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一戶引領50戶跟進 “反季香菇”撐起農民“致富傘”

清晨6時,呂梁山農民史連忠準時來到自家的香菇大棚,通風、灑水、除蟲。手提籮筐的他笑著說,沒想到自己如今成了“採蘑菇的大叔”。

現在,呂梁山區的香菇迎來了收穫季。走進交口縣石口鄉山神峪村,一座座大棚密佈田間。史連忠說,每座大棚裡整齊碼放著2萬個菌棒,上面長滿了小香菇。菇農們有的擺放菌棒,有的為菌棒扎孔,有的採摘成熟的香菇,忙得不亦樂乎。

交口縣位於呂梁山脈中段,是個典型的山區小縣。這裡群山環繞、溝壑縱橫,農業發展先天不足,受到極大限制。近年來,交口縣嘗試發展對土地質量要求低,可利用廢棄廠房、大棚、老百姓房前屋後空地進行立體栽培的香菇產業。

“從沒想過我們這窮山溝,能種出香菇!”在山神峪村村民眼裡,一個個小香菇出落得十分可愛,像盛開的小傘,“這就是我們農民的‘致富傘’!”

“普通香菇一斤賣3元,我們這種‘超級香菇’已經賣到了10元一斤。”種植時間雖不長,“新手”菇農史連忠已經有了心得和祕訣,香菇生長速度很快,要選準時機,在它長到足夠大、又趕在“開傘”前摘下,一旦開傘了,營養價值就少了。

香菇的成熟季節多為秋冬時節。每年的7月到10月,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偏高,不適合香菇生長,中國香菇市場隨即進入空檔期。而交口縣海拔高、氣溫低,香菇在“相反季節”依舊能迅速成長。“我們這晝夜溫差有十幾度,種出來的香菇口感更好,營養價值也更高。”史連忠說,眼下成熟的一茬香菇將在冷庫裡保存,等浙江、江蘇、福建等地的經銷商來買走,銷往中國南方;開片的香菇,則在烘乾以後出口韓國、日本。

“日子有奔頭!”去年,史連忠共買下了5萬個菌棒,為他帶來了近30萬元的收益。如今,在他的示範引領下,山神峪村的百姓紛紛加入其中,發展香菇種植和加工產業,全村50戶總共購買28萬個菌棒,還建設了一批貯藏保鮮冷庫,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脫貧的目標。

霍瑤 張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