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毛主席為何選蕭勁光做粟裕的搭檔?

蕭勁光與粟裕可以說是老戰友了,兩人感情很好。1958年粟裕被軍委擴大會議扣上“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帽子,遭到錯誤批判。當毛澤東向蕭勁光徵詢對粟裕的看法時,蕭勁光說:“粟裕為人正派,沒有二心”,毛澤東點頭贊同。從而使粟裕免於被進一步打成敵我矛盾。1984年粟裕逝世後,蕭勁光動情地說:“我與粟裕同志相識幾十年了,我們每次相見都十分親切,親如手足”。

早在紅軍時期的1933年2月,他們即在一個指揮部共事,粟裕任紅11軍參謀長,蕭勁光為該軍政委。同年10月至11月,粟裕任紅七軍團參謀長,蕭勁光為紅七軍團政委。此後,兩人分開了。粟裕於1934年7月任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參謀長,隨尋淮州離開中央蘇區北上,而蕭勁光則被“左”傾主義領導人抓了起來,再以後隨同紅軍主力長征。粟裕主持攻臺戰役期間,“實際困難為過海”。1950年3月,粟裕與奉軍委命令前來的海軍司令蕭勁光會商,兩人再度合作共事,最終決定以三野全軍50萬人分一、二梯隊攻臺,其他野戰軍四個軍為預備隊。

蕭勁光又是極受毛澤東信任的將領,兩人交往很早。1920年8月,17歲的蕭勁光與好友任弼時一起,在長沙船山中學參加了毛澤東任總幹事的俄羅斯研究會,可說是毛澤東的學生。1925年,蕭勁光首次見到時任國民黨一大執委會委員的毛澤東。毛澤東鼓勵他說,中國將面臨一個大的社會變革,需要一大批同志為之奮鬥,有志者必有大作為。此後,蕭勁光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2軍6師中將軍銜的黨代表,參加了北伐戰爭。1932年12月,蕭勁光在中央根據地又一次見到了毛澤東。毛澤東當時受王明路線打擊,被解除了黨內、軍內職務,僅保留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主席一職。他聽說蕭勁光即將到紅5軍團當政委,很是高興,勉勵他好好工作。1933年,蕭勁光被博古等人打成“羅明路線在軍隊中的代表”,而這種路線實質就是毛澤東的路線。

同年12月,軍團長尋淮州、政委蕭勁光率領的紅7軍團先後遭遇黎川失守、八角亭失利。“左”傾主義的領導人不去追究軍事主官尋淮州的責任,卻追究政委蕭勁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蕭勁光同毛澤東的關係不一般。他們抓住紅七軍團作戰失利大做文章,將蕭勁光撤職,並送軍事法庭公開審判。結果蕭勁光被開除黨籍、軍籍,判刑5年,且無上訴權。蕭勁光在關押期間,毛澤東派妻子賀子珍前往探視。賀子珍向蕭勁光轉達了毛澤東的話,說黎川失守是“左”傾軍事路線造成的,你應該撤退,做得對。這給了逆境中的蕭勁光很大的安慰。有人主張槍斃蕭勁光,遭到了毛澤東等人的堅決反對。毛澤東說:打擊蕭勁光是為了打擊我,是殺雞給猴看。蕭勁光因此得以保住性命。

遵義會議後,蕭勁光成為一名“位高權重”的將領。抗戰期間擔任了八路軍留守兵團司令員,負責保衛陝甘寧邊區。留守兵團的兵員與出征前線的八路軍115師、120師、129師的人數不相上下,毛澤東還當著眾人的面說:“有了勁光同志,我們都可以把腦袋放到枕頭上了。”可見其信任程度之高。解放戰爭中,蕭勁光歷任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兼參謀長,東北野戰軍副司令員兼1兵團司令員,第四野戰軍12兵團司令員兼政委,從職務上看,長時間內是司令員林彪的副手。解放後,蕭勁光於1950年1月擔任海軍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文革”期間的1967年,林彪的干將李作鵬策劃打倒蕭勁光,毛澤東將蕭勁光召回北京,安慰他說:“你不要管那麼多事,誰要奪權就讓他奪去,你的任務是把身體養好,工作以後有你做的,有人要打倒你,其實是想打倒我。因為海軍的批示都是我做的。”後來毛澤東多次力保蕭勁光,說:“海軍司令還是要蕭勁光來當,蕭勁光是終身司令!”毛澤東在“文革”中公開說“終身”不能打倒的,只有蕭勁光一人。

人民軍隊戰爭年代的各個時期,均不同程度出現過軍政首長合作不融洽的問題。比如新四軍前期的軍長葉挺與政委項英;後期的代軍長陳毅與政委饒漱石;東北民主聯軍時期的總司令林彪與第一政委彭真等;即便是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與負責戰役指揮的副司令員粟裕之間也曾有較激烈的爭論。怎樣才能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在朝鮮戰場上呢?

毛澤東確定粟裕為東北邊防軍司令員後,剩下的首要問題必然是安排誰來當政委,最後的結果也是由粟裕兼任。粟裕在紅軍時期提拔較慢,陳毅於1948年4月25日在華東野戰軍高幹會議上指出:紅軍時期的粟裕“是多年受委屈的,是提拔得最慢的一個。”由此顯得資歷稍淺,屬大器晚成的後起之秀。又因一直為副司令員負責戰役指揮,因此孟良崮戰役時即有性格特殊的“老資格”部下摔電話,直至在粟裕指揮連戰皆捷的情況下,部下們才最終服氣。而東北邊防軍幾乎將集中解放軍各大野戰軍的主力部隊,假如和美軍交戰,出現個別將領不那麼聽招呼,人事關係不容易理順,問題顯然則更加嚴重。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強化主帥的權力,即讓粟裕兼政委。

諸葛亮認為:“夫兵權者,是三軍之司命,主將之威勢。將能執兵之權,操兵之要勢,而臨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隨所遇而施之。若將失權,不操其勢,亦如魚龍脫於江湖,欲求遊洋之勢,奔濤戲浪,何可得也。”按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所謂兵權,就是將帥統率三軍的權力,它是將帥建立自己的威信的關鍵。將帥掌握了兵權,就抓住了統領軍隊的要點,好像一隻猛虎插上了雙翼一般,不僅有威勢而且能翱翔四海,遇到任何情況都能靈活應變,佔據主動。反之,將帥如果失去了這個權力,不能指揮軍隊,就好像魚、龍離開了江湖,想要求得在海洋中遨遊的自由,在浪濤中奔馳嬉戲,也是不可能的。”顯然,毛澤東是考慮到了這一點的。

同時,古人又早強調過“兵權貴一”,如果實際指揮作戰的人被授予了最大的權力,在此前提下再群策群力,全軍在指揮上就會產生最大的效能。這在毛澤東的用人史上也是有先例的。1945年9月至1946年6月,僅為中央委員的林彪與政治局委員、東北局書記、第一政委彭真對戰局的看法與決策屢有爭議,為強化林彪的權力以應對東北嚴峻的局勢,毛澤東於1945年6月16日致電東北局,“以林彪為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以彭真、陳雲、高崗、羅榮桓四同志為東北局副書記兼副政委”。

在資歷淺的林彪與東北局書記爭議時,毛澤東不是調開林彪而是相反地提升其為東北戰略區的一把手,而將1945年9月起即擔任東北局書記的彭真降為副書記。如此,林彪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此舉反映了毛澤東和中共中央不拘一格用人的魄力。同理,面對將與世界第一號軍事強國交手的態勢,在東北邊防軍問題上,要想讓粟裕壓得住來自各個野戰軍的“驕兵悍將”,最好的辦法也是強化粟裕的權力。彭德懷後來在朝鮮戰場對作戰失利的38軍軍長樑興初發脾氣說:“我彭德懷別的本事沒有,斬馬謖的本事還是有的。”這“斬馬謖的本事”,其實質也就是主帥的兵權。

但是,政治工作是解放軍的一大特色和優良傳統,如果粟裕專注於作戰,那麼副政委必不可少。毛澤東看中了頗受青睞的愛將蕭華。蕭華是中央蘇區一個紅小鬼成長起來的將領,此時為軍委總政治部副主任,是總政治部主任羅榮桓的副手,搞政治工作很在行,後於1964年創作了《長征組歌》。他還有一個優勢:在解放戰爭中與此時毛澤東中意的邊防軍副司令員蕭勁光是老搭檔。蕭勁光兼任東北野戰軍一兵團司令員時,蕭華為政委。兩人主持接近朝鮮的南滿軍區,共事很融洽,在東北野戰軍“南拉北打”的戰略行動中立下了汗馬功勞。這樣,毛澤東最終決定讓蕭華離開總政治部,出任東北邊防軍的副政委。

接下來的問題是,誰來當邊防軍的副司令員?在這一問題上,毛澤東應該考慮到了以下幾個原則:第一,此人必須來自四野。因為解放軍四大野戰軍中四野人數最多,兵力佔了近一半,其次才是三野,且邊防軍所屬第一個兵團是四野的13兵團;第二,此人在四野應有足夠的威望,級別要夠高,能夠協助粟裕壓得住四野的“驕兵悍將”;第三,此人應是毛澤東極為信任的人;第四,此人與粟裕有良好的關係。如此,與粟裕關係良好、深受毛澤東喜愛的東北野戰軍原副司令員蕭勁光就成為最合適的人選了。有蕭勁光的得力輔佐,憑藉粟裕傑出的軍事才能,與美軍交戰就有望在短時間內打開局面。只要開局一順,以後人事關係就容易理順了,主帥個人的軍事才能也就能得到充分發揮。

蕭勁光與粟裕可以說是老戰友了,兩人感情很好。1958年粟裕被軍委擴大會議扣上“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帽子,遭到錯誤批判。當毛澤東向蕭勁光徵詢對粟裕的看法時,蕭勁光說:“粟裕為人正派,沒有二心”,毛澤東點頭贊同。從而使粟裕免於被進一步打成敵我矛盾。1984年粟裕逝世後,蕭勁光動情地說:“我與粟裕同志相識幾十年了,我們每次相見都十分親切,親如手足”。

早在紅軍時期的1933年2月,他們即在一個指揮部共事,粟裕任紅11軍參謀長,蕭勁光為該軍政委。同年10月至11月,粟裕任紅七軍團參謀長,蕭勁光為紅七軍團政委。此後,兩人分開了。粟裕於1934年7月任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參謀長,隨尋淮州離開中央蘇區北上,而蕭勁光則被“左”傾主義領導人抓了起來,再以後隨同紅軍主力長征。粟裕主持攻臺戰役期間,“實際困難為過海”。1950年3月,粟裕與奉軍委命令前來的海軍司令蕭勁光會商,兩人再度合作共事,最終決定以三野全軍50萬人分一、二梯隊攻臺,其他野戰軍四個軍為預備隊。

蕭勁光又是極受毛澤東信任的將領,兩人交往很早。1920年8月,17歲的蕭勁光與好友任弼時一起,在長沙船山中學參加了毛澤東任總幹事的俄羅斯研究會,可說是毛澤東的學生。1925年,蕭勁光首次見到時任國民黨一大執委會委員的毛澤東。毛澤東鼓勵他說,中國將面臨一個大的社會變革,需要一大批同志為之奮鬥,有志者必有大作為。此後,蕭勁光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2軍6師中將軍銜的黨代表,參加了北伐戰爭。1932年12月,蕭勁光在中央根據地又一次見到了毛澤東。毛澤東當時受王明路線打擊,被解除了黨內、軍內職務,僅保留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主席一職。他聽說蕭勁光即將到紅5軍團當政委,很是高興,勉勵他好好工作。1933年,蕭勁光被博古等人打成“羅明路線在軍隊中的代表”,而這種路線實質就是毛澤東的路線。

同年12月,軍團長尋淮州、政委蕭勁光率領的紅7軍團先後遭遇黎川失守、八角亭失利。“左”傾主義的領導人不去追究軍事主官尋淮州的責任,卻追究政委蕭勁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蕭勁光同毛澤東的關係不一般。他們抓住紅七軍團作戰失利大做文章,將蕭勁光撤職,並送軍事法庭公開審判。結果蕭勁光被開除黨籍、軍籍,判刑5年,且無上訴權。蕭勁光在關押期間,毛澤東派妻子賀子珍前往探視。賀子珍向蕭勁光轉達了毛澤東的話,說黎川失守是“左”傾軍事路線造成的,你應該撤退,做得對。這給了逆境中的蕭勁光很大的安慰。有人主張槍斃蕭勁光,遭到了毛澤東等人的堅決反對。毛澤東說:打擊蕭勁光是為了打擊我,是殺雞給猴看。蕭勁光因此得以保住性命。

遵義會議後,蕭勁光成為一名“位高權重”的將領。抗戰期間擔任了八路軍留守兵團司令員,負責保衛陝甘寧邊區。留守兵團的兵員與出征前線的八路軍115師、120師、129師的人數不相上下,毛澤東還當著眾人的面說:“有了勁光同志,我們都可以把腦袋放到枕頭上了。”可見其信任程度之高。解放戰爭中,蕭勁光歷任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兼參謀長,東北野戰軍副司令員兼1兵團司令員,第四野戰軍12兵團司令員兼政委,從職務上看,長時間內是司令員林彪的副手。解放後,蕭勁光於1950年1月擔任海軍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文革”期間的1967年,林彪的干將李作鵬策劃打倒蕭勁光,毛澤東將蕭勁光召回北京,安慰他說:“你不要管那麼多事,誰要奪權就讓他奪去,你的任務是把身體養好,工作以後有你做的,有人要打倒你,其實是想打倒我。因為海軍的批示都是我做的。”後來毛澤東多次力保蕭勁光,說:“海軍司令還是要蕭勁光來當,蕭勁光是終身司令!”毛澤東在“文革”中公開說“終身”不能打倒的,只有蕭勁光一人。

人民軍隊戰爭年代的各個時期,均不同程度出現過軍政首長合作不融洽的問題。比如新四軍前期的軍長葉挺與政委項英;後期的代軍長陳毅與政委饒漱石;東北民主聯軍時期的總司令林彪與第一政委彭真等;即便是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與負責戰役指揮的副司令員粟裕之間也曾有較激烈的爭論。怎樣才能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在朝鮮戰場上呢?

毛澤東確定粟裕為東北邊防軍司令員後,剩下的首要問題必然是安排誰來當政委,最後的結果也是由粟裕兼任。粟裕在紅軍時期提拔較慢,陳毅於1948年4月25日在華東野戰軍高幹會議上指出:紅軍時期的粟裕“是多年受委屈的,是提拔得最慢的一個。”由此顯得資歷稍淺,屬大器晚成的後起之秀。又因一直為副司令員負責戰役指揮,因此孟良崮戰役時即有性格特殊的“老資格”部下摔電話,直至在粟裕指揮連戰皆捷的情況下,部下們才最終服氣。而東北邊防軍幾乎將集中解放軍各大野戰軍的主力部隊,假如和美軍交戰,出現個別將領不那麼聽招呼,人事關係不容易理順,問題顯然則更加嚴重。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強化主帥的權力,即讓粟裕兼政委。

諸葛亮認為:“夫兵權者,是三軍之司命,主將之威勢。將能執兵之權,操兵之要勢,而臨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隨所遇而施之。若將失權,不操其勢,亦如魚龍脫於江湖,欲求遊洋之勢,奔濤戲浪,何可得也。”按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所謂兵權,就是將帥統率三軍的權力,它是將帥建立自己的威信的關鍵。將帥掌握了兵權,就抓住了統領軍隊的要點,好像一隻猛虎插上了雙翼一般,不僅有威勢而且能翱翔四海,遇到任何情況都能靈活應變,佔據主動。反之,將帥如果失去了這個權力,不能指揮軍隊,就好像魚、龍離開了江湖,想要求得在海洋中遨遊的自由,在浪濤中奔馳嬉戲,也是不可能的。”顯然,毛澤東是考慮到了這一點的。

同時,古人又早強調過“兵權貴一”,如果實際指揮作戰的人被授予了最大的權力,在此前提下再群策群力,全軍在指揮上就會產生最大的效能。這在毛澤東的用人史上也是有先例的。1945年9月至1946年6月,僅為中央委員的林彪與政治局委員、東北局書記、第一政委彭真對戰局的看法與決策屢有爭議,為強化林彪的權力以應對東北嚴峻的局勢,毛澤東於1945年6月16日致電東北局,“以林彪為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以彭真、陳雲、高崗、羅榮桓四同志為東北局副書記兼副政委”。

在資歷淺的林彪與東北局書記爭議時,毛澤東不是調開林彪而是相反地提升其為東北戰略區的一把手,而將1945年9月起即擔任東北局書記的彭真降為副書記。如此,林彪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此舉反映了毛澤東和中共中央不拘一格用人的魄力。同理,面對將與世界第一號軍事強國交手的態勢,在東北邊防軍問題上,要想讓粟裕壓得住來自各個野戰軍的“驕兵悍將”,最好的辦法也是強化粟裕的權力。彭德懷後來在朝鮮戰場對作戰失利的38軍軍長樑興初發脾氣說:“我彭德懷別的本事沒有,斬馬謖的本事還是有的。”這“斬馬謖的本事”,其實質也就是主帥的兵權。

但是,政治工作是解放軍的一大特色和優良傳統,如果粟裕專注於作戰,那麼副政委必不可少。毛澤東看中了頗受青睞的愛將蕭華。蕭華是中央蘇區一個紅小鬼成長起來的將領,此時為軍委總政治部副主任,是總政治部主任羅榮桓的副手,搞政治工作很在行,後於1964年創作了《長征組歌》。他還有一個優勢:在解放戰爭中與此時毛澤東中意的邊防軍副司令員蕭勁光是老搭檔。蕭勁光兼任東北野戰軍一兵團司令員時,蕭華為政委。兩人主持接近朝鮮的南滿軍區,共事很融洽,在東北野戰軍“南拉北打”的戰略行動中立下了汗馬功勞。這樣,毛澤東最終決定讓蕭華離開總政治部,出任東北邊防軍的副政委。

接下來的問題是,誰來當邊防軍的副司令員?在這一問題上,毛澤東應該考慮到了以下幾個原則:第一,此人必須來自四野。因為解放軍四大野戰軍中四野人數最多,兵力佔了近一半,其次才是三野,且邊防軍所屬第一個兵團是四野的13兵團;第二,此人在四野應有足夠的威望,級別要夠高,能夠協助粟裕壓得住四野的“驕兵悍將”;第三,此人應是毛澤東極為信任的人;第四,此人與粟裕有良好的關係。如此,與粟裕關係良好、深受毛澤東喜愛的東北野戰軍原副司令員蕭勁光就成為最合適的人選了。有蕭勁光的得力輔佐,憑藉粟裕傑出的軍事才能,與美軍交戰就有望在短時間內打開局面。只要開局一順,以後人事關係就容易理順了,主帥個人的軍事才能也就能得到充分發揮。

揭祕:毛主席為何選蕭勁光做粟裕的搭檔?

蕭勁光和粟裕

從粟裕、蕭勁光、蕭華三人的東北邊防軍統帥班子搭配,可以看出毛澤東和軍委早在7月7日國防會議之前的一段時期,即經過精心醞釀、慎重考慮的。《遠東朝鮮戰爭》的作者王樹增說:“毛澤東極為渴望用優勢兵力像淮海戰役殲滅國民黨軍那樣全殲美軍幾個整師。”而粟裕在淮海戰役中恰恰“履行了主要指揮之責”,並取得了最輝煌的戰果。毛澤東對粟裕的大兵團軍事指揮才能是相當信任與欣賞的,同時也寄予了極大的厚望,因而在粟裕長期以副司令員或者代司令員身份實際統率華東野戰軍和三野之後,第一次任命粟裕為野戰軍的軍政正式一把手。並且在蕭勁光新任海軍司令員,組建海軍工作千頭萬緒以及蕭華擔任總政治部副主任,主持總政治部日常工作,事務也十分繁忙的情況下,均被安排為粟裕的軍政副手,精心為其搭配了一個好的領導班子。國防大學教授徐焰在其著作《毛澤東與抗美援朝》中也指出:

“早在決定組建東北邊防軍、準備出兵朝鮮之時,毛澤東就考慮過出國部隊的統帥人選”,“成立東北邊防軍時,毛澤東首先就想到解放戰爭中戰功赫赫的粟裕。”

“毛澤東同意的這一指揮人選安排(指東北邊防軍指揮機構人選),是考慮到粟裕長於戰役指揮,卻長期在華東作戰而不很熟悉東北野戰軍的部隊及東北的情況。蕭勁光、蕭華在解放戰爭中長期在南滿工作,既熟悉東北邊防軍的第四野戰軍部隊,也比較瞭解朝鮮情況,可以協助粟裕指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