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枯、莖腐、基腐”水稻穗腐病的發生與防治措施!

水稻穗腐病是真菌性病害,由於氣候、耕作栽培制度的改變,施肥量的增加、品種的變更等, 近年來,全國各稻區水稻後期普遍發生一種的穗部病害。

水稻感染穗腐病後不但影響產量,而且使稻穀外觀改變,降低稻米品質,對水稻生產、市場價格造成嚴重影響;該病不但可在田間發生,而且可在運輸和貯藏期病菌繼續產生的毒素,還可引起人、畜中毒。

“苗枯、莖腐、基腐”水稻穗腐病的發生與防治措施!

一、流行規律:

病原菌以鐮刀菌為主要初侵染源。造成穗腐病主要原因有三個:

1、稻蝽象取食引起的穀粒變色,或者蝽象取食後,其口針帶入病原真菌或直接由真菌通過傷口侵染造成。

“苗枯、莖腐、基腐”水稻穗腐病的發生與防治措施!

稻蝽象

2、由多種已知或未知的真菌引起

3、病菌以菌絲體在病殘體如稻樁或種子內越冬或越夏,病原菌最適生長溫度為25℃,最佳產孢溫度為28℃,,抽穗揚花期的溫度較高(27℃~30℃)時,有利於穗腐病的發生危害。最適的pH值為6;靠氣流傳播進行初侵染,分生孢子靠雨水傳播再侵染。高溫、多雨、多霧和潮溼天氣利於本病的發生

目前對於引起穗腐病的主要原因不確定,但是該病的發生、危害、流行規律與氣候條件、品種類型、耕作栽培制度、肥水管理(偏施過施或遲施氮肥,植株貪青,成熟延遲的關係十分密切

“苗枯、莖腐、基腐”水稻穗腐病的發生與防治措施!

二、危害症狀

穗腐病主要發生在抽穗後期,可引起苗枯、莖腐、基腐;小穗受害後出現褐色水漬狀病斑,逐漸蔓延至全穗,使病穗枯黃、子粒乾癟、黴爛。病穗與苞葉間充滿白色菌絲體,子粒間有時也產生灰白色菌絲體、在貯藏中還能繼續發展使整穗幹腐。

2016年我們取有廣東、廣西共4個樣送到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檢測,其結果為:馬安鎮(廣東)、龍池村(廣西)的樣品是穗腐病。該樣品穀殼上有紫色或褐色的點,有大有小,米粒上面沒有褐色線。穗腐病與穗枯病這兩種病害有時難以區別,判別穗腐病一定要剝開穀殼觀察米粒上是否有褐色線,沒有則是穗腐病。

“苗枯、莖腐、基腐”水稻穗腐病的發生與防治措施!

穗腐病

三、水稻穗腐病的防治方法:

(1)種子消毒,方法同稻瘟病。

(2)處理田間癟谷,最好燒作灰肥,以減少病菌來源。

(3)加強肥水管理,避免偏施過施遲施氮肥,增施磷鉀肥;適時適度露晒田,使植株轉色正常,穩健生長,延長根系活力,防止倒伏。

(4)結合防穗頸瘟抓好抽穗期前後噴藥預防。在歷年發病的地區或田塊,在始穗和齊穗期各噴藥一次,必要時在灌漿乳熟前加噴一次。另外根據天氣預報,掌握抽穗前風雨到來前或後噴藥1次,可減輕發病。

藥劑選擇:50%多菌靈和70%甲基託布津對水稻穗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別達到75.20%和75.12%。

可選用45%咪鮮胺乳油、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和20%三唑酮乳油、春雷黴素、噻菌靈等。

復配劑中,可選用三唑酮+愛苗、好力克+安泰生。另外,三環唑+三唑酮、三環唑+多菌靈、三環唑+愛苗和三環唑+甲基託布津的防效也不錯。目前尚無專門藥劑防治穗腐病。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土肥研究所的用藥建議是:75%拿敵穩+46%CU(OH)2(氫氧化銅)、12.5%烯唑醇+25%咪鮮胺、10%苯醚甲環唑+33.5%喹啉銅復配劑可兼防稻曲病、穗腐病。

以上藥劑可根據水稻穗腐病發病輕重選擇使用。

本文由隆平高科市場與技術服務部曾孝春綜合整理,版權屬365益農,轉載請註明出處。更多詳情請根據當地氣候、土壤條件略作調整,或向當地農業部門諮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