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漢傳佛教在2000年前從印度傳入中國,藏傳佛教在1400年前開始從印度傳入藏區,兩個傳過來的宗教是一樣的,那時候是沒有區別的。包括密宗,那時候密宗在漢傳佛教裡面大藏經都存在,現在日本人修的密法叫唐密,唐朝以前我們中國內地都有密法,有密宗的。唐朝以後,慢慢實修的越來越少了,所以講理論多了,實踐少了,就變得只有顯宗,所以現在來看,修密的,除了你們山西五臺山,內蒙古,遼寧這一帶多一點,其它地方几乎沒有了。以藏傳佛教為主才修密,漢傳佛教幾乎不修密。但是還保留了一些密法的部分,有些人持大悲咒啊,念楞嚴經,持咒。這些都是密法。

所謂密是什麼呢?是佛陀的真言,它像一個密碼一樣,不需要翻譯成中文,不需要翻譯成別的文字,就像我們的密碼,你不需要解釋1234是什麼,你只要念,就會打開你跟佛溝通,這叫真言、咒語,這個才叫密法。

漢傳佛教現在以顯宗為主了。

顯是什麼意思呢?除了小乘的思想以外呢,大乘佛教的以利眾生這種思想為主的一個傳承,而沒有像密法那樣,把自己修煉即身成佛的修行的方法不存在,簡單來講就是講佛教的理論,不講怎麼去實修。

你會發現漢傳佛教沒有次第,沒有講你入門該怎麼修,當你學到什麼時間該怎麼修,當你修行到某個層次你應該怎麼修,沒有。因為它只有理論,只會告訴你佛教的思想,佛教的理論,佛教的傳統,然後接下來會告訴你去念經,唸經以外就是供佛,就是這樣,所以只有理論,沒有實踐的方法。

那麼藏傳佛教它的最大的優點是什麼呢?

藏區離印度只有一山之隔,在歷史上很多印度高僧,跨越喜馬拉雅山到藏區,特別是12世紀到13世紀伊斯蘭教開始入侵印度以後,很多高僧大德跨越喜馬拉雅山以後,把印度所有佛教上的制度完整帶到藏區來了,所以藏傳佛教它的特色是它從小乘開始,小乘的基礎到大乘,就是你們現在講的漢傳佛教的顯宗,今後進入實修的密法,就像小學、中學、大學,一個層次一個層次上來,所以你的課程永遠像大學一樣,你進來之前,就把你的課程全部排完了。

所以你看在藏區當喇嘛,必須五六歲七八歲進去,先學五到六年佛教小學基礎,才開始進入佛學院,佛學院最少讀15年到25年,25年就大概能拿到佛學博士學位。所以他們制度在學的過程當中,制度是非常完整的,而且教育制度很嚴謹,包括裡面佛教的邏輯,甚至很多其它的學科,比如建築、美術、天文、星算、邏輯、醫學什麼都講,所以你可以看到藏傳佛教中拿到一個佛學博士的人都是全才。所以他到世界各地傳教的時候,幾乎都能夠應付了任何遇到不同其它的教派也好,其它民族的風土人情,都能夠一一應付的,原因是什麼呢?它的教育制度是非常完整的,跟我們在內地從小學讀到研究生旗鼓相當。而讀書沒有用,在我們藏傳佛教讀完書以後,你怎麼去消化所學過的東西,還要三年三個月閉關的實修時間,從那兒出來以後,才能成為一個喇嘛,不一定能夠叫什麼法師之類的,所以你還不能傳教,你能傳教,你能夠講經說法以外,你的人格各方面都要被承認的時候,才能做一個公開的法師,在藏傳佛教可以看到不同的喇嘛,一般都是不收徒弟的,沒有人收徒弟。

也不太可能像漢傳佛教那樣,你什麼時候想出家,你就可以出家,在廟裡面待兩三年、五六年你可以當主持,這在藏區是不可能的,因為你沒有足夠的佛教的培訓、經驗,實修的經驗你不夠,所以現在最大的差別可能就是教育方面的根深蒂固的差別,還有實修的差別,我覺得挺大。

因為漢傳佛教我們很多人讀佛學院也就兩三年到四年,在藏區來講讀了四年佛學院出來當法師是不可思議的,你對佛法的瞭解不夠重,而且實踐與經驗不夠。當然這並不是批評他們,可能是環境造就他們這樣的。你看特別是明清的時候,皇家都來學藏傳佛教。因為漢傳佛教幾乎都是給信徒誦經,要不就是到廟裡打七等。

歷代皇家貴族對寺廟太好了,所以很多犯法的都躲到寺廟裡來。

所以,你看你們內地的寺廟這樣講:“無事不登三寶殿”,有事才到廟裡面去。

在藏傳佛教裡面,廟寺是精神信仰的中心,任何時候,人不管有需要沒有需要,那裡是至高無上的,洗滌自己心靈的地方,它跟我們的生命是息息相關的,也不可能是隻有犯罪,或者是像生意失敗了,感情受到創傷了才來寺廟的。

就像現在,如果你們中間有人出家了,你第一個想到的是不是失戀了,是不是生意做失敗了,是不是有挫折,有打擊了,可能出家了。在藏區聽說哪家孩子出家了,第一個每個人想到的是出家的一定是他們家裡最優秀的小孩,這個概念是完全不一樣的。

現在我覺得最大的差別是漢傳佛教講的理論講得太多,實修得比較少,因為時間可能也不太夠。再加上改革開放以後我們很多廟,變成了政府作為旅遊接待的地方,變成跟旅遊結合的寺廟,法師個個都是導遊,都是接待員,跟開一個酒店沒有多大差別,所以在裡面很難有實修,這是我好幾次跟五臺山、九華山跟很多法師在一起,我們聊天的時候得出的結論,大概是這樣一個概念。

目前最大的差別可能是教育跟實修方面的差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