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國腳一進國家隊就出工不出力,足協制定的這一招讓人捧腹

為防國腳一進國家隊就出工不出力,足協制定的這一招讓人捧腹

12月20日下午,在2018賽季中國職業聯賽總結大會上,中國足協黨委書記杜兆才提出:為了打好2022年世界盃預選賽力爭進入決賽圈的計劃,將全力打造能征善戰、作風優良的男足國家隊,建立國家隊准入制度,簽署為國征戰承諾書,同時由俱樂部投資人組成備戰督導團,與俱樂部簽訂支持國家隊備戰公約。這一個個行政命令式的計劃,讓人不禁搖頭捧腹。

過去一段時間,中國男足的國腳們確實經常出現一到國家隊就開始散步,回到俱樂部就生龍活虎的現象。面對國腳們渾渾噩噩的表現,球迷們自然也是義憤填膺。但是,像中國足協想出來的這種籤承諾書、成立督導團的作用能有多大呢?

試想一下,公司在衝刺一個很難完成的任務時要求員工簽訂責任狀,員工們會是什麼心態?這讓人感覺像是上級領導在分攤壓力,不管你能不能完成任務,簽了字,你就得承擔責任。真正能起到多少正面作用呢?各位可以自己尋思一下。

杜書記的發言中提出這是為了整治個別球員一進國家隊就消極怠工的問題,引導球員為國爭光,增強球員的國家榮譽感。出發點雖好,但是國腳們進國家隊消極怠工的原因僅僅就是因為沒有國家榮譽感這些精神上的缺失嗎?我想,更多的應該正處在聯賽進程中的國腳們潛意識裡會擔心國家隊比賽受傷會影響俱樂部,而且國家隊的熱身賽都是些不痛不癢的例行公事,贏了改變不了國家隊在球迷和媒體心中的“痰盂”地位,輸了也就是罵罵,下次還得他們來踢。總之,就是蝨子多了不怕癢。

要想改變一些球員的這種心理暗示,恐怕不是籤個承諾書,成立個督導團能解決的。首先,我們能夠看到世界盃預算賽和十二強賽時,國腳們的拼勁還是足夠的,這充分說明了比賽性質不一樣,球員就會有不一樣的態度,世界上任何一支國家隊都會存在這種現象,法國隊還在熱身賽時輸給過國足呢。其次,我們目前各級能入選國字號球隊的球員水平確實不怎麼樣,這個是必須要接受的現實,水平不夠的球員踢出來的比賽結果和過程肯定不會好到哪去,這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將是一個常態,這個常態不是足協組織幾次軍訓就能改善的。再者,能真正進入國家隊的球員來來去去也就那麼多,國家隊又經常沒有正式比賽的目標,所謂的主力球員自然會在一些熱身賽上有所懈怠,我們反而經常看到類似於範曉冬這種邊緣國家進入國家隊時拼勁十足,毫無保留的場面。

如果一個人是被趕鴨子上架去完成一件事情,他一定是滿臉不情願的做到哪是哪。相反,如果他有了明確的目標,而且這個目標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只要內心足夠堅定,相信他一定會為此傾盡所有。球員首先是人,期望足協不要再用這些形式主義來體現自己的存在感。解決好國字號選拔的良性競爭,客觀看待球員現階段水平才能腳踏實地。中國足球從來不缺乏形式,缺的是耐心和創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