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劃分為1市1區5縣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糖都”之稱

左江 明江 經濟 戰國時期 2018旅遊地理 2018-12-03
廣西劃分為1市1區5縣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糖都”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5縣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糖都”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5縣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糖都”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5縣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糖都”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5縣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糖都”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5縣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糖都”之稱

崇左,廣西壯族自治區所轄地級市,環北部灣城市群城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南部,地理座標在北緯21°36`~23°22`,東經106°33`~108°6`之間,東及東南部接南寧市、欽州市,北鄰百色市,西與與越南接壤,是廣西邊境線陸路最長的地級市,總面積17440平方公里。 [1-2]

崇左市是中國通往東盟最便捷的陸路大通道,是中越兩廊一圈和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城市、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市之一,設有國家一類口岸3個、二類口岸4個、邊民互市點13個,是中國邊境口岸最多的城市。 [2]

崇左市地勢大致呈西北及西南略高,向東傾斜,地處北迴歸線以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有豐富的物產資源,被譽為中國的糖都和錳都,是中國最大的甘蔗種植、蔗糖生產基地;境內居住著28個民族,有跨國大瀑布德天瀑布、世界文化遺產左江花山岩畫、世界八大斜塔之一的左江斜塔、扶綏縣金雞巖、憑祥友誼關等著名旅遊景點。 [3]

截至2018年,崇左市轄1個市轄區和5個縣(江州區、大新縣、扶綏縣、龍州縣、天等縣、寧明縣),代管憑祥市。2015年,全市戶籍總人口248.80萬人,常住人口205.45萬人,城鎮人口74.54萬人,2016年,全區生產總值766.2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7161元。 [4] 2016年9月,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廣西劃分為1市1區5縣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糖都”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5縣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糖都”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5縣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糖都”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5縣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糖都”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5縣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糖都”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5縣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糖都”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5縣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糖都”之稱

歷史沿革

崇左為壯族先民駱越民族聚居之地。戰國時期,嶺南稱百越之地,崇左屬百越的一部分。 [9] 秦始皇統一中國時,今崇左市轄地屬象郡。漢時屬象郡、鬱林郡。隋時屬鬱林郡。唐屬嶺南西道。宋末屬邕州。元建置為行省制,省下以路領府、府領州、州領縣,境內屬太平路、思明路、鎮安路、龍州萬戶府等。 [10]

明撤銷行省制,設府、州、縣三級制,境域分屬太平府、南寧府、思明府、思恩府等。 [10]

清改司為省,省以下以府領州、縣。轄區內分屬太平府、鎮安府。 [10]

民國初年,改省、府、州(縣)三級製為省、道、縣,境內屬鎮南道等。 [10]

民國十八年(1929年),境內所有土廳、州、縣、司全部改土歸流,即廢除世襲土司,改行臨時任命的流官統治,在原土司地區實行和漢族地區相同的政治制度,併入或分置為扶南、綏淥、同正、崇善、左縣、寧明、思樂、明江、龍州、上金、養利、萬承、雷平、龍茗、鎮結、向都、憑祥等縣。 [10]

民國十九年(1930年),實行民團制度,境內分屬龍州、靖西、百色、南寧民團區。 [10]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境內屬第十二行政督察區(原龍州區)。至解放前夕,境內共有17個縣,其中扶南、綏淥、同正3縣屬第四區(南寧區),鎮結、向都、龍茗3縣屬第六區(靖西區),龍津(原龍州縣)、上金、崇善、左縣、寧明、思樂、明江、憑祥、養利、萬承、雷平11個縣屬第七區(龍州區)。 [10]

解放後,在廣西省人民政府領導下,今崇左境域和周邊地區,曾設有南寧、龍州、武鳴3個行政專員公署(專區)。 [10]

1951年1月,武鳴專區撤銷。 [10]

1952年8月11日,南寧專區改稱賓陽專區,轄邕寧、橫縣、賓陽、武鳴、永淳、上林、馬山、遷江、貴縣等9個縣。龍州專區改稱崇左專區,轄鎮都、上思、扶綏(扶南、同正、綏淥3縣合併置扶綏縣,以扶南、綏淥2縣字首為縣名)、大新(雷平、萬承、養利3縣合併置大新縣)、麗江(龍津、上金2縣合併置麗江縣)、崇左(崇善縣和左縣合併置崇左縣,以崇善、左縣2縣字首為縣名,“崇左”由此而得名)、鎮南、思樂等8個縣。 [10]

1952年12月9日,桂西壯族自治區成立,轄百色、宜山、柳州、賓陽、崇左等5個專區。 [10]

1953年4月23日,賓陽、崇左兩專區合併為邕寧專區。同年,桂西壯族自治區又撤銷邕寧專區,直轄其所屬的邕寧、武鳴、橫縣、賓陽、上林、馬山、隆安、扶綏、崇左、大新、鎮都、寧明(思樂、鎮南2縣合併置寧明縣)、上思、龍津(因麗江縣名與雲南省麗江縣同名,政務院批准廣西麗江縣複稱龍津縣)、都安等15個縣。 [10]

1955年7月12日,桂西壯族自治區增置並直轄縣級憑祥鎮。 [10]

1956年3月2日,桂西壯族自治區改為桂西壯族自治州。11月,國務院批准撤銷憑祥鎮,設立憑祥市,直隸桂西壯族自治州。 [10]

廣西劃分為1市1區5縣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糖都”之稱

崇左

1957年3月27日,桂西壯族自治州直轄的鎮都縣更名為天等縣。桂西壯族自治州直轄邕寧、賓陽、橫縣、武鳴、上林、馬山、崇左、隆安、龍津、大新、天等、扶綏、上思、寧明等14個縣及憑祥市,管轄百色和宜山兩個地區。12月,撤銷桂西壯族自治州,其直轄縣市由新置的邕寧專區管轄,都安瑤族自治縣改屬邕寧專區。百色、宜山兩地區亦分別改為專區,屬縣依舊。 [10]

1958年,邕寧專區轄邕寧、武鳴、橫縣、賓陽、上林、馬山、隆安、上思、扶綏、崇左、大新、天等、寧明、龍津、都安瑤族自治縣等縣和憑祥市。9月,政社合一階段,邕寧專區改稱南寧地委。11月,南寧地委改稱南寧專區。 [10]

1960年5月27日,國務院批准,龍津縣更名為龍州縣。 [10]

1965年5月18日,南寧專區析出都安瑤族自治縣,劃歸河池專區管轄;6月26日,析出上思縣,劃歸欽州專區管轄。 [10]

1971年,南寧專區更名為南寧地區。轄邕寧、武鳴、橫縣、賓陽、上林、馬山、隆安、扶綏、崇左、大新、天等、寧明、龍州13個縣和憑祥市。 [10]

1983年10月,邕寧、武鳴兩縣劃歸南寧市管轄。南寧地區轄橫縣、賓陽、上林、馬山、隆安、扶綏、崇左、大新、天等、寧明、龍州11個縣和憑祥市。 [10]

2002年12月2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南寧地區和崇左縣,設立地級崇左市,原崇左縣改稱江州區。 [10]

2003年1月22日,自治區人民政府撤銷南寧地區,設立地級崇左市並調整南寧市行政區域,將橫縣、賓陽、上林、馬山、隆安縣劃歸南寧市管轄,崇左縣改稱江州區,地級崇左市管轄扶綏、大新、天等、龍州、寧明縣和江州區,代管縣級憑祥市。8月6日,地級崇左市正式掛牌成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