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重點|高考化學40個常錯知識點及80個實驗現象詳細總結,收藏!

劃重點|高考化學40個常錯知識點及80個實驗現象詳細總結,收藏!

高考化學

高考化學40個常錯知識點總結

下面分享高考化學40個常錯知識點及80個實驗現象詳細總結給大家!幫助大家複習化學知識,並且學會怎樣繞開這些陷阱,在考試中少出錯,拿高分!

常錯點1 錯誤地認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屬氧化物一定是鹼性氧化物。

辨析 酸性氧化物與非金屬氧化物是兩種不同的分類方式,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如CrO3、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

鹼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而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鹼性氧化物,如Al2O3是兩性氧化物,CrO3是酸性氧化物。

常錯點2 錯誤地認為膠體帶有電荷。

辨析 膠體是電中性的,只有膠體粒子即膠粒帶有電荷,而且並不是所有膠體粒子都帶有電荷。如澱粉膠體粒子不帶電荷。

常錯點3 錯誤地認為有化學鍵被破壞的變化過程就是化學變化。

辨析 化學變化的特徵是有新物質生成,從微觀角度看就是有舊化學鍵的斷裂和新化學鍵的生成。只有化學鍵斷裂或只有化學鍵生成的過程不是化學變化,如氯化鈉固體溶於水時破壞了其中的離子鍵,離子晶體和金屬晶體的熔化或破碎過程破壞了其中的化學鍵,從飽和溶液中析出固體的過程形成了化學鍵,這些均是物理變化。

常錯點4 錯誤地認為同種元素的單質間的轉化是物理變化。

辨析 同種元素的不同單質(如O2和O3、金剛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質,相互之間的轉化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是化學變化。

常錯點5 錯誤地認為氣體摩爾體積就是22.4L·mol-1

辨析 兩者是不同的,氣體摩爾體積就是1 mol氣體在一定條件下佔有的體積,在標準狀況下為22.4 L,在非標準狀況下可能是22.4 L,也可能不是22.4 L

常錯點6 在使用氣體摩爾體積或阿伏加德羅定律時忽視物質的狀態或使用條件。

辨析 氣體摩爾體積或阿伏加德羅定律只適用於氣體體系,既可以是純淨氣體,也可以是混合氣體。對於固體或液體不適用。氣體摩爾體積在應用於氣體計算時,要注意在標準狀況下才能用22.4 L·mol-1

常錯點7 在計算物質的量濃度時錯誤地應用溶劑的體積。

辨析 物質的量濃度是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衡量標準是單位體積溶液裡所含溶質的物質的量的多少,因此在計算物質的量濃度時應用溶液的體積而不是溶劑的體積。

常錯點8 在進行溶液物質的量濃度和溶質質量分數的換算時,忽視溶液體積的單位。

辨析 溶液物質的量濃度和溶質質量分數的換算時,要用到溶液的密度,通常溶液物質的量濃度的單位是mol·L-1,溶液密度的單位是g·cm-3,在進行換算時,易忽視體積單位的不一致。

常錯點9 由於SO2、CO2、NH3、Cl2等溶於水時,所得溶液能夠導電,因此錯誤地認為SO2、CO2、NH3、Cl2等屬於電解質。

辨析 (1)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研究的範疇是化合物,單質和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2)電解質必須是化合物本身電離出陰、陽離子,否則不能用其水溶液的導電性作為判斷其是否是電解質的依據。如SO2、CO2、NH3等溶於水時之所以能夠導電,是因為它們與水發生了反應生成了電解質的緣故。

常錯點10 錯誤地認為其溶液導電能力強的電解質為強電解質。

辨析 電解質的強弱與溶液的導電性強弱沒有必然的聯繫,導電性的強弱與溶液中的離子濃度大小及離子所帶的電荷數有關;而電解質的強弱與其電離程度的大小有關。

常錯點11 錯誤地認為氧化劑得到的電子數越多,氧化劑的氧化能力越強;還原劑失去的電子數越多,還原劑的還原能力越強。

辨析 氧化性的強弱是指得電子的難易程度,越容易得電子即氧化性越強,與得電子的數目無關。同樣還原劑的還原性強弱與失電子的難易程度有關,與失電子的數目無關。

常錯點12 錯誤認為同種元素的相鄰價態一定不發生反應。

辨析 同種元素的相鄰價態之間不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但能發生複分解反應,如Na2SO3+H2SO4===Na2SO4+SO2↑+H2O,此反應中H2SO4表現強酸性。

常錯點13 錯誤地認為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質子、電子和中子構成的。

辨析 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質子和電子,但是不一定含有中子,如1(1)H原子中就不含有中子。

常錯點14 錯誤地認為元素的種類數與原子的種類數相等。

辨析 (1)同一種元素可能由於質量數的不同會有不同的核素(原子),因此原子的種類數要大於元素的種類數。

(2)但是也有的元素只有一種核素,如Na、F等。

常錯點15 錯誤地認為最外層電子數少於2的原子一定是金屬原子。

辨析 最外層電子數少於2的主族元素有H,屬於非金屬元素。

常錯點16 錯誤地認為離子鍵的實質是陰陽離子的靜電吸引作用。

辨析 離子鍵的實質是陰陽離子的靜電作用,包括靜電吸引和靜電排斥兩種作用,離子鍵是這兩種作用綜合的(平衡)結果。

常錯點17 錯誤地認為含有共價鍵的化合物一定是共價化合物。

辨析 (1)只含有共價鍵的化合物才能稱為共價化合物;

(2)離子化合物中也可以含有共價鍵,如Na2O2中含有非極性共價鍵,NaOH中含有極性共價鍵。

常錯點18 錯誤地認為增大壓強一定能增大化學反應速率。

辨析 (1)對於只有固體或純液體參加的反應體系,增大壓強反應速率不變。

(2)對於恆溫恆容條件的氣態物質之間的反應,若向體系中充入惰性氣體,體系的壓強增大,但是由於各物質的濃度沒有改變,故反應速率不變。

(3)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必須是引起氣態物質的濃度的改變才能影響反應速率。

常錯點19 錯誤地認為平衡正向移動,平衡常數就會增大。

辨析 平衡常數K只與溫度有關,只有改變溫度使平衡正向移動時,平衡常數才會增大,改變濃度和壓強使平衡正向移動時,平衡常數不變。

常錯點20 錯誤地認為放熱反應或熵增反應就一定能自發進行。

辨析 反應能否自發進行的判據是ΔG=ΔH-TΔS,僅從焓變或熵變判斷反應進行的方向是不準確的。

常錯點21 錯誤認為任何情況下,c(H+)和c(OH-)都可以通過KW=1×10-14進行換算。

辨析 KW與溫度有關,25 ℃時KW=1×10-14,但溫度變化時KW變化,c(H+)和c(OH-)不能再通過KW=1×10-14進行換算。

常錯點22 錯誤認為溶液的酸鹼性不同時,水電離出的c(OH-)和c(H+)也不相等。

辨析 由水的電離方程式H2O==OH-+H+可知,任何水溶液中,水電離出的c(OH-)和c(H+)總是相等的,與溶液的酸鹼性無關。

常錯點23 酸、鹼、鹽溶液中,c(OH-)或c(H+)的來源混淆。

辨析 (1)酸溶液中,c(OH-)水電離=c(OH-)溶液;

鹼溶液中,c(H+)水電離=c(H+)溶液。

(2)鹽溶液中,若為強酸弱鹼鹽,c(H+)水電離=c(H+)溶液;

若為強鹼弱酸鹽,c(OH-)水電離=c(OH-)溶液。

常錯點24 錯誤認為只要Ksp越大,其溶解度就會越大。

辨析 Ksp和溶解度都能用來描述難溶電解質的溶解能力。但是隻有同種類型的難溶電解質才能直接用Ksp的大小來判斷其溶解度的大小;若是不同的類型,需要計算其具體的溶解度才能比較。

常錯點25 錯誤地認為原電池的兩個電極中,相對較活潑的金屬一定作負極。

辨析 判斷原電池的電極要根據電極材料和電解質溶液的具體反應分析,發生氧化反應的是負極,發生還原反應的是正極。

如在Mg—Al—稀H2SO4組成的原電池中,Mg為負極,而在Mg—Al—NaOH溶液組成的原電池中,Al作負極,因為Al可與NaOH溶液反應,Mg不與NaOH溶液反應。

常錯點26 在電解食鹽水的裝置中,錯誤地認為陽極區顯鹼性。

辨析 電解食鹽水時,陰極H+放電生成H2,使水的電離平衡正向移動,OH-濃度增大,陰極區顯鹼性。

常錯點27 錯誤地認為鈉在過量氧氣中燃燒生成Na2O2,在適量或少量氧氣中燃燒生成Na2O

辨析 鈉與氧氣的反應產物與反應條件有關,將金屬鈉暴露在空氣中生成Na2O,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生成Na2O2

常錯點28 錯誤地認為鈍化就是不發生化學變化,鋁、鐵與濃硫酸、濃硝酸不發生反應。

辨析 鈍化是在冷的濃硫酸、濃硝酸中鋁、鐵等金屬的表面形成一層緻密的氧化膜而阻止了反應的進一步進行,如果加熱氧化膜會被破壞,反應就會劇烈進行。所以鈍化是因發生化學變化所致;鋁、鐵等金屬只在冷的濃硫酸、濃硝酸中發生鈍化,加熱時會劇烈反應。

常錯點29 錯誤地認為,金屬的還原性與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價有關。

辨析 在化學反應中,金屬的還原性強弱與金屬失去電子的難易程度有關,與失去電子的數目無關,即與化合價無關。

常錯點30 錯誤地認為可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

辨析 乙烯被酸性高錳酸鉀氧化後產生二氧化碳,故不能達到除雜目的,必須再用鹼石灰處理。

常錯點31 錯誤地認為苯和溴水不反應,故兩者混合後無明顯現象。

辨析 雖然兩者不反應,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層顏色變淺或褪去,而苯層變為橙紅色。

常錯點32 錯誤地認為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

辨析 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於苯,仍難分離。應再用氫氧化鈉溶液使苯甲酸轉化為易溶於水的苯甲酸鈉,然後分液。

常錯點33 錯誤地認為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苯酚不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

辨析 苯酚的電離能力雖比碳酸弱,但卻比碳酸氫根離子強,所以由複分解規律可知:苯酚和碳酸鈉溶液能反應生成苯酚鈉和碳酸氫鈉。

常錯點34 錯誤地認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濃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澱過濾除去。

辨析 苯酚與溴水反應後,多餘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雖不溶於水,卻易溶於苯,所以不能達到目的。

常錯點35 錯誤地認為能發生銀鏡反應的有機物一定是醛。

辨析 葡萄糖、甲酸、甲酸某酯可發生銀鏡反應,但它們不是醛。

常錯點36 錯誤地認為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辨析 高分子化合物有兩個特點:一是相對分子質量很大,一般幾萬到幾百萬;二是高分子化合物的各個分子的n值不同,無固定的相對分子質量。而油脂的相對分子質量是固定的,一般在幾百範圍內,油脂不屬於高分子化合物。

常錯點37 使用試管、燒瓶加熱液體時,忽視對液體量的要求,所加液體過多。

辨析 用試管加熱液體時,液體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3(1)。用燒瓶加熱液體時,液體不能超過燒瓶容積的2(1)。

常錯點38 使用托盤天平稱量固體藥品時,記錯藥品和砝碼位置,稱量NaOH固體時,誤將藥品放在紙上。

辨析 用托盤天平稱量藥品時,應是左物右碼。稱量NaOH固體時,應將NaOH放在小燒杯內或放在稱量瓶內。

常錯點39混淆量筒和滴定管的刻度設置,仰視或俯視讀數時,將誤差分析錯誤。

辨析 量筒無“0”刻度,且刻度值從下往上增大,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端,從上往下增大。觀察刻度時相同的失誤,誤差相反。

常錯點40混淆試紙的使用要求,測pH時誤將pH試紙用蒸餾水潤溼。

辨析 使用石蕊試紙、澱粉KI試紙時要先用蒸

劃重點|高考化學40個常錯知識點及80個實驗現象詳細總結,收藏!

高考化學

高考化學40個常錯知識點總結

下面分享高考化學40個常錯知識點及80個實驗現象詳細總結給大家!幫助大家複習化學知識,並且學會怎樣繞開這些陷阱,在考試中少出錯,拿高分!

常錯點1 錯誤地認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屬氧化物一定是鹼性氧化物。

辨析 酸性氧化物與非金屬氧化物是兩種不同的分類方式,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如CrO3、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

鹼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而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鹼性氧化物,如Al2O3是兩性氧化物,CrO3是酸性氧化物。

常錯點2 錯誤地認為膠體帶有電荷。

辨析 膠體是電中性的,只有膠體粒子即膠粒帶有電荷,而且並不是所有膠體粒子都帶有電荷。如澱粉膠體粒子不帶電荷。

常錯點3 錯誤地認為有化學鍵被破壞的變化過程就是化學變化。

辨析 化學變化的特徵是有新物質生成,從微觀角度看就是有舊化學鍵的斷裂和新化學鍵的生成。只有化學鍵斷裂或只有化學鍵生成的過程不是化學變化,如氯化鈉固體溶於水時破壞了其中的離子鍵,離子晶體和金屬晶體的熔化或破碎過程破壞了其中的化學鍵,從飽和溶液中析出固體的過程形成了化學鍵,這些均是物理變化。

常錯點4 錯誤地認為同種元素的單質間的轉化是物理變化。

辨析 同種元素的不同單質(如O2和O3、金剛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質,相互之間的轉化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是化學變化。

常錯點5 錯誤地認為氣體摩爾體積就是22.4L·mol-1

辨析 兩者是不同的,氣體摩爾體積就是1 mol氣體在一定條件下佔有的體積,在標準狀況下為22.4 L,在非標準狀況下可能是22.4 L,也可能不是22.4 L

常錯點6 在使用氣體摩爾體積或阿伏加德羅定律時忽視物質的狀態或使用條件。

辨析 氣體摩爾體積或阿伏加德羅定律只適用於氣體體系,既可以是純淨氣體,也可以是混合氣體。對於固體或液體不適用。氣體摩爾體積在應用於氣體計算時,要注意在標準狀況下才能用22.4 L·mol-1

常錯點7 在計算物質的量濃度時錯誤地應用溶劑的體積。

辨析 物質的量濃度是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衡量標準是單位體積溶液裡所含溶質的物質的量的多少,因此在計算物質的量濃度時應用溶液的體積而不是溶劑的體積。

常錯點8 在進行溶液物質的量濃度和溶質質量分數的換算時,忽視溶液體積的單位。

辨析 溶液物質的量濃度和溶質質量分數的換算時,要用到溶液的密度,通常溶液物質的量濃度的單位是mol·L-1,溶液密度的單位是g·cm-3,在進行換算時,易忽視體積單位的不一致。

常錯點9 由於SO2、CO2、NH3、Cl2等溶於水時,所得溶液能夠導電,因此錯誤地認為SO2、CO2、NH3、Cl2等屬於電解質。

辨析 (1)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研究的範疇是化合物,單質和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2)電解質必須是化合物本身電離出陰、陽離子,否則不能用其水溶液的導電性作為判斷其是否是電解質的依據。如SO2、CO2、NH3等溶於水時之所以能夠導電,是因為它們與水發生了反應生成了電解質的緣故。

常錯點10 錯誤地認為其溶液導電能力強的電解質為強電解質。

辨析 電解質的強弱與溶液的導電性強弱沒有必然的聯繫,導電性的強弱與溶液中的離子濃度大小及離子所帶的電荷數有關;而電解質的強弱與其電離程度的大小有關。

常錯點11 錯誤地認為氧化劑得到的電子數越多,氧化劑的氧化能力越強;還原劑失去的電子數越多,還原劑的還原能力越強。

辨析 氧化性的強弱是指得電子的難易程度,越容易得電子即氧化性越強,與得電子的數目無關。同樣還原劑的還原性強弱與失電子的難易程度有關,與失電子的數目無關。

常錯點12 錯誤認為同種元素的相鄰價態一定不發生反應。

辨析 同種元素的相鄰價態之間不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但能發生複分解反應,如Na2SO3+H2SO4===Na2SO4+SO2↑+H2O,此反應中H2SO4表現強酸性。

常錯點13 錯誤地認為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質子、電子和中子構成的。

辨析 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質子和電子,但是不一定含有中子,如1(1)H原子中就不含有中子。

常錯點14 錯誤地認為元素的種類數與原子的種類數相等。

辨析 (1)同一種元素可能由於質量數的不同會有不同的核素(原子),因此原子的種類數要大於元素的種類數。

(2)但是也有的元素只有一種核素,如Na、F等。

常錯點15 錯誤地認為最外層電子數少於2的原子一定是金屬原子。

辨析 最外層電子數少於2的主族元素有H,屬於非金屬元素。

常錯點16 錯誤地認為離子鍵的實質是陰陽離子的靜電吸引作用。

辨析 離子鍵的實質是陰陽離子的靜電作用,包括靜電吸引和靜電排斥兩種作用,離子鍵是這兩種作用綜合的(平衡)結果。

常錯點17 錯誤地認為含有共價鍵的化合物一定是共價化合物。

辨析 (1)只含有共價鍵的化合物才能稱為共價化合物;

(2)離子化合物中也可以含有共價鍵,如Na2O2中含有非極性共價鍵,NaOH中含有極性共價鍵。

常錯點18 錯誤地認為增大壓強一定能增大化學反應速率。

辨析 (1)對於只有固體或純液體參加的反應體系,增大壓強反應速率不變。

(2)對於恆溫恆容條件的氣態物質之間的反應,若向體系中充入惰性氣體,體系的壓強增大,但是由於各物質的濃度沒有改變,故反應速率不變。

(3)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必須是引起氣態物質的濃度的改變才能影響反應速率。

常錯點19 錯誤地認為平衡正向移動,平衡常數就會增大。

辨析 平衡常數K只與溫度有關,只有改變溫度使平衡正向移動時,平衡常數才會增大,改變濃度和壓強使平衡正向移動時,平衡常數不變。

常錯點20 錯誤地認為放熱反應或熵增反應就一定能自發進行。

辨析 反應能否自發進行的判據是ΔG=ΔH-TΔS,僅從焓變或熵變判斷反應進行的方向是不準確的。

常錯點21 錯誤認為任何情況下,c(H+)和c(OH-)都可以通過KW=1×10-14進行換算。

辨析 KW與溫度有關,25 ℃時KW=1×10-14,但溫度變化時KW變化,c(H+)和c(OH-)不能再通過KW=1×10-14進行換算。

常錯點22 錯誤認為溶液的酸鹼性不同時,水電離出的c(OH-)和c(H+)也不相等。

辨析 由水的電離方程式H2O==OH-+H+可知,任何水溶液中,水電離出的c(OH-)和c(H+)總是相等的,與溶液的酸鹼性無關。

常錯點23 酸、鹼、鹽溶液中,c(OH-)或c(H+)的來源混淆。

辨析 (1)酸溶液中,c(OH-)水電離=c(OH-)溶液;

鹼溶液中,c(H+)水電離=c(H+)溶液。

(2)鹽溶液中,若為強酸弱鹼鹽,c(H+)水電離=c(H+)溶液;

若為強鹼弱酸鹽,c(OH-)水電離=c(OH-)溶液。

常錯點24 錯誤認為只要Ksp越大,其溶解度就會越大。

辨析 Ksp和溶解度都能用來描述難溶電解質的溶解能力。但是隻有同種類型的難溶電解質才能直接用Ksp的大小來判斷其溶解度的大小;若是不同的類型,需要計算其具體的溶解度才能比較。

常錯點25 錯誤地認為原電池的兩個電極中,相對較活潑的金屬一定作負極。

辨析 判斷原電池的電極要根據電極材料和電解質溶液的具體反應分析,發生氧化反應的是負極,發生還原反應的是正極。

如在Mg—Al—稀H2SO4組成的原電池中,Mg為負極,而在Mg—Al—NaOH溶液組成的原電池中,Al作負極,因為Al可與NaOH溶液反應,Mg不與NaOH溶液反應。

常錯點26 在電解食鹽水的裝置中,錯誤地認為陽極區顯鹼性。

辨析 電解食鹽水時,陰極H+放電生成H2,使水的電離平衡正向移動,OH-濃度增大,陰極區顯鹼性。

常錯點27 錯誤地認為鈉在過量氧氣中燃燒生成Na2O2,在適量或少量氧氣中燃燒生成Na2O

辨析 鈉與氧氣的反應產物與反應條件有關,將金屬鈉暴露在空氣中生成Na2O,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生成Na2O2

常錯點28 錯誤地認為鈍化就是不發生化學變化,鋁、鐵與濃硫酸、濃硝酸不發生反應。

辨析 鈍化是在冷的濃硫酸、濃硝酸中鋁、鐵等金屬的表面形成一層緻密的氧化膜而阻止了反應的進一步進行,如果加熱氧化膜會被破壞,反應就會劇烈進行。所以鈍化是因發生化學變化所致;鋁、鐵等金屬只在冷的濃硫酸、濃硝酸中發生鈍化,加熱時會劇烈反應。

常錯點29 錯誤地認為,金屬的還原性與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價有關。

辨析 在化學反應中,金屬的還原性強弱與金屬失去電子的難易程度有關,與失去電子的數目無關,即與化合價無關。

常錯點30 錯誤地認為可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

辨析 乙烯被酸性高錳酸鉀氧化後產生二氧化碳,故不能達到除雜目的,必須再用鹼石灰處理。

常錯點31 錯誤地認為苯和溴水不反應,故兩者混合後無明顯現象。

辨析 雖然兩者不反應,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層顏色變淺或褪去,而苯層變為橙紅色。

常錯點32 錯誤地認為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

辨析 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於苯,仍難分離。應再用氫氧化鈉溶液使苯甲酸轉化為易溶於水的苯甲酸鈉,然後分液。

常錯點33 錯誤地認為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苯酚不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

辨析 苯酚的電離能力雖比碳酸弱,但卻比碳酸氫根離子強,所以由複分解規律可知:苯酚和碳酸鈉溶液能反應生成苯酚鈉和碳酸氫鈉。

常錯點34 錯誤地認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濃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澱過濾除去。

辨析 苯酚與溴水反應後,多餘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雖不溶於水,卻易溶於苯,所以不能達到目的。

常錯點35 錯誤地認為能發生銀鏡反應的有機物一定是醛。

辨析 葡萄糖、甲酸、甲酸某酯可發生銀鏡反應,但它們不是醛。

常錯點36 錯誤地認為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辨析 高分子化合物有兩個特點:一是相對分子質量很大,一般幾萬到幾百萬;二是高分子化合物的各個分子的n值不同,無固定的相對分子質量。而油脂的相對分子質量是固定的,一般在幾百範圍內,油脂不屬於高分子化合物。

常錯點37 使用試管、燒瓶加熱液體時,忽視對液體量的要求,所加液體過多。

辨析 用試管加熱液體時,液體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3(1)。用燒瓶加熱液體時,液體不能超過燒瓶容積的2(1)。

常錯點38 使用托盤天平稱量固體藥品時,記錯藥品和砝碼位置,稱量NaOH固體時,誤將藥品放在紙上。

辨析 用托盤天平稱量藥品時,應是左物右碼。稱量NaOH固體時,應將NaOH放在小燒杯內或放在稱量瓶內。

常錯點39混淆量筒和滴定管的刻度設置,仰視或俯視讀數時,將誤差分析錯誤。

辨析 量筒無“0”刻度,且刻度值從下往上增大,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端,從上往下增大。觀察刻度時相同的失誤,誤差相反。

常錯點40混淆試紙的使用要求,測pH時誤將pH試紙用蒸餾水潤溼。

辨析 使用石蕊試紙、澱粉KI試紙時要先用蒸

劃重點|高考化學40個常錯知識點及80個實驗現象詳細總結,收藏!

高考化學

高考必備80個實驗現象詳細總結

1.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強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白煙同時生成一種白色物質。

2.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

3.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4.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物質。

5.加熱試管中碳酸氫銨: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生成,試管壁上有液滴生成。

6.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現淡藍色。

7.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產生大量的熱。

8.在試管中用氫氣還原氧化銅:黑色氧化銅變為紅色物質,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還原氧化銅粉末,並使生成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銅變為有光澤的金屬顆粒,石灰水變渾濁。

10.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藍色的火焰,放出熱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鉀固體的試管中滴加鹽酸:有氣泡產生。

12.加熱試管中的硫酸銅晶體:藍色晶體逐漸變為白色粉末,且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鈉在氯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生成白色固體。

14.點燃純淨的氯氣,用乾冷燒杯罩在火焰上:發出淡藍色火焰,燒杯內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氯離子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

17.一帶鏽鐵釘投入盛稀硫酸的試管中並加熱:鐵鏽逐漸溶解,溶液呈淺黃色,並有氣體生成。

18.在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藍色絮狀沉澱生成。

19.將Cl2通入無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質產生。

20.在三氯化鐵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紅褐色沉澱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試管里加少量水:反應劇烈,發出大量熱。

22.將一潔淨鐵釘浸入硫酸銅溶液中:鐵釘表面有紅色物質附著,溶液顏色逐漸變淺。

23.將銅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銅片表面有銀白色物質附著。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試管裡,注入濃的碳酸鈉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

25.細銅絲在氯氣中燃燒後加入水:有棕色的煙生成,加水後生成綠色的溶液。

26.強光照射氫氣、氯氣的混合氣體:迅速反應發生爆炸。

27. 紅磷在氯氣中燃燒:有白色煙霧生成。

28.氯氣遇到溼的有色布條:有色布條的顏色退去。

29.加熱濃鹽酸與二氧化錳的混合物:有黃綠色刺激性氣味氣體生成。

30.給氯化鈉(固)與硫酸(濃)的混合物加熱:有霧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氣味生成。

31. 在溴化鈉溶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後再加稀硝酸:有淺黃色沉澱生成。

32.在碘化鉀溶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後再加稀硝酸:有黃色沉澱生成。

33.I2遇澱粉,生成藍色溶液。

34.細銅絲在硫蒸氣中燃燒:細銅絲髮紅後生成黑色物質。

35.鐵粉與硫粉混合後加熱到紅熱:反應繼續進行,放出大量熱,生成黑色物質。

36.硫化氫氣體不完全燃燒(在火焰上罩上蒸發皿):火焰呈淡藍色(蒸發皿底部有黃色的粉末)。

37.硫化氫氣體完全燃燒(在火焰上罩上乾冷燒杯):火焰呈淡藍色,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燒杯內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氣瓶中混合硫化氫和二氧化硫:瓶內壁有黃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氣體通入品紅溶液後再加熱:紅色退去,加熱後又恢復原來顏色。

40.過量的銅投入盛有濃硫酸的試管,並加熱,反應畢,待溶液冷卻後加水: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生成,加水後溶液呈天藍色。

41.加熱盛有濃硫酸和木炭的試管:有氣體生成,且氣體有刺激性的氣味。

42.鈉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黃色,生成淡黃色物質。

43.鈉投入水中:反應激烈,鈉浮於水面,放出大量的熱使鈉溶成小球在水面上遊動,有“嗤嗤”聲。

44.把水滴入盛有過氧化鈉固體的試管裡,將帶火星木條伸入試管口:木條復燃。

45. 加熱碳酸氫鈉固體,使生成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46.氨氣與氯化氫相遇:有大量的白煙產生。

47. 加熱氯化銨與氫氧化鈣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

48. 加熱盛有固體氯化銨的試管:在試管口有白色晶體產生。

49.無色試劑瓶內的濃硝酸受到陽光照射:瓶中空間部分顯棕色,硝酸呈黃色。

50.銅片與濃硝酸反應:反應激烈,有紅棕色氣體產生。

51.銅片與稀硝酸反應:試管下端產生無色氣體,氣體上升逐漸變成紅棕色。

52. 在硅酸鈉溶液中加入稀鹽酸,有白色膠狀沉澱產生。

53.在氫氧化鐵膠體中加硫酸鎂溶液:膠體變渾濁。

54.加熱氫氧化鐵膠體:膠體變渾濁。

55.將點燃的鎂條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劇烈燃燒,有黑色物質附著於集氣瓶內壁。

56.向硫酸鋁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鬆的白色絮狀物質。

57.向硫酸亞鐵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白色絮狀沉澱生成,立即轉變為灰綠色,一會兒又轉變為紅褐色沉澱。

58. 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紅色。

59.向硫化鈉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變渾濁。S2-+Cl2=2Cl2-+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漸減少,且有沉澱產生。

61.在空氣中點燃甲烷,並在火焰上放乾冷燒杯:火焰呈淡藍色,燒杯內壁有液滴產生。

62.光照甲烷與氯氣的混合氣體:黃綠色逐漸變淺,時間較長,(容器內壁有液滴生成)。

63. 加熱(170℃)乙醇與濃硫酸的混合物,並使產生的氣體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有氣體產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漸變淺。

64.在空氣中點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煙產生,放出熱量。

65.在空氣中點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濃煙產生,放出熱量。

66.苯在空氣中燃燒:火焰明亮,並帶有黑煙。

67.乙醇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現淡藍色。

68.將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顏色。

69.將乙炔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紫色逐漸變淺,直至褪去。

70. 苯與溴在有鐵粉做催化劑的條件下反應:有白霧產生,生成物油狀且帶有褐色。

71.將少量甲苯倒入適量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振盪:紫色褪色。

72.將金屬鈉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試管中:有氣體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試管中滴入過量的濃溴水:有白色沉澱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試管中滴入幾滴三氯化鐵溶液,振盪:溶液顯紫色。

75.乙醛與銀氨溶液在試管中反應:潔淨的試管內壁附著一層光亮如鏡的物質。

76.在加熱至沸騰的情況下乙醛與新制的氫氧化銅反應:有紅色沉澱生成。

77.在適宜條件下乙醇和乙酸反應:有透明的帶香味的油狀液體生成。

78.蛋白質遇到濃HNO3溶液:變成黃色。

79.紫色的石蕊試液遇鹼:變成藍色。

80.無色酚酞試液遇鹼:變成紅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