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的哲學歷史,古往今來的哲學史家有一個逐漸的瞭解,不斷書寫的過程。按馮友蘭先生說法:本來的歷史是一次性的,不可能再來。而寫的歷史,則是有哲學史家們不斷思考,不斷書寫的。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由於篇幅有限。僅從以下四個方面從總的線索上做一些簡要的介紹。

一、中國古代的學術思想史研究;

中華民族從很早的時代起,就對自己的哲學思想進行反思和總結,從而開始了中國哲學史的研究。但是由於當時沒有“哲學”的概念,“哲學”概念在前面提到最近100多年才出現,因此這種反思和總結,多以學術思想史的形式出現。雜有一些在今天看來並不屬於哲學範疇的內容,且在論述上比較簡單,或者只是區分不同的人物和派別,而沒有對其發生的文化背景,思想傳承相互關係做深入的研究。或是著重對史料的編篡,而對其內在聯繫及價值卻缺少評價。所以用現在哲學史研究的眼光來看,這些古代哲學思想史的研究成果有著自己的侷限地方。但這些研究成果及其價值是不容忽視的,這是中國哲學史研究的開端。

中國古代哲學史研究著作,自先秦而始,以後逐漸豐富。代表性著作如先秦《莊子·天下》、漢代《論六家要旨》、唐代《華嚴原人論》、宋代《伊洛淵源錄》、明清時期的《明儒學案》和《宋元學案》等等。

由此可見,中國自古到今從未斷過哲學史的研究,這是中國哲學史的優良傳統。

二、現代意義的哲學史研究的開啟;

現代意義上的中國哲學史研究是近百年才開始。隨著現代大學哲學門的建立,“中國哲學史”以課程出現,其教科書,研究著作也隨之出現。

在20世紀第二個十年和第三個十年當中,就出現了一批這樣的教科書和研究著作(在第一講中曾舉例了四部著作,可去翻閱。)其中最有影響者當屬胡適先生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捲上,書中,胡適第一次用現代的眼光對中國哲學史研究的對象,目的,分期做了規定。

蔡元培為此書做序,並認為該書特點主要為“證明的方法”、“扼要的手段”、“平等的眼光”、“系統的研究”。馮友蘭也稱此書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書”。由此可在,該書建立了完全現代意義上的中國哲學史研究範式,對以後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三、20世紀中國哲學史研究的代表性成果;

隨著現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研究的開啟,在20世紀中國研究史當中,出現了一批代表性成果。此處做一些大致上的列舉。

馮友蘭在20世紀30年代完成的倆卷本《中國哲學史》是第一部完整的用現代哲學觀念寫成的中國哲學史教科書,上起先秦,下到晚晴。

對於中國的哲學歷史,古往今來的哲學史家有一個逐漸的瞭解,不斷書寫的過程。按馮友蘭先生說法:本來的歷史是一次性的,不可能再來。而寫的歷史,則是有哲學史家們不斷思考,不斷書寫的。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由於篇幅有限。僅從以下四個方面從總的線索上做一些簡要的介紹。

一、中國古代的學術思想史研究;

中華民族從很早的時代起,就對自己的哲學思想進行反思和總結,從而開始了中國哲學史的研究。但是由於當時沒有“哲學”的概念,“哲學”概念在前面提到最近100多年才出現,因此這種反思和總結,多以學術思想史的形式出現。雜有一些在今天看來並不屬於哲學範疇的內容,且在論述上比較簡單,或者只是區分不同的人物和派別,而沒有對其發生的文化背景,思想傳承相互關係做深入的研究。或是著重對史料的編篡,而對其內在聯繫及價值卻缺少評價。所以用現在哲學史研究的眼光來看,這些古代哲學思想史的研究成果有著自己的侷限地方。但這些研究成果及其價值是不容忽視的,這是中國哲學史研究的開端。

中國古代哲學史研究著作,自先秦而始,以後逐漸豐富。代表性著作如先秦《莊子·天下》、漢代《論六家要旨》、唐代《華嚴原人論》、宋代《伊洛淵源錄》、明清時期的《明儒學案》和《宋元學案》等等。

由此可見,中國自古到今從未斷過哲學史的研究,這是中國哲學史的優良傳統。

二、現代意義的哲學史研究的開啟;

現代意義上的中國哲學史研究是近百年才開始。隨著現代大學哲學門的建立,“中國哲學史”以課程出現,其教科書,研究著作也隨之出現。

在20世紀第二個十年和第三個十年當中,就出現了一批這樣的教科書和研究著作(在第一講中曾舉例了四部著作,可去翻閱。)其中最有影響者當屬胡適先生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捲上,書中,胡適第一次用現代的眼光對中國哲學史研究的對象,目的,分期做了規定。

蔡元培為此書做序,並認為該書特點主要為“證明的方法”、“扼要的手段”、“平等的眼光”、“系統的研究”。馮友蘭也稱此書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書”。由此可在,該書建立了完全現代意義上的中國哲學史研究範式,對以後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三、20世紀中國哲學史研究的代表性成果;

隨著現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研究的開啟,在20世紀中國研究史當中,出現了一批代表性成果。此處做一些大致上的列舉。

馮友蘭在20世紀30年代完成的倆卷本《中國哲學史》是第一部完整的用現代哲學觀念寫成的中國哲學史教科書,上起先秦,下到晚晴。

中國哲學史的研究(第五講)

張岱年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寫於20世紀30年代。這是第一部以哲學問題史形式寫成的中國哲學史教科書。

對於中國的哲學歷史,古往今來的哲學史家有一個逐漸的瞭解,不斷書寫的過程。按馮友蘭先生說法:本來的歷史是一次性的,不可能再來。而寫的歷史,則是有哲學史家們不斷思考,不斷書寫的。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由於篇幅有限。僅從以下四個方面從總的線索上做一些簡要的介紹。

一、中國古代的學術思想史研究;

中華民族從很早的時代起,就對自己的哲學思想進行反思和總結,從而開始了中國哲學史的研究。但是由於當時沒有“哲學”的概念,“哲學”概念在前面提到最近100多年才出現,因此這種反思和總結,多以學術思想史的形式出現。雜有一些在今天看來並不屬於哲學範疇的內容,且在論述上比較簡單,或者只是區分不同的人物和派別,而沒有對其發生的文化背景,思想傳承相互關係做深入的研究。或是著重對史料的編篡,而對其內在聯繫及價值卻缺少評價。所以用現在哲學史研究的眼光來看,這些古代哲學思想史的研究成果有著自己的侷限地方。但這些研究成果及其價值是不容忽視的,這是中國哲學史研究的開端。

中國古代哲學史研究著作,自先秦而始,以後逐漸豐富。代表性著作如先秦《莊子·天下》、漢代《論六家要旨》、唐代《華嚴原人論》、宋代《伊洛淵源錄》、明清時期的《明儒學案》和《宋元學案》等等。

由此可見,中國自古到今從未斷過哲學史的研究,這是中國哲學史的優良傳統。

二、現代意義的哲學史研究的開啟;

現代意義上的中國哲學史研究是近百年才開始。隨著現代大學哲學門的建立,“中國哲學史”以課程出現,其教科書,研究著作也隨之出現。

在20世紀第二個十年和第三個十年當中,就出現了一批這樣的教科書和研究著作(在第一講中曾舉例了四部著作,可去翻閱。)其中最有影響者當屬胡適先生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捲上,書中,胡適第一次用現代的眼光對中國哲學史研究的對象,目的,分期做了規定。

蔡元培為此書做序,並認為該書特點主要為“證明的方法”、“扼要的手段”、“平等的眼光”、“系統的研究”。馮友蘭也稱此書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書”。由此可在,該書建立了完全現代意義上的中國哲學史研究範式,對以後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三、20世紀中國哲學史研究的代表性成果;

隨著現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研究的開啟,在20世紀中國研究史當中,出現了一批代表性成果。此處做一些大致上的列舉。

馮友蘭在20世紀30年代完成的倆卷本《中國哲學史》是第一部完整的用現代哲學觀念寫成的中國哲學史教科書,上起先秦,下到晚晴。

中國哲學史的研究(第五講)

張岱年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寫於20世紀30年代。這是第一部以哲學問題史形式寫成的中國哲學史教科書。

中國哲學史的研究(第五講)

20世紀30年代,範壽康在武漢大學教課的基礎上,著有《中國哲學史通論》。該書不僅僅是武漢大學“中國哲學史”課程第一部教材,也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部在馬克思唯物史觀指導下寫成的中國哲學通史教科書。

對於中國的哲學歷史,古往今來的哲學史家有一個逐漸的瞭解,不斷書寫的過程。按馮友蘭先生說法:本來的歷史是一次性的,不可能再來。而寫的歷史,則是有哲學史家們不斷思考,不斷書寫的。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由於篇幅有限。僅從以下四個方面從總的線索上做一些簡要的介紹。

一、中國古代的學術思想史研究;

中華民族從很早的時代起,就對自己的哲學思想進行反思和總結,從而開始了中國哲學史的研究。但是由於當時沒有“哲學”的概念,“哲學”概念在前面提到最近100多年才出現,因此這種反思和總結,多以學術思想史的形式出現。雜有一些在今天看來並不屬於哲學範疇的內容,且在論述上比較簡單,或者只是區分不同的人物和派別,而沒有對其發生的文化背景,思想傳承相互關係做深入的研究。或是著重對史料的編篡,而對其內在聯繫及價值卻缺少評價。所以用現在哲學史研究的眼光來看,這些古代哲學思想史的研究成果有著自己的侷限地方。但這些研究成果及其價值是不容忽視的,這是中國哲學史研究的開端。

中國古代哲學史研究著作,自先秦而始,以後逐漸豐富。代表性著作如先秦《莊子·天下》、漢代《論六家要旨》、唐代《華嚴原人論》、宋代《伊洛淵源錄》、明清時期的《明儒學案》和《宋元學案》等等。

由此可見,中國自古到今從未斷過哲學史的研究,這是中國哲學史的優良傳統。

二、現代意義的哲學史研究的開啟;

現代意義上的中國哲學史研究是近百年才開始。隨著現代大學哲學門的建立,“中國哲學史”以課程出現,其教科書,研究著作也隨之出現。

在20世紀第二個十年和第三個十年當中,就出現了一批這樣的教科書和研究著作(在第一講中曾舉例了四部著作,可去翻閱。)其中最有影響者當屬胡適先生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捲上,書中,胡適第一次用現代的眼光對中國哲學史研究的對象,目的,分期做了規定。

蔡元培為此書做序,並認為該書特點主要為“證明的方法”、“扼要的手段”、“平等的眼光”、“系統的研究”。馮友蘭也稱此書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書”。由此可在,該書建立了完全現代意義上的中國哲學史研究範式,對以後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三、20世紀中國哲學史研究的代表性成果;

隨著現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研究的開啟,在20世紀中國研究史當中,出現了一批代表性成果。此處做一些大致上的列舉。

馮友蘭在20世紀30年代完成的倆卷本《中國哲學史》是第一部完整的用現代哲學觀念寫成的中國哲學史教科書,上起先秦,下到晚晴。

中國哲學史的研究(第五講)

張岱年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寫於20世紀30年代。這是第一部以哲學問題史形式寫成的中國哲學史教科書。

中國哲學史的研究(第五講)

20世紀30年代,範壽康在武漢大學教課的基礎上,著有《中國哲學史通論》。該書不僅僅是武漢大學“中國哲學史”課程第一部教材,也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部在馬克思唯物史觀指導下寫成的中國哲學通史教科書。

中國哲學史的研究(第五講)

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和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中國哲學史研究取得了新的開展。其代表性著作如呂振宇《中國政治思想史》;郭沫若《青銅時代》、《十批判書》;侯外廬《中國古代思想學說史》、《中國近代思想學說史》等等。需要指出的是,這些著作雖採用了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哲學,但觀點上是百家爭鳴,各具風采,並不是政治化作品。

20世紀6,70年代,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上就是第三個方面的簡要介紹。

四、一些相關教材(四部);

20世紀80年代初,武漢大學蕭萐(jie)父,中山大學李錦全編著的《中國哲學史》上下卷;

中山大學馮達文,武漢大學郭齊勇主編的《新編中國哲學史》,這是在上一部的基礎上重新改寫而成;

武漢大學郭齊勇編著的《中國哲學史》;

蕭萐(jie)父,李錦全編著的《中國哲學史》的外文版本(武漢大學張思齊譯);

不侷限於如此,有興趣的各位還可進一步閱讀,加深自己的哲學史研究和反思。

明日將繼續為大家奉上中國哲學的開端,帶大家更為詳細的學習。求關注,麼麼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