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先生評點秦始皇焚書坑儒,以及《春秋》與《左傳》的關係

左傳 中國歷史 國學 孔子 閒聊一刻 閒聊一刻 2017-07-27
<div><p><img src='full/e1f72dec1edb5f6f58dc0134a2fd7a35298d29bf' img_width='851' img_height='1280' alt='王陽明先生評點秦始皇焚書坑儒,以及《春秋》與《左傳》的關係' inline='0'></p><p>先生說:“《春秋》以後,各種繁雜的文辭日益盛行,天下也就更加混亂。秦始皇因焚書得罪了天下的讀書人,固然是出於一己的私心,也確實不應該焚燬《六經》。但如果當時秦始皇的目的在於彰明聖賢之道,把那些離經叛道的書籍統統焚燬,倒正合了孔子刪述《六經》的用意。自從秦漢以來,崇尚文辭的風氣又日益盛行,要想根除這一風氣恐怕不可能了。只能效法孔子,選取那些與《六經》的道理接近的加以宣傳表彰,這樣其他異端邪說就會慢慢自行滅絕。天下沒有治理好的原因,就在於文辭盛行而實行衰敗。每個人都提出自己的見解,新奇的觀點競相高下,眩惑人的耳目以得到名聲。而這隻能混淆天下人的視聽,使得天下靡亂相爭、崇尚文辭,以求得在世上出名,卻不再知道還有實事求是、返璞歸真的做法。這都是那些著作闡述經典的人所開的風氣。”</p><p><img src='full/4cd0feae9678b669d84d79c17c4b8b640c46755d' img_width='908' img_height='450' alt='王陽明先生評點秦始皇焚書坑儒,以及《春秋》與《左傳》的關係' inline='0'></p><p>徐愛說:“著述也有不能缺少的理由,例如《春秋》這部典籍,如果沒有《左傳》作為註腳,恐怕也很難理解。”</p><p>先生說:“《春秋》的微言大義如果必須有《左傳》才能明白,那就變成猜謎語了。聖人為何要寫這些晦澀難懂的文章呢?《左傳》大多是魯國史書的舊文,如果讀《春秋》必須參考《左傳》才能明白,那孔子又何苦要把魯國史書刪改成《春秋》呢?”</p><p>徐愛說:“程頤先生也曾說過:‘《左傳》就好比一個一個的案子,而《春秋》則是對案子的截斷。’比如《春秋》記載著殺某個國君、討伐某個國家,如果不明白這些事情的經過,恐怕也很難做出裁斷。”</p><p>先生說:“程頤先生這句話恐怕也是沿襲後世儒者的說法,沒有真正領會聖人寫這些經典的本意。比如寫‘弒君’,那麼殺害國君本身就是大罪,何必要問他殺害國君的詳情?征戰討伐的命令應該由天子發佈,書中寫‘伐國’,就是諸侯擅自討伐某國,這本身就是大罪,何必要問討伐某國的詳情?聖人闡述《六經》,只是為了端正人的心思,只是要存養天理、去除人慾。對於存養天理、去除人慾的事情,孔子曾經就說過。有時候學生來請教,就因人而異來講解。但也不肯多說,因為擔心學生們專注於言辭表達。所以孔子說‘我不想說什麼了’。如果《春秋》裡都是一些放縱私慾、泯滅天理的事情,又怎麼能夠詳細地告訴世人呢?這豈不是教導人去作奸犯科嗎?所以孟子說:‘孔子的門下不記述齊桓公、晉文公的事蹟,所以他們征戰侵伐的事情就沒有流傳後世。’這是孔子一派的家法。後世的儒者只是去討論霸道的學問,所以他們要去了解許多陰謀詭計的事情。這全都是出於功利之心,與孔子刪述《六經》的宗旨背道而馳,怎麼能夠想得明白呢?”</p><p><img src='full/99efc16131d6a3c464912b1eeb1f9d3057392f01' img_width='680' img_height='452' alt='王陽明先生評點秦始皇焚書坑儒,以及《春秋》與《左傳》的關係' inline='0'></p></div>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