判活動。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54年

中央電影製片廠在臨清拍攝新聞紀錄片《訪臨清竹杆巷》;

臨清時調“撒大潑”在全國巡演,周總理接見劇組全體演員。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56年

全縣第一次推廣普通話教學;

縣拖拉機駕駛員李文海被評為全國勞模,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領導接見;

清平縣撤銷,將其金郝莊、王集、康盛莊、戴灣劃歸臨清管轄。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58年

山東省委書記夏徵農來臨清,祝賀東方紅人民公社成立,此後全縣人民公社相繼成立;

全縣掀起“大鍊鋼鐵”運動,鍊鐵爐達1.8萬座,3.9萬從業人員,許多家庭的鐵鍋、鐵鎖等日用鐵器都砸爛獻送鍊鋼;

臨清生產出第一盒香菸:犁牛;

菸廠女職工宋啟坤,半自動步槍速射成績打破全國紀錄;

1956年至1958年,臨清城區面積擴建五倍,改造規模全省第一,先鋒路、紅星路、青年路、桃園街、大眾路、龍山路、新華路、永清路均在那一時期建成。

1959年

全國棉花現場工作會議在臨清召開;

臨清史上最大的橋--先鋒大橋建成通車,這是全國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系杆吊式拱橋,在當時極具影響力,故名“先鋒橋”。越南考察團來臨請考察過先鋒橋;

國家農業部到臨清拍攝新聞紀錄片。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60年

《大眾日報》頭版頭條報道臨清衛校的辦學經驗。

1961年

遭遇建國後最大災害年,糧食單產51.5公斤/畝,棉花單產6.1公斤/畝,農民人均口糧39.5公斤/年。

1963年

臨清縣人民醫院,首例坐骨神經吻合術和脾切除手術成功;

遭遇特大洪水,近60萬畝莊稼絕產,房屋倒塌9.3萬間。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64年

臨清縣人民醫院,首例甲狀腺切除手術成功;

益華機械廠研製的播種機,被國家列為援外廠品,年產2萬臺出口國外。

1965年

將衛運河西的尖冢、童村、下堡寺、呂寨、老官寨劃歸邢臺專區,建臨西縣,同時將館陶縣的潘莊、八岔路劃歸臨清;

八岔路公社集資購買全縣第一臺中型拖拉機;

臨清縣人民醫院,首例腦瘤切除手術成功;

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視察臨清,並調撥手扶拖拉機12臺。

1966年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在全縣拉開序幕,各學校相繼停課,招生工作停止,“紅衛兵”代表到北京接受毛主席等中央領導的檢閱,大批學生開始徒步“長征”到全國各地串聯。

1970年

按毛主席指示,各生產大隊建立衛生室,配有“赤腳醫生”。

1971年

全縣掀起“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高潮。

1974年

設在臨清的山東棉花研究所培植的“魯棉一號”獲國家科委一等獎、農業部一等獎。

1977年

絲綢廠工人李淑貞被評為“新長征突擊手”“模範標兵”當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79年

國棉廠女工張振英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

縣機械廠生產的5噸掛車被評為全國一等產品;

國棉廠細紗斷頭7.5根,創國際先進水平,《大眾日報》發社論號召全省學習。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80年

全縣畝產皮棉首次突破50公斤,單產62.5公斤,全省第一;

國棉廠生產的純棉平布被評為名優產品。

1983年

《人民日報》報道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國47個經濟翻一番的縣,臨清榜上有名。

1984年

棉花畝產皮棉83.5公斤,創歷史新高,朝鮮農業考察團來臨清考察老趙莊、唐園等鄉棉田;

中藥廠生產的健腦補腎丸和痢必靈被評為國家優質產品;

臨清至濟南的第一輛民營客運車出現。

1949年

河北省第二人民醫院由威縣遷至臨清原華美醫院舊址(即今日聊城二院前身);

因棉花鬨搶造成“臨清事件”,撤地級市降為縣級市。

1950年

開展抗美援朝活動,捐贈“臨清鎮號”飛機一架;

新婚姻法實施,廢除童養媳,提倡寡婦再婚。

1951年

以武訓命名的學校改校名,開展“武訓精神”的批判活動。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54年

中央電影製片廠在臨清拍攝新聞紀錄片《訪臨清竹杆巷》;

臨清時調“撒大潑”在全國巡演,周總理接見劇組全體演員。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56年

全縣第一次推廣普通話教學;

縣拖拉機駕駛員李文海被評為全國勞模,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領導接見;

清平縣撤銷,將其金郝莊、王集、康盛莊、戴灣劃歸臨清管轄。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58年

山東省委書記夏徵農來臨清,祝賀東方紅人民公社成立,此後全縣人民公社相繼成立;

全縣掀起“大鍊鋼鐵”運動,鍊鐵爐達1.8萬座,3.9萬從業人員,許多家庭的鐵鍋、鐵鎖等日用鐵器都砸爛獻送鍊鋼;

臨清生產出第一盒香菸:犁牛;

菸廠女職工宋啟坤,半自動步槍速射成績打破全國紀錄;

1956年至1958年,臨清城區面積擴建五倍,改造規模全省第一,先鋒路、紅星路、青年路、桃園街、大眾路、龍山路、新華路、永清路均在那一時期建成。

1959年

全國棉花現場工作會議在臨清召開;

臨清史上最大的橋--先鋒大橋建成通車,這是全國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系杆吊式拱橋,在當時極具影響力,故名“先鋒橋”。越南考察團來臨請考察過先鋒橋;

國家農業部到臨清拍攝新聞紀錄片。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60年

《大眾日報》頭版頭條報道臨清衛校的辦學經驗。

1961年

遭遇建國後最大災害年,糧食單產51.5公斤/畝,棉花單產6.1公斤/畝,農民人均口糧39.5公斤/年。

1963年

臨清縣人民醫院,首例坐骨神經吻合術和脾切除手術成功;

遭遇特大洪水,近60萬畝莊稼絕產,房屋倒塌9.3萬間。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64年

臨清縣人民醫院,首例甲狀腺切除手術成功;

益華機械廠研製的播種機,被國家列為援外廠品,年產2萬臺出口國外。

1965年

將衛運河西的尖冢、童村、下堡寺、呂寨、老官寨劃歸邢臺專區,建臨西縣,同時將館陶縣的潘莊、八岔路劃歸臨清;

八岔路公社集資購買全縣第一臺中型拖拉機;

臨清縣人民醫院,首例腦瘤切除手術成功;

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視察臨清,並調撥手扶拖拉機12臺。

1966年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在全縣拉開序幕,各學校相繼停課,招生工作停止,“紅衛兵”代表到北京接受毛主席等中央領導的檢閱,大批學生開始徒步“長征”到全國各地串聯。

1970年

按毛主席指示,各生產大隊建立衛生室,配有“赤腳醫生”。

1971年

全縣掀起“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高潮。

1974年

設在臨清的山東棉花研究所培植的“魯棉一號”獲國家科委一等獎、農業部一等獎。

1977年

絲綢廠工人李淑貞被評為“新長征突擊手”“模範標兵”當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79年

國棉廠女工張振英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

縣機械廠生產的5噸掛車被評為全國一等產品;

國棉廠細紗斷頭7.5根,創國際先進水平,《大眾日報》發社論號召全省學習。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80年

全縣畝產皮棉首次突破50公斤,單產62.5公斤,全省第一;

國棉廠生產的純棉平布被評為名優產品。

1983年

《人民日報》報道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國47個經濟翻一番的縣,臨清榜上有名。

1984年

棉花畝產皮棉83.5公斤,創歷史新高,朝鮮農業考察團來臨清考察老趙莊、唐園等鄉棉田;

中藥廠生產的健腦補腎丸和痢必靈被評為國家優質產品;

臨清至濟南的第一輛民營客運車出現。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85年

臨清啤酒廠建廠;

臨清棉紡廠徐銘義獲“五一勞動獎章”;

臨清被列為全國首批優質棉生產基地;

臨清生產的無核紅棗和健腦補腎丸被評為部優產品。

1949年

河北省第二人民醫院由威縣遷至臨清原華美醫院舊址(即今日聊城二院前身);

因棉花鬨搶造成“臨清事件”,撤地級市降為縣級市。

1950年

開展抗美援朝活動,捐贈“臨清鎮號”飛機一架;

新婚姻法實施,廢除童養媳,提倡寡婦再婚。

1951年

以武訓命名的學校改校名,開展“武訓精神”的批判活動。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54年

中央電影製片廠在臨清拍攝新聞紀錄片《訪臨清竹杆巷》;

臨清時調“撒大潑”在全國巡演,周總理接見劇組全體演員。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56年

全縣第一次推廣普通話教學;

縣拖拉機駕駛員李文海被評為全國勞模,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領導接見;

清平縣撤銷,將其金郝莊、王集、康盛莊、戴灣劃歸臨清管轄。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58年

山東省委書記夏徵農來臨清,祝賀東方紅人民公社成立,此後全縣人民公社相繼成立;

全縣掀起“大鍊鋼鐵”運動,鍊鐵爐達1.8萬座,3.9萬從業人員,許多家庭的鐵鍋、鐵鎖等日用鐵器都砸爛獻送鍊鋼;

臨清生產出第一盒香菸:犁牛;

菸廠女職工宋啟坤,半自動步槍速射成績打破全國紀錄;

1956年至1958年,臨清城區面積擴建五倍,改造規模全省第一,先鋒路、紅星路、青年路、桃園街、大眾路、龍山路、新華路、永清路均在那一時期建成。

1959年

全國棉花現場工作會議在臨清召開;

臨清史上最大的橋--先鋒大橋建成通車,這是全國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系杆吊式拱橋,在當時極具影響力,故名“先鋒橋”。越南考察團來臨請考察過先鋒橋;

國家農業部到臨清拍攝新聞紀錄片。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60年

《大眾日報》頭版頭條報道臨清衛校的辦學經驗。

1961年

遭遇建國後最大災害年,糧食單產51.5公斤/畝,棉花單產6.1公斤/畝,農民人均口糧39.5公斤/年。

1963年

臨清縣人民醫院,首例坐骨神經吻合術和脾切除手術成功;

遭遇特大洪水,近60萬畝莊稼絕產,房屋倒塌9.3萬間。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64年

臨清縣人民醫院,首例甲狀腺切除手術成功;

益華機械廠研製的播種機,被國家列為援外廠品,年產2萬臺出口國外。

1965年

將衛運河西的尖冢、童村、下堡寺、呂寨、老官寨劃歸邢臺專區,建臨西縣,同時將館陶縣的潘莊、八岔路劃歸臨清;

八岔路公社集資購買全縣第一臺中型拖拉機;

臨清縣人民醫院,首例腦瘤切除手術成功;

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視察臨清,並調撥手扶拖拉機12臺。

1966年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在全縣拉開序幕,各學校相繼停課,招生工作停止,“紅衛兵”代表到北京接受毛主席等中央領導的檢閱,大批學生開始徒步“長征”到全國各地串聯。

1970年

按毛主席指示,各生產大隊建立衛生室,配有“赤腳醫生”。

1971年

全縣掀起“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高潮。

1974年

設在臨清的山東棉花研究所培植的“魯棉一號”獲國家科委一等獎、農業部一等獎。

1977年

絲綢廠工人李淑貞被評為“新長征突擊手”“模範標兵”當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79年

國棉廠女工張振英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

縣機械廠生產的5噸掛車被評為全國一等產品;

國棉廠細紗斷頭7.5根,創國際先進水平,《大眾日報》發社論號召全省學習。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80年

全縣畝產皮棉首次突破50公斤,單產62.5公斤,全省第一;

國棉廠生產的純棉平布被評為名優產品。

1983年

《人民日報》報道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國47個經濟翻一番的縣,臨清榜上有名。

1984年

棉花畝產皮棉83.5公斤,創歷史新高,朝鮮農業考察團來臨清考察老趙莊、唐園等鄉棉田;

中藥廠生產的健腦補腎丸和痢必靈被評為國家優質產品;

臨清至濟南的第一輛民營客運車出現。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85年

臨清啤酒廠建廠;

臨清棉紡廠徐銘義獲“五一勞動獎章”;

臨清被列為全國首批優質棉生產基地;

臨清生產的無核紅棗和健腦補腎丸被評為部優產品。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86年

山東電視臺播放《魯西北小天津-臨清》,介紹臨清商業、小吃、名優產品等;

中央電視臺到臨清拍攝《話說運河》臨清部分;

造紙廠建成國內第一條年產3000噸棉杆高強瓦楞原紙生產線;

一中高三學生劉自印打破中學生男子1500米全國紀錄;

東方紅影劇院全國首家播放立體電影。

1987年

臨清人可以看到清晰的中央電視臺節目,臨清電視新聞首次試播;

臨清針織廠與澳大利亞合資,建城聊城地區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臨景針織)。

1988年

臨清酒廠的衛河陳釀和衛河特液榮獲中國食品博覽會銅獎;

臨清哈達被評為民族優質產品。

1949年

河北省第二人民醫院由威縣遷至臨清原華美醫院舊址(即今日聊城二院前身);

因棉花鬨搶造成“臨清事件”,撤地級市降為縣級市。

1950年

開展抗美援朝活動,捐贈“臨清鎮號”飛機一架;

新婚姻法實施,廢除童養媳,提倡寡婦再婚。

1951年

以武訓命名的學校改校名,開展“武訓精神”的批判活動。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54年

中央電影製片廠在臨清拍攝新聞紀錄片《訪臨清竹杆巷》;

臨清時調“撒大潑”在全國巡演,周總理接見劇組全體演員。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56年

全縣第一次推廣普通話教學;

縣拖拉機駕駛員李文海被評為全國勞模,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領導接見;

清平縣撤銷,將其金郝莊、王集、康盛莊、戴灣劃歸臨清管轄。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58年

山東省委書記夏徵農來臨清,祝賀東方紅人民公社成立,此後全縣人民公社相繼成立;

全縣掀起“大鍊鋼鐵”運動,鍊鐵爐達1.8萬座,3.9萬從業人員,許多家庭的鐵鍋、鐵鎖等日用鐵器都砸爛獻送鍊鋼;

臨清生產出第一盒香菸:犁牛;

菸廠女職工宋啟坤,半自動步槍速射成績打破全國紀錄;

1956年至1958年,臨清城區面積擴建五倍,改造規模全省第一,先鋒路、紅星路、青年路、桃園街、大眾路、龍山路、新華路、永清路均在那一時期建成。

1959年

全國棉花現場工作會議在臨清召開;

臨清史上最大的橋--先鋒大橋建成通車,這是全國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系杆吊式拱橋,在當時極具影響力,故名“先鋒橋”。越南考察團來臨請考察過先鋒橋;

國家農業部到臨清拍攝新聞紀錄片。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60年

《大眾日報》頭版頭條報道臨清衛校的辦學經驗。

1961年

遭遇建國後最大災害年,糧食單產51.5公斤/畝,棉花單產6.1公斤/畝,農民人均口糧39.5公斤/年。

1963年

臨清縣人民醫院,首例坐骨神經吻合術和脾切除手術成功;

遭遇特大洪水,近60萬畝莊稼絕產,房屋倒塌9.3萬間。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64年

臨清縣人民醫院,首例甲狀腺切除手術成功;

益華機械廠研製的播種機,被國家列為援外廠品,年產2萬臺出口國外。

1965年

將衛運河西的尖冢、童村、下堡寺、呂寨、老官寨劃歸邢臺專區,建臨西縣,同時將館陶縣的潘莊、八岔路劃歸臨清;

八岔路公社集資購買全縣第一臺中型拖拉機;

臨清縣人民醫院,首例腦瘤切除手術成功;

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視察臨清,並調撥手扶拖拉機12臺。

1966年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在全縣拉開序幕,各學校相繼停課,招生工作停止,“紅衛兵”代表到北京接受毛主席等中央領導的檢閱,大批學生開始徒步“長征”到全國各地串聯。

1970年

按毛主席指示,各生產大隊建立衛生室,配有“赤腳醫生”。

1971年

全縣掀起“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高潮。

1974年

設在臨清的山東棉花研究所培植的“魯棉一號”獲國家科委一等獎、農業部一等獎。

1977年

絲綢廠工人李淑貞被評為“新長征突擊手”“模範標兵”當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79年

國棉廠女工張振英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

縣機械廠生產的5噸掛車被評為全國一等產品;

國棉廠細紗斷頭7.5根,創國際先進水平,《大眾日報》發社論號召全省學習。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80年

全縣畝產皮棉首次突破50公斤,單產62.5公斤,全省第一;

國棉廠生產的純棉平布被評為名優產品。

1983年

《人民日報》報道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國47個經濟翻一番的縣,臨清榜上有名。

1984年

棉花畝產皮棉83.5公斤,創歷史新高,朝鮮農業考察團來臨清考察老趙莊、唐園等鄉棉田;

中藥廠生產的健腦補腎丸和痢必靈被評為國家優質產品;

臨清至濟南的第一輛民營客運車出現。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85年

臨清啤酒廠建廠;

臨清棉紡廠徐銘義獲“五一勞動獎章”;

臨清被列為全國首批優質棉生產基地;

臨清生產的無核紅棗和健腦補腎丸被評為部優產品。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86年

山東電視臺播放《魯西北小天津-臨清》,介紹臨清商業、小吃、名優產品等;

中央電視臺到臨清拍攝《話說運河》臨清部分;

造紙廠建成國內第一條年產3000噸棉杆高強瓦楞原紙生產線;

一中高三學生劉自印打破中學生男子1500米全國紀錄;

東方紅影劇院全國首家播放立體電影。

1987年

臨清人可以看到清晰的中央電視臺節目,臨清電視新聞首次試播;

臨清針織廠與澳大利亞合資,建城聊城地區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臨景針織)。

1988年

臨清酒廠的衛河陳釀和衛河特液榮獲中國食品博覽會銅獎;

臨清哈達被評為民族優質產品。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90年

市科委與松林鎮萬古春酒廠共同研製的滋補酒,為第十一屆亞運會送去2.5噸;

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來臨清丘屯視察棉花生產情況。

1996年

臨清建成第一個火車站,這是京九鐵路大動脈自北向南進入山東的第一大站。

1949年

河北省第二人民醫院由威縣遷至臨清原華美醫院舊址(即今日聊城二院前身);

因棉花鬨搶造成“臨清事件”,撤地級市降為縣級市。

1950年

開展抗美援朝活動,捐贈“臨清鎮號”飛機一架;

新婚姻法實施,廢除童養媳,提倡寡婦再婚。

1951年

以武訓命名的學校改校名,開展“武訓精神”的批判活動。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54年

中央電影製片廠在臨清拍攝新聞紀錄片《訪臨清竹杆巷》;

臨清時調“撒大潑”在全國巡演,周總理接見劇組全體演員。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56年

全縣第一次推廣普通話教學;

縣拖拉機駕駛員李文海被評為全國勞模,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領導接見;

清平縣撤銷,將其金郝莊、王集、康盛莊、戴灣劃歸臨清管轄。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58年

山東省委書記夏徵農來臨清,祝賀東方紅人民公社成立,此後全縣人民公社相繼成立;

全縣掀起“大鍊鋼鐵”運動,鍊鐵爐達1.8萬座,3.9萬從業人員,許多家庭的鐵鍋、鐵鎖等日用鐵器都砸爛獻送鍊鋼;

臨清生產出第一盒香菸:犁牛;

菸廠女職工宋啟坤,半自動步槍速射成績打破全國紀錄;

1956年至1958年,臨清城區面積擴建五倍,改造規模全省第一,先鋒路、紅星路、青年路、桃園街、大眾路、龍山路、新華路、永清路均在那一時期建成。

1959年

全國棉花現場工作會議在臨清召開;

臨清史上最大的橋--先鋒大橋建成通車,這是全國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系杆吊式拱橋,在當時極具影響力,故名“先鋒橋”。越南考察團來臨請考察過先鋒橋;

國家農業部到臨清拍攝新聞紀錄片。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60年

《大眾日報》頭版頭條報道臨清衛校的辦學經驗。

1961年

遭遇建國後最大災害年,糧食單產51.5公斤/畝,棉花單產6.1公斤/畝,農民人均口糧39.5公斤/年。

1963年

臨清縣人民醫院,首例坐骨神經吻合術和脾切除手術成功;

遭遇特大洪水,近60萬畝莊稼絕產,房屋倒塌9.3萬間。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64年

臨清縣人民醫院,首例甲狀腺切除手術成功;

益華機械廠研製的播種機,被國家列為援外廠品,年產2萬臺出口國外。

1965年

將衛運河西的尖冢、童村、下堡寺、呂寨、老官寨劃歸邢臺專區,建臨西縣,同時將館陶縣的潘莊、八岔路劃歸臨清;

八岔路公社集資購買全縣第一臺中型拖拉機;

臨清縣人民醫院,首例腦瘤切除手術成功;

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視察臨清,並調撥手扶拖拉機12臺。

1966年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在全縣拉開序幕,各學校相繼停課,招生工作停止,“紅衛兵”代表到北京接受毛主席等中央領導的檢閱,大批學生開始徒步“長征”到全國各地串聯。

1970年

按毛主席指示,各生產大隊建立衛生室,配有“赤腳醫生”。

1971年

全縣掀起“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高潮。

1974年

設在臨清的山東棉花研究所培植的“魯棉一號”獲國家科委一等獎、農業部一等獎。

1977年

絲綢廠工人李淑貞被評為“新長征突擊手”“模範標兵”當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79年

國棉廠女工張振英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

縣機械廠生產的5噸掛車被評為全國一等產品;

國棉廠細紗斷頭7.5根,創國際先進水平,《大眾日報》發社論號召全省學習。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80年

全縣畝產皮棉首次突破50公斤,單產62.5公斤,全省第一;

國棉廠生產的純棉平布被評為名優產品。

1983年

《人民日報》報道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國47個經濟翻一番的縣,臨清榜上有名。

1984年

棉花畝產皮棉83.5公斤,創歷史新高,朝鮮農業考察團來臨清考察老趙莊、唐園等鄉棉田;

中藥廠生產的健腦補腎丸和痢必靈被評為國家優質產品;

臨清至濟南的第一輛民營客運車出現。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85年

臨清啤酒廠建廠;

臨清棉紡廠徐銘義獲“五一勞動獎章”;

臨清被列為全國首批優質棉生產基地;

臨清生產的無核紅棗和健腦補腎丸被評為部優產品。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86年

山東電視臺播放《魯西北小天津-臨清》,介紹臨清商業、小吃、名優產品等;

中央電視臺到臨清拍攝《話說運河》臨清部分;

造紙廠建成國內第一條年產3000噸棉杆高強瓦楞原紙生產線;

一中高三學生劉自印打破中學生男子1500米全國紀錄;

東方紅影劇院全國首家播放立體電影。

1987年

臨清人可以看到清晰的中央電視臺節目,臨清電視新聞首次試播;

臨清針織廠與澳大利亞合資,建城聊城地區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臨景針織)。

1988年

臨清酒廠的衛河陳釀和衛河特液榮獲中國食品博覽會銅獎;

臨清哈達被評為民族優質產品。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90年

市科委與松林鎮萬古春酒廠共同研製的滋補酒,為第十一屆亞運會送去2.5噸;

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來臨清丘屯視察棉花生產情況。

1996年

臨清建成第一個火車站,這是京九鐵路大動脈自北向南進入山東的第一大站。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2001年

臨清首位全運會冠軍,張乃傑榮獲第九屆全運會皮划艇冠軍。

2006年

被聯合國地名專家組認定為千年古縣。

1949年

河北省第二人民醫院由威縣遷至臨清原華美醫院舊址(即今日聊城二院前身);

因棉花鬨搶造成“臨清事件”,撤地級市降為縣級市。

1950年

開展抗美援朝活動,捐贈“臨清鎮號”飛機一架;

新婚姻法實施,廢除童養媳,提倡寡婦再婚。

1951年

以武訓命名的學校改校名,開展“武訓精神”的批判活動。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54年

中央電影製片廠在臨清拍攝新聞紀錄片《訪臨清竹杆巷》;

臨清時調“撒大潑”在全國巡演,周總理接見劇組全體演員。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56年

全縣第一次推廣普通話教學;

縣拖拉機駕駛員李文海被評為全國勞模,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領導接見;

清平縣撤銷,將其金郝莊、王集、康盛莊、戴灣劃歸臨清管轄。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58年

山東省委書記夏徵農來臨清,祝賀東方紅人民公社成立,此後全縣人民公社相繼成立;

全縣掀起“大鍊鋼鐵”運動,鍊鐵爐達1.8萬座,3.9萬從業人員,許多家庭的鐵鍋、鐵鎖等日用鐵器都砸爛獻送鍊鋼;

臨清生產出第一盒香菸:犁牛;

菸廠女職工宋啟坤,半自動步槍速射成績打破全國紀錄;

1956年至1958年,臨清城區面積擴建五倍,改造規模全省第一,先鋒路、紅星路、青年路、桃園街、大眾路、龍山路、新華路、永清路均在那一時期建成。

1959年

全國棉花現場工作會議在臨清召開;

臨清史上最大的橋--先鋒大橋建成通車,這是全國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系杆吊式拱橋,在當時極具影響力,故名“先鋒橋”。越南考察團來臨請考察過先鋒橋;

國家農業部到臨清拍攝新聞紀錄片。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60年

《大眾日報》頭版頭條報道臨清衛校的辦學經驗。

1961年

遭遇建國後最大災害年,糧食單產51.5公斤/畝,棉花單產6.1公斤/畝,農民人均口糧39.5公斤/年。

1963年

臨清縣人民醫院,首例坐骨神經吻合術和脾切除手術成功;

遭遇特大洪水,近60萬畝莊稼絕產,房屋倒塌9.3萬間。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64年

臨清縣人民醫院,首例甲狀腺切除手術成功;

益華機械廠研製的播種機,被國家列為援外廠品,年產2萬臺出口國外。

1965年

將衛運河西的尖冢、童村、下堡寺、呂寨、老官寨劃歸邢臺專區,建臨西縣,同時將館陶縣的潘莊、八岔路劃歸臨清;

八岔路公社集資購買全縣第一臺中型拖拉機;

臨清縣人民醫院,首例腦瘤切除手術成功;

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視察臨清,並調撥手扶拖拉機12臺。

1966年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在全縣拉開序幕,各學校相繼停課,招生工作停止,“紅衛兵”代表到北京接受毛主席等中央領導的檢閱,大批學生開始徒步“長征”到全國各地串聯。

1970年

按毛主席指示,各生產大隊建立衛生室,配有“赤腳醫生”。

1971年

全縣掀起“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高潮。

1974年

設在臨清的山東棉花研究所培植的“魯棉一號”獲國家科委一等獎、農業部一等獎。

1977年

絲綢廠工人李淑貞被評為“新長征突擊手”“模範標兵”當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79年

國棉廠女工張振英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

縣機械廠生產的5噸掛車被評為全國一等產品;

國棉廠細紗斷頭7.5根,創國際先進水平,《大眾日報》發社論號召全省學習。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80年

全縣畝產皮棉首次突破50公斤,單產62.5公斤,全省第一;

國棉廠生產的純棉平布被評為名優產品。

1983年

《人民日報》報道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國47個經濟翻一番的縣,臨清榜上有名。

1984年

棉花畝產皮棉83.5公斤,創歷史新高,朝鮮農業考察團來臨清考察老趙莊、唐園等鄉棉田;

中藥廠生產的健腦補腎丸和痢必靈被評為國家優質產品;

臨清至濟南的第一輛民營客運車出現。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85年

臨清啤酒廠建廠;

臨清棉紡廠徐銘義獲“五一勞動獎章”;

臨清被列為全國首批優質棉生產基地;

臨清生產的無核紅棗和健腦補腎丸被評為部優產品。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86年

山東電視臺播放《魯西北小天津-臨清》,介紹臨清商業、小吃、名優產品等;

中央電視臺到臨清拍攝《話說運河》臨清部分;

造紙廠建成國內第一條年產3000噸棉杆高強瓦楞原紙生產線;

一中高三學生劉自印打破中學生男子1500米全國紀錄;

東方紅影劇院全國首家播放立體電影。

1987年

臨清人可以看到清晰的中央電視臺節目,臨清電視新聞首次試播;

臨清針織廠與澳大利亞合資,建城聊城地區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臨景針織)。

1988年

臨清酒廠的衛河陳釀和衛河特液榮獲中國食品博覽會銅獎;

臨清哈達被評為民族優質產品。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1990年

市科委與松林鎮萬古春酒廠共同研製的滋補酒,為第十一屆亞運會送去2.5噸;

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來臨清丘屯視察棉花生產情況。

1996年

臨清建成第一個火車站,這是京九鐵路大動脈自北向南進入山東的第一大站。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2001年

臨清首位全運會冠軍,張乃傑榮獲第九屆全運會皮划艇冠軍。

2006年

被聯合國地名專家組認定為千年古縣。

建國後影響臨清的大事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