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SOHO3Q、Wework、優客工場,浦東科投幫ST新梅保殼,還要幫其業務轉型?

*ST新梅 投資 萬業企業 上交所 定增併購圈 2017-06-15

下一個SOHO3Q、Wework、優客工場,浦東科投幫ST新梅保殼,還要幫其業務轉型?(附案例分析)| 定增併購圈

導讀 6月6日,*ST 新梅(600732)迎來恢復上市“首秀”,早盤大漲27.77%,盤中二次臨時停牌,然而,最近5個交易日振幅高達63.18%,且今天再次跌停。

ST新梅公告稱,在公司無房地產儲備、無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情況下,未來將圍繞“輕資產、重服務”的業務運營模式,在市場上尋覓存在“價值窪地”的存量房產項目。

*ST 新梅得以成功恢復上市,與浦東科投從中調停圓滿解決公司控制權之爭密切相關,現在擺在浦東科投面前的則是如何實現殼公司的持續盈利?

上市公司股權糾紛耗時三年

2013年底,在上海新梅房地產業務不斷下滑以及決心轉型的過程中,控股股東興盛集團一路減持上海新梅股份從55.70%至11.19%。與此同時,開南投資觸發舉牌公告,累計增持上海新梅2231.92 萬股,達到總股本的5%。上海新梅隨即緊急停牌。

2014年6月,開南投資等6家股東簽署《一致行動人協議》,合計持有上海新梅6352.35 萬股股份,占上海新梅總股本14.23%,成為第一大股東。上海新梅早有所警覺,在4月實名舉報開南投資等此次舉牌隱瞞一致行動人的違規行為,並在5月底擬修訂《公司章程》,在董事會換屆選舉等方面新增瞭如“必須連續12 個月持有股份”等多項條件。控制權爭奪案正式拉開。

7月底,為一致行動人的開南投資賬戶組向上海新梅要求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在提交的16 份提案中要求罷免現任董事會全部成員並改選公司董事會。而在興盛集團控制下的上海新梅董事會則以已經舉報、證監會立案稽查為由,對這六家公司的提案予以拒絕。

2015年1月,監管層認定上海新梅舉牌人違規並罰款50萬。3月興盛集團上訴違規責任人王斌忠及其控制的15個賬戶,要求判決其自舉牌日起買賣上海新梅股票的行為無效。同時,開南賬戶組也以提交3項臨時提案被董事會“不合規預審否決”及被限制行使股東大會表決權兩項事由,對上海新梅提出訴訟。控制權爭奪升級。

6月23日,*ST新梅召開了2014年股東大會,舉牌方開南賬戶組被阻於場外,其參會代表同上市公司工作人員多次爭執。8月10日,開南賬戶組自行召開了臨時股東大會。多頭董事會形成,爭奪趨於白熱化。

2016年4月8日,由於公司連續三年淨利潤為負值,上交所決定暫停*ST 新梅股票上市,留給*ST 新梅保殼的時間只有半年,形勢危急。

浦東科投上位實際控制人

2016年10月,*ST 新梅公告稱,興盛集團、開南投資、浦東科投、浦科投資分別擬將其持有的*ST 新梅11.19%、7.07%、2.21%和1.58%股份轉讓給新達浦宏,新達浦宏將耗資近13.8 億元,以22.05%的持股比例成為*ST 新梅第一大股東。本次權益變動後,興盛集團完全退出,開南賬戶組股權減持至9.61%,新達浦宏的母公司浦東科投則上位實際控制人。

重組前*ST 新梅股權結構圖:

重組後*ST 新梅股權結構圖:

浦東科投注冊資本30 億元,繫上海國資系統出身,2014 年剛剛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通過引進管理層持股,由一家純國有獨資企業轉變為一家混合所有制企業,目前股東為上海宏天元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上海上實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和上海浦東科技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各持有浦東科投40%、35%和25%的股權。

其中,上實資產的實際控制人為上海市國資委,浦東投控的實際控制人為上海市浦東新區國資委,宏天元的實際控制人為浦東科投管理層。浦東科投股權結構圖如下:

浦東科投不僅來歷不凡,其業績也非常亮眼。2014年完成混改,浦東科投總資產26 億元、淨資產10 億元,當年實現營業收入1192 萬元,投資收益3.2 億元,淨利潤為1.76 億元。公司目前主要從事併購投資、二級市場、股權投資三大業務板塊,專注於高科技產業領域併購投資。

算上*ST 新梅,浦東科投自2015 年11 月至今已收編了包括萬業企業和上工申貝在內的三個上市平臺,其中萬業企業正在加快房地產業務的剝離,轉型預期明顯。

為控股權繼續保持穩定,相關方也作了具體的安排。公司控股股東新達浦宏已承諾,在前期協議受讓公司股份後的60 個月內不以任何方式轉讓或減持所持股份。另一方面,作為控制權之爭的主要方,興盛方已經完全退出且承諾12個月內不增持,開南方現持股9.61%且承諾在新達浦宏協議受讓公司股份之日起24 個月內不主動增持公司股份,也不以任何方式進行減持。這樣的安排可以防範公司二股東爭奪公司控制權,避免再次出現控制權之爭,也將其利益在未來較長時間內與公司綁定,有利於公司長遠發展。

另外,為了讓投資者更加放心,公司控股股東新達浦宏還就恢復上市後3年內的業績作了承諾,承諾每年扣非後淨利潤均較2016年度實現增長,並且3年增長幅度年均不低於10%。如不能實現時,控股股東還將對差額部分予以現金補足。這一承諾,展現了其確保公司恢復上市後經營業績穩中有升的信心。

作為公司間接控股股東的浦東科投,還是另一家滬市上市公司萬業企業的第一大股東,後者也從事房地產業務。浦東科投承諾在2019年10月26日前解決與萬業企業存量業務可能存在的同業競爭。

下一個SOHO3Q、Wework、優客工場?

在ST新梅提出恢復上市的申請後,公司兩度收到上交所發佈的《恢復上市審核意見函》,要求企業就2016年盈利情況、持續經營能力等問題進行詳細解答。

公司在回覆上交所《恢復上市審核意見函》時提出,未來將圍繞“輕資產、重服務”的業務運營模式,在市場上尋覓存在“價值窪地”的存量房產項目,進行整租、設計、更新投入、客戶再定位等改變來尋求物業租售價值的提升,進而獲取差價收益的一種經營模式,並舉出SOHO中國運營的SOHO3Q、萬科原高級副總裁毛大慶運營的優客工場、全球最大的辦公空間解決方案供應商美國雷格斯以及新興的眾創空間Wework項目等案例。

2015年4月,萬科原高級副總裁兼北京區域首席執行官毛大慶在北京創建面向創業者和小微企業的聯合辦公空間——優客工場,同年綠地集團前執行副總裁、辦伴科技CEO胡京也進入了這一領域。

進入2017年,資本加持,行業整合加速。不過,就國內市場而言,儘管聯合辦公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存量房市場,但隨之而來的盈利問題等亦成為焦點。許多辦公空間面臨產品同質化、盈利困難等問題,導致陷入資金鍊斷裂困境,最終不得不退出戰局。在這樣的背景下,目前這一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備受已經進入以及意欲進入聯合辦公領域的投資人矚目。

誠然,ST新梅恢復上市不易,但更加艱難的事,業務轉型並實現可持續發展更加不易。能否成為下一個SOHO3Q、Wework、優客工場?恐怕還將面對很多的挑戰。(本文由定增併購圈原創,部分資料參考中國經營報相關報道)

【特別聲明】本文為定增併購圈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本文基於上市公司公告等已公開的資料信息或者公開媒體報道的信息創作撰寫,定增併購圈及相應文章作者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任何人的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