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仲文對有錢任性的中國足球有什麼辦法?

足球 苟仲文 中國足球 中超 金汕 2017-04-01

苟仲文總局長在兩會“部長通道”回答了“中超天價球員”的問題,他說這是一個很尖銳的問題。天價球員是投資足球的人“有錢就任性”造成的現象,他們意在商業,而不是足球,所以國家體育總局對此保持高度的警惕,現在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整治措施,下一步還會有更嚴格的整肅措施出臺。此外,也希望媒體繼續關注足球,支持足球,同時譴責這種不利於足球發展的行為。

苟仲文對有錢任性的中國足球有什麼辦法?

新官上任還真是顯示了壯士斷腕的決心,苟仲文談到的問題其實已經延續多年了,但也許迷戀足球GDP,也許怕失去足球的繁榮,也許要讓高層領導高興(其實這種搞法很可能已經引起高層警惕),不僅沒有任何應對措施,反而愈演愈烈,以至於一個在國際市場100萬美元都沒人要的中國球員身價能炒到上億。一個外援到中國能夠翻若干倍,“錢多人傻快去”成了國外俱樂部對中超的共識。巨大的投入打造號稱世界第幾大足球市場的中國成了一個怪胎,怪在別人花一個億辦成的事到這裡要十個億,怪在職業化20多年水平不漲淪為亞洲二流有時三流……苟仲文一語中的:“他們意在商業,而不是足球”!

如此高昂的運營費用,為什麼各俱樂部依然樂此不疲?很明顯,俱樂部覺得還是有利可圖。最大的“利”是什麼?就是俱樂部是一個重量級的大廣告公司,一個賽季下來效益遠遠超過十億元廣告費,想出名上中超,絕對物有所值,更不要說還能得到所在城市的優惠政策了。我們不妨回憶一下21年職業聯賽所經歷的兩個王朝,一個是大連(從萬達到實德),聯賽八冠王與參加亞洲俱樂部的不俗戰績奠定了它的輝煌王朝,而今天的首富王健林恰恰是大連萬達的創始人。另一個是奪得2個亞冠和6個聯賽冠軍的廣州恆大,它的業績使並不為很多人知曉的恆大和許家印成為家喻戶曉的企業與風雲人物。他們也給後來者作了成功的示範。

但萬達與恆大幾乎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運作方式,前者用大連本地豐富的人才資源加引進郝海東就卓然自立。而恆大則在幾乎沒有本土球員的情況下用經濟槓桿鑄就了令人豔羨的業績。

恆大的效應不僅是足球的,也是經濟的,尤其還是政治的。不少俱樂部茅塞頓開,沒想到足球還有這等正能量,我們咋沒想到呢?!於是民企加大投入,國企不僅自己想加大,其上級管理層也在埋怨為什麼當初沒有恆大的眼光?真如足壇的一句流行語:恆大把一些俱樂部快逼瘋了。幾年來無論引進球員還是各項運作費用都在大舉飆升,在頭腦發熱的時候難道不該想想,裡面真的沒有泡沫?

有泡沫,但過去總局都不想管誰還管得了?如今新局長想管,真的很快能夠管住嗎?千萬不要低估那些為了商業而不是為了足球的投資人,他們很有對策讓你的改革成為笑柄。

其實早在王俊生時代就有過限薪措施,但前衛寰島一個百萬元簽字費就讓限薪令成為一張廢紙。之後限薪就是找死,幾年前一個億奪冠,現在5個億未必能保級,誰還敢限薪?

其實關於“中國足球中長期規劃綱要(討論稿)”已經找到了命脈,規劃強調“推進職業俱樂部股份化、中性化”,也正是想讓中國職業聯賽能可持續發展。當今世界足壇像中國這樣成了企業冠名大雜燴絕無僅有,這裡完全是被足球之外的商業綁架了。

廣告足球的弊端也是明顯的。既然是“廣告公司”,那何須自己培養青少年,有好的花高價買過來就行了;既然是“廣告公司”,那就不能按球員本身的價值而是廣告推銷的價值來支付酬勞;既然是“廣告公司”,那過把癮就走還管什麼百年俱樂部?所以儘快取消企業冠名讓俱樂部命名中性化是唯一的出路!有人擔心,不掛名聯賽還不垮了?不會!足球本身就是產業,5年80億的轉播費就是足球自身的價值,除去電視版權有巨大收入,其它方面也可以規避投資風險。日本俱樂部多采用股份制就值得借鑑,他們認為如果只由一家財團來運作俱樂部,當這家財團出現財政問題後,俱樂部就難以維繼,球員就面臨生存問題了,這在中國的確多次出現過,其原因在於單一資本十分脆弱。如果形成多家共同參與的股份制,即使其中一兩個財團出現財政困難,俱樂部的發展也不會受到致命性的影響。像FC東京的資金是由256個團體提供的,四成資本金主要來源於14個財團,其中東京電力、新日本石油、清水建設等各佔5%,另外60%的股本金則由東京各個社區的個人或商店提供。這種情況也不可能給一家企業命名,這使急功近利的心態也會少許多,而他們極力打造的是一支年輕有活力、享受快樂,並且有著超強心理承受能力的球隊。這種方式讓這個地區更多的人來參與足球,尤其吸引了眾多的青少年。日本頂級的J1聯賽,他們的工資遠遠低於中超球員。但符合市場規律的作法使他們聯賽健康有序地發展,不僅培養了不少亞洲一流球員並一再在世界盃外圍賽輕鬆出線,而且假賭黑等負面的東西也很少。

我想,苟仲文總局長的治理先從“推進職業俱樂部股份化、中性化”做起,這是最有效遏制“有錢就任性”的辦法,否則根本治不了他們的任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