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本意同仁、怒吹葛賊的頭條號讀者:

今天咱們來聊聊這個地域黑。說起來啊,這個地域黑並不是網絡時代的詞兒哈。雖然說,很多人在網上批判這個地域黑,說不禮貌、不尊重人,其實啊,這個沒有什麼必要。之前還有段子說廣東人什麼都吃,還吃福建人呢,可你見過有人吃過麼?

調侃地域差異這件事啊,在中國啊,不新鮮。老祖先開天闢地的時候,就已經是地域黑了。不光南北之間互黑,最開始的版本是東南西北一起黑。除了中央吧,誰都不落下。大家都知道,古代的中國都講求正統,說自己是“逐鹿中原”最後上位的,那麼這個中原是哪呢?習慣上的中原,是大體上河南山東安徽江蘇之間廣大的地域。但這個中原,是中原民族不斷融合的結果,最開始的中原或者最開始的華夏吧,其實就是河南大部分和山東西部這麼大的一塊地方。這塊地方叫中原,它的北邊叫北狄,山西北部渝北吧,出去了就是草原啦,草原文明一直是中原文明敵對方,被刻畫成野蠻的形象,這些就是所謂的北國,你看京劇裡有四郎探母裡有一句叫“我滴娘押糧草來到北番”,總之就是看不起吧,南邊過了淮河叫蠻,南蠻,其實啊,根據現代歷史考古得出的結論啊,這個所謂的南蠻一點都不蠻,特別有名的餘姚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多年前,不僅有了農村,而且還有傢俱榫槽工藝。所以從這叫角度而言,不論南北,大家都是古代文明的開創者,誰都是文明人,誰都不是蠻子。在蠻荒時代,不僅有北狄南蠻,泰山以東也是蠻子,叫東夷,函谷關過去叫西戎。所以最開始地域黑就是從北狄南蠻東夷西戎開始。

中原文明經過商周的擴張,到了戰國時期,迎來了新一波地域黑,主要黑的是秦和楚。 秦不用說了,遠離中原的蠻夷,楚也被黑了,當時春秋戰國人們對楚國有一種說法,叫楚蠻,這可能就是南蠻的源頭。因為當時,中原很多國家混戰,南方則相對統一在楚國的旗幟下,雖然吳國和越國也曾經強大過,但是始終是楚國最具有影響力,後來還出了霸王項羽。後來秦統一啦,統一了不能叫人家野蠻人了,人家是正統啦。這才正式進入南北分界。南北分界習慣上從淮河秦嶺開始分,首先是飲食文化的不通,南方多吃大米,北方當時主要是小米和麥子。麥子的普及是秦的貢獻之一。北方人吃麵,南方人吃米。民以食為天啊,吃的不同只是一個開始,慢慢南北方就開始各自抱團,分支也越來越明顯。

你比如戲劇,北方一般叫劇,比如山東的呂劇、北京的京劇,到了南方呢,叫戲,黃梅戲、花鼓戲。不僅老百姓生活上有差異,也關係到國家大事上來。看三國演義的同學們都知道,劉備做客江東,和孫權並馬而行,還說過一句話,叫南人駕船,北方乘馬。看上去是一種生活差異的寫照,其實也反應了三國時代一個問題,南方當時是不如北方發達的。所以,劉備雖然旅居江東,卻內心看不上這個東吳盟友。實際上,東吳的表現也乏善可陳,特別是進攻戰,讓張遼刷了一個800破十萬。這又是一個重要的南北方差異,在中國歷史上,大部分時間,北方政權的軍事實力和整體水平,都高於同時期南方的。所以,有人也戲稱,從北方統一南方比較容易,反過來就比較難。當然這也不絕對啊,大明王朝和我朝,都是從南統北。

南方在宋代以前,整體實力都是不如北方的,包括南北朝時代,那麼多中原士大夫都南下了,一樣也沒有做到。隋唐雖然南方整體水平直線上升,但是國家的經濟政治中心,還是在北方。真正讓南方人感覺有自信了,其實是在宋元。大家都知道北宋是文化和經濟很發達的朝代,愛國主義氣息也很濃厚,北宋滅亡以後,士大夫流亡南宋,大大加速了南方的開發,從湖廣到海南島,整個宋代為南方的發展是功不可沒。進入元代以後,在宋代的基礎上,航海業得到了發展,商業進一步加強,這個時候南方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而北方雖然有傳統的人文優勢,中原嘛,但一直戰亂頻繁,包括到了明代,北方還是比南方事兒多。說道元代,格外說一個事兒,網上啊對於南方人和南方漢人經常能出一些有趣的話題,很多南方人都認為啊,自己祖先是北方人,代表的是客家人,但是還有一部分人呢,也不知道從哪踅摸來的學說哈,說北方人實際上是南方人遷徙過去的,還說這個研究是基於分子人類學。不管怎麼說吧,宋元之後,南北方的差異的融合在加速。到了清代後期,由於民族矛盾激化,南方人成為革命黨人活躍的地區,而北方則成為正統延續的代名詞,中國差一點就像美國一樣,開始一場南北戰爭。主要是孫文的革命黨和袁世凱的保皇派之間的鬥爭。

歷史進入現代中國,其實沒什麼差異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沿海城市都在日新月異進行著文化融合,不僅是南北融合,更是中國與世界的融合。其實在很多時候,大家都不必在意對方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你比如說我,不喜歡吃米飯,我是北方人,我在南方的城市旅遊,一樣可以吃到饅頭。

所以說,不論南方人還是北方人,大家都是中國人。要和諧,不要分歧,是我們大家共同的心願。保留特色、互相融合

、互相尊重,會讓我們的網絡社會更加和諧,也會讓我們的現實社會更加和諧,好了今天的子夢奇談,就到這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