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痺症病因病機,外因責之於溼邪,內因重視肝脾腎

《金匱要略》痺症病因病機,外因責之於溼邪,內因重視肝脾腎

點擊文章末尾藍色“瞭解更多”,體驗【中醫智庫】,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關於痺症的論述最早見於《內經》,仲景在稟承 《內經》理論的基礎上,獨具匠心的作了更為全面而 深入的闡發,詳見於《痙溼暍病脈證第二》、《中風歷 節病脈證並治第五》和《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 等篇章中。筆者僅就其病因病機和治法進行探討。

《金匱要略》痺症病因病機,外因責之於溼邪,內因重視肝脾腎

病因病機

《素問·痺論》曰“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 在歷代諸多醫家典籍中也多崇上說。而仲景不囿於 《內經》之理論,並通過大量的臨床驗證,總結出外因 重溼邪,內因重視肝脾腎的理論,並針對性的提出了 “發汗”,“利小便”等基本治法。

外因責之於溼邪

溼之所以成為致痺的關鍵 因素,是因溼為陰邪,其性陰柔,重濁黏滯,並常與風 寒雜合為患,纏綿難去。其致病或從外而襲,或自內 而生。其中外溼致痺初起多滯留腠理肌肉,日久風 溼相搏業已深入,正氣受戕,溼自內生,內外之溼同 氣相求,痰溼瘀膠合羈留,痺阻血脈,筋骨關節失榮, 而令痺症作矣。同時內溼受困,又易招致外溼的入 侵。如《痙溼暍病脈證治第二》12 條中說: “病者一身 盡疼,發熱……此病傷於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 也……”。“汗出當風”之所以能形成風溼,原因在 於: “汗出之時,血氣沁津化汗,肌表毛竅開,汗出於 表,但肌表之間也有水津充斥欲外達而為汗,此時受 強風所襲,風即入於肌腠,滯於肌腠之間的水津而為 溼,風氣逆竄,合於溼而為風溼”。《金匱要略心典》 因此提出“厲節病,非水溼內侵,則肝腎雖虛,未必便 成厲節”。說明外溼是形成厲節病的重要條件之一。 內溼多因素體溼盛之人,由於脾的運化功能不 及,水溼失運凝聚而成。內外之溼雖然有別,但二者 之間常常互為影響,互為因果。外溼困脾易滋生內 溼,脾虛不運,水溼不化又易招致外溼。如《中風歷 節病脈證並治第五》第 7 條中曰: “盛人脈澀小…… 歷節痛,不可屈伸,此皆飲酒汗出當風所致”。第 5 條曰: “趺陽脈浮而滑, 滑則谷氣實, 浮則汗自出”。 可見無論“外溼困脾”或“脾虛生溼”都為痺症的發生準備了條件,突出了溼邪致痺理論。

《金匱要略》痺症病因病機,外因責之於溼邪,內因重視肝脾腎

內因重視肝脾腎 

痺證雖以風寒溼三氣雜至 為致病的外在條件,然臟腑功能低下,正氣虛衰則是 本病的內在因素。《素問 ·百病始生篇》說“風雨寒 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 卒然逢疾風暴雨而不病 者,蓋無虛,故邪不能獨傷人,此必因虛邪之風,與其 身形,兩虛相得,乃客其形”。尤其肝、脾、腎三髒虧 損,正氣化源不足,風寒溼邪乘虛入侵,正邪相爭,經 絡閉塞,氣血不榮,是導致痺症發生的重要內因。所 以,仲景在其關於痺症內因的論述中,尤其注重肝脾 腎。如在《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第 4 條曰“寸口脈 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為腎,弱即為肝”。 則以脈象來說明肝腎不足是發生厲節病的內因。沉 脈揭示了腎虧,弱脈反映了肝虛,當肝腎虧虛時,若 處於潮溼的環境中,則風寒溼必然乘虛入侵而發病。 揭示了厲節病發生的先決條件就是“肝腎先虛”,《金 匱要略心典》故曰: “厲節者,蓋非肝腎先虛,則雖得 水氣,未必便入筋骨”。如《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在 第 9 條指出: “味酸則傷筋,傷筋則緩,名曰洩。骨傷 則萎,名曰枯。枯洩相搏,名曰斷洩。營氣不通,衛 不獨行,營衛具微,三焦無所御,四屬斷絕”。由於偏 嗜酸鹹造成肝腎皆虛,精虧血少, 累及營衛氣血不 足,四肢皮肉筋脈骨髓得不到精氣血的營養,氣血津 循行障礙,溼濁下注導致厲節病。這說明“氣虛不 運”是厲節風產生的另一個重要條件。 從以上條文可以看出,由於肝脾腎的功能低下, 造成氣血虧虛,機體失養,抵抗能力下降,易招致風 寒溼邪的侵襲,遂致厲節疼痛。所以,脾肝腎的虧損 是痺症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

《金匱要略》痺症病因病機,外因責之於溼邪,內因重視肝脾腎

下一篇:《金匱要略》痺症的4種治法

點擊文章末尾藍色“瞭解更多”,體驗【中醫智庫】,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