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宋慶齡上海故居

上海的“宋慶齡故居”位於淮海中路 1843 號(原為林森中路 1803 號),佔地面積 4333 平方米。

1945年抗戰勝利後,宋慶齡因將“莫利愛路29號寓所(今香山路7號)”移贈國民政府作為“孫中山紀念館”之用,且暫居的寓所靖江路 45 號(現桃江路45號,一幢兩層樓英式花園別墅)較為簡陋,根據蔣介石手諭,國民政府行政院將林森中路 1803 號房子撥歸宋慶齡使用,產權亦歸宋慶齡所有。但直到1949年春,宋慶齡才從靖江路遷居這裡,一直到解放軍進入上海。

故居主樓是一幢白色假三層的歐式建築,磚木結構,總建築面積約 700 平方米,由一位來華經營內河航運的希臘籍船主建於1920年。前後是花園,四周圍繞著 30 多株百年香樟,蔥鬱華蓋。伸出屋頂的壁爐煙囪,為輪船通風管狀,室內窗戶百葉簾等處鐫有帆船和鐵錨圖案,昭示著原房主的船東身份。宋慶齡入住後,底樓設為客廳、餐廳等,東西兩側各為書房。二樓為臥室、辦公室、打字間和保姆房等。

走進宋慶齡上海故居

淮海路宋慶齡故居主樓

1949 年 8 月,宋慶齡接受毛澤東、周恩來邀請,離滬赴京,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參加開國大典,並被推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在以後的歲月裡,宋慶齡歷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政協副主席、共和國副主席等職務。她的主要工作一直在“中國福利會”。

宋慶齡因工作需要,經常奔波於北京、上海兩地。她曾風趣地說:“到北京去是上班,到上海來是回家。”

走進宋慶齡上海故居

宋慶齡專用的紅旗轎車

1963 年4月起,宋慶齡因工作、年齡等因素,不便再南北奔波,遂以北京後海北沿 46 號(原清朝醇親王府)為主要居住地。但宋慶齡對上海的住所依然非常眷戀,只要條件允許或者逢年過節,她必定會回來居住一段時間。1978 年12月31日,宋慶齡回上海住所過春節,至 2 月底返京,前後居住 3 個月,是她最後一次回上海。

主樓二樓朝南的一間大房間是主人臥室,這裡陳列著宋慶齡與孫中山共同生活時的一些生活用品,其中一套藤木傢俱是他們結婚時,宋慶齡父母贈送的,這套傢俱宋慶齡使用了60 多年,不捨不棄;壁爐上方掛著 1915 年宋慶齡和孫中山在日本結婚後的合影。宋慶齡晚年時,提及當初違抗父命與孫文結婚,説:“我愛父親,也愛孫文,今天想起來還難過,心中十分沉痛。”宋慶齡父母阻婚未成後,仍送了上面提到的一套古藤木傢俱和百子綢緞,給宋慶齡做嫁妝,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走進宋慶齡上海故居

二樓臥室

臥室的壁爐上有一臺古式座鐘,座鐘的聲音原本悅耳動聽。如今,這臺座鐘的時針永遠停留在20:18分,那是宋慶齡去世的時間。

走進宋慶齡上海故居

二樓衛生間

二樓還有一間保姆住的房間,帶有一個很大的朝北陽臺。

保姆名叫李燕娥,是廣東中山人,從16歲就來到宋慶齡身邊,陪伴了宋慶齡整整53年。她雖然沒有文化,但愛憎分明、性格爽朗。解放前,國民黨特務曾多次用金錢收買她,用介紹對象誘惑她,想通過她來刺探宋慶齡的情況,但李燕娥對宋慶齡忠心耿耿,絲毫不為所動。宋慶齡稱讚她是“不拿槍的警衛員”。宋慶齡從不把李燕娥當作“下人”,而視她為家中一員。李燕娥比宋慶齡小了近20歲,但卻一直被稱著“李姐”。吃飯時,宋慶齡與她同桌,並且讓她坐在主人的位置上,自己則坐側座。1981年2月,李燕娥在北京病逝,死後,宋慶齡將她的骨灰埋在宋氏墓地,永遠與自己相伴。

走進宋慶齡上海故居

底樓客廳

1981 年5月29日,宋慶齡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她在上海的寓所經過整理,於同年10月建館。1988 年 5 月,向公眾開放。

走進宋慶齡上海故居

宋慶齡的塑像

由整塊漢白玉雕琢而成的“宋慶齡漢白玉雕像”,端坐在故居旁邊的“宋慶齡陳列館”前面。館內藏有宋慶齡文物 1 萬 5 千餘件,包括照片、來往書信、宋慶齡的大學畢業證書、藏書、生活工作用品、國務活動禮品、宋慶齡親屬物品以及歷經磨難由宋慶齡保存的孫中山印章等。

走進宋慶齡上海故居

宋慶齡的遺囑

孫中山去世時,宋慶齡33歲,但她沒有再婚,死時無子嗣。

宋慶齡死時,根據她生前的要求,葬在上海“宋家墓地”,得以跟父母親人在天堂團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