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晚了?騰訊AI實驗室祭出“開放”大殺器,要當後來居上的終結者

安妮 李根 發自 成都街頭

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14點開始的分論壇,13點就排起入場長龍,這就是騰訊AI Lab受到的關注度。

這個成立剛滿一年的騰訊人工智能研發機構,是BAT中最晚的,但它的野心,正和受到的關注一樣令人矚目。

“騰訊最擅長的,就是做個後來居上的終結者。”

在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人工智能分會場上,主持人馬洪濤這樣介紹騰訊AI實驗室。

那麼,這個要後來居上的終結者,一週歲時進展如何?未來又將怎麼做?不妨聽聽騰訊AI Lab主任、傑出科學家張潼怎麼說。

安妮 李根 發自 成都街頭

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14點開始的分論壇,13點就排起入場長龍,這就是騰訊AI Lab受到的關注度。

這個成立剛滿一年的騰訊人工智能研發機構,是BAT中最晚的,但它的野心,正和受到的關注一樣令人矚目。

“騰訊最擅長的,就是做個後來居上的終結者。”

在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人工智能分會場上,主持人馬洪濤這樣介紹騰訊AI實驗室。

那麼,這個要後來居上的終結者,一週歲時進展如何?未來又將怎麼做?不妨聽聽騰訊AI Lab主任、傑出科學家張潼怎麼說。

起晚了?騰訊AI實驗室祭出“開放”大殺器,要當後來居上的終結者

路線圖:三大定位,共享AI

“Make AI Everywhere”(讓AI無處不在),張潼開門見山說,這是騰訊AI Lab成立的核心理念,也是騰訊上下對AI未來發展應用的思考。

而且這種“Everywhere”並不止於騰訊本身,張潼說,騰訊的AI發展路線圖,將圍繞企業、行業到學界的AI共享共聯展開。

首先是面向企業,AI Lab想打造世界級的AI研究能力,同時利用自身優勢,用騰訊的場景將AI技術落地。

同時,AI Lab的研究應用成果還會內外部共享,縮短技術迭代時間,小步快跑構建核心技術競爭力。

其次是面向學界,AI Lab想讓中小開發者和傳統行業從業者,利用騰訊開放平臺為它們賦能AI。

在此思路上,打通上下游建“生態”,一方面是針對中小從業者與合作伙伴,共享AI基礎能力,比如通過騰訊開放平臺,將算法、數據到模型等AI基礎能力開放,併為從業者提供方便易用的以API和SDK為主的AI服務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針對傳統行業,通過對“行業AI+X”計劃與AI創業者的扶植開放騰訊AI能力,推動AI在更多垂直領域臺落地。比如騰訊發佈的首款AI醫學影像產品“騰訊覓影”,使用AI Lab技術發現早期食管癌的準確率已高達90%。

第三是面向社會,核心在人才培養。張潼表示,目前的AI人才依舊稀缺,對學界來說,由於學校的培養和企業的需求不一樣,所以只靠學校培養還無法彌補人才缺口。因此AI實驗室提出產學研結合的人才培養,這同時也是騰訊這樣體量的公司該承擔的情懷與責任。

晒成績單:基礎研究是核心

張潼也“順便”披露了AI Lab一年來的成績單,最核心發力在基礎研究投入上。

2017年來,騰訊AI Lab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的CVPR、自然語言處理領域ACL、機器學習領域的ICML和NIPS等衡量機構研究能力的多個AI頂級學術會議中,被收錄論文80多篇。

行業結合中,目前最能體現的案例是首款AI醫學影像產品“騰訊覓影”,未來也會繼續沿著“行業AI+X”的方向推進。

人才培養方面,除了2013年支持青年學者從事前沿技術研究的犀牛鳥基金項目,AI Lab此次還宣佈啟動全球博士生獎學金計劃,前者會授予入選博士生豐厚的獎學金,到AI Lab實地研究,接觸真實需求和數據的機會,與學界聯合培養AI領域的頂級人才。

談落地:核心業務中找場景

晒成績單之餘,張潼也強調了對基礎研究對應用落地的幫助。

“AI的研究和落地是非常相近的,一旦有了AI的基礎能力,離落地也就不遠了。”張潼說,“比如這個人臉識別的例子。”

安妮 李根 發自 成都街頭

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14點開始的分論壇,13點就排起入場長龍,這就是騰訊AI Lab受到的關注度。

這個成立剛滿一年的騰訊人工智能研發機構,是BAT中最晚的,但它的野心,正和受到的關注一樣令人矚目。

“騰訊最擅長的,就是做個後來居上的終結者。”

在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人工智能分會場上,主持人馬洪濤這樣介紹騰訊AI實驗室。

那麼,這個要後來居上的終結者,一週歲時進展如何?未來又將怎麼做?不妨聽聽騰訊AI Lab主任、傑出科學家張潼怎麼說。

起晚了?騰訊AI實驗室祭出“開放”大殺器,要當後來居上的終結者

路線圖:三大定位,共享AI

“Make AI Everywhere”(讓AI無處不在),張潼開門見山說,這是騰訊AI Lab成立的核心理念,也是騰訊上下對AI未來發展應用的思考。

而且這種“Everywhere”並不止於騰訊本身,張潼說,騰訊的AI發展路線圖,將圍繞企業、行業到學界的AI共享共聯展開。

首先是面向企業,AI Lab想打造世界級的AI研究能力,同時利用自身優勢,用騰訊的場景將AI技術落地。

同時,AI Lab的研究應用成果還會內外部共享,縮短技術迭代時間,小步快跑構建核心技術競爭力。

其次是面向學界,AI Lab想讓中小開發者和傳統行業從業者,利用騰訊開放平臺為它們賦能AI。

在此思路上,打通上下游建“生態”,一方面是針對中小從業者與合作伙伴,共享AI基礎能力,比如通過騰訊開放平臺,將算法、數據到模型等AI基礎能力開放,併為從業者提供方便易用的以API和SDK為主的AI服務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針對傳統行業,通過對“行業AI+X”計劃與AI創業者的扶植開放騰訊AI能力,推動AI在更多垂直領域臺落地。比如騰訊發佈的首款AI醫學影像產品“騰訊覓影”,使用AI Lab技術發現早期食管癌的準確率已高達90%。

第三是面向社會,核心在人才培養。張潼表示,目前的AI人才依舊稀缺,對學界來說,由於學校的培養和企業的需求不一樣,所以只靠學校培養還無法彌補人才缺口。因此AI實驗室提出產學研結合的人才培養,這同時也是騰訊這樣體量的公司該承擔的情懷與責任。

晒成績單:基礎研究是核心

張潼也“順便”披露了AI Lab一年來的成績單,最核心發力在基礎研究投入上。

2017年來,騰訊AI Lab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的CVPR、自然語言處理領域ACL、機器學習領域的ICML和NIPS等衡量機構研究能力的多個AI頂級學術會議中,被收錄論文80多篇。

行業結合中,目前最能體現的案例是首款AI醫學影像產品“騰訊覓影”,未來也會繼續沿著“行業AI+X”的方向推進。

人才培養方面,除了2013年支持青年學者從事前沿技術研究的犀牛鳥基金項目,AI Lab此次還宣佈啟動全球博士生獎學金計劃,前者會授予入選博士生豐厚的獎學金,到AI Lab實地研究,接觸真實需求和數據的機會,與學界聯合培養AI領域的頂級人才。

談落地:核心業務中找場景

晒成績單之餘,張潼也強調了對基礎研究對應用落地的幫助。

“AI的研究和落地是非常相近的,一旦有了AI的基礎能力,離落地也就不遠了。”張潼說,“比如這個人臉識別的例子。”

起晚了?騰訊AI實驗室祭出“開放”大殺器,要當後來居上的終結者

在人臉識別檢測MegaFace Challenge2中,在百萬規模干擾人臉的條件下評測準確率,兩個子任務排名第一。有了這種好的模型,才能在騰訊的應用場景中迅速落地。

像人臉識別業務,AI實驗室與不同的業務部門合作,開展了視頻內容的明星人臉識別和政務生活服務中的人臉核身等研究。

總之,基礎好,落地就不怕。

“人臉識別只是一個很小的例子,實際上研究針對幾個不同騰訊有關的領域進行。”張潼表示。

就比如,遊戲、社交和內容。

2016年,騰訊遊戲業務收入大於100億美元,AI實驗室藉助自身遊戲平臺的優勢滿足業務部門的需求做模型和方案。

“下一代社交基於人機對話和新硬件。”張潼表示。基於騰訊龐大的社交用戶基礎,AI實驗室在探索新的流量入口和多樣化的終端設備。

用AI構建內容生態是第三個場景。

目前,騰訊視頻、新聞和QQ音樂均為行業領導者,具有文本、視頻和圖像的豐富資源,也是構建內容生態的天然優勢。

對於AI來說,怎麼分析、理解內容,怎樣理解用戶,從而做更好的匹配是目前的研究重點。

延續開放:AI生態計劃

當然,更關鍵的是未來的路怎麼走。在此次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騰訊再次祭出“開放”大殺器,這是過去7年來騰訊越來越富有競爭力的核心原因。

此次騰訊開放平臺面向AI推出的計劃取名:AI生態計劃。

該計劃宣佈將通過開放100項AI技術,孵化100個AI創業項目,推出300個“雲+創業百萬扶持計劃”,為1000個合作伙伴賦能。

開放平臺負責人王蘭還強調,該計劃的核心關鍵在於開放騰訊在場景、技術、人才和資本方面的資源及優勢,與合作伙伴一起成長。

也就說,未來騰訊AI Lab核心研發成果,都會通過“AI生態計劃”,共享到“朋友圈”中,騰訊希望通過這樣的開放共享,延續平臺級的成功。

當然,關於騰訊AI Lab這一年,張潼還接受了量子位等媒體採訪,他談到了更細節的進展,以及對行業的看法。

對話張潼

Q:騰訊AI Lab現在發展到什麼樣的規模了?

張潼:我們現在規模大概是70多位國內外科學家,300多位應用工程師。

Q:但還是覺得人才短缺。

張潼:對,人才還是短缺,雖然我們也會吸引到一些比較好的人才,但是人才分佈在不同的公司,不可能百分之百的人才都吸引過來。總體來講,AI人才吸引上,這一年做得還算不錯,但整體稀缺也是事實,我們需要有其他方式幫助解決,有一些新的方式不重,比如從學生、新員工開始培養,我們希望未來做更多相關工作。

Q:西雅圖實驗室會與深圳的AI Lab有什麼分工?

張潼:西雅圖實驗室是今年年初成立的,請到了業界非常知名的語音識別專家俞棟擔綱,他負責籌備和日常運營管理,可能到明年左右就會有20-30人的規模,也會有一些業界大牛會宣佈加盟。

西雅圖實驗室和深圳這邊,是相互配合的關係,西雅圖偏研究,深圳因為是騰訊總部,與產品溝通更容易,所以產品和研究會有比較好的結合。但西雅圖和深圳,也會有很多共同的項目,包括西雅圖的成果,也會陸續在深圳研發的產品中應用落地。

Q:騰訊談“Make AI Everywhere”,百度則“All in AI”,這算是一回事兒嗎?比如大家最後都是AI+模式的競爭?

張潼:大公司角度來說,都希望搭建平臺。但做什麼樣的平臺、具體做什麼,每一個公司考慮的可能會有不同。

這種不同,一方面是AI對現有業務的支撐,AI能力的提升,包括AI的自主研發能力;另一方面是帶給行業的新價值,可能是你自己場景的延伸,也可能是你去到其他行業產生價值;最後,平臺化還要關注到開發者,可以賦能他人、生態。

以上三點可能都是大公司做平臺會考慮的,但不同公司有不同場景,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包括在商業上紮根深淺,會最終造成大家的不同。

Q:同樣還是大公司角度,Google前段時間發佈會,有不少“端”的產品,這跟之前“雲時代”有些不同,雲和端兩方面,騰訊如何考慮?

張潼:這是兩種不同的形式,也與廠商的商業模式有關。設備商2C,要直接觸及用戶,所以希望在C端能有更強地連接用戶的能力,關乎入口,必然會關心。

雲端則是另一種,雲端主要針對開發者,關乎整個生態的培養和建設。所以現在端、雲都會並行發展,都是向前的趨勢,並不衝突。騰訊AI在這一塊,兩個方面都會關注。

Q:現在巨頭在AI方面聲勢都很大,小公司還有前景嗎?

張潼:肯定有很多機會。為什麼AI創業這麼熱,一定有內在原因,大家都不傻,小公司會有小公司的機會,根本上,AI最終會覆蓋各行各業。

大公司,特別是互聯網巨頭,現在可能是最領先的,有的說法是這種公司裡有很多的數據、有很多的人才,他們就會壟斷。其實我覺得從壟斷的角度來講是不大可能,因為各個行業有非常細分的問題,而大公司是不可能去逐一解決的。

另外,大公司也沒有這些具體行業的數據。

所以,我認為大公司會做一些感興趣、並且和本身業務相關的行業,會去做得更深,而其他的會提供一個平臺,像雲的平臺,像開發者平臺。

我們為什麼做AI生態?就是希望把生態建立起來,一部分騰訊做,一部分是騰訊賦能給開發者,讓他們來做,這些小公司藉助這些開放能力,更快解決行業的問題。

在AI時代,小公司肯定很有機會,只要它在垂直行業中扎得夠深,或者基於大平臺開發出一些獨立的能力,應用到具體行業,肯定會有很大的機會。

剛才也談到,智能化會是一個大趨勢,但你要抓住垂直行業中的痛點,深入其中,懂得蒐集數據,然後產生正向循環,不斷把這個公司做起來。

— 完 —

誠摯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編輯/記者,工作地點在北京中關村。期待有才氣、有熱情的同學加入我們!相關細節,請在量子位公眾號(QbitAI)對話界面,回覆“招聘”兩個字。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簽約作者

վ'ᴗ' ի 追蹤AI技術和產品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