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昔日千商雲集地,今朝故里寄鄉愁

古樓逝去建新樓,畫棟雕樑舊制留

◎王洪君

時光流逝,在鋼筋混凝土的包圍中,人們已無法回到過去感知那時的人文氣息。今天,跟隨我們走進北城,一起在那些古建築裡尋找記憶裡的古樸與美好。

北城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昔日千商雲集地,今朝故里寄鄉愁

古樓逝去建新樓,畫棟雕樑舊制留

◎王洪君

時光流逝,在鋼筋混凝土的包圍中,人們已無法回到過去感知那時的人文氣息。今天,跟隨我們走進北城,一起在那些古建築裡尋找記憶裡的古樸與美好。

北城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北城位於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北部,歷史悠久。北城地處滇中咽喉要道,商賈雲集,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自古便有“滇中商業碼頭”“商業重鎮”之稱。這裡人傑地靈,文物古蹟眾多,民謠是這樣說的:

哇家玉溪高古樓,半截矗在天裡頭。初一去燒香,十五才下樓,抬頭望望高古樓,帽子掉進溝溝頭。

高古樓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昔日千商雲集地,今朝故里寄鄉愁

古樓逝去建新樓,畫棟雕樑舊制留

◎王洪君

時光流逝,在鋼筋混凝土的包圍中,人們已無法回到過去感知那時的人文氣息。今天,跟隨我們走進北城,一起在那些古建築裡尋找記憶裡的古樸與美好。

北城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北城位於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北部,歷史悠久。北城地處滇中咽喉要道,商賈雲集,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自古便有“滇中商業碼頭”“商業重鎮”之稱。這裡人傑地靈,文物古蹟眾多,民謠是這樣說的:

哇家玉溪高古樓,半截矗在天裡頭。初一去燒香,十五才下樓,抬頭望望高古樓,帽子掉進溝溝頭。

高古樓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高古樓原名扶元閣,坐落在北城文星街、啟明街、長庚街交匯處,始建於明代中期,原樓高19.35米,經數百年風雨,於1993年2月拆除,2001年2月重建,現樓原址原貌按原比例放大1.6倍,高36.09米,須彌座直徑79.99米,系二樓一底攢尖鋼混合結構建築,二樓、三樓分內兩層,內層四面各有六扇團櫺格花品門,下裙版刻浮雕,外層欄杆用花崗石砌成,均有花鳥魚石各類彩繪浮雕,栩栩如生。樓閣周身繪製各種山水圖案、花鳥魚蟲、古訓格言,整座樓臺金碧輝煌,登上此樓,景觀盡收眼底,頗為壯觀。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昔日千商雲集地,今朝故里寄鄉愁

古樓逝去建新樓,畫棟雕樑舊制留

◎王洪君

時光流逝,在鋼筋混凝土的包圍中,人們已無法回到過去感知那時的人文氣息。今天,跟隨我們走進北城,一起在那些古建築裡尋找記憶裡的古樸與美好。

北城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北城位於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北部,歷史悠久。北城地處滇中咽喉要道,商賈雲集,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自古便有“滇中商業碼頭”“商業重鎮”之稱。這裡人傑地靈,文物古蹟眾多,民謠是這樣說的:

哇家玉溪高古樓,半截矗在天裡頭。初一去燒香,十五才下樓,抬頭望望高古樓,帽子掉進溝溝頭。

高古樓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高古樓原名扶元閣,坐落在北城文星街、啟明街、長庚街交匯處,始建於明代中期,原樓高19.35米,經數百年風雨,於1993年2月拆除,2001年2月重建,現樓原址原貌按原比例放大1.6倍,高36.09米,須彌座直徑79.99米,系二樓一底攢尖鋼混合結構建築,二樓、三樓分內兩層,內層四面各有六扇團櫺格花品門,下裙版刻浮雕,外層欄杆用花崗石砌成,均有花鳥魚石各類彩繪浮雕,栩栩如生。樓閣周身繪製各種山水圖案、花鳥魚蟲、古訓格言,整座樓臺金碧輝煌,登上此樓,景觀盡收眼底,頗為壯觀。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周曉光 攝

李家大院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昔日千商雲集地,今朝故里寄鄉愁

古樓逝去建新樓,畫棟雕樑舊制留

◎王洪君

時光流逝,在鋼筋混凝土的包圍中,人們已無法回到過去感知那時的人文氣息。今天,跟隨我們走進北城,一起在那些古建築裡尋找記憶裡的古樸與美好。

北城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北城位於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北部,歷史悠久。北城地處滇中咽喉要道,商賈雲集,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自古便有“滇中商業碼頭”“商業重鎮”之稱。這裡人傑地靈,文物古蹟眾多,民謠是這樣說的:

哇家玉溪高古樓,半截矗在天裡頭。初一去燒香,十五才下樓,抬頭望望高古樓,帽子掉進溝溝頭。

高古樓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高古樓原名扶元閣,坐落在北城文星街、啟明街、長庚街交匯處,始建於明代中期,原樓高19.35米,經數百年風雨,於1993年2月拆除,2001年2月重建,現樓原址原貌按原比例放大1.6倍,高36.09米,須彌座直徑79.99米,系二樓一底攢尖鋼混合結構建築,二樓、三樓分內兩層,內層四面各有六扇團櫺格花品門,下裙版刻浮雕,外層欄杆用花崗石砌成,均有花鳥魚石各類彩繪浮雕,栩栩如生。樓閣周身繪製各種山水圖案、花鳥魚蟲、古訓格言,整座樓臺金碧輝煌,登上此樓,景觀盡收眼底,頗為壯觀。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周曉光 攝

李家大院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李家大院坐落在北城文星街南段,佔地面積五千多平方米,分為九個組合體,每個組合體內又分為3-5個院落,僅臨街鋪面就有24間,是北城富商李盛堂(1915-1918)建蓋的明清式民居建築群,風格獨特。院內具有五步一臺,十步一景的奇妙景觀,2001年第九院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李家大院建築群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昔日千商雲集地,今朝故里寄鄉愁

古樓逝去建新樓,畫棟雕樑舊制留

◎王洪君

時光流逝,在鋼筋混凝土的包圍中,人們已無法回到過去感知那時的人文氣息。今天,跟隨我們走進北城,一起在那些古建築裡尋找記憶裡的古樸與美好。

北城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北城位於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北部,歷史悠久。北城地處滇中咽喉要道,商賈雲集,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自古便有“滇中商業碼頭”“商業重鎮”之稱。這裡人傑地靈,文物古蹟眾多,民謠是這樣說的:

哇家玉溪高古樓,半截矗在天裡頭。初一去燒香,十五才下樓,抬頭望望高古樓,帽子掉進溝溝頭。

高古樓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高古樓原名扶元閣,坐落在北城文星街、啟明街、長庚街交匯處,始建於明代中期,原樓高19.35米,經數百年風雨,於1993年2月拆除,2001年2月重建,現樓原址原貌按原比例放大1.6倍,高36.09米,須彌座直徑79.99米,系二樓一底攢尖鋼混合結構建築,二樓、三樓分內兩層,內層四面各有六扇團櫺格花品門,下裙版刻浮雕,外層欄杆用花崗石砌成,均有花鳥魚石各類彩繪浮雕,栩栩如生。樓閣周身繪製各種山水圖案、花鳥魚蟲、古訓格言,整座樓臺金碧輝煌,登上此樓,景觀盡收眼底,頗為壯觀。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周曉光 攝

李家大院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李家大院坐落在北城文星街南段,佔地面積五千多平方米,分為九個組合體,每個組合體內又分為3-5個院落,僅臨街鋪面就有24間,是北城富商李盛堂(1915-1918)建蓋的明清式民居建築群,風格獨特。院內具有五步一臺,十步一景的奇妙景觀,2001年第九院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李家大院建築群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昔日千商雲集地,今朝故里寄鄉愁

古樓逝去建新樓,畫棟雕樑舊制留

◎王洪君

時光流逝,在鋼筋混凝土的包圍中,人們已無法回到過去感知那時的人文氣息。今天,跟隨我們走進北城,一起在那些古建築裡尋找記憶裡的古樸與美好。

北城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北城位於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北部,歷史悠久。北城地處滇中咽喉要道,商賈雲集,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自古便有“滇中商業碼頭”“商業重鎮”之稱。這裡人傑地靈,文物古蹟眾多,民謠是這樣說的:

哇家玉溪高古樓,半截矗在天裡頭。初一去燒香,十五才下樓,抬頭望望高古樓,帽子掉進溝溝頭。

高古樓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高古樓原名扶元閣,坐落在北城文星街、啟明街、長庚街交匯處,始建於明代中期,原樓高19.35米,經數百年風雨,於1993年2月拆除,2001年2月重建,現樓原址原貌按原比例放大1.6倍,高36.09米,須彌座直徑79.99米,系二樓一底攢尖鋼混合結構建築,二樓、三樓分內兩層,內層四面各有六扇團櫺格花品門,下裙版刻浮雕,外層欄杆用花崗石砌成,均有花鳥魚石各類彩繪浮雕,栩栩如生。樓閣周身繪製各種山水圖案、花鳥魚蟲、古訓格言,整座樓臺金碧輝煌,登上此樓,景觀盡收眼底,頗為壯觀。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周曉光 攝

李家大院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李家大院坐落在北城文星街南段,佔地面積五千多平方米,分為九個組合體,每個組合體內又分為3-5個院落,僅臨街鋪面就有24間,是北城富商李盛堂(1915-1918)建蓋的明清式民居建築群,風格獨特。院內具有五步一臺,十步一景的奇妙景觀,2001年第九院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李家大院建築群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初公坊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昔日千商雲集地,今朝故里寄鄉愁

古樓逝去建新樓,畫棟雕樑舊制留

◎王洪君

時光流逝,在鋼筋混凝土的包圍中,人們已無法回到過去感知那時的人文氣息。今天,跟隨我們走進北城,一起在那些古建築裡尋找記憶裡的古樸與美好。

北城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北城位於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北部,歷史悠久。北城地處滇中咽喉要道,商賈雲集,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自古便有“滇中商業碼頭”“商業重鎮”之稱。這裡人傑地靈,文物古蹟眾多,民謠是這樣說的:

哇家玉溪高古樓,半截矗在天裡頭。初一去燒香,十五才下樓,抬頭望望高古樓,帽子掉進溝溝頭。

高古樓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高古樓原名扶元閣,坐落在北城文星街、啟明街、長庚街交匯處,始建於明代中期,原樓高19.35米,經數百年風雨,於1993年2月拆除,2001年2月重建,現樓原址原貌按原比例放大1.6倍,高36.09米,須彌座直徑79.99米,系二樓一底攢尖鋼混合結構建築,二樓、三樓分內兩層,內層四面各有六扇團櫺格花品門,下裙版刻浮雕,外層欄杆用花崗石砌成,均有花鳥魚石各類彩繪浮雕,栩栩如生。樓閣周身繪製各種山水圖案、花鳥魚蟲、古訓格言,整座樓臺金碧輝煌,登上此樓,景觀盡收眼底,頗為壯觀。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周曉光 攝

李家大院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李家大院坐落在北城文星街南段,佔地面積五千多平方米,分為九個組合體,每個組合體內又分為3-5個院落,僅臨街鋪面就有24間,是北城富商李盛堂(1915-1918)建蓋的明清式民居建築群,風格獨特。院內具有五步一臺,十步一景的奇妙景觀,2001年第九院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李家大院建築群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初公坊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又名惠鳳樓,位於北城文星街與南環路之交匯處。此坊是嘉慶四年(1799年)為紀念署理雲南布政司初保林,免除了玉溪民眾負擔伕馬攤派等苛捐,民眾感激他的惠政,尊稱他為初公,並建牌坊作為永久紀念,咸豐六年(1858年)毀於兵災,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李世昌倡議重建,1958年“大躍進”中被拆除,2000年由王秀珍出資重建 。

初公坊又名惠鳳樓,位於北城文星街與南環路之交匯處。嘉慶四年(1799年),署理雲南布政司初保林免除了玉溪民眾負擔伕馬攤派等苛捐,民眾感激他的惠政,尊稱他為初公,並建牌坊作為永久紀念,咸豐六年(1858年)毀於兵災,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李世昌倡議重建,1958年“被拆除,2000年由王秀珍出資重建 。

煥文塔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昔日千商雲集地,今朝故里寄鄉愁

古樓逝去建新樓,畫棟雕樑舊制留

◎王洪君

時光流逝,在鋼筋混凝土的包圍中,人們已無法回到過去感知那時的人文氣息。今天,跟隨我們走進北城,一起在那些古建築裡尋找記憶裡的古樸與美好。

北城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北城位於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北部,歷史悠久。北城地處滇中咽喉要道,商賈雲集,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自古便有“滇中商業碼頭”“商業重鎮”之稱。這裡人傑地靈,文物古蹟眾多,民謠是這樣說的:

哇家玉溪高古樓,半截矗在天裡頭。初一去燒香,十五才下樓,抬頭望望高古樓,帽子掉進溝溝頭。

高古樓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高古樓原名扶元閣,坐落在北城文星街、啟明街、長庚街交匯處,始建於明代中期,原樓高19.35米,經數百年風雨,於1993年2月拆除,2001年2月重建,現樓原址原貌按原比例放大1.6倍,高36.09米,須彌座直徑79.99米,系二樓一底攢尖鋼混合結構建築,二樓、三樓分內兩層,內層四面各有六扇團櫺格花品門,下裙版刻浮雕,外層欄杆用花崗石砌成,均有花鳥魚石各類彩繪浮雕,栩栩如生。樓閣周身繪製各種山水圖案、花鳥魚蟲、古訓格言,整座樓臺金碧輝煌,登上此樓,景觀盡收眼底,頗為壯觀。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周曉光 攝

李家大院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李家大院坐落在北城文星街南段,佔地面積五千多平方米,分為九個組合體,每個組合體內又分為3-5個院落,僅臨街鋪面就有24間,是北城富商李盛堂(1915-1918)建蓋的明清式民居建築群,風格獨特。院內具有五步一臺,十步一景的奇妙景觀,2001年第九院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李家大院建築群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初公坊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又名惠鳳樓,位於北城文星街與南環路之交匯處。此坊是嘉慶四年(1799年)為紀念署理雲南布政司初保林,免除了玉溪民眾負擔伕馬攤派等苛捐,民眾感激他的惠政,尊稱他為初公,並建牌坊作為永久紀念,咸豐六年(1858年)毀於兵災,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李世昌倡議重建,1958年“大躍進”中被拆除,2000年由王秀珍出資重建 。

初公坊又名惠鳳樓,位於北城文星街與南環路之交匯處。嘉慶四年(1799年),署理雲南布政司初保林免除了玉溪民眾負擔伕馬攤派等苛捐,民眾感激他的惠政,尊稱他為初公,並建牌坊作為永久紀念,咸豐六年(1858年)毀於兵災,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李世昌倡議重建,1958年“被拆除,2000年由王秀珍出資重建 。

煥文塔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煥文塔在北城環城南路南面約300米處,呈空心六角形,由田塔座、三層塔身、一個圓形帶六條稜線的塔身、兩個重疊在一起的青石寶蘆頂7個部分組成,塔高11.70米。全塔均為大塊青石砌成,第一層正面中間有一方形窗洞,窗洞上部的塔形雕文是“煥文塔”,左右有對聯一副:上聯“煥然起七級”,下聯“文乃重千秋 ”。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昔日千商雲集地,今朝故里寄鄉愁

古樓逝去建新樓,畫棟雕樑舊制留

◎王洪君

時光流逝,在鋼筋混凝土的包圍中,人們已無法回到過去感知那時的人文氣息。今天,跟隨我們走進北城,一起在那些古建築裡尋找記憶裡的古樸與美好。

北城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北城位於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北部,歷史悠久。北城地處滇中咽喉要道,商賈雲集,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自古便有“滇中商業碼頭”“商業重鎮”之稱。這裡人傑地靈,文物古蹟眾多,民謠是這樣說的:

哇家玉溪高古樓,半截矗在天裡頭。初一去燒香,十五才下樓,抬頭望望高古樓,帽子掉進溝溝頭。

高古樓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高古樓原名扶元閣,坐落在北城文星街、啟明街、長庚街交匯處,始建於明代中期,原樓高19.35米,經數百年風雨,於1993年2月拆除,2001年2月重建,現樓原址原貌按原比例放大1.6倍,高36.09米,須彌座直徑79.99米,系二樓一底攢尖鋼混合結構建築,二樓、三樓分內兩層,內層四面各有六扇團櫺格花品門,下裙版刻浮雕,外層欄杆用花崗石砌成,均有花鳥魚石各類彩繪浮雕,栩栩如生。樓閣周身繪製各種山水圖案、花鳥魚蟲、古訓格言,整座樓臺金碧輝煌,登上此樓,景觀盡收眼底,頗為壯觀。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周曉光 攝

李家大院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李家大院坐落在北城文星街南段,佔地面積五千多平方米,分為九個組合體,每個組合體內又分為3-5個院落,僅臨街鋪面就有24間,是北城富商李盛堂(1915-1918)建蓋的明清式民居建築群,風格獨特。院內具有五步一臺,十步一景的奇妙景觀,2001年第九院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李家大院建築群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初公坊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又名惠鳳樓,位於北城文星街與南環路之交匯處。此坊是嘉慶四年(1799年)為紀念署理雲南布政司初保林,免除了玉溪民眾負擔伕馬攤派等苛捐,民眾感激他的惠政,尊稱他為初公,並建牌坊作為永久紀念,咸豐六年(1858年)毀於兵災,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李世昌倡議重建,1958年“大躍進”中被拆除,2000年由王秀珍出資重建 。

初公坊又名惠鳳樓,位於北城文星街與南環路之交匯處。嘉慶四年(1799年),署理雲南布政司初保林免除了玉溪民眾負擔伕馬攤派等苛捐,民眾感激他的惠政,尊稱他為初公,並建牌坊作為永久紀念,咸豐六年(1858年)毀於兵災,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李世昌倡議重建,1958年“被拆除,2000年由王秀珍出資重建 。

煥文塔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煥文塔在北城環城南路南面約300米處,呈空心六角形,由田塔座、三層塔身、一個圓形帶六條稜線的塔身、兩個重疊在一起的青石寶蘆頂7個部分組成,塔高11.70米。全塔均為大塊青石砌成,第一層正面中間有一方形窗洞,窗洞上部的塔形雕文是“煥文塔”,左右有對聯一副:上聯“煥然起七級”,下聯“文乃重千秋 ”。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黃凱 攝

澀水井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昔日千商雲集地,今朝故里寄鄉愁

古樓逝去建新樓,畫棟雕樑舊制留

◎王洪君

時光流逝,在鋼筋混凝土的包圍中,人們已無法回到過去感知那時的人文氣息。今天,跟隨我們走進北城,一起在那些古建築裡尋找記憶裡的古樸與美好。

北城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北城位於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北部,歷史悠久。北城地處滇中咽喉要道,商賈雲集,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自古便有“滇中商業碼頭”“商業重鎮”之稱。這裡人傑地靈,文物古蹟眾多,民謠是這樣說的:

哇家玉溪高古樓,半截矗在天裡頭。初一去燒香,十五才下樓,抬頭望望高古樓,帽子掉進溝溝頭。

高古樓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高古樓原名扶元閣,坐落在北城文星街、啟明街、長庚街交匯處,始建於明代中期,原樓高19.35米,經數百年風雨,於1993年2月拆除,2001年2月重建,現樓原址原貌按原比例放大1.6倍,高36.09米,須彌座直徑79.99米,系二樓一底攢尖鋼混合結構建築,二樓、三樓分內兩層,內層四面各有六扇團櫺格花品門,下裙版刻浮雕,外層欄杆用花崗石砌成,均有花鳥魚石各類彩繪浮雕,栩栩如生。樓閣周身繪製各種山水圖案、花鳥魚蟲、古訓格言,整座樓臺金碧輝煌,登上此樓,景觀盡收眼底,頗為壯觀。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周曉光 攝

李家大院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李家大院坐落在北城文星街南段,佔地面積五千多平方米,分為九個組合體,每個組合體內又分為3-5個院落,僅臨街鋪面就有24間,是北城富商李盛堂(1915-1918)建蓋的明清式民居建築群,風格獨特。院內具有五步一臺,十步一景的奇妙景觀,2001年第九院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李家大院建築群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初公坊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又名惠鳳樓,位於北城文星街與南環路之交匯處。此坊是嘉慶四年(1799年)為紀念署理雲南布政司初保林,免除了玉溪民眾負擔伕馬攤派等苛捐,民眾感激他的惠政,尊稱他為初公,並建牌坊作為永久紀念,咸豐六年(1858年)毀於兵災,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李世昌倡議重建,1958年“大躍進”中被拆除,2000年由王秀珍出資重建 。

初公坊又名惠鳳樓,位於北城文星街與南環路之交匯處。嘉慶四年(1799年),署理雲南布政司初保林免除了玉溪民眾負擔伕馬攤派等苛捐,民眾感激他的惠政,尊稱他為初公,並建牌坊作為永久紀念,咸豐六年(1858年)毀於兵災,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李世昌倡議重建,1958年“被拆除,2000年由王秀珍出資重建 。

煥文塔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煥文塔在北城環城南路南面約300米處,呈空心六角形,由田塔座、三層塔身、一個圓形帶六條稜線的塔身、兩個重疊在一起的青石寶蘆頂7個部分組成,塔高11.70米。全塔均為大塊青石砌成,第一層正面中間有一方形窗洞,窗洞上部的塔形雕文是“煥文塔”,左右有對聯一副:上聯“煥然起七級”,下聯“文乃重千秋 ”。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黃凱 攝

澀水井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澀水井位於龍馬山南坡下,井中所湧水系自然泉水之佳品,含80多種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和20多種微量元素,水清涼、味略澀,飲後氣爽神清,食慾大增。澀水井歷史悠久,早在明末清初就是遠近聞名的勝地,清代《新興州志》將澀水井列入古蹟篇中,稱其為酸水井,每年春天,四方村民便扶老攜幼,紛紛來到澀水井暢飲。

百歲坊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昔日千商雲集地,今朝故里寄鄉愁

古樓逝去建新樓,畫棟雕樑舊制留

◎王洪君

時光流逝,在鋼筋混凝土的包圍中,人們已無法回到過去感知那時的人文氣息。今天,跟隨我們走進北城,一起在那些古建築裡尋找記憶裡的古樸與美好。

北城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北城位於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北部,歷史悠久。北城地處滇中咽喉要道,商賈雲集,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自古便有“滇中商業碼頭”“商業重鎮”之稱。這裡人傑地靈,文物古蹟眾多,民謠是這樣說的:

哇家玉溪高古樓,半截矗在天裡頭。初一去燒香,十五才下樓,抬頭望望高古樓,帽子掉進溝溝頭。

高古樓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高古樓原名扶元閣,坐落在北城文星街、啟明街、長庚街交匯處,始建於明代中期,原樓高19.35米,經數百年風雨,於1993年2月拆除,2001年2月重建,現樓原址原貌按原比例放大1.6倍,高36.09米,須彌座直徑79.99米,系二樓一底攢尖鋼混合結構建築,二樓、三樓分內兩層,內層四面各有六扇團櫺格花品門,下裙版刻浮雕,外層欄杆用花崗石砌成,均有花鳥魚石各類彩繪浮雕,栩栩如生。樓閣周身繪製各種山水圖案、花鳥魚蟲、古訓格言,整座樓臺金碧輝煌,登上此樓,景觀盡收眼底,頗為壯觀。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周曉光 攝

李家大院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李家大院坐落在北城文星街南段,佔地面積五千多平方米,分為九個組合體,每個組合體內又分為3-5個院落,僅臨街鋪面就有24間,是北城富商李盛堂(1915-1918)建蓋的明清式民居建築群,風格獨特。院內具有五步一臺,十步一景的奇妙景觀,2001年第九院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李家大院建築群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初公坊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又名惠鳳樓,位於北城文星街與南環路之交匯處。此坊是嘉慶四年(1799年)為紀念署理雲南布政司初保林,免除了玉溪民眾負擔伕馬攤派等苛捐,民眾感激他的惠政,尊稱他為初公,並建牌坊作為永久紀念,咸豐六年(1858年)毀於兵災,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李世昌倡議重建,1958年“大躍進”中被拆除,2000年由王秀珍出資重建 。

初公坊又名惠鳳樓,位於北城文星街與南環路之交匯處。嘉慶四年(1799年),署理雲南布政司初保林免除了玉溪民眾負擔伕馬攤派等苛捐,民眾感激他的惠政,尊稱他為初公,並建牌坊作為永久紀念,咸豐六年(1858年)毀於兵災,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李世昌倡議重建,1958年“被拆除,2000年由王秀珍出資重建 。

煥文塔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煥文塔在北城環城南路南面約300米處,呈空心六角形,由田塔座、三層塔身、一個圓形帶六條稜線的塔身、兩個重疊在一起的青石寶蘆頂7個部分組成,塔高11.70米。全塔均為大塊青石砌成,第一層正面中間有一方形窗洞,窗洞上部的塔形雕文是“煥文塔”,左右有對聯一副:上聯“煥然起七級”,下聯“文乃重千秋 ”。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黃凱 攝

澀水井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澀水井位於龍馬山南坡下,井中所湧水系自然泉水之佳品,含80多種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和20多種微量元素,水清涼、味略澀,飲後氣爽神清,食慾大增。澀水井歷史悠久,早在明末清初就是遠近聞名的勝地,清代《新興州志》將澀水井列入古蹟篇中,稱其為酸水井,每年春天,四方村民便扶老攜幼,紛紛來到澀水井暢飲。

百歲坊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百歲坊位於北城大營,是玉溪市境內僅存的一座青石牌坊。清光緒22年,光緒帝為五品封職馬學寬之妻百歲五品命婦馬氏下聖旨所立,右側門有楊高德題聯“人生不滿公能滿,世上難逢我竟逢”。2001年被列為市級文物。

借銀寺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昔日千商雲集地,今朝故里寄鄉愁

古樓逝去建新樓,畫棟雕樑舊制留

◎王洪君

時光流逝,在鋼筋混凝土的包圍中,人們已無法回到過去感知那時的人文氣息。今天,跟隨我們走進北城,一起在那些古建築裡尋找記憶裡的古樸與美好。

北城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北城位於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北部,歷史悠久。北城地處滇中咽喉要道,商賈雲集,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自古便有“滇中商業碼頭”“商業重鎮”之稱。這裡人傑地靈,文物古蹟眾多,民謠是這樣說的:

哇家玉溪高古樓,半截矗在天裡頭。初一去燒香,十五才下樓,抬頭望望高古樓,帽子掉進溝溝頭。

高古樓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高古樓原名扶元閣,坐落在北城文星街、啟明街、長庚街交匯處,始建於明代中期,原樓高19.35米,經數百年風雨,於1993年2月拆除,2001年2月重建,現樓原址原貌按原比例放大1.6倍,高36.09米,須彌座直徑79.99米,系二樓一底攢尖鋼混合結構建築,二樓、三樓分內兩層,內層四面各有六扇團櫺格花品門,下裙版刻浮雕,外層欄杆用花崗石砌成,均有花鳥魚石各類彩繪浮雕,栩栩如生。樓閣周身繪製各種山水圖案、花鳥魚蟲、古訓格言,整座樓臺金碧輝煌,登上此樓,景觀盡收眼底,頗為壯觀。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周曉光 攝

李家大院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李家大院坐落在北城文星街南段,佔地面積五千多平方米,分為九個組合體,每個組合體內又分為3-5個院落,僅臨街鋪面就有24間,是北城富商李盛堂(1915-1918)建蓋的明清式民居建築群,風格獨特。院內具有五步一臺,十步一景的奇妙景觀,2001年第九院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李家大院建築群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初公坊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又名惠鳳樓,位於北城文星街與南環路之交匯處。此坊是嘉慶四年(1799年)為紀念署理雲南布政司初保林,免除了玉溪民眾負擔伕馬攤派等苛捐,民眾感激他的惠政,尊稱他為初公,並建牌坊作為永久紀念,咸豐六年(1858年)毀於兵災,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李世昌倡議重建,1958年“大躍進”中被拆除,2000年由王秀珍出資重建 。

初公坊又名惠鳳樓,位於北城文星街與南環路之交匯處。嘉慶四年(1799年),署理雲南布政司初保林免除了玉溪民眾負擔伕馬攤派等苛捐,民眾感激他的惠政,尊稱他為初公,並建牌坊作為永久紀念,咸豐六年(1858年)毀於兵災,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李世昌倡議重建,1958年“被拆除,2000年由王秀珍出資重建 。

煥文塔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煥文塔在北城環城南路南面約300米處,呈空心六角形,由田塔座、三層塔身、一個圓形帶六條稜線的塔身、兩個重疊在一起的青石寶蘆頂7個部分組成,塔高11.70米。全塔均為大塊青石砌成,第一層正面中間有一方形窗洞,窗洞上部的塔形雕文是“煥文塔”,左右有對聯一副:上聯“煥然起七級”,下聯“文乃重千秋 ”。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黃凱 攝

澀水井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澀水井位於龍馬山南坡下,井中所湧水系自然泉水之佳品,含80多種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和20多種微量元素,水清涼、味略澀,飲後氣爽神清,食慾大增。澀水井歷史悠久,早在明末清初就是遠近聞名的勝地,清代《新興州志》將澀水井列入古蹟篇中,稱其為酸水井,每年春天,四方村民便扶老攜幼,紛紛來到澀水井暢飲。

百歲坊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百歲坊位於北城大營,是玉溪市境內僅存的一座青石牌坊。清光緒22年,光緒帝為五品封職馬學寬之妻百歲五品命婦馬氏下聖旨所立,右側門有楊高德題聯“人生不滿公能滿,世上難逢我竟逢”。2001年被列為市級文物。

借銀寺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周曉光 攝

借銀寺位於玉溪市以北20公里的刺桐關西面伽洛山,靠山有一座引人注目的寺閣,周圍翠竹叢生,顯得挺拔秀麗。寺裡有清代建寺時的碑文石刻,此寺它是一寺多廟,包括觀音寺、文星閣、土主廟、五司廟等在內。也叫它觀音寺。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昔日千商雲集地,今朝故里寄鄉愁

古樓逝去建新樓,畫棟雕樑舊制留

◎王洪君

時光流逝,在鋼筋混凝土的包圍中,人們已無法回到過去感知那時的人文氣息。今天,跟隨我們走進北城,一起在那些古建築裡尋找記憶裡的古樸與美好。

北城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北城位於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北部,歷史悠久。北城地處滇中咽喉要道,商賈雲集,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自古便有“滇中商業碼頭”“商業重鎮”之稱。這裡人傑地靈,文物古蹟眾多,民謠是這樣說的:

哇家玉溪高古樓,半截矗在天裡頭。初一去燒香,十五才下樓,抬頭望望高古樓,帽子掉進溝溝頭。

高古樓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高古樓原名扶元閣,坐落在北城文星街、啟明街、長庚街交匯處,始建於明代中期,原樓高19.35米,經數百年風雨,於1993年2月拆除,2001年2月重建,現樓原址原貌按原比例放大1.6倍,高36.09米,須彌座直徑79.99米,系二樓一底攢尖鋼混合結構建築,二樓、三樓分內兩層,內層四面各有六扇團櫺格花品門,下裙版刻浮雕,外層欄杆用花崗石砌成,均有花鳥魚石各類彩繪浮雕,栩栩如生。樓閣周身繪製各種山水圖案、花鳥魚蟲、古訓格言,整座樓臺金碧輝煌,登上此樓,景觀盡收眼底,頗為壯觀。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周曉光 攝

李家大院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李家大院坐落在北城文星街南段,佔地面積五千多平方米,分為九個組合體,每個組合體內又分為3-5個院落,僅臨街鋪面就有24間,是北城富商李盛堂(1915-1918)建蓋的明清式民居建築群,風格獨特。院內具有五步一臺,十步一景的奇妙景觀,2001年第九院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李家大院建築群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初公坊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又名惠鳳樓,位於北城文星街與南環路之交匯處。此坊是嘉慶四年(1799年)為紀念署理雲南布政司初保林,免除了玉溪民眾負擔伕馬攤派等苛捐,民眾感激他的惠政,尊稱他為初公,並建牌坊作為永久紀念,咸豐六年(1858年)毀於兵災,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李世昌倡議重建,1958年“大躍進”中被拆除,2000年由王秀珍出資重建 。

初公坊又名惠鳳樓,位於北城文星街與南環路之交匯處。嘉慶四年(1799年),署理雲南布政司初保林免除了玉溪民眾負擔伕馬攤派等苛捐,民眾感激他的惠政,尊稱他為初公,並建牌坊作為永久紀念,咸豐六年(1858年)毀於兵災,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李世昌倡議重建,1958年“被拆除,2000年由王秀珍出資重建 。

煥文塔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煥文塔在北城環城南路南面約300米處,呈空心六角形,由田塔座、三層塔身、一個圓形帶六條稜線的塔身、兩個重疊在一起的青石寶蘆頂7個部分組成,塔高11.70米。全塔均為大塊青石砌成,第一層正面中間有一方形窗洞,窗洞上部的塔形雕文是“煥文塔”,左右有對聯一副:上聯“煥然起七級”,下聯“文乃重千秋 ”。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黃凱 攝

澀水井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澀水井位於龍馬山南坡下,井中所湧水系自然泉水之佳品,含80多種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和20多種微量元素,水清涼、味略澀,飲後氣爽神清,食慾大增。澀水井歷史悠久,早在明末清初就是遠近聞名的勝地,清代《新興州志》將澀水井列入古蹟篇中,稱其為酸水井,每年春天,四方村民便扶老攜幼,紛紛來到澀水井暢飲。

百歲坊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百歲坊位於北城大營,是玉溪市境內僅存的一座青石牌坊。清光緒22年,光緒帝為五品封職馬學寬之妻百歲五品命婦馬氏下聖旨所立,右側門有楊高德題聯“人生不滿公能滿,世上難逢我竟逢”。2001年被列為市級文物。

借銀寺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周曉光 攝

借銀寺位於玉溪市以北20公里的刺桐關西面伽洛山,靠山有一座引人注目的寺閣,周圍翠竹叢生,顯得挺拔秀麗。寺裡有清代建寺時的碑文石刻,此寺它是一寺多廟,包括觀音寺、文星閣、土主廟、五司廟等在內。也叫它觀音寺。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昔日千商雲集地,今朝故里寄鄉愁

古樓逝去建新樓,畫棟雕樑舊制留

◎王洪君

時光流逝,在鋼筋混凝土的包圍中,人們已無法回到過去感知那時的人文氣息。今天,跟隨我們走進北城,一起在那些古建築裡尋找記憶裡的古樸與美好。

北城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北城位於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北部,歷史悠久。北城地處滇中咽喉要道,商賈雲集,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自古便有“滇中商業碼頭”“商業重鎮”之稱。這裡人傑地靈,文物古蹟眾多,民謠是這樣說的:

哇家玉溪高古樓,半截矗在天裡頭。初一去燒香,十五才下樓,抬頭望望高古樓,帽子掉進溝溝頭。

高古樓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高古樓原名扶元閣,坐落在北城文星街、啟明街、長庚街交匯處,始建於明代中期,原樓高19.35米,經數百年風雨,於1993年2月拆除,2001年2月重建,現樓原址原貌按原比例放大1.6倍,高36.09米,須彌座直徑79.99米,系二樓一底攢尖鋼混合結構建築,二樓、三樓分內兩層,內層四面各有六扇團櫺格花品門,下裙版刻浮雕,外層欄杆用花崗石砌成,均有花鳥魚石各類彩繪浮雕,栩栩如生。樓閣周身繪製各種山水圖案、花鳥魚蟲、古訓格言,整座樓臺金碧輝煌,登上此樓,景觀盡收眼底,頗為壯觀。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周曉光 攝

李家大院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李家大院坐落在北城文星街南段,佔地面積五千多平方米,分為九個組合體,每個組合體內又分為3-5個院落,僅臨街鋪面就有24間,是北城富商李盛堂(1915-1918)建蓋的明清式民居建築群,風格獨特。院內具有五步一臺,十步一景的奇妙景觀,2001年第九院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李家大院建築群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初公坊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又名惠鳳樓,位於北城文星街與南環路之交匯處。此坊是嘉慶四年(1799年)為紀念署理雲南布政司初保林,免除了玉溪民眾負擔伕馬攤派等苛捐,民眾感激他的惠政,尊稱他為初公,並建牌坊作為永久紀念,咸豐六年(1858年)毀於兵災,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李世昌倡議重建,1958年“大躍進”中被拆除,2000年由王秀珍出資重建 。

初公坊又名惠鳳樓,位於北城文星街與南環路之交匯處。嘉慶四年(1799年),署理雲南布政司初保林免除了玉溪民眾負擔伕馬攤派等苛捐,民眾感激他的惠政,尊稱他為初公,並建牌坊作為永久紀念,咸豐六年(1858年)毀於兵災,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李世昌倡議重建,1958年“被拆除,2000年由王秀珍出資重建 。

煥文塔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煥文塔在北城環城南路南面約300米處,呈空心六角形,由田塔座、三層塔身、一個圓形帶六條稜線的塔身、兩個重疊在一起的青石寶蘆頂7個部分組成,塔高11.70米。全塔均為大塊青石砌成,第一層正面中間有一方形窗洞,窗洞上部的塔形雕文是“煥文塔”,左右有對聯一副:上聯“煥然起七級”,下聯“文乃重千秋 ”。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黃凱 攝

澀水井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澀水井位於龍馬山南坡下,井中所湧水系自然泉水之佳品,含80多種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和20多種微量元素,水清涼、味略澀,飲後氣爽神清,食慾大增。澀水井歷史悠久,早在明末清初就是遠近聞名的勝地,清代《新興州志》將澀水井列入古蹟篇中,稱其為酸水井,每年春天,四方村民便扶老攜幼,紛紛來到澀水井暢飲。

百歲坊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百歲坊位於北城大營,是玉溪市境內僅存的一座青石牌坊。清光緒22年,光緒帝為五品封職馬學寬之妻百歲五品命婦馬氏下聖旨所立,右側門有楊高德題聯“人生不滿公能滿,世上難逢我竟逢”。2001年被列為市級文物。

借銀寺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周曉光 攝

借銀寺位於玉溪市以北20公里的刺桐關西面伽洛山,靠山有一座引人注目的寺閣,周圍翠竹叢生,顯得挺拔秀麗。寺裡有清代建寺時的碑文石刻,此寺它是一寺多廟,包括觀音寺、文星閣、土主廟、五司廟等在內。也叫它觀音寺。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黃凱 攝

大石板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昔日千商雲集地,今朝故里寄鄉愁

古樓逝去建新樓,畫棟雕樑舊制留

◎王洪君

時光流逝,在鋼筋混凝土的包圍中,人們已無法回到過去感知那時的人文氣息。今天,跟隨我們走進北城,一起在那些古建築裡尋找記憶裡的古樸與美好。

北城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北城位於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北部,歷史悠久。北城地處滇中咽喉要道,商賈雲集,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自古便有“滇中商業碼頭”“商業重鎮”之稱。這裡人傑地靈,文物古蹟眾多,民謠是這樣說的:

哇家玉溪高古樓,半截矗在天裡頭。初一去燒香,十五才下樓,抬頭望望高古樓,帽子掉進溝溝頭。

高古樓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高古樓原名扶元閣,坐落在北城文星街、啟明街、長庚街交匯處,始建於明代中期,原樓高19.35米,經數百年風雨,於1993年2月拆除,2001年2月重建,現樓原址原貌按原比例放大1.6倍,高36.09米,須彌座直徑79.99米,系二樓一底攢尖鋼混合結構建築,二樓、三樓分內兩層,內層四面各有六扇團櫺格花品門,下裙版刻浮雕,外層欄杆用花崗石砌成,均有花鳥魚石各類彩繪浮雕,栩栩如生。樓閣周身繪製各種山水圖案、花鳥魚蟲、古訓格言,整座樓臺金碧輝煌,登上此樓,景觀盡收眼底,頗為壯觀。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周曉光 攝

李家大院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李家大院坐落在北城文星街南段,佔地面積五千多平方米,分為九個組合體,每個組合體內又分為3-5個院落,僅臨街鋪面就有24間,是北城富商李盛堂(1915-1918)建蓋的明清式民居建築群,風格獨特。院內具有五步一臺,十步一景的奇妙景觀,2001年第九院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李家大院建築群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初公坊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又名惠鳳樓,位於北城文星街與南環路之交匯處。此坊是嘉慶四年(1799年)為紀念署理雲南布政司初保林,免除了玉溪民眾負擔伕馬攤派等苛捐,民眾感激他的惠政,尊稱他為初公,並建牌坊作為永久紀念,咸豐六年(1858年)毀於兵災,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李世昌倡議重建,1958年“大躍進”中被拆除,2000年由王秀珍出資重建 。

初公坊又名惠鳳樓,位於北城文星街與南環路之交匯處。嘉慶四年(1799年),署理雲南布政司初保林免除了玉溪民眾負擔伕馬攤派等苛捐,民眾感激他的惠政,尊稱他為初公,並建牌坊作為永久紀念,咸豐六年(1858年)毀於兵災,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李世昌倡議重建,1958年“被拆除,2000年由王秀珍出資重建 。

煥文塔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煥文塔在北城環城南路南面約300米處,呈空心六角形,由田塔座、三層塔身、一個圓形帶六條稜線的塔身、兩個重疊在一起的青石寶蘆頂7個部分組成,塔高11.70米。全塔均為大塊青石砌成,第一層正面中間有一方形窗洞,窗洞上部的塔形雕文是“煥文塔”,左右有對聯一副:上聯“煥然起七級”,下聯“文乃重千秋 ”。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黃凱 攝

澀水井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澀水井位於龍馬山南坡下,井中所湧水系自然泉水之佳品,含80多種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和20多種微量元素,水清涼、味略澀,飲後氣爽神清,食慾大增。澀水井歷史悠久,早在明末清初就是遠近聞名的勝地,清代《新興州志》將澀水井列入古蹟篇中,稱其為酸水井,每年春天,四方村民便扶老攜幼,紛紛來到澀水井暢飲。

百歲坊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百歲坊位於北城大營,是玉溪市境內僅存的一座青石牌坊。清光緒22年,光緒帝為五品封職馬學寬之妻百歲五品命婦馬氏下聖旨所立,右側門有楊高德題聯“人生不滿公能滿,世上難逢我竟逢”。2001年被列為市級文物。

借銀寺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周曉光 攝

借銀寺位於玉溪市以北20公里的刺桐關西面伽洛山,靠山有一座引人注目的寺閣,周圍翠竹叢生,顯得挺拔秀麗。寺裡有清代建寺時的碑文石刻,此寺它是一寺多廟,包括觀音寺、文星閣、土主廟、五司廟等在內。也叫它觀音寺。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黃凱 攝

大石板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大石板村位於北城西邊,距離北城16公里,交通方便,天藍水清,風景秀麗,氣候宜人,人勤物豐。全村耕地面積 1353畝,林地6008畝,共有經濟林果地201畝,森林資源豐富,生態環境保護良好,是被果樹林木包圍的村莊。大石板世代居住著彝族和白族,有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傳統,不僅有宜人的自然風光,還有獨特的民族風情,徜徉在‘樹樹皆春色,山山唯蒼翠’的世外桃源裡,是一個鄉村旅遊的理想場地。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昔日千商雲集地,今朝故里寄鄉愁

古樓逝去建新樓,畫棟雕樑舊制留

◎王洪君

時光流逝,在鋼筋混凝土的包圍中,人們已無法回到過去感知那時的人文氣息。今天,跟隨我們走進北城,一起在那些古建築裡尋找記憶裡的古樸與美好。

北城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北城位於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北部,歷史悠久。北城地處滇中咽喉要道,商賈雲集,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自古便有“滇中商業碼頭”“商業重鎮”之稱。這裡人傑地靈,文物古蹟眾多,民謠是這樣說的:

哇家玉溪高古樓,半截矗在天裡頭。初一去燒香,十五才下樓,抬頭望望高古樓,帽子掉進溝溝頭。

高古樓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高古樓原名扶元閣,坐落在北城文星街、啟明街、長庚街交匯處,始建於明代中期,原樓高19.35米,經數百年風雨,於1993年2月拆除,2001年2月重建,現樓原址原貌按原比例放大1.6倍,高36.09米,須彌座直徑79.99米,系二樓一底攢尖鋼混合結構建築,二樓、三樓分內兩層,內層四面各有六扇團櫺格花品門,下裙版刻浮雕,外層欄杆用花崗石砌成,均有花鳥魚石各類彩繪浮雕,栩栩如生。樓閣周身繪製各種山水圖案、花鳥魚蟲、古訓格言,整座樓臺金碧輝煌,登上此樓,景觀盡收眼底,頗為壯觀。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周曉光 攝

李家大院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李家大院坐落在北城文星街南段,佔地面積五千多平方米,分為九個組合體,每個組合體內又分為3-5個院落,僅臨街鋪面就有24間,是北城富商李盛堂(1915-1918)建蓋的明清式民居建築群,風格獨特。院內具有五步一臺,十步一景的奇妙景觀,2001年第九院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李家大院建築群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初公坊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又名惠鳳樓,位於北城文星街與南環路之交匯處。此坊是嘉慶四年(1799年)為紀念署理雲南布政司初保林,免除了玉溪民眾負擔伕馬攤派等苛捐,民眾感激他的惠政,尊稱他為初公,並建牌坊作為永久紀念,咸豐六年(1858年)毀於兵災,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李世昌倡議重建,1958年“大躍進”中被拆除,2000年由王秀珍出資重建 。

初公坊又名惠鳳樓,位於北城文星街與南環路之交匯處。嘉慶四年(1799年),署理雲南布政司初保林免除了玉溪民眾負擔伕馬攤派等苛捐,民眾感激他的惠政,尊稱他為初公,並建牌坊作為永久紀念,咸豐六年(1858年)毀於兵災,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李世昌倡議重建,1958年“被拆除,2000年由王秀珍出資重建 。

煥文塔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煥文塔在北城環城南路南面約300米處,呈空心六角形,由田塔座、三層塔身、一個圓形帶六條稜線的塔身、兩個重疊在一起的青石寶蘆頂7個部分組成,塔高11.70米。全塔均為大塊青石砌成,第一層正面中間有一方形窗洞,窗洞上部的塔形雕文是“煥文塔”,左右有對聯一副:上聯“煥然起七級”,下聯“文乃重千秋 ”。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黃凱 攝

澀水井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澀水井位於龍馬山南坡下,井中所湧水系自然泉水之佳品,含80多種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和20多種微量元素,水清涼、味略澀,飲後氣爽神清,食慾大增。澀水井歷史悠久,早在明末清初就是遠近聞名的勝地,清代《新興州志》將澀水井列入古蹟篇中,稱其為酸水井,每年春天,四方村民便扶老攜幼,紛紛來到澀水井暢飲。

百歲坊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百歲坊位於北城大營,是玉溪市境內僅存的一座青石牌坊。清光緒22年,光緒帝為五品封職馬學寬之妻百歲五品命婦馬氏下聖旨所立,右側門有楊高德題聯“人生不滿公能滿,世上難逢我竟逢”。2001年被列為市級文物。

借銀寺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周曉光 攝

借銀寺位於玉溪市以北20公里的刺桐關西面伽洛山,靠山有一座引人注目的寺閣,周圍翠竹叢生,顯得挺拔秀麗。寺裡有清代建寺時的碑文石刻,此寺它是一寺多廟,包括觀音寺、文星閣、土主廟、五司廟等在內。也叫它觀音寺。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黃凱 攝

大石板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大石板村位於北城西邊,距離北城16公里,交通方便,天藍水清,風景秀麗,氣候宜人,人勤物豐。全村耕地面積 1353畝,林地6008畝,共有經濟林果地201畝,森林資源豐富,生態環境保護良好,是被果樹林木包圍的村莊。大石板世代居住著彝族和白族,有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傳統,不僅有宜人的自然風光,還有獨特的民族風情,徜徉在‘樹樹皆春色,山山唯蒼翠’的世外桃源裡,是一個鄉村旅遊的理想場地。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徐永健 攝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昔日千商雲集地,今朝故里寄鄉愁

古樓逝去建新樓,畫棟雕樑舊制留

◎王洪君

時光流逝,在鋼筋混凝土的包圍中,人們已無法回到過去感知那時的人文氣息。今天,跟隨我們走進北城,一起在那些古建築裡尋找記憶裡的古樸與美好。

北城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北城位於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北部,歷史悠久。北城地處滇中咽喉要道,商賈雲集,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自古便有“滇中商業碼頭”“商業重鎮”之稱。這裡人傑地靈,文物古蹟眾多,民謠是這樣說的:

哇家玉溪高古樓,半截矗在天裡頭。初一去燒香,十五才下樓,抬頭望望高古樓,帽子掉進溝溝頭。

高古樓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高古樓原名扶元閣,坐落在北城文星街、啟明街、長庚街交匯處,始建於明代中期,原樓高19.35米,經數百年風雨,於1993年2月拆除,2001年2月重建,現樓原址原貌按原比例放大1.6倍,高36.09米,須彌座直徑79.99米,系二樓一底攢尖鋼混合結構建築,二樓、三樓分內兩層,內層四面各有六扇團櫺格花品門,下裙版刻浮雕,外層欄杆用花崗石砌成,均有花鳥魚石各類彩繪浮雕,栩栩如生。樓閣周身繪製各種山水圖案、花鳥魚蟲、古訓格言,整座樓臺金碧輝煌,登上此樓,景觀盡收眼底,頗為壯觀。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周曉光 攝

李家大院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李家大院坐落在北城文星街南段,佔地面積五千多平方米,分為九個組合體,每個組合體內又分為3-5個院落,僅臨街鋪面就有24間,是北城富商李盛堂(1915-1918)建蓋的明清式民居建築群,風格獨特。院內具有五步一臺,十步一景的奇妙景觀,2001年第九院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李家大院建築群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初公坊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又名惠鳳樓,位於北城文星街與南環路之交匯處。此坊是嘉慶四年(1799年)為紀念署理雲南布政司初保林,免除了玉溪民眾負擔伕馬攤派等苛捐,民眾感激他的惠政,尊稱他為初公,並建牌坊作為永久紀念,咸豐六年(1858年)毀於兵災,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李世昌倡議重建,1958年“大躍進”中被拆除,2000年由王秀珍出資重建 。

初公坊又名惠鳳樓,位於北城文星街與南環路之交匯處。嘉慶四年(1799年),署理雲南布政司初保林免除了玉溪民眾負擔伕馬攤派等苛捐,民眾感激他的惠政,尊稱他為初公,並建牌坊作為永久紀念,咸豐六年(1858年)毀於兵災,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李世昌倡議重建,1958年“被拆除,2000年由王秀珍出資重建 。

煥文塔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煥文塔在北城環城南路南面約300米處,呈空心六角形,由田塔座、三層塔身、一個圓形帶六條稜線的塔身、兩個重疊在一起的青石寶蘆頂7個部分組成,塔高11.70米。全塔均為大塊青石砌成,第一層正面中間有一方形窗洞,窗洞上部的塔形雕文是“煥文塔”,左右有對聯一副:上聯“煥然起七級”,下聯“文乃重千秋 ”。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黃凱 攝

澀水井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澀水井位於龍馬山南坡下,井中所湧水系自然泉水之佳品,含80多種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和20多種微量元素,水清涼、味略澀,飲後氣爽神清,食慾大增。澀水井歷史悠久,早在明末清初就是遠近聞名的勝地,清代《新興州志》將澀水井列入古蹟篇中,稱其為酸水井,每年春天,四方村民便扶老攜幼,紛紛來到澀水井暢飲。

百歲坊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百歲坊位於北城大營,是玉溪市境內僅存的一座青石牌坊。清光緒22年,光緒帝為五品封職馬學寬之妻百歲五品命婦馬氏下聖旨所立,右側門有楊高德題聯“人生不滿公能滿,世上難逢我竟逢”。2001年被列為市級文物。

借銀寺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周曉光 攝

借銀寺位於玉溪市以北20公里的刺桐關西面伽洛山,靠山有一座引人注目的寺閣,周圍翠竹叢生,顯得挺拔秀麗。寺裡有清代建寺時的碑文石刻,此寺它是一寺多廟,包括觀音寺、文星閣、土主廟、五司廟等在內。也叫它觀音寺。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黃凱 攝

大石板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大石板村位於北城西邊,距離北城16公里,交通方便,天藍水清,風景秀麗,氣候宜人,人勤物豐。全村耕地面積 1353畝,林地6008畝,共有經濟林果地201畝,森林資源豐富,生態環境保護良好,是被果樹林木包圍的村莊。大石板世代居住著彝族和白族,有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傳統,不僅有宜人的自然風光,還有獨特的民族風情,徜徉在‘樹樹皆春色,山山唯蒼翠’的世外桃源裡,是一個鄉村旅遊的理想場地。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徐永健 攝

在玉溪的這座古城裡,讓我們一起感受歷史濃厚的氣息

周曉光 攝

來源:玉溪旅遊、視創文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