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兒子曾現身詳述自己父子逃生經過,驚心動魄,細節耐人推敲

李秀成兒子曾現身詳述自己父子逃生經過,驚心動魄,細節耐人推敲

近來流傳有一種說法,說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與湘軍領袖曾國藩私下裡有不錯的交情,兩人在天京城破前夕互通款曲,暗中達成協議:李秀成開門給曾國藩獻城,曾國藩則放李秀成一條生路。

這種說法,源自一篇署名為王公璵的人寫的題為《李秀成伏誅之謎揭祕》的文章。

該文大意是:1939年冬,作者王公璵時任國民黨江蘇省民政廳長、徐海行署主任,在灌雲、漣水、沭陽交界處的六塘河一帶與日寇“遊擊”,夜宿農家,在與主人圍爐夜話,聊起“洪楊舊事”。主人突然提到了一個家在海州碩項湖灘、名叫李學富的人,說此人乃是忠王李秀成之子,人稱小王子。海州碩項湖灘不是很遠,後來王公璵派人去用獨輪車將之接來相見。

原文這樣寫:

這小王子是個紅臉高個子的莊稼漢,年約八十來歲,但腰桿筆直,看起來身子挺硬朗。

(主人)徐老先生屏退左右,只留下我們三個人,這就開始了我們的問答。

綜合他的談話,約略如次:

李秀成兒子曾現身詳述自己父子逃生經過,驚心動魄,細節耐人推敲

近來流傳有一種說法,說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與湘軍領袖曾國藩私下裡有不錯的交情,兩人在天京城破前夕互通款曲,暗中達成協議:李秀成開門給曾國藩獻城,曾國藩則放李秀成一條生路。

這種說法,源自一篇署名為王公璵的人寫的題為《李秀成伏誅之謎揭祕》的文章。

該文大意是:1939年冬,作者王公璵時任國民黨江蘇省民政廳長、徐海行署主任,在灌雲、漣水、沭陽交界處的六塘河一帶與日寇“遊擊”,夜宿農家,在與主人圍爐夜話,聊起“洪楊舊事”。主人突然提到了一個家在海州碩項湖灘、名叫李學富的人,說此人乃是忠王李秀成之子,人稱小王子。海州碩項湖灘不是很遠,後來王公璵派人去用獨輪車將之接來相見。

原文這樣寫:

這小王子是個紅臉高個子的莊稼漢,年約八十來歲,但腰桿筆直,看起來身子挺硬朗。

(主人)徐老先生屏退左右,只留下我們三個人,這就開始了我們的問答。

綜合他的談話,約略如次:

李秀成兒子曾現身詳述自己父子逃生經過,驚心動魄,細節耐人推敲

他今年八十四歲,他父親原名並非秀成,幼年跑關外,闖蕩江湖,人頗實在有義氣,以販馬為業。販馬所經路線,是由關外經沿海各省而到兩廣。本是沭陽一帶土著,因販馬南去,因而結識洪秀全與楊秀清,也因而到廣西落戶。改名李秀成,就是標榜洪秀全與楊秀清的“秀”字排行而來的。

他說他不是忠王的嫡子而系庶出。他母親是鎮江人,原是開小客棧人家的女兒,因他父親販馬,來往都在這家客棧食宿,因而有了感情。咸豐初年,太平天國到了南京之後,擄來不少男女,他的母親便在其中。因知他父親在太平軍為官,設法連絡,方被營救出來。後來,被他父親收作一房,生下了他。

在最後南京被圍困的時候,洪李兩家處的很不好,他的父親常在家悶悶不樂。那時他已九歲,記的很清楚,洪秀全的弟兄很壞,洪的兒子乳名有福,全名洪福,年歲不大,卻是萬惡滔天。

說到這裡,我便打斷他道:“洪秀全的兒子不是洪福瑱?怎麼說是洪福呢?”

他毫不遲疑並堅決的說小天王的確叫洪福,說是福瑱,那是天大的笑話,曾大帥不知為甚麼把“洪福真王”誤認為洪福瑱。天王是高大的身材,他的父親較矮,好抽水煙。後來他長大後,聽到他父親談起,天王的自殺(注意:此處說天王並非病死,而是自殺),被圍困的原因固有,主要還是家務方面,尤其是洪福胡作非為無法控制這個原因也不小。

南京突圍,是和清營曾帥方面密商好的,他的父親全其忠,曾帥方面成其功,實際是讓城而非攻城。他是由一名家將,夜裡牽著一匹馬,駝著他,由城牆缺口處逃出,出城後向東北方向逃走,路上遇到一隊清兵,一個兵見到他脖子上的黃金項圈,便一把拉著,把他拖下馬來,拉的很重,他脖子後都流了血,後來被一個軍官模樣的人喝止,讓那個兵不要傷害小孩子,但項圈還是給人拿去。他說著,還解開衣領讓我看他脖子後長長的疤痕。

他父親被清軍拿獲後,由曾帥安排,用偷天換日的方法,放了出來,回到家鄉,隱姓埋名,終老林下。他會治馬病,都是他父親教他的,他自幼所受庭訓便是“守份安命,不可強求”。

我見老人說的累了,便插口說忠王文武全才,是個了不起的人物。老人的反應價我大吃一驚。他說他父親的才學,跟他也差不了多少,識的字不算太多,寫的也不見的通順。人一出名,官一做大,不文也能文,不武也能武了。

我接著問他南京忠王府的情形,他說忠王府沒什麼了不起的,只是房子較大而已,因為離開的時候年紀較小,不記的確切的位置。他父親死後,他曾回到南京,憑著童年印象,確定是在清涼山下蟠龍裡附近。

……

這篇文字,漏洞百出,歷史性錯誤不斷,絕不可當成史料看待。

下面逐次說說上面敘述過程中的各處破綻、漏洞。

李秀成兒子曾現身詳述自己父子逃生經過,驚心動魄,細節耐人推敲

近來流傳有一種說法,說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與湘軍領袖曾國藩私下裡有不錯的交情,兩人在天京城破前夕互通款曲,暗中達成協議:李秀成開門給曾國藩獻城,曾國藩則放李秀成一條生路。

這種說法,源自一篇署名為王公璵的人寫的題為《李秀成伏誅之謎揭祕》的文章。

該文大意是:1939年冬,作者王公璵時任國民黨江蘇省民政廳長、徐海行署主任,在灌雲、漣水、沭陽交界處的六塘河一帶與日寇“遊擊”,夜宿農家,在與主人圍爐夜話,聊起“洪楊舊事”。主人突然提到了一個家在海州碩項湖灘、名叫李學富的人,說此人乃是忠王李秀成之子,人稱小王子。海州碩項湖灘不是很遠,後來王公璵派人去用獨輪車將之接來相見。

原文這樣寫:

這小王子是個紅臉高個子的莊稼漢,年約八十來歲,但腰桿筆直,看起來身子挺硬朗。

(主人)徐老先生屏退左右,只留下我們三個人,這就開始了我們的問答。

綜合他的談話,約略如次:

李秀成兒子曾現身詳述自己父子逃生經過,驚心動魄,細節耐人推敲

他今年八十四歲,他父親原名並非秀成,幼年跑關外,闖蕩江湖,人頗實在有義氣,以販馬為業。販馬所經路線,是由關外經沿海各省而到兩廣。本是沭陽一帶土著,因販馬南去,因而結識洪秀全與楊秀清,也因而到廣西落戶。改名李秀成,就是標榜洪秀全與楊秀清的“秀”字排行而來的。

他說他不是忠王的嫡子而系庶出。他母親是鎮江人,原是開小客棧人家的女兒,因他父親販馬,來往都在這家客棧食宿,因而有了感情。咸豐初年,太平天國到了南京之後,擄來不少男女,他的母親便在其中。因知他父親在太平軍為官,設法連絡,方被營救出來。後來,被他父親收作一房,生下了他。

在最後南京被圍困的時候,洪李兩家處的很不好,他的父親常在家悶悶不樂。那時他已九歲,記的很清楚,洪秀全的弟兄很壞,洪的兒子乳名有福,全名洪福,年歲不大,卻是萬惡滔天。

說到這裡,我便打斷他道:“洪秀全的兒子不是洪福瑱?怎麼說是洪福呢?”

他毫不遲疑並堅決的說小天王的確叫洪福,說是福瑱,那是天大的笑話,曾大帥不知為甚麼把“洪福真王”誤認為洪福瑱。天王是高大的身材,他的父親較矮,好抽水煙。後來他長大後,聽到他父親談起,天王的自殺(注意:此處說天王並非病死,而是自殺),被圍困的原因固有,主要還是家務方面,尤其是洪福胡作非為無法控制這個原因也不小。

南京突圍,是和清營曾帥方面密商好的,他的父親全其忠,曾帥方面成其功,實際是讓城而非攻城。他是由一名家將,夜裡牽著一匹馬,駝著他,由城牆缺口處逃出,出城後向東北方向逃走,路上遇到一隊清兵,一個兵見到他脖子上的黃金項圈,便一把拉著,把他拖下馬來,拉的很重,他脖子後都流了血,後來被一個軍官模樣的人喝止,讓那個兵不要傷害小孩子,但項圈還是給人拿去。他說著,還解開衣領讓我看他脖子後長長的疤痕。

他父親被清軍拿獲後,由曾帥安排,用偷天換日的方法,放了出來,回到家鄉,隱姓埋名,終老林下。他會治馬病,都是他父親教他的,他自幼所受庭訓便是“守份安命,不可強求”。

我見老人說的累了,便插口說忠王文武全才,是個了不起的人物。老人的反應價我大吃一驚。他說他父親的才學,跟他也差不了多少,識的字不算太多,寫的也不見的通順。人一出名,官一做大,不文也能文,不武也能武了。

我接著問他南京忠王府的情形,他說忠王府沒什麼了不起的,只是房子較大而已,因為離開的時候年紀較小,不記的確切的位置。他父親死後,他曾回到南京,憑著童年印象,確定是在清涼山下蟠龍裡附近。

……

這篇文字,漏洞百出,歷史性錯誤不斷,絕不可當成史料看待。

下面逐次說說上面敘述過程中的各處破綻、漏洞。

李秀成兒子曾現身詳述自己父子逃生經過,驚心動魄,細節耐人推敲

一、說李秀成是沭陽土著,因販馬南去,結識了洪秀全與楊秀清,從而落戶廣西。這一條很容易識破。李秀成是廣西藤縣人,和他一起參加太平軍的廣西藤縣人很多,最著名的就有陳玉成、陸順德,無論在當時還是百年之後,都沒有人懷疑過李秀成的籍貫,而且,《李秀成供述》中夾雜有許多廣西藤縣土話,這是李秀成本人不由自主流露出來的語言特點,不可能是外省人的刻意作偽。另外,說李秀成在廣西結識洪秀全與楊秀清,那是抬高李秀成早期在太平軍的待遇了。李秀成沒有參加金田起義,他是在太平軍經過自己家鄉時,和陳玉成等人一起參軍的,剛開始只是一個普通小兵,他也許聽說過洪秀全與楊秀清的名字,但洪秀全與楊秀清當時不可能認識他。

二、李秀成“原名並非秀成”,這是對的,但改名並非“落戶廣西”時所改。實際上,改名之舉,在太平天國裡是成風成癖。以洪秀全為例,其本名為洪仁坤,後來又改洪秀、洪全,或洪秀全,當了天王,又改為洪日。洪秀全,只是其眾多名字之一,既不是最初、也不是最後的名字,若以最後的名字論,人們應該稱他為洪日才是最恰當的。北王韋昌輝和弟弟韋志俊,他們的原名其實是韋正、韋俊;贊王蒙得恩原名是蒙上升,後來改蒙得天,最終定名為蒙得恩;英王陳玉成的原名是陳丕成;大將李來芳的原名是李開芳等等。李秀成原名是李以文,在改名風潮中改作李壽成。在太平天國後期,李壽成在作戰中脫穎而出,漸成天國柱石,洪秀全為示恩寵,慷慨把自己名字裡的“秀”字相賜,這才改成了李秀成。

三、小王子李學富自稱城破時9歲,而城破於1864年,以此上推,則其應該生於1855年,其母至遲該嫁於1854年。實際上,1854年,李秀成正在廬州胡以晄部任職,根本就不可能在天京與“鎮江開小客棧人家的女兒”相會並結婚。而且,此年天曆八月廿四日之前,太平天國執行的是“男有男營,女有女營,男女別營”的政策,軍中即令是父女、母子、兄弟姐妹、夫妻都不得見面,有違令者,一概“雲中雪”(殺頭),當時還是監軍李秀成是不可能去納相識於江湖中的女人為妾的。

四、說洪秀全的兒子乳名有福,全名洪福,年歲不大,卻是萬惡滔天,並因其“胡作非為無法控制”,導致天王自殺。其實,現存有多份幼天王的親筆錄供,其本名天貴,一作貴福,改名天貴福,這也可以從其族中長輩幹王洪仁玕處得到佐證。說其乳名有福,那是此文作者誤把洪秀全的外甥、蕭朝貴的次子蔣有福的名字弄混了。說幼天王萬惡滔天,並因其“胡作非為無法控制”,導致天王自殺,實在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幼天王死時虛歲才16歲,怎麼萬惡滔天了?從現在的資料看,能查得到幼天王的“惡行”,無非是偷窺母親姐姐,偷看父親定下的“禁書”,偷偷喝過幾口酒,僅此而已,怎麼“胡作非為無法控制”而把父親氣得自死了呢?再有,天王之死,經曾國藩私自竄改並公諸於世的九如堂刊本的《李秀成供詞》上寫的是“服毒自盡”,則世人一直認為洪秀全屬自殺,從《清史稿》到各類著作都也都記為自殺,從未有過“病死”之說。直到1944年,廣西通志館祕書呂集義先生在曾家見到原稿,發現原文是寫“此人之病,不好也不食藥”,即天王屬病死而非自殺。後來蕭一山、簡又文等人在臺灣故宮博物院檔案中又先後找出《幼天王供》多份,證實天王屬病死,世間這才有了天王病死之說。《李秀成伏誅之謎揭祕》的作者如果真的是在1939年遇見所謂小王子,是斷不會說出“天王不是病死,是自殺”之類的話來的。唯一的解釋,就是這篇東西屬天王病死說已成為定論之後故弄玄虛而炮製出來的奇聞異說。

李秀成兒子曾現身詳述自己父子逃生經過,驚心動魄,細節耐人推敲

近來流傳有一種說法,說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與湘軍領袖曾國藩私下裡有不錯的交情,兩人在天京城破前夕互通款曲,暗中達成協議:李秀成開門給曾國藩獻城,曾國藩則放李秀成一條生路。

這種說法,源自一篇署名為王公璵的人寫的題為《李秀成伏誅之謎揭祕》的文章。

該文大意是:1939年冬,作者王公璵時任國民黨江蘇省民政廳長、徐海行署主任,在灌雲、漣水、沭陽交界處的六塘河一帶與日寇“遊擊”,夜宿農家,在與主人圍爐夜話,聊起“洪楊舊事”。主人突然提到了一個家在海州碩項湖灘、名叫李學富的人,說此人乃是忠王李秀成之子,人稱小王子。海州碩項湖灘不是很遠,後來王公璵派人去用獨輪車將之接來相見。

原文這樣寫:

這小王子是個紅臉高個子的莊稼漢,年約八十來歲,但腰桿筆直,看起來身子挺硬朗。

(主人)徐老先生屏退左右,只留下我們三個人,這就開始了我們的問答。

綜合他的談話,約略如次:

李秀成兒子曾現身詳述自己父子逃生經過,驚心動魄,細節耐人推敲

他今年八十四歲,他父親原名並非秀成,幼年跑關外,闖蕩江湖,人頗實在有義氣,以販馬為業。販馬所經路線,是由關外經沿海各省而到兩廣。本是沭陽一帶土著,因販馬南去,因而結識洪秀全與楊秀清,也因而到廣西落戶。改名李秀成,就是標榜洪秀全與楊秀清的“秀”字排行而來的。

他說他不是忠王的嫡子而系庶出。他母親是鎮江人,原是開小客棧人家的女兒,因他父親販馬,來往都在這家客棧食宿,因而有了感情。咸豐初年,太平天國到了南京之後,擄來不少男女,他的母親便在其中。因知他父親在太平軍為官,設法連絡,方被營救出來。後來,被他父親收作一房,生下了他。

在最後南京被圍困的時候,洪李兩家處的很不好,他的父親常在家悶悶不樂。那時他已九歲,記的很清楚,洪秀全的弟兄很壞,洪的兒子乳名有福,全名洪福,年歲不大,卻是萬惡滔天。

說到這裡,我便打斷他道:“洪秀全的兒子不是洪福瑱?怎麼說是洪福呢?”

他毫不遲疑並堅決的說小天王的確叫洪福,說是福瑱,那是天大的笑話,曾大帥不知為甚麼把“洪福真王”誤認為洪福瑱。天王是高大的身材,他的父親較矮,好抽水煙。後來他長大後,聽到他父親談起,天王的自殺(注意:此處說天王並非病死,而是自殺),被圍困的原因固有,主要還是家務方面,尤其是洪福胡作非為無法控制這個原因也不小。

南京突圍,是和清營曾帥方面密商好的,他的父親全其忠,曾帥方面成其功,實際是讓城而非攻城。他是由一名家將,夜裡牽著一匹馬,駝著他,由城牆缺口處逃出,出城後向東北方向逃走,路上遇到一隊清兵,一個兵見到他脖子上的黃金項圈,便一把拉著,把他拖下馬來,拉的很重,他脖子後都流了血,後來被一個軍官模樣的人喝止,讓那個兵不要傷害小孩子,但項圈還是給人拿去。他說著,還解開衣領讓我看他脖子後長長的疤痕。

他父親被清軍拿獲後,由曾帥安排,用偷天換日的方法,放了出來,回到家鄉,隱姓埋名,終老林下。他會治馬病,都是他父親教他的,他自幼所受庭訓便是“守份安命,不可強求”。

我見老人說的累了,便插口說忠王文武全才,是個了不起的人物。老人的反應價我大吃一驚。他說他父親的才學,跟他也差不了多少,識的字不算太多,寫的也不見的通順。人一出名,官一做大,不文也能文,不武也能武了。

我接著問他南京忠王府的情形,他說忠王府沒什麼了不起的,只是房子較大而已,因為離開的時候年紀較小,不記的確切的位置。他父親死後,他曾回到南京,憑著童年印象,確定是在清涼山下蟠龍裡附近。

……

這篇文字,漏洞百出,歷史性錯誤不斷,絕不可當成史料看待。

下面逐次說說上面敘述過程中的各處破綻、漏洞。

李秀成兒子曾現身詳述自己父子逃生經過,驚心動魄,細節耐人推敲

一、說李秀成是沭陽土著,因販馬南去,結識了洪秀全與楊秀清,從而落戶廣西。這一條很容易識破。李秀成是廣西藤縣人,和他一起參加太平軍的廣西藤縣人很多,最著名的就有陳玉成、陸順德,無論在當時還是百年之後,都沒有人懷疑過李秀成的籍貫,而且,《李秀成供述》中夾雜有許多廣西藤縣土話,這是李秀成本人不由自主流露出來的語言特點,不可能是外省人的刻意作偽。另外,說李秀成在廣西結識洪秀全與楊秀清,那是抬高李秀成早期在太平軍的待遇了。李秀成沒有參加金田起義,他是在太平軍經過自己家鄉時,和陳玉成等人一起參軍的,剛開始只是一個普通小兵,他也許聽說過洪秀全與楊秀清的名字,但洪秀全與楊秀清當時不可能認識他。

二、李秀成“原名並非秀成”,這是對的,但改名並非“落戶廣西”時所改。實際上,改名之舉,在太平天國裡是成風成癖。以洪秀全為例,其本名為洪仁坤,後來又改洪秀、洪全,或洪秀全,當了天王,又改為洪日。洪秀全,只是其眾多名字之一,既不是最初、也不是最後的名字,若以最後的名字論,人們應該稱他為洪日才是最恰當的。北王韋昌輝和弟弟韋志俊,他們的原名其實是韋正、韋俊;贊王蒙得恩原名是蒙上升,後來改蒙得天,最終定名為蒙得恩;英王陳玉成的原名是陳丕成;大將李來芳的原名是李開芳等等。李秀成原名是李以文,在改名風潮中改作李壽成。在太平天國後期,李壽成在作戰中脫穎而出,漸成天國柱石,洪秀全為示恩寵,慷慨把自己名字裡的“秀”字相賜,這才改成了李秀成。

三、小王子李學富自稱城破時9歲,而城破於1864年,以此上推,則其應該生於1855年,其母至遲該嫁於1854年。實際上,1854年,李秀成正在廬州胡以晄部任職,根本就不可能在天京與“鎮江開小客棧人家的女兒”相會並結婚。而且,此年天曆八月廿四日之前,太平天國執行的是“男有男營,女有女營,男女別營”的政策,軍中即令是父女、母子、兄弟姐妹、夫妻都不得見面,有違令者,一概“雲中雪”(殺頭),當時還是監軍李秀成是不可能去納相識於江湖中的女人為妾的。

四、說洪秀全的兒子乳名有福,全名洪福,年歲不大,卻是萬惡滔天,並因其“胡作非為無法控制”,導致天王自殺。其實,現存有多份幼天王的親筆錄供,其本名天貴,一作貴福,改名天貴福,這也可以從其族中長輩幹王洪仁玕處得到佐證。說其乳名有福,那是此文作者誤把洪秀全的外甥、蕭朝貴的次子蔣有福的名字弄混了。說幼天王萬惡滔天,並因其“胡作非為無法控制”,導致天王自殺,實在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幼天王死時虛歲才16歲,怎麼萬惡滔天了?從現在的資料看,能查得到幼天王的“惡行”,無非是偷窺母親姐姐,偷看父親定下的“禁書”,偷偷喝過幾口酒,僅此而已,怎麼“胡作非為無法控制”而把父親氣得自死了呢?再有,天王之死,經曾國藩私自竄改並公諸於世的九如堂刊本的《李秀成供詞》上寫的是“服毒自盡”,則世人一直認為洪秀全屬自殺,從《清史稿》到各類著作都也都記為自殺,從未有過“病死”之說。直到1944年,廣西通志館祕書呂集義先生在曾家見到原稿,發現原文是寫“此人之病,不好也不食藥”,即天王屬病死而非自殺。後來蕭一山、簡又文等人在臺灣故宮博物院檔案中又先後找出《幼天王供》多份,證實天王屬病死,世間這才有了天王病死之說。《李秀成伏誅之謎揭祕》的作者如果真的是在1939年遇見所謂小王子,是斷不會說出“天王不是病死,是自殺”之類的話來的。唯一的解釋,就是這篇東西屬天王病死說已成為定論之後故弄玄虛而炮製出來的奇聞異說。

李秀成兒子曾現身詳述自己父子逃生經過,驚心動魄,細節耐人推敲

六、“南京突圍,是和清營曾帥方面密商好的,是讓城而非攻城”。可是,曾國藩的弟子、幕僚趙烈文在日記中記:曾國荃破城,開挖地道,轟塌龍脖子城牆二十餘丈,蜂擁而入,當時“五色旗幟漫山而下,紛披如繁星”,清軍戰死有數千人,城中軍民則死者數萬,房屋焚燒殆盡。被炸開的龍脖子壠口二十餘丈,數年方才修復,怎麼可以輕描淡寫地用一句“讓城而非攻城”而抹殺這一切?!

七、“由城牆缺口處逃出,出城後向東北方向逃走”,從南京向東北方向逃走,所到之處乃是燕子磯絕壁和滔滔長江,還逃什麼逃?!事實上,李秀成和幼天王等人的突圍路線,是從城東缺口衝出後向東南,經明孝陵、湯山、湖熟,過句容、溧陽,奔向浙江湖州和安徽廣德。幼天王供詞中也說,他突圍時與忠王的弟弟李明成一起,而李明成的任務是護送忠王家屬,後來幼忠王、忠王幼子李其祥都在江西出現。

李秀成兒子曾現身詳述自己父子逃生經過,驚心動魄,細節耐人推敲

近來流傳有一種說法,說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與湘軍領袖曾國藩私下裡有不錯的交情,兩人在天京城破前夕互通款曲,暗中達成協議:李秀成開門給曾國藩獻城,曾國藩則放李秀成一條生路。

這種說法,源自一篇署名為王公璵的人寫的題為《李秀成伏誅之謎揭祕》的文章。

該文大意是:1939年冬,作者王公璵時任國民黨江蘇省民政廳長、徐海行署主任,在灌雲、漣水、沭陽交界處的六塘河一帶與日寇“遊擊”,夜宿農家,在與主人圍爐夜話,聊起“洪楊舊事”。主人突然提到了一個家在海州碩項湖灘、名叫李學富的人,說此人乃是忠王李秀成之子,人稱小王子。海州碩項湖灘不是很遠,後來王公璵派人去用獨輪車將之接來相見。

原文這樣寫:

這小王子是個紅臉高個子的莊稼漢,年約八十來歲,但腰桿筆直,看起來身子挺硬朗。

(主人)徐老先生屏退左右,只留下我們三個人,這就開始了我們的問答。

綜合他的談話,約略如次:

李秀成兒子曾現身詳述自己父子逃生經過,驚心動魄,細節耐人推敲

他今年八十四歲,他父親原名並非秀成,幼年跑關外,闖蕩江湖,人頗實在有義氣,以販馬為業。販馬所經路線,是由關外經沿海各省而到兩廣。本是沭陽一帶土著,因販馬南去,因而結識洪秀全與楊秀清,也因而到廣西落戶。改名李秀成,就是標榜洪秀全與楊秀清的“秀”字排行而來的。

他說他不是忠王的嫡子而系庶出。他母親是鎮江人,原是開小客棧人家的女兒,因他父親販馬,來往都在這家客棧食宿,因而有了感情。咸豐初年,太平天國到了南京之後,擄來不少男女,他的母親便在其中。因知他父親在太平軍為官,設法連絡,方被營救出來。後來,被他父親收作一房,生下了他。

在最後南京被圍困的時候,洪李兩家處的很不好,他的父親常在家悶悶不樂。那時他已九歲,記的很清楚,洪秀全的弟兄很壞,洪的兒子乳名有福,全名洪福,年歲不大,卻是萬惡滔天。

說到這裡,我便打斷他道:“洪秀全的兒子不是洪福瑱?怎麼說是洪福呢?”

他毫不遲疑並堅決的說小天王的確叫洪福,說是福瑱,那是天大的笑話,曾大帥不知為甚麼把“洪福真王”誤認為洪福瑱。天王是高大的身材,他的父親較矮,好抽水煙。後來他長大後,聽到他父親談起,天王的自殺(注意:此處說天王並非病死,而是自殺),被圍困的原因固有,主要還是家務方面,尤其是洪福胡作非為無法控制這個原因也不小。

南京突圍,是和清營曾帥方面密商好的,他的父親全其忠,曾帥方面成其功,實際是讓城而非攻城。他是由一名家將,夜裡牽著一匹馬,駝著他,由城牆缺口處逃出,出城後向東北方向逃走,路上遇到一隊清兵,一個兵見到他脖子上的黃金項圈,便一把拉著,把他拖下馬來,拉的很重,他脖子後都流了血,後來被一個軍官模樣的人喝止,讓那個兵不要傷害小孩子,但項圈還是給人拿去。他說著,還解開衣領讓我看他脖子後長長的疤痕。

他父親被清軍拿獲後,由曾帥安排,用偷天換日的方法,放了出來,回到家鄉,隱姓埋名,終老林下。他會治馬病,都是他父親教他的,他自幼所受庭訓便是“守份安命,不可強求”。

我見老人說的累了,便插口說忠王文武全才,是個了不起的人物。老人的反應價我大吃一驚。他說他父親的才學,跟他也差不了多少,識的字不算太多,寫的也不見的通順。人一出名,官一做大,不文也能文,不武也能武了。

我接著問他南京忠王府的情形,他說忠王府沒什麼了不起的,只是房子較大而已,因為離開的時候年紀較小,不記的確切的位置。他父親死後,他曾回到南京,憑著童年印象,確定是在清涼山下蟠龍裡附近。

……

這篇文字,漏洞百出,歷史性錯誤不斷,絕不可當成史料看待。

下面逐次說說上面敘述過程中的各處破綻、漏洞。

李秀成兒子曾現身詳述自己父子逃生經過,驚心動魄,細節耐人推敲

一、說李秀成是沭陽土著,因販馬南去,結識了洪秀全與楊秀清,從而落戶廣西。這一條很容易識破。李秀成是廣西藤縣人,和他一起參加太平軍的廣西藤縣人很多,最著名的就有陳玉成、陸順德,無論在當時還是百年之後,都沒有人懷疑過李秀成的籍貫,而且,《李秀成供述》中夾雜有許多廣西藤縣土話,這是李秀成本人不由自主流露出來的語言特點,不可能是外省人的刻意作偽。另外,說李秀成在廣西結識洪秀全與楊秀清,那是抬高李秀成早期在太平軍的待遇了。李秀成沒有參加金田起義,他是在太平軍經過自己家鄉時,和陳玉成等人一起參軍的,剛開始只是一個普通小兵,他也許聽說過洪秀全與楊秀清的名字,但洪秀全與楊秀清當時不可能認識他。

二、李秀成“原名並非秀成”,這是對的,但改名並非“落戶廣西”時所改。實際上,改名之舉,在太平天國裡是成風成癖。以洪秀全為例,其本名為洪仁坤,後來又改洪秀、洪全,或洪秀全,當了天王,又改為洪日。洪秀全,只是其眾多名字之一,既不是最初、也不是最後的名字,若以最後的名字論,人們應該稱他為洪日才是最恰當的。北王韋昌輝和弟弟韋志俊,他們的原名其實是韋正、韋俊;贊王蒙得恩原名是蒙上升,後來改蒙得天,最終定名為蒙得恩;英王陳玉成的原名是陳丕成;大將李來芳的原名是李開芳等等。李秀成原名是李以文,在改名風潮中改作李壽成。在太平天國後期,李壽成在作戰中脫穎而出,漸成天國柱石,洪秀全為示恩寵,慷慨把自己名字裡的“秀”字相賜,這才改成了李秀成。

三、小王子李學富自稱城破時9歲,而城破於1864年,以此上推,則其應該生於1855年,其母至遲該嫁於1854年。實際上,1854年,李秀成正在廬州胡以晄部任職,根本就不可能在天京與“鎮江開小客棧人家的女兒”相會並結婚。而且,此年天曆八月廿四日之前,太平天國執行的是“男有男營,女有女營,男女別營”的政策,軍中即令是父女、母子、兄弟姐妹、夫妻都不得見面,有違令者,一概“雲中雪”(殺頭),當時還是監軍李秀成是不可能去納相識於江湖中的女人為妾的。

四、說洪秀全的兒子乳名有福,全名洪福,年歲不大,卻是萬惡滔天,並因其“胡作非為無法控制”,導致天王自殺。其實,現存有多份幼天王的親筆錄供,其本名天貴,一作貴福,改名天貴福,這也可以從其族中長輩幹王洪仁玕處得到佐證。說其乳名有福,那是此文作者誤把洪秀全的外甥、蕭朝貴的次子蔣有福的名字弄混了。說幼天王萬惡滔天,並因其“胡作非為無法控制”,導致天王自殺,實在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幼天王死時虛歲才16歲,怎麼萬惡滔天了?從現在的資料看,能查得到幼天王的“惡行”,無非是偷窺母親姐姐,偷看父親定下的“禁書”,偷偷喝過幾口酒,僅此而已,怎麼“胡作非為無法控制”而把父親氣得自死了呢?再有,天王之死,經曾國藩私自竄改並公諸於世的九如堂刊本的《李秀成供詞》上寫的是“服毒自盡”,則世人一直認為洪秀全屬自殺,從《清史稿》到各類著作都也都記為自殺,從未有過“病死”之說。直到1944年,廣西通志館祕書呂集義先生在曾家見到原稿,發現原文是寫“此人之病,不好也不食藥”,即天王屬病死而非自殺。後來蕭一山、簡又文等人在臺灣故宮博物院檔案中又先後找出《幼天王供》多份,證實天王屬病死,世間這才有了天王病死之說。《李秀成伏誅之謎揭祕》的作者如果真的是在1939年遇見所謂小王子,是斷不會說出“天王不是病死,是自殺”之類的話來的。唯一的解釋,就是這篇東西屬天王病死說已成為定論之後故弄玄虛而炮製出來的奇聞異說。

李秀成兒子曾現身詳述自己父子逃生經過,驚心動魄,細節耐人推敲

六、“南京突圍,是和清營曾帥方面密商好的,是讓城而非攻城”。可是,曾國藩的弟子、幕僚趙烈文在日記中記:曾國荃破城,開挖地道,轟塌龍脖子城牆二十餘丈,蜂擁而入,當時“五色旗幟漫山而下,紛披如繁星”,清軍戰死有數千人,城中軍民則死者數萬,房屋焚燒殆盡。被炸開的龍脖子壠口二十餘丈,數年方才修復,怎麼可以輕描淡寫地用一句“讓城而非攻城”而抹殺這一切?!

七、“由城牆缺口處逃出,出城後向東北方向逃走”,從南京向東北方向逃走,所到之處乃是燕子磯絕壁和滔滔長江,還逃什麼逃?!事實上,李秀成和幼天王等人的突圍路線,是從城東缺口衝出後向東南,經明孝陵、湯山、湖熟,過句容、溧陽,奔向浙江湖州和安徽廣德。幼天王供詞中也說,他突圍時與忠王的弟弟李明成一起,而李明成的任務是護送忠王家屬,後來幼忠王、忠王幼子李其祥都在江西出現。

李秀成兒子曾現身詳述自己父子逃生經過,驚心動魄,細節耐人推敲

八、說李秀成“識的字不算太多,寫的也不見的通順。人一出名,官一做大,不文也能文,不武也能武了”。的確,李秀成自幼家貧,沒能接受很多文化教育,但其人好學,從留下書信來看,書法筆法,都是不錯的作品。至於用兵,連曾國藩等人都欽佩不已。而在囚籠酷暑之中,身帶刑傷,洋洋自書數萬餘言供述書,內容洋洋大觀,條理井然有序,怎麼能說是“不文也能文,不武也能武”呢?

八,南京並沒有忠王府,只有忠王的府邸,在城南;清涼山在城西,清涼山下沒有什麼“蟠龍嶺”,只有龍蟠嶺,嶺下是古石頭城,又名鬼臉城。清涼山下龍蟠嶺附近的不是忠王府,而是東王府。忠王府建在蘇州,說忠王府“沒什麼了不起”,那是一派胡言。英國翻譯富禮賜曾在忠王府作客,盤桓了好幾個月,在《天京遊記》一文中驚歎其為神仙境界。李鴻章攻陷蘇州後,也驚歎忠王府為“瓊樓玉宇,曲欄洞房,真如神仙窟宅”。

綜上所述,王公璵的《李秀成伏誅之謎揭祕》是一篇毫無根據、純屬虛構的“傳奇小說”文,不過為博人眼球的譁眾取寵之作,讀者萬不要為之所誤導。

李秀成兒子曾現身詳述自己父子逃生經過,驚心動魄,細節耐人推敲

近來流傳有一種說法,說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與湘軍領袖曾國藩私下裡有不錯的交情,兩人在天京城破前夕互通款曲,暗中達成協議:李秀成開門給曾國藩獻城,曾國藩則放李秀成一條生路。

這種說法,源自一篇署名為王公璵的人寫的題為《李秀成伏誅之謎揭祕》的文章。

該文大意是:1939年冬,作者王公璵時任國民黨江蘇省民政廳長、徐海行署主任,在灌雲、漣水、沭陽交界處的六塘河一帶與日寇“遊擊”,夜宿農家,在與主人圍爐夜話,聊起“洪楊舊事”。主人突然提到了一個家在海州碩項湖灘、名叫李學富的人,說此人乃是忠王李秀成之子,人稱小王子。海州碩項湖灘不是很遠,後來王公璵派人去用獨輪車將之接來相見。

原文這樣寫:

這小王子是個紅臉高個子的莊稼漢,年約八十來歲,但腰桿筆直,看起來身子挺硬朗。

(主人)徐老先生屏退左右,只留下我們三個人,這就開始了我們的問答。

綜合他的談話,約略如次:

李秀成兒子曾現身詳述自己父子逃生經過,驚心動魄,細節耐人推敲

他今年八十四歲,他父親原名並非秀成,幼年跑關外,闖蕩江湖,人頗實在有義氣,以販馬為業。販馬所經路線,是由關外經沿海各省而到兩廣。本是沭陽一帶土著,因販馬南去,因而結識洪秀全與楊秀清,也因而到廣西落戶。改名李秀成,就是標榜洪秀全與楊秀清的“秀”字排行而來的。

他說他不是忠王的嫡子而系庶出。他母親是鎮江人,原是開小客棧人家的女兒,因他父親販馬,來往都在這家客棧食宿,因而有了感情。咸豐初年,太平天國到了南京之後,擄來不少男女,他的母親便在其中。因知他父親在太平軍為官,設法連絡,方被營救出來。後來,被他父親收作一房,生下了他。

在最後南京被圍困的時候,洪李兩家處的很不好,他的父親常在家悶悶不樂。那時他已九歲,記的很清楚,洪秀全的弟兄很壞,洪的兒子乳名有福,全名洪福,年歲不大,卻是萬惡滔天。

說到這裡,我便打斷他道:“洪秀全的兒子不是洪福瑱?怎麼說是洪福呢?”

他毫不遲疑並堅決的說小天王的確叫洪福,說是福瑱,那是天大的笑話,曾大帥不知為甚麼把“洪福真王”誤認為洪福瑱。天王是高大的身材,他的父親較矮,好抽水煙。後來他長大後,聽到他父親談起,天王的自殺(注意:此處說天王並非病死,而是自殺),被圍困的原因固有,主要還是家務方面,尤其是洪福胡作非為無法控制這個原因也不小。

南京突圍,是和清營曾帥方面密商好的,他的父親全其忠,曾帥方面成其功,實際是讓城而非攻城。他是由一名家將,夜裡牽著一匹馬,駝著他,由城牆缺口處逃出,出城後向東北方向逃走,路上遇到一隊清兵,一個兵見到他脖子上的黃金項圈,便一把拉著,把他拖下馬來,拉的很重,他脖子後都流了血,後來被一個軍官模樣的人喝止,讓那個兵不要傷害小孩子,但項圈還是給人拿去。他說著,還解開衣領讓我看他脖子後長長的疤痕。

他父親被清軍拿獲後,由曾帥安排,用偷天換日的方法,放了出來,回到家鄉,隱姓埋名,終老林下。他會治馬病,都是他父親教他的,他自幼所受庭訓便是“守份安命,不可強求”。

我見老人說的累了,便插口說忠王文武全才,是個了不起的人物。老人的反應價我大吃一驚。他說他父親的才學,跟他也差不了多少,識的字不算太多,寫的也不見的通順。人一出名,官一做大,不文也能文,不武也能武了。

我接著問他南京忠王府的情形,他說忠王府沒什麼了不起的,只是房子較大而已,因為離開的時候年紀較小,不記的確切的位置。他父親死後,他曾回到南京,憑著童年印象,確定是在清涼山下蟠龍裡附近。

……

這篇文字,漏洞百出,歷史性錯誤不斷,絕不可當成史料看待。

下面逐次說說上面敘述過程中的各處破綻、漏洞。

李秀成兒子曾現身詳述自己父子逃生經過,驚心動魄,細節耐人推敲

一、說李秀成是沭陽土著,因販馬南去,結識了洪秀全與楊秀清,從而落戶廣西。這一條很容易識破。李秀成是廣西藤縣人,和他一起參加太平軍的廣西藤縣人很多,最著名的就有陳玉成、陸順德,無論在當時還是百年之後,都沒有人懷疑過李秀成的籍貫,而且,《李秀成供述》中夾雜有許多廣西藤縣土話,這是李秀成本人不由自主流露出來的語言特點,不可能是外省人的刻意作偽。另外,說李秀成在廣西結識洪秀全與楊秀清,那是抬高李秀成早期在太平軍的待遇了。李秀成沒有參加金田起義,他是在太平軍經過自己家鄉時,和陳玉成等人一起參軍的,剛開始只是一個普通小兵,他也許聽說過洪秀全與楊秀清的名字,但洪秀全與楊秀清當時不可能認識他。

二、李秀成“原名並非秀成”,這是對的,但改名並非“落戶廣西”時所改。實際上,改名之舉,在太平天國裡是成風成癖。以洪秀全為例,其本名為洪仁坤,後來又改洪秀、洪全,或洪秀全,當了天王,又改為洪日。洪秀全,只是其眾多名字之一,既不是最初、也不是最後的名字,若以最後的名字論,人們應該稱他為洪日才是最恰當的。北王韋昌輝和弟弟韋志俊,他們的原名其實是韋正、韋俊;贊王蒙得恩原名是蒙上升,後來改蒙得天,最終定名為蒙得恩;英王陳玉成的原名是陳丕成;大將李來芳的原名是李開芳等等。李秀成原名是李以文,在改名風潮中改作李壽成。在太平天國後期,李壽成在作戰中脫穎而出,漸成天國柱石,洪秀全為示恩寵,慷慨把自己名字裡的“秀”字相賜,這才改成了李秀成。

三、小王子李學富自稱城破時9歲,而城破於1864年,以此上推,則其應該生於1855年,其母至遲該嫁於1854年。實際上,1854年,李秀成正在廬州胡以晄部任職,根本就不可能在天京與“鎮江開小客棧人家的女兒”相會並結婚。而且,此年天曆八月廿四日之前,太平天國執行的是“男有男營,女有女營,男女別營”的政策,軍中即令是父女、母子、兄弟姐妹、夫妻都不得見面,有違令者,一概“雲中雪”(殺頭),當時還是監軍李秀成是不可能去納相識於江湖中的女人為妾的。

四、說洪秀全的兒子乳名有福,全名洪福,年歲不大,卻是萬惡滔天,並因其“胡作非為無法控制”,導致天王自殺。其實,現存有多份幼天王的親筆錄供,其本名天貴,一作貴福,改名天貴福,這也可以從其族中長輩幹王洪仁玕處得到佐證。說其乳名有福,那是此文作者誤把洪秀全的外甥、蕭朝貴的次子蔣有福的名字弄混了。說幼天王萬惡滔天,並因其“胡作非為無法控制”,導致天王自殺,實在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幼天王死時虛歲才16歲,怎麼萬惡滔天了?從現在的資料看,能查得到幼天王的“惡行”,無非是偷窺母親姐姐,偷看父親定下的“禁書”,偷偷喝過幾口酒,僅此而已,怎麼“胡作非為無法控制”而把父親氣得自死了呢?再有,天王之死,經曾國藩私自竄改並公諸於世的九如堂刊本的《李秀成供詞》上寫的是“服毒自盡”,則世人一直認為洪秀全屬自殺,從《清史稿》到各類著作都也都記為自殺,從未有過“病死”之說。直到1944年,廣西通志館祕書呂集義先生在曾家見到原稿,發現原文是寫“此人之病,不好也不食藥”,即天王屬病死而非自殺。後來蕭一山、簡又文等人在臺灣故宮博物院檔案中又先後找出《幼天王供》多份,證實天王屬病死,世間這才有了天王病死之說。《李秀成伏誅之謎揭祕》的作者如果真的是在1939年遇見所謂小王子,是斷不會說出“天王不是病死,是自殺”之類的話來的。唯一的解釋,就是這篇東西屬天王病死說已成為定論之後故弄玄虛而炮製出來的奇聞異說。

李秀成兒子曾現身詳述自己父子逃生經過,驚心動魄,細節耐人推敲

六、“南京突圍,是和清營曾帥方面密商好的,是讓城而非攻城”。可是,曾國藩的弟子、幕僚趙烈文在日記中記:曾國荃破城,開挖地道,轟塌龍脖子城牆二十餘丈,蜂擁而入,當時“五色旗幟漫山而下,紛披如繁星”,清軍戰死有數千人,城中軍民則死者數萬,房屋焚燒殆盡。被炸開的龍脖子壠口二十餘丈,數年方才修復,怎麼可以輕描淡寫地用一句“讓城而非攻城”而抹殺這一切?!

七、“由城牆缺口處逃出,出城後向東北方向逃走”,從南京向東北方向逃走,所到之處乃是燕子磯絕壁和滔滔長江,還逃什麼逃?!事實上,李秀成和幼天王等人的突圍路線,是從城東缺口衝出後向東南,經明孝陵、湯山、湖熟,過句容、溧陽,奔向浙江湖州和安徽廣德。幼天王供詞中也說,他突圍時與忠王的弟弟李明成一起,而李明成的任務是護送忠王家屬,後來幼忠王、忠王幼子李其祥都在江西出現。

李秀成兒子曾現身詳述自己父子逃生經過,驚心動魄,細節耐人推敲

八、說李秀成“識的字不算太多,寫的也不見的通順。人一出名,官一做大,不文也能文,不武也能武了”。的確,李秀成自幼家貧,沒能接受很多文化教育,但其人好學,從留下書信來看,書法筆法,都是不錯的作品。至於用兵,連曾國藩等人都欽佩不已。而在囚籠酷暑之中,身帶刑傷,洋洋自書數萬餘言供述書,內容洋洋大觀,條理井然有序,怎麼能說是“不文也能文,不武也能武”呢?

八,南京並沒有忠王府,只有忠王的府邸,在城南;清涼山在城西,清涼山下沒有什麼“蟠龍嶺”,只有龍蟠嶺,嶺下是古石頭城,又名鬼臉城。清涼山下龍蟠嶺附近的不是忠王府,而是東王府。忠王府建在蘇州,說忠王府“沒什麼了不起”,那是一派胡言。英國翻譯富禮賜曾在忠王府作客,盤桓了好幾個月,在《天京遊記》一文中驚歎其為神仙境界。李鴻章攻陷蘇州後,也驚歎忠王府為“瓊樓玉宇,曲欄洞房,真如神仙窟宅”。

綜上所述,王公璵的《李秀成伏誅之謎揭祕》是一篇毫無根據、純屬虛構的“傳奇小說”文,不過為博人眼球的譁眾取寵之作,讀者萬不要為之所誤導。

李秀成兒子曾現身詳述自己父子逃生經過,驚心動魄,細節耐人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