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從“畏壘”到“文膽”——陳布雷的入幕歷程

人物|從“畏壘”到“文膽”——陳布雷的入幕歷程人物|從“畏壘”到“文膽”——陳布雷的入幕歷程人物|從“畏壘”到“文膽”——陳布雷的入幕歷程

1948年11月12日,在國民黨政權土崩瓦解之際,一代老派幕僚陳布雷在服用了大量安眠藥之後,走完了他的悲情一生。他從21歲開始步入上海報界,以文筆犀利、思想尖銳、見解卓越、時評文章為時人稱頌而名滿天下。隨後入幕蔣介石,素有“總統文膽”“領袖智囊”之稱,並“直接間接影響了二十年的中國政治”。陳布雷從前者到後者的轉變,經歷了一個艱難的過程。

人物|從“畏壘”到“文膽”——陳布雷的入幕歷程人物|從“畏壘”到“文膽”——陳布雷的入幕歷程

1948年11月12日,在國民黨政權土崩瓦解之際,一代老派幕僚陳布雷在服用了大量安眠藥之後,走完了他的悲情一生。他從21歲開始步入上海報界,以文筆犀利、思想尖銳、見解卓越、時評文章為時人稱頌而名滿天下。隨後入幕蔣介石,素有“總統文膽”“領袖智囊”之稱,並“直接間接影響了二十年的中國政治”。陳布雷從前者到後者的轉變,經歷了一個艱難的過程。

人物|從“畏壘”到“文膽”——陳布雷的入幕歷程

“佈雷”鳴鼓,“畏壘”無畏

年僅21歲的陳布雷入職《天鐸報》時,血氣方剛,鋒芒畢露,由於深受早期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在鋪天蓋地的反清浪潮面前,拒絕了總編打“擦邊球”的主張,他在文章中但凡提到革命軍便直呼“革軍”,為推翻封建帝制大造輿論。

之後任職《商報》,別號“畏壘”,開啟了他在新聞界的第二個“黃金時代”。1924年7月因抨擊租界當局差點入獄,事後仍出豪言:“主筆不吃官司,不是好主筆。”

但是,與十年前在《天鐸報》時相比,此時的陳布雷已不復當年的銳利鋒芒。25歲那年,“突遭父喪,這對他精神的折磨、身心的挫傷是十分嚴重的”。在封建宗法制下,作為長子,家庭與宗族事務的重擔讓他變得更加沉穩,“而在之後,喪妻、喪弟的不斷打擊與折磨,也使他的思想、性格受了很大的挫折而致憂鬱善感”。人世的滄桑、生活的艱辛給初生牛犢的陳布雷上了一堂大課,奠定了他多年後藏而不露、蘊含凝重、謹言慎行的風格,而這正是蔣介石所看重的。

人物|從“畏壘”到“文膽”——陳布雷的入幕歷程人物|從“畏壘”到“文膽”——陳布雷的入幕歷程

1948年11月12日,在國民黨政權土崩瓦解之際,一代老派幕僚陳布雷在服用了大量安眠藥之後,走完了他的悲情一生。他從21歲開始步入上海報界,以文筆犀利、思想尖銳、見解卓越、時評文章為時人稱頌而名滿天下。隨後入幕蔣介石,素有“總統文膽”“領袖智囊”之稱,並“直接間接影響了二十年的中國政治”。陳布雷從前者到後者的轉變,經歷了一個艱難的過程。

人物|從“畏壘”到“文膽”——陳布雷的入幕歷程

“佈雷”鳴鼓,“畏壘”無畏

年僅21歲的陳布雷入職《天鐸報》時,血氣方剛,鋒芒畢露,由於深受早期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在鋪天蓋地的反清浪潮面前,拒絕了總編打“擦邊球”的主張,他在文章中但凡提到革命軍便直呼“革軍”,為推翻封建帝制大造輿論。

之後任職《商報》,別號“畏壘”,開啟了他在新聞界的第二個“黃金時代”。1924年7月因抨擊租界當局差點入獄,事後仍出豪言:“主筆不吃官司,不是好主筆。”

但是,與十年前在《天鐸報》時相比,此時的陳布雷已不復當年的銳利鋒芒。25歲那年,“突遭父喪,這對他精神的折磨、身心的挫傷是十分嚴重的”。在封建宗法制下,作為長子,家庭與宗族事務的重擔讓他變得更加沉穩,“而在之後,喪妻、喪弟的不斷打擊與折磨,也使他的思想、性格受了很大的挫折而致憂鬱善感”。人世的滄桑、生活的艱辛給初生牛犢的陳布雷上了一堂大課,奠定了他多年後藏而不露、蘊含凝重、謹言慎行的風格,而這正是蔣介石所看重的。

人物|從“畏壘”到“文膽”——陳布雷的入幕歷程

赴約南昌,心有所屬

1926年,國民革命軍一路北上,北伐勢如破竹,而此時的陳布雷卻焦灼不安。“報館經濟困難”,“窮困異常”,潘更生和潘公展的先後去職,讓陳布雷孤掌難鳴,董事會與孫傳芳關係曖昧,不能相容,“終覺前途漸黯澹矣”。終於,是年冬天,南昌友人來信約其以記者身份到南昌一遊,並轉述了蔣介石希望與其相見之意。於是,在1927年農曆除夕夜這個不尋常的日子,陳布雷與潘公展抵達南昌。

翌日,拜見蔣介石,蔣介石表現出的謙遜有禮和遠大謀略讓陳布雷傾心,而蔣介石對陳也傾慕已久,早在1926年春,蔣介石就讓邵力子轉贈自己戎裝照一張給陳布雷,以示敬慕。兩天後再次見面時,蔣介石便請陳布雷加入國民黨,又過兩日,由蔣介石、陳果夫介紹其加入。在接下來的幾天裡,陳布雷被蔣介石奉為座上賓,並住進了總司令部的西花廳。很快,陳布雷的第一次“大考”來臨——起草《告黃埔同學書》。一杯濃茶,一聽香菸,一個晚上,一氣呵成。第二天“交卷”時,蔣介石見此錦繡文章難掩興奮之情,當即希望陳布雷在其身邊工作,不料陳布雷“以仍回滬上作記者對”,但還是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祕書。

人物|從“畏壘”到“文膽”——陳布雷的入幕歷程人物|從“畏壘”到“文膽”——陳布雷的入幕歷程

1948年11月12日,在國民黨政權土崩瓦解之際,一代老派幕僚陳布雷在服用了大量安眠藥之後,走完了他的悲情一生。他從21歲開始步入上海報界,以文筆犀利、思想尖銳、見解卓越、時評文章為時人稱頌而名滿天下。隨後入幕蔣介石,素有“總統文膽”“領袖智囊”之稱,並“直接間接影響了二十年的中國政治”。陳布雷從前者到後者的轉變,經歷了一個艱難的過程。

人物|從“畏壘”到“文膽”——陳布雷的入幕歷程

“佈雷”鳴鼓,“畏壘”無畏

年僅21歲的陳布雷入職《天鐸報》時,血氣方剛,鋒芒畢露,由於深受早期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在鋪天蓋地的反清浪潮面前,拒絕了總編打“擦邊球”的主張,他在文章中但凡提到革命軍便直呼“革軍”,為推翻封建帝制大造輿論。

之後任職《商報》,別號“畏壘”,開啟了他在新聞界的第二個“黃金時代”。1924年7月因抨擊租界當局差點入獄,事後仍出豪言:“主筆不吃官司,不是好主筆。”

但是,與十年前在《天鐸報》時相比,此時的陳布雷已不復當年的銳利鋒芒。25歲那年,“突遭父喪,這對他精神的折磨、身心的挫傷是十分嚴重的”。在封建宗法制下,作為長子,家庭與宗族事務的重擔讓他變得更加沉穩,“而在之後,喪妻、喪弟的不斷打擊與折磨,也使他的思想、性格受了很大的挫折而致憂鬱善感”。人世的滄桑、生活的艱辛給初生牛犢的陳布雷上了一堂大課,奠定了他多年後藏而不露、蘊含凝重、謹言慎行的風格,而這正是蔣介石所看重的。

人物|從“畏壘”到“文膽”——陳布雷的入幕歷程

赴約南昌,心有所屬

1926年,國民革命軍一路北上,北伐勢如破竹,而此時的陳布雷卻焦灼不安。“報館經濟困難”,“窮困異常”,潘更生和潘公展的先後去職,讓陳布雷孤掌難鳴,董事會與孫傳芳關係曖昧,不能相容,“終覺前途漸黯澹矣”。終於,是年冬天,南昌友人來信約其以記者身份到南昌一遊,並轉述了蔣介石希望與其相見之意。於是,在1927年農曆除夕夜這個不尋常的日子,陳布雷與潘公展抵達南昌。

翌日,拜見蔣介石,蔣介石表現出的謙遜有禮和遠大謀略讓陳布雷傾心,而蔣介石對陳也傾慕已久,早在1926年春,蔣介石就讓邵力子轉贈自己戎裝照一張給陳布雷,以示敬慕。兩天後再次見面時,蔣介石便請陳布雷加入國民黨,又過兩日,由蔣介石、陳果夫介紹其加入。在接下來的幾天裡,陳布雷被蔣介石奉為座上賓,並住進了總司令部的西花廳。很快,陳布雷的第一次“大考”來臨——起草《告黃埔同學書》。一杯濃茶,一聽香菸,一個晚上,一氣呵成。第二天“交卷”時,蔣介石見此錦繡文章難掩興奮之情,當即希望陳布雷在其身邊工作,不料陳布雷“以仍回滬上作記者對”,但還是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祕書。

人物|從“畏壘”到“文膽”——陳布雷的入幕歷程

風雲突變,幾經輾轉

他回到上海之後,又分別拒絕了《商報》《時事新報》的聘請。可見,南昌、武漢之行後,陳布雷已屬意蔣介石,心理上已經入幕。5月下旬,蔣介石設位以待,邀請他擔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祕書長。

他接觸到國民黨中央核心圈之後,才發現“個性與任務格格不入”,理想總是與現實差距甚遠,“念國勢之危殆,憂革命之多艱”。8月份,在為蔣介石起草第一次下野的《辭職宣言》之後,返回故里,“感到如釋重負焉”。但很快,12月份蔣介石便重新復職,並讓陳布雷隨同返京。

1928年2月召開的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的會議宣言稿幾經修改都不合蔣之意,交陳布雷撰擬之後才得以通過。會上,陳布雷被選為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候補委員。同時,蔣介石對陳布雷在自己下野時表現出的耿耿忠心念念不忘,有意請他出任總司令部祕書長。但陳布雷恐驟登顯位招人妒忌,而國民黨內部爭鬥也讓他心生畏懼與戒心,再度拒絕,並表示“位不必高,祿不必厚”,“願為公之私人祕書”,之後又希望辦報。蔣介石甚為感動,便遂其願,收購《時事新報》,讓陳布雷出任總主筆,全權負責主持該報,以加強自己的宣傳活動。

這是陳布雷第三次踏入新聞界,但與前兩次相比,經過在官場的幾番磨鍊,他已經淪為蔣介石的代言人,《時事新報》也成了揣摩蔣介石意圖的御用工具,“這是陳布雷第一次表現出政治上見風使舵與亦步亦趨和文化人格上的倒退與異化”。

人物|從“畏壘”到“文膽”——陳布雷的入幕歷程人物|從“畏壘”到“文膽”——陳布雷的入幕歷程

1948年11月12日,在國民黨政權土崩瓦解之際,一代老派幕僚陳布雷在服用了大量安眠藥之後,走完了他的悲情一生。他從21歲開始步入上海報界,以文筆犀利、思想尖銳、見解卓越、時評文章為時人稱頌而名滿天下。隨後入幕蔣介石,素有“總統文膽”“領袖智囊”之稱,並“直接間接影響了二十年的中國政治”。陳布雷從前者到後者的轉變,經歷了一個艱難的過程。

人物|從“畏壘”到“文膽”——陳布雷的入幕歷程

“佈雷”鳴鼓,“畏壘”無畏

年僅21歲的陳布雷入職《天鐸報》時,血氣方剛,鋒芒畢露,由於深受早期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在鋪天蓋地的反清浪潮面前,拒絕了總編打“擦邊球”的主張,他在文章中但凡提到革命軍便直呼“革軍”,為推翻封建帝制大造輿論。

之後任職《商報》,別號“畏壘”,開啟了他在新聞界的第二個“黃金時代”。1924年7月因抨擊租界當局差點入獄,事後仍出豪言:“主筆不吃官司,不是好主筆。”

但是,與十年前在《天鐸報》時相比,此時的陳布雷已不復當年的銳利鋒芒。25歲那年,“突遭父喪,這對他精神的折磨、身心的挫傷是十分嚴重的”。在封建宗法制下,作為長子,家庭與宗族事務的重擔讓他變得更加沉穩,“而在之後,喪妻、喪弟的不斷打擊與折磨,也使他的思想、性格受了很大的挫折而致憂鬱善感”。人世的滄桑、生活的艱辛給初生牛犢的陳布雷上了一堂大課,奠定了他多年後藏而不露、蘊含凝重、謹言慎行的風格,而這正是蔣介石所看重的。

人物|從“畏壘”到“文膽”——陳布雷的入幕歷程

赴約南昌,心有所屬

1926年,國民革命軍一路北上,北伐勢如破竹,而此時的陳布雷卻焦灼不安。“報館經濟困難”,“窮困異常”,潘更生和潘公展的先後去職,讓陳布雷孤掌難鳴,董事會與孫傳芳關係曖昧,不能相容,“終覺前途漸黯澹矣”。終於,是年冬天,南昌友人來信約其以記者身份到南昌一遊,並轉述了蔣介石希望與其相見之意。於是,在1927年農曆除夕夜這個不尋常的日子,陳布雷與潘公展抵達南昌。

翌日,拜見蔣介石,蔣介石表現出的謙遜有禮和遠大謀略讓陳布雷傾心,而蔣介石對陳也傾慕已久,早在1926年春,蔣介石就讓邵力子轉贈自己戎裝照一張給陳布雷,以示敬慕。兩天後再次見面時,蔣介石便請陳布雷加入國民黨,又過兩日,由蔣介石、陳果夫介紹其加入。在接下來的幾天裡,陳布雷被蔣介石奉為座上賓,並住進了總司令部的西花廳。很快,陳布雷的第一次“大考”來臨——起草《告黃埔同學書》。一杯濃茶,一聽香菸,一個晚上,一氣呵成。第二天“交卷”時,蔣介石見此錦繡文章難掩興奮之情,當即希望陳布雷在其身邊工作,不料陳布雷“以仍回滬上作記者對”,但還是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祕書。

人物|從“畏壘”到“文膽”——陳布雷的入幕歷程

風雲突變,幾經輾轉

他回到上海之後,又分別拒絕了《商報》《時事新報》的聘請。可見,南昌、武漢之行後,陳布雷已屬意蔣介石,心理上已經入幕。5月下旬,蔣介石設位以待,邀請他擔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祕書長。

他接觸到國民黨中央核心圈之後,才發現“個性與任務格格不入”,理想總是與現實差距甚遠,“念國勢之危殆,憂革命之多艱”。8月份,在為蔣介石起草第一次下野的《辭職宣言》之後,返回故里,“感到如釋重負焉”。但很快,12月份蔣介石便重新復職,並讓陳布雷隨同返京。

1928年2月召開的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的會議宣言稿幾經修改都不合蔣之意,交陳布雷撰擬之後才得以通過。會上,陳布雷被選為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候補委員。同時,蔣介石對陳布雷在自己下野時表現出的耿耿忠心念念不忘,有意請他出任總司令部祕書長。但陳布雷恐驟登顯位招人妒忌,而國民黨內部爭鬥也讓他心生畏懼與戒心,再度拒絕,並表示“位不必高,祿不必厚”,“願為公之私人祕書”,之後又希望辦報。蔣介石甚為感動,便遂其願,收購《時事新報》,讓陳布雷出任總主筆,全權負責主持該報,以加強自己的宣傳活動。

這是陳布雷第三次踏入新聞界,但與前兩次相比,經過在官場的幾番磨鍊,他已經淪為蔣介石的代言人,《時事新報》也成了揣摩蔣介石意圖的御用工具,“這是陳布雷第一次表現出政治上見風使舵與亦步亦趨和文化人格上的倒退與異化”。

人物|從“畏壘”到“文膽”——陳布雷的入幕歷程

“入朝”“在野”,兩難抉擇

1928年6月,張靜江提請陳布雷出任浙江省教育廳廳長。也許是出於此前拒絕蔣介石出任總司令部祕書長的顧慮,陳布雷兩次呈辭。隨後,張靜江“以癃疾之身”兩次造訪,陳布雷推託不過便於8月上任了。這是陳布雷最後一次跨出新聞界,從此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時隔三個月,蔣介石便調任陳布雷為教育部常務次長,自己身兼教育部長。這下陳布雷陷入了困境,教育部內部兩派爭鬥複雜,要想調和關係尤為艱難。此外,是否進一步踏入蔣介石的幕僚核心圈,陳布雷進退兩難。但在邵力子的勸說下,以及中國傳統文人“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思想讓他在這條路上更進了一步。而接下來,從升任教育部次長到同時出任中央黨部宣傳部副部長和特種外交委員會委員,陳布雷已經成為國民政府跨教育、黨務、外交各領域的實權人物。

人物|從“畏壘”到“文膽”——陳布雷的入幕歷程人物|從“畏壘”到“文膽”——陳布雷的入幕歷程

1948年11月12日,在國民黨政權土崩瓦解之際,一代老派幕僚陳布雷在服用了大量安眠藥之後,走完了他的悲情一生。他從21歲開始步入上海報界,以文筆犀利、思想尖銳、見解卓越、時評文章為時人稱頌而名滿天下。隨後入幕蔣介石,素有“總統文膽”“領袖智囊”之稱,並“直接間接影響了二十年的中國政治”。陳布雷從前者到後者的轉變,經歷了一個艱難的過程。

人物|從“畏壘”到“文膽”——陳布雷的入幕歷程

“佈雷”鳴鼓,“畏壘”無畏

年僅21歲的陳布雷入職《天鐸報》時,血氣方剛,鋒芒畢露,由於深受早期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在鋪天蓋地的反清浪潮面前,拒絕了總編打“擦邊球”的主張,他在文章中但凡提到革命軍便直呼“革軍”,為推翻封建帝制大造輿論。

之後任職《商報》,別號“畏壘”,開啟了他在新聞界的第二個“黃金時代”。1924年7月因抨擊租界當局差點入獄,事後仍出豪言:“主筆不吃官司,不是好主筆。”

但是,與十年前在《天鐸報》時相比,此時的陳布雷已不復當年的銳利鋒芒。25歲那年,“突遭父喪,這對他精神的折磨、身心的挫傷是十分嚴重的”。在封建宗法制下,作為長子,家庭與宗族事務的重擔讓他變得更加沉穩,“而在之後,喪妻、喪弟的不斷打擊與折磨,也使他的思想、性格受了很大的挫折而致憂鬱善感”。人世的滄桑、生活的艱辛給初生牛犢的陳布雷上了一堂大課,奠定了他多年後藏而不露、蘊含凝重、謹言慎行的風格,而這正是蔣介石所看重的。

人物|從“畏壘”到“文膽”——陳布雷的入幕歷程

赴約南昌,心有所屬

1926年,國民革命軍一路北上,北伐勢如破竹,而此時的陳布雷卻焦灼不安。“報館經濟困難”,“窮困異常”,潘更生和潘公展的先後去職,讓陳布雷孤掌難鳴,董事會與孫傳芳關係曖昧,不能相容,“終覺前途漸黯澹矣”。終於,是年冬天,南昌友人來信約其以記者身份到南昌一遊,並轉述了蔣介石希望與其相見之意。於是,在1927年農曆除夕夜這個不尋常的日子,陳布雷與潘公展抵達南昌。

翌日,拜見蔣介石,蔣介石表現出的謙遜有禮和遠大謀略讓陳布雷傾心,而蔣介石對陳也傾慕已久,早在1926年春,蔣介石就讓邵力子轉贈自己戎裝照一張給陳布雷,以示敬慕。兩天後再次見面時,蔣介石便請陳布雷加入國民黨,又過兩日,由蔣介石、陳果夫介紹其加入。在接下來的幾天裡,陳布雷被蔣介石奉為座上賓,並住進了總司令部的西花廳。很快,陳布雷的第一次“大考”來臨——起草《告黃埔同學書》。一杯濃茶,一聽香菸,一個晚上,一氣呵成。第二天“交卷”時,蔣介石見此錦繡文章難掩興奮之情,當即希望陳布雷在其身邊工作,不料陳布雷“以仍回滬上作記者對”,但還是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祕書。

人物|從“畏壘”到“文膽”——陳布雷的入幕歷程

風雲突變,幾經輾轉

他回到上海之後,又分別拒絕了《商報》《時事新報》的聘請。可見,南昌、武漢之行後,陳布雷已屬意蔣介石,心理上已經入幕。5月下旬,蔣介石設位以待,邀請他擔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祕書長。

他接觸到國民黨中央核心圈之後,才發現“個性與任務格格不入”,理想總是與現實差距甚遠,“念國勢之危殆,憂革命之多艱”。8月份,在為蔣介石起草第一次下野的《辭職宣言》之後,返回故里,“感到如釋重負焉”。但很快,12月份蔣介石便重新復職,並讓陳布雷隨同返京。

1928年2月召開的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的會議宣言稿幾經修改都不合蔣之意,交陳布雷撰擬之後才得以通過。會上,陳布雷被選為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候補委員。同時,蔣介石對陳布雷在自己下野時表現出的耿耿忠心念念不忘,有意請他出任總司令部祕書長。但陳布雷恐驟登顯位招人妒忌,而國民黨內部爭鬥也讓他心生畏懼與戒心,再度拒絕,並表示“位不必高,祿不必厚”,“願為公之私人祕書”,之後又希望辦報。蔣介石甚為感動,便遂其願,收購《時事新報》,讓陳布雷出任總主筆,全權負責主持該報,以加強自己的宣傳活動。

這是陳布雷第三次踏入新聞界,但與前兩次相比,經過在官場的幾番磨鍊,他已經淪為蔣介石的代言人,《時事新報》也成了揣摩蔣介石意圖的御用工具,“這是陳布雷第一次表現出政治上見風使舵與亦步亦趨和文化人格上的倒退與異化”。

人物|從“畏壘”到“文膽”——陳布雷的入幕歷程

“入朝”“在野”,兩難抉擇

1928年6月,張靜江提請陳布雷出任浙江省教育廳廳長。也許是出於此前拒絕蔣介石出任總司令部祕書長的顧慮,陳布雷兩次呈辭。隨後,張靜江“以癃疾之身”兩次造訪,陳布雷推託不過便於8月上任了。這是陳布雷最後一次跨出新聞界,從此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時隔三個月,蔣介石便調任陳布雷為教育部常務次長,自己身兼教育部長。這下陳布雷陷入了困境,教育部內部兩派爭鬥複雜,要想調和關係尤為艱難。此外,是否進一步踏入蔣介石的幕僚核心圈,陳布雷進退兩難。但在邵力子的勸說下,以及中國傳統文人“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思想讓他在這條路上更進了一步。而接下來,從升任教育部次長到同時出任中央黨部宣傳部副部長和特種外交委員會委員,陳布雷已經成為國民政府跨教育、黨務、外交各領域的實權人物。

人物|從“畏壘”到“文膽”——陳布雷的入幕歷程

心馳神往,終入幕僚

從1931年8月蔣介石第二次下野到1934年4月,陳布雷二度出任浙江省教育廳長。1934年3月,在南昌行營召開部分省份民政、教育廳長會議期間,蔣介石表達了“實需如君者在餘之左右”之意,要他名義上兼任浙江省教育廳長,讓祕書代行其事,或是保舉一人代其出任浙江省教育廳長,“總之盼其能來此相助”。同時表示,不必過急,可等學校暑假後再來。但此時的陳布雷早已迫不及待,一方面感蔣知遇之恩,另一方面想盡快擺脫教育廳繁雜的行政事務。4月結束廳務,5月便赴南昌行營報到。從此,正式進入蔣介石的幕僚班子,直至生命終結,長達15年之久。

1934年5月赴任南昌,正式入幕,開始了他悲情的後半生。在以後的從政生涯中,他一步步陷入政治泥潭,無法自拔,終至“不堪勉強支持”,油盡燈枯,仰天長嘆“百無一用是書生”,自盡於金陵城。

(摘自《領導文萃》2014年5月下)

稿件來源:《祕書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