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劉備的僅有兩次酒後失言 第二次暴露野心

正所謂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時期是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一個亂世。這三國雖分三國,但是卻基本上分為兩大陣營,一是魏粉陣營,另一個卻是蜀粉陣營。魏粉務實,蜀粉正統觀念較強。總之兩粉側重點不同,難分勝負。

三國演義中劉備的僅有兩次酒後失言 第二次暴露野心

這自古第一蜀粉,自然非羅貫中老先生莫屬。《三國演義》中,極盡黑魏之能事。如果說羅貫中是第一蜀粉,那毛宗崗完全可以並列第一。研究《三國演義》者(注意是三國演義,不是三國)一定繞不開的評註。這羅貫中著《三國演義》多少還有點春秋筆法,只是皮裡陽秋的黑魏。到毛老爺子上場,則變成了直接開炮,由暗黑變為明損,道德的說教,完全超過了文字上的評論。

三國演義中劉備的僅有兩次酒後失言 第二次暴露野心

但是三國中有一段故事,卻是暴露了劉備的真面目,就連毛宗崗也無法替他掩蓋了。話說當初劉備入蜀,要奪同宗劉璋的地盤。使詐奪了成都的重要門戶涪水關。要知道,這大四川盆地一馬平川,涪水關一失,成都無險可守,加之劉璋老實人一個。劉備奪川易如反掌。這劉備志得意滿,自然要犒賞三軍,大宴一番。這劉備半生戎馬,何曾這般快活過,這一天他喝高了。對著謀士龐統說道:【今日之會,可謂樂乎?】此處毛宗崗評註【未免露出真情】又評到【玄德在劉表席間失言,於此復見。】

三國演義中劉備的僅有兩次酒後失言 第二次暴露野心

劉備在劉表帳下時,是最失意的時候。席間失言有點喝悶酒的意思。而劉備此時失言,未免有點太得意忘形了,讓奪蜀鷹派龐統都看不下去了。龐統勸道:【伐人之國而以為樂,非仁者之兵也】劉備當時也沒多想,反駁到:【吾聞昔日武王伐紂,做樂象功,此亦非仁者之兵歟。】此處連蜀粉毛宗崗也看不下去了。評到【以紂比劉璋亦擬之非其倫,確是醉話。】然後劉備呵斥龐統【汝言何不合道理,可速退】。龐統看著主公喝大了也不好多說,就退下了。這劉備到底是個精細人,半夜乎一想失了言,翌日連忙向龐德道歉,這個小誤會就這樣過去了。

三國演義中劉備的僅有兩次酒後失言 第二次暴露野心

其實依我看,這劉備將劉璋比做紂王,根本就不是醉話,而是心裡話。在弱肉強食的亂世,只有勝利者才能掌握正義的話語權。劉璋在三國演義中通篇就兩個字,【闇弱】你軟弱就是最大的惡,我強大我就是正義。而所謂的仁義,只是這層戾氣的一點保護色而已。

三國演義中劉備的僅有兩次酒後失言 第二次暴露野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