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

國學文化精讀——倡導詩意生活態度


"

國學文化精讀——倡導詩意生活態度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左傳》,是左丘明為《春秋》所作的傳(傳:解說經義的文字),全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簡稱《左傳》。《左傳》既是經書,又是史書。因它解釋《春秋》,被後世列為“十三經”之一,本就是一部經學著作;又因它是以具體而豐滿的史實來解釋經義的,並非空洞的說理,所以也是一部史學名著,以魯國國君的順序編年,主要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歷史。

其中記載了很多言論,在今天仍有借鑑意義。

"

國學文化精讀——倡導詩意生活態度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左傳》,是左丘明為《春秋》所作的傳(傳:解說經義的文字),全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簡稱《左傳》。《左傳》既是經書,又是史書。因它解釋《春秋》,被後世列為“十三經”之一,本就是一部經學著作;又因它是以具體而豐滿的史實來解釋經義的,並非空洞的說理,所以也是一部史學名著,以魯國國君的順序編年,主要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歷史。

其中記載了很多言論,在今天仍有借鑑意義。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01

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隱公元年》

不義之事做多了,一定會自取滅亡。

語出鄭武公,其弟共叔段僭越本分,意圖謀反。有人勸武公早處理,武公出此言以對。果然,共叔段叛亂不得民心,最終失敗被殺。

2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左傳·莊公十年》

第一次擊鼓會大大增加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會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就不會激起士氣了。

曹劌對魯莊公論述對齊的對策時所說,“一鼓作氣”這個成語即因此而來。

有些事需要有鼓一股勁,一氣呵成,做得乾脆利落,拖泥帶水則難成事。

3

無德而祿,殃也。

——《左·閔公二年》

沒有德行卻享受俸祿,是禍。以德配位,才能安心地享受回報。

4

輔車相依,脣亡齒寒。

——《左傳·僖公五年》

面頰(輔)和牙床骨(車)互相依存;嘴脣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

晉國想借道虞國去伐虢國,宮之奇勸諫虞公不要答應,用兩個比喻說明虞國和虢國兩國互相依存的關係,晉國滅虢國後虞國也將陷入危險。

事物普遍存在著聯繫,凡事不能自閉於一隅,不宜只看見自己的利益,也要顧及與自己利害相關的人和事物。

5

量力而動,其過鮮矣。

——《左傳·僖公二十年》

依據自己的能力去辦事,過失就會很少了。量力而行,切勿妄自尊大,螳臂當車。

"

國學文化精讀——倡導詩意生活態度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左傳》,是左丘明為《春秋》所作的傳(傳:解說經義的文字),全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簡稱《左傳》。《左傳》既是經書,又是史書。因它解釋《春秋》,被後世列為“十三經”之一,本就是一部經學著作;又因它是以具體而豐滿的史實來解釋經義的,並非空洞的說理,所以也是一部史學名著,以魯國國君的順序編年,主要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歷史。

其中記載了很多言論,在今天仍有借鑑意義。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01

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隱公元年》

不義之事做多了,一定會自取滅亡。

語出鄭武公,其弟共叔段僭越本分,意圖謀反。有人勸武公早處理,武公出此言以對。果然,共叔段叛亂不得民心,最終失敗被殺。

2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左傳·莊公十年》

第一次擊鼓會大大增加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會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就不會激起士氣了。

曹劌對魯莊公論述對齊的對策時所說,“一鼓作氣”這個成語即因此而來。

有些事需要有鼓一股勁,一氣呵成,做得乾脆利落,拖泥帶水則難成事。

3

無德而祿,殃也。

——《左·閔公二年》

沒有德行卻享受俸祿,是禍。以德配位,才能安心地享受回報。

4

輔車相依,脣亡齒寒。

——《左傳·僖公五年》

面頰(輔)和牙床骨(車)互相依存;嘴脣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

晉國想借道虞國去伐虢國,宮之奇勸諫虞公不要答應,用兩個比喻說明虞國和虢國兩國互相依存的關係,晉國滅虢國後虞國也將陷入危險。

事物普遍存在著聯繫,凡事不能自閉於一隅,不宜只看見自己的利益,也要顧及與自己利害相關的人和事物。

5

量力而動,其過鮮矣。

——《左傳·僖公二十年》

依據自己的能力去辦事,過失就會很少了。量力而行,切勿妄自尊大,螳臂當車。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6

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不因為一個人的個別過錯而否定他的全部。

瑕不掩瑜,此為用人之道、交友之道之啟發,能包容一個人無傷大雅的不完美之處,充分肯定他的才能、優點,才能充分發揮其才能。

7

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

——《左傳·文公五年》

徒有虛名而無實力,必然會招來人們的怨恨。

得到眾人的擁護不是靠華麗的外表和言辭,只有內在能力和魅力才能真正服眾,贏得人心。

8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宣公二年》

誰能沒有過失?有了過失能改正,那再好不過了。

《論語》中說:“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月有陰晴圓缺,人無完人。犯錯並非大恥,能夠正視錯誤、承認錯誤,知錯能改,也是良好的德行。

9

宴安鴆毒,不可懷也。

——《左傳·閔公元年》

貪圖安逸享樂等於飲毒酒自殺,不能對此留戀。

10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左傳·宣公十二年》

駕著簡陋的車、穿著破舊的衣裳去開闢山林。形容創業之艱辛,“篳路藍縷”的艱苦奮鬥精神值得敬仰和學習。

"

國學文化精讀——倡導詩意生活態度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左傳》,是左丘明為《春秋》所作的傳(傳:解說經義的文字),全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簡稱《左傳》。《左傳》既是經書,又是史書。因它解釋《春秋》,被後世列為“十三經”之一,本就是一部經學著作;又因它是以具體而豐滿的史實來解釋經義的,並非空洞的說理,所以也是一部史學名著,以魯國國君的順序編年,主要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歷史。

其中記載了很多言論,在今天仍有借鑑意義。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01

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隱公元年》

不義之事做多了,一定會自取滅亡。

語出鄭武公,其弟共叔段僭越本分,意圖謀反。有人勸武公早處理,武公出此言以對。果然,共叔段叛亂不得民心,最終失敗被殺。

2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左傳·莊公十年》

第一次擊鼓會大大增加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會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就不會激起士氣了。

曹劌對魯莊公論述對齊的對策時所說,“一鼓作氣”這個成語即因此而來。

有些事需要有鼓一股勁,一氣呵成,做得乾脆利落,拖泥帶水則難成事。

3

無德而祿,殃也。

——《左·閔公二年》

沒有德行卻享受俸祿,是禍。以德配位,才能安心地享受回報。

4

輔車相依,脣亡齒寒。

——《左傳·僖公五年》

面頰(輔)和牙床骨(車)互相依存;嘴脣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

晉國想借道虞國去伐虢國,宮之奇勸諫虞公不要答應,用兩個比喻說明虞國和虢國兩國互相依存的關係,晉國滅虢國後虞國也將陷入危險。

事物普遍存在著聯繫,凡事不能自閉於一隅,不宜只看見自己的利益,也要顧及與自己利害相關的人和事物。

5

量力而動,其過鮮矣。

——《左傳·僖公二十年》

依據自己的能力去辦事,過失就會很少了。量力而行,切勿妄自尊大,螳臂當車。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6

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不因為一個人的個別過錯而否定他的全部。

瑕不掩瑜,此為用人之道、交友之道之啟發,能包容一個人無傷大雅的不完美之處,充分肯定他的才能、優點,才能充分發揮其才能。

7

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

——《左傳·文公五年》

徒有虛名而無實力,必然會招來人們的怨恨。

得到眾人的擁護不是靠華麗的外表和言辭,只有內在能力和魅力才能真正服眾,贏得人心。

8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宣公二年》

誰能沒有過失?有了過失能改正,那再好不過了。

《論語》中說:“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月有陰晴圓缺,人無完人。犯錯並非大恥,能夠正視錯誤、承認錯誤,知錯能改,也是良好的德行。

9

宴安鴆毒,不可懷也。

——《左傳·閔公元年》

貪圖安逸享樂等於飲毒酒自殺,不能對此留戀。

10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左傳·宣公十二年》

駕著簡陋的車、穿著破舊的衣裳去開闢山林。形容創業之艱辛,“篳路藍縷”的艱苦奮鬥精神值得敬仰和學習。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11

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左傳·宣公十五年》

我不詐騙你,你也不欺騙我。君子之交,應坦誠相待。

12

從善如流。

——《左傳·成公八年》

聽取中肯的意見和勸告像流水那樣爽快。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才能實現自我的更好發展。

13

《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襄公十一年》

《尚書》說:“處在安全之中想著可能的危險境遇。”能想到就會有準備,有準備就不用擔心。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居安思危,才能享國長久,才能保身避害。

14

禍福無門,唯人所召。臨禍忘憂,憂必及之。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災禍和幸福沒有定數,都是人們自己招來的。將要面臨災禍時還不擔心,憂患一定快要逼近。

不要抱怨命運之不公,痛苦或幸福都與自己之作為密切相關,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的。

"

國學文化精讀——倡導詩意生活態度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左傳》,是左丘明為《春秋》所作的傳(傳:解說經義的文字),全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簡稱《左傳》。《左傳》既是經書,又是史書。因它解釋《春秋》,被後世列為“十三經”之一,本就是一部經學著作;又因它是以具體而豐滿的史實來解釋經義的,並非空洞的說理,所以也是一部史學名著,以魯國國君的順序編年,主要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歷史。

其中記載了很多言論,在今天仍有借鑑意義。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01

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隱公元年》

不義之事做多了,一定會自取滅亡。

語出鄭武公,其弟共叔段僭越本分,意圖謀反。有人勸武公早處理,武公出此言以對。果然,共叔段叛亂不得民心,最終失敗被殺。

2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左傳·莊公十年》

第一次擊鼓會大大增加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會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就不會激起士氣了。

曹劌對魯莊公論述對齊的對策時所說,“一鼓作氣”這個成語即因此而來。

有些事需要有鼓一股勁,一氣呵成,做得乾脆利落,拖泥帶水則難成事。

3

無德而祿,殃也。

——《左·閔公二年》

沒有德行卻享受俸祿,是禍。以德配位,才能安心地享受回報。

4

輔車相依,脣亡齒寒。

——《左傳·僖公五年》

面頰(輔)和牙床骨(車)互相依存;嘴脣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

晉國想借道虞國去伐虢國,宮之奇勸諫虞公不要答應,用兩個比喻說明虞國和虢國兩國互相依存的關係,晉國滅虢國後虞國也將陷入危險。

事物普遍存在著聯繫,凡事不能自閉於一隅,不宜只看見自己的利益,也要顧及與自己利害相關的人和事物。

5

量力而動,其過鮮矣。

——《左傳·僖公二十年》

依據自己的能力去辦事,過失就會很少了。量力而行,切勿妄自尊大,螳臂當車。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6

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不因為一個人的個別過錯而否定他的全部。

瑕不掩瑜,此為用人之道、交友之道之啟發,能包容一個人無傷大雅的不完美之處,充分肯定他的才能、優點,才能充分發揮其才能。

7

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

——《左傳·文公五年》

徒有虛名而無實力,必然會招來人們的怨恨。

得到眾人的擁護不是靠華麗的外表和言辭,只有內在能力和魅力才能真正服眾,贏得人心。

8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宣公二年》

誰能沒有過失?有了過失能改正,那再好不過了。

《論語》中說:“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月有陰晴圓缺,人無完人。犯錯並非大恥,能夠正視錯誤、承認錯誤,知錯能改,也是良好的德行。

9

宴安鴆毒,不可懷也。

——《左傳·閔公元年》

貪圖安逸享樂等於飲毒酒自殺,不能對此留戀。

10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左傳·宣公十二年》

駕著簡陋的車、穿著破舊的衣裳去開闢山林。形容創業之艱辛,“篳路藍縷”的艱苦奮鬥精神值得敬仰和學習。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11

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左傳·宣公十五年》

我不詐騙你,你也不欺騙我。君子之交,應坦誠相待。

12

從善如流。

——《左傳·成公八年》

聽取中肯的意見和勸告像流水那樣爽快。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才能實現自我的更好發展。

13

《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襄公十一年》

《尚書》說:“處在安全之中想著可能的危險境遇。”能想到就會有準備,有準備就不用擔心。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居安思危,才能享國長久,才能保身避害。

14

禍福無門,唯人所召。臨禍忘憂,憂必及之。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災禍和幸福沒有定數,都是人們自己招來的。將要面臨災禍時還不擔心,憂患一定快要逼近。

不要抱怨命運之不公,痛苦或幸福都與自己之作為密切相關,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的。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15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最上等的是樹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業,再其次是創立學說。即使很久以後也不會廢棄,這就叫做不朽。

此為著名的“三不朽”說,德、功、言都可使人得以不朽。但德行是第一位的,然後是功績,再次立言傳之後世,如當時孔子並不以著書立說為首要,而是修身立德。

16

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下棋的人拿著棋子不能決定在哪落子,這樣的人戰勝不了他的對手。

行事宜有果斷的精神,太過猶豫則往往敗事。

17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左傳·昭公十一年》

末,末梢;掉,搖動。樹木的末端太粗壯,樹一定會折斷;尾巴太大,就不容易搖動。

比喻部下的勢力很大,上級無法控制。上下級力量要適度,上級要對下級有較強的控制力,整個組織才能良性運轉。

18

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

——《左傳·昭公十八年》

天(自然界)道遠,人道近,兩者並非必然相關的。

鄭國星佔家裨灶預言鄭國將發生大火,人們勸子產按裨灶的話,用玉器禳祭來避免火災,子產以此話應對。顯示出子產清醒的意識,進步的思想。

"

國學文化精讀——倡導詩意生活態度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左傳》,是左丘明為《春秋》所作的傳(傳:解說經義的文字),全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簡稱《左傳》。《左傳》既是經書,又是史書。因它解釋《春秋》,被後世列為“十三經”之一,本就是一部經學著作;又因它是以具體而豐滿的史實來解釋經義的,並非空洞的說理,所以也是一部史學名著,以魯國國君的順序編年,主要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歷史。

其中記載了很多言論,在今天仍有借鑑意義。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01

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隱公元年》

不義之事做多了,一定會自取滅亡。

語出鄭武公,其弟共叔段僭越本分,意圖謀反。有人勸武公早處理,武公出此言以對。果然,共叔段叛亂不得民心,最終失敗被殺。

2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左傳·莊公十年》

第一次擊鼓會大大增加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會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就不會激起士氣了。

曹劌對魯莊公論述對齊的對策時所說,“一鼓作氣”這個成語即因此而來。

有些事需要有鼓一股勁,一氣呵成,做得乾脆利落,拖泥帶水則難成事。

3

無德而祿,殃也。

——《左·閔公二年》

沒有德行卻享受俸祿,是禍。以德配位,才能安心地享受回報。

4

輔車相依,脣亡齒寒。

——《左傳·僖公五年》

面頰(輔)和牙床骨(車)互相依存;嘴脣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

晉國想借道虞國去伐虢國,宮之奇勸諫虞公不要答應,用兩個比喻說明虞國和虢國兩國互相依存的關係,晉國滅虢國後虞國也將陷入危險。

事物普遍存在著聯繫,凡事不能自閉於一隅,不宜只看見自己的利益,也要顧及與自己利害相關的人和事物。

5

量力而動,其過鮮矣。

——《左傳·僖公二十年》

依據自己的能力去辦事,過失就會很少了。量力而行,切勿妄自尊大,螳臂當車。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6

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不因為一個人的個別過錯而否定他的全部。

瑕不掩瑜,此為用人之道、交友之道之啟發,能包容一個人無傷大雅的不完美之處,充分肯定他的才能、優點,才能充分發揮其才能。

7

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

——《左傳·文公五年》

徒有虛名而無實力,必然會招來人們的怨恨。

得到眾人的擁護不是靠華麗的外表和言辭,只有內在能力和魅力才能真正服眾,贏得人心。

8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宣公二年》

誰能沒有過失?有了過失能改正,那再好不過了。

《論語》中說:“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月有陰晴圓缺,人無完人。犯錯並非大恥,能夠正視錯誤、承認錯誤,知錯能改,也是良好的德行。

9

宴安鴆毒,不可懷也。

——《左傳·閔公元年》

貪圖安逸享樂等於飲毒酒自殺,不能對此留戀。

10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左傳·宣公十二年》

駕著簡陋的車、穿著破舊的衣裳去開闢山林。形容創業之艱辛,“篳路藍縷”的艱苦奮鬥精神值得敬仰和學習。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11

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左傳·宣公十五年》

我不詐騙你,你也不欺騙我。君子之交,應坦誠相待。

12

從善如流。

——《左傳·成公八年》

聽取中肯的意見和勸告像流水那樣爽快。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才能實現自我的更好發展。

13

《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襄公十一年》

《尚書》說:“處在安全之中想著可能的危險境遇。”能想到就會有準備,有準備就不用擔心。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居安思危,才能享國長久,才能保身避害。

14

禍福無門,唯人所召。臨禍忘憂,憂必及之。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災禍和幸福沒有定數,都是人們自己招來的。將要面臨災禍時還不擔心,憂患一定快要逼近。

不要抱怨命運之不公,痛苦或幸福都與自己之作為密切相關,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的。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15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最上等的是樹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業,再其次是創立學說。即使很久以後也不會廢棄,這就叫做不朽。

此為著名的“三不朽”說,德、功、言都可使人得以不朽。但德行是第一位的,然後是功績,再次立言傳之後世,如當時孔子並不以著書立說為首要,而是修身立德。

16

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下棋的人拿著棋子不能決定在哪落子,這樣的人戰勝不了他的對手。

行事宜有果斷的精神,太過猶豫則往往敗事。

17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左傳·昭公十一年》

末,末梢;掉,搖動。樹木的末端太粗壯,樹一定會折斷;尾巴太大,就不容易搖動。

比喻部下的勢力很大,上級無法控制。上下級力量要適度,上級要對下級有較強的控制力,整個組織才能良性運轉。

18

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

——《左傳·昭公十八年》

天(自然界)道遠,人道近,兩者並非必然相關的。

鄭國星佔家裨灶預言鄭國將發生大火,人們勸子產按裨灶的話,用玉器禳祭來避免火災,子產以此話應對。顯示出子產清醒的意識,進步的思想。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19

樹德莫如滋,擊疾莫如盡。

——《左傳·哀公元年》

修養道德的最佳方法就是使它不斷增長,消除疾病的最好方法是將它徹底消除。

德行修養不能一蹴而就,而是日日漸進;對疾病則要徹底除盡,“宜將剩勇追窮寇”。

20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左傳·僖公十年》

想要加害一個人,即使他沒有過錯,又怎會擔心沒有說辭?此可見人言可畏。

21

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

——《左傳·僖公二十五年》

誠信,是國家的根基,是人民做事的根據。

22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左傳·宣公十二年》

百姓的生計在於勤勞,只要勤勞生活就不會睏乏。天道酬勤,幸福生活必須靠自己的勤勞來爭取。

23

為政者不賞私勞,不罰私怨。

——《左傳·昭公五年》

當權者不應無故獎賞對自己有恩惠的人,不能無故懲罰與自己有私怨的人。

不以私害公,是一個領導者必備的品質。

"

國學文化精讀——倡導詩意生活態度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左傳》,是左丘明為《春秋》所作的傳(傳:解說經義的文字),全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簡稱《左傳》。《左傳》既是經書,又是史書。因它解釋《春秋》,被後世列為“十三經”之一,本就是一部經學著作;又因它是以具體而豐滿的史實來解釋經義的,並非空洞的說理,所以也是一部史學名著,以魯國國君的順序編年,主要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歷史。

其中記載了很多言論,在今天仍有借鑑意義。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01

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隱公元年》

不義之事做多了,一定會自取滅亡。

語出鄭武公,其弟共叔段僭越本分,意圖謀反。有人勸武公早處理,武公出此言以對。果然,共叔段叛亂不得民心,最終失敗被殺。

2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左傳·莊公十年》

第一次擊鼓會大大增加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會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就不會激起士氣了。

曹劌對魯莊公論述對齊的對策時所說,“一鼓作氣”這個成語即因此而來。

有些事需要有鼓一股勁,一氣呵成,做得乾脆利落,拖泥帶水則難成事。

3

無德而祿,殃也。

——《左·閔公二年》

沒有德行卻享受俸祿,是禍。以德配位,才能安心地享受回報。

4

輔車相依,脣亡齒寒。

——《左傳·僖公五年》

面頰(輔)和牙床骨(車)互相依存;嘴脣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

晉國想借道虞國去伐虢國,宮之奇勸諫虞公不要答應,用兩個比喻說明虞國和虢國兩國互相依存的關係,晉國滅虢國後虞國也將陷入危險。

事物普遍存在著聯繫,凡事不能自閉於一隅,不宜只看見自己的利益,也要顧及與自己利害相關的人和事物。

5

量力而動,其過鮮矣。

——《左傳·僖公二十年》

依據自己的能力去辦事,過失就會很少了。量力而行,切勿妄自尊大,螳臂當車。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6

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不因為一個人的個別過錯而否定他的全部。

瑕不掩瑜,此為用人之道、交友之道之啟發,能包容一個人無傷大雅的不完美之處,充分肯定他的才能、優點,才能充分發揮其才能。

7

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

——《左傳·文公五年》

徒有虛名而無實力,必然會招來人們的怨恨。

得到眾人的擁護不是靠華麗的外表和言辭,只有內在能力和魅力才能真正服眾,贏得人心。

8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宣公二年》

誰能沒有過失?有了過失能改正,那再好不過了。

《論語》中說:“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月有陰晴圓缺,人無完人。犯錯並非大恥,能夠正視錯誤、承認錯誤,知錯能改,也是良好的德行。

9

宴安鴆毒,不可懷也。

——《左傳·閔公元年》

貪圖安逸享樂等於飲毒酒自殺,不能對此留戀。

10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左傳·宣公十二年》

駕著簡陋的車、穿著破舊的衣裳去開闢山林。形容創業之艱辛,“篳路藍縷”的艱苦奮鬥精神值得敬仰和學習。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11

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左傳·宣公十五年》

我不詐騙你,你也不欺騙我。君子之交,應坦誠相待。

12

從善如流。

——《左傳·成公八年》

聽取中肯的意見和勸告像流水那樣爽快。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才能實現自我的更好發展。

13

《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襄公十一年》

《尚書》說:“處在安全之中想著可能的危險境遇。”能想到就會有準備,有準備就不用擔心。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居安思危,才能享國長久,才能保身避害。

14

禍福無門,唯人所召。臨禍忘憂,憂必及之。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災禍和幸福沒有定數,都是人們自己招來的。將要面臨災禍時還不擔心,憂患一定快要逼近。

不要抱怨命運之不公,痛苦或幸福都與自己之作為密切相關,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的。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15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最上等的是樹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業,再其次是創立學說。即使很久以後也不會廢棄,這就叫做不朽。

此為著名的“三不朽”說,德、功、言都可使人得以不朽。但德行是第一位的,然後是功績,再次立言傳之後世,如當時孔子並不以著書立說為首要,而是修身立德。

16

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下棋的人拿著棋子不能決定在哪落子,這樣的人戰勝不了他的對手。

行事宜有果斷的精神,太過猶豫則往往敗事。

17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左傳·昭公十一年》

末,末梢;掉,搖動。樹木的末端太粗壯,樹一定會折斷;尾巴太大,就不容易搖動。

比喻部下的勢力很大,上級無法控制。上下級力量要適度,上級要對下級有較強的控制力,整個組織才能良性運轉。

18

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

——《左傳·昭公十八年》

天(自然界)道遠,人道近,兩者並非必然相關的。

鄭國星佔家裨灶預言鄭國將發生大火,人們勸子產按裨灶的話,用玉器禳祭來避免火災,子產以此話應對。顯示出子產清醒的意識,進步的思想。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19

樹德莫如滋,擊疾莫如盡。

——《左傳·哀公元年》

修養道德的最佳方法就是使它不斷增長,消除疾病的最好方法是將它徹底消除。

德行修養不能一蹴而就,而是日日漸進;對疾病則要徹底除盡,“宜將剩勇追窮寇”。

20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左傳·僖公十年》

想要加害一個人,即使他沒有過錯,又怎會擔心沒有說辭?此可見人言可畏。

21

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

——《左傳·僖公二十五年》

誠信,是國家的根基,是人民做事的根據。

22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左傳·宣公十二年》

百姓的生計在於勤勞,只要勤勞生活就不會睏乏。天道酬勤,幸福生活必須靠自己的勤勞來爭取。

23

為政者不賞私勞,不罰私怨。

——《左傳·昭公五年》

當權者不應無故獎賞對自己有恩惠的人,不能無故懲罰與自己有私怨的人。

不以私害公,是一個領導者必備的品質。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24

川澤納汙,山藪藏疾,瑾瑜匿瑕。

——《左傳·宣公十八年》

河流大澤能容納汙水,深山草野會藏瘴癘之氣,美玉中也會有瑕疵。

萬事萬物總是不完美的,要試著理解和包容這些不完美。

25

兄弟雖有小忿,不廢讎親。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兄弟之間即使有小怨,也不會切斷他們的至親關係。血濃於水,至親之間偶有摩擦,也不會斷絕關係。

26

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為土芥,是其禍也。

——《左傳·哀公元年》

國家興盛時,(統治者)看待平民百姓像對傷者一樣愛護,這是國之福;國家衰亡時,當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糞土草芥一樣卑微,這是國之。

君舟民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統治者對人民的態度,決定著國之興衰。

27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節儉是有德之人所共有擁有的品質,奢侈是惡行中的大惡。

28

過而不悛,亡之本也。

——《左傳·襄公七年》

有過錯而不改,是敗亡的根源。

"

國學文化精讀——倡導詩意生活態度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左傳》,是左丘明為《春秋》所作的傳(傳:解說經義的文字),全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簡稱《左傳》。《左傳》既是經書,又是史書。因它解釋《春秋》,被後世列為“十三經”之一,本就是一部經學著作;又因它是以具體而豐滿的史實來解釋經義的,並非空洞的說理,所以也是一部史學名著,以魯國國君的順序編年,主要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歷史。

其中記載了很多言論,在今天仍有借鑑意義。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01

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隱公元年》

不義之事做多了,一定會自取滅亡。

語出鄭武公,其弟共叔段僭越本分,意圖謀反。有人勸武公早處理,武公出此言以對。果然,共叔段叛亂不得民心,最終失敗被殺。

2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左傳·莊公十年》

第一次擊鼓會大大增加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會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就不會激起士氣了。

曹劌對魯莊公論述對齊的對策時所說,“一鼓作氣”這個成語即因此而來。

有些事需要有鼓一股勁,一氣呵成,做得乾脆利落,拖泥帶水則難成事。

3

無德而祿,殃也。

——《左·閔公二年》

沒有德行卻享受俸祿,是禍。以德配位,才能安心地享受回報。

4

輔車相依,脣亡齒寒。

——《左傳·僖公五年》

面頰(輔)和牙床骨(車)互相依存;嘴脣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

晉國想借道虞國去伐虢國,宮之奇勸諫虞公不要答應,用兩個比喻說明虞國和虢國兩國互相依存的關係,晉國滅虢國後虞國也將陷入危險。

事物普遍存在著聯繫,凡事不能自閉於一隅,不宜只看見自己的利益,也要顧及與自己利害相關的人和事物。

5

量力而動,其過鮮矣。

——《左傳·僖公二十年》

依據自己的能力去辦事,過失就會很少了。量力而行,切勿妄自尊大,螳臂當車。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6

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不因為一個人的個別過錯而否定他的全部。

瑕不掩瑜,此為用人之道、交友之道之啟發,能包容一個人無傷大雅的不完美之處,充分肯定他的才能、優點,才能充分發揮其才能。

7

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

——《左傳·文公五年》

徒有虛名而無實力,必然會招來人們的怨恨。

得到眾人的擁護不是靠華麗的外表和言辭,只有內在能力和魅力才能真正服眾,贏得人心。

8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宣公二年》

誰能沒有過失?有了過失能改正,那再好不過了。

《論語》中說:“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月有陰晴圓缺,人無完人。犯錯並非大恥,能夠正視錯誤、承認錯誤,知錯能改,也是良好的德行。

9

宴安鴆毒,不可懷也。

——《左傳·閔公元年》

貪圖安逸享樂等於飲毒酒自殺,不能對此留戀。

10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左傳·宣公十二年》

駕著簡陋的車、穿著破舊的衣裳去開闢山林。形容創業之艱辛,“篳路藍縷”的艱苦奮鬥精神值得敬仰和學習。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11

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左傳·宣公十五年》

我不詐騙你,你也不欺騙我。君子之交,應坦誠相待。

12

從善如流。

——《左傳·成公八年》

聽取中肯的意見和勸告像流水那樣爽快。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才能實現自我的更好發展。

13

《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襄公十一年》

《尚書》說:“處在安全之中想著可能的危險境遇。”能想到就會有準備,有準備就不用擔心。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居安思危,才能享國長久,才能保身避害。

14

禍福無門,唯人所召。臨禍忘憂,憂必及之。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災禍和幸福沒有定數,都是人們自己招來的。將要面臨災禍時還不擔心,憂患一定快要逼近。

不要抱怨命運之不公,痛苦或幸福都與自己之作為密切相關,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的。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15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最上等的是樹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業,再其次是創立學說。即使很久以後也不會廢棄,這就叫做不朽。

此為著名的“三不朽”說,德、功、言都可使人得以不朽。但德行是第一位的,然後是功績,再次立言傳之後世,如當時孔子並不以著書立說為首要,而是修身立德。

16

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下棋的人拿著棋子不能決定在哪落子,這樣的人戰勝不了他的對手。

行事宜有果斷的精神,太過猶豫則往往敗事。

17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左傳·昭公十一年》

末,末梢;掉,搖動。樹木的末端太粗壯,樹一定會折斷;尾巴太大,就不容易搖動。

比喻部下的勢力很大,上級無法控制。上下級力量要適度,上級要對下級有較強的控制力,整個組織才能良性運轉。

18

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

——《左傳·昭公十八年》

天(自然界)道遠,人道近,兩者並非必然相關的。

鄭國星佔家裨灶預言鄭國將發生大火,人們勸子產按裨灶的話,用玉器禳祭來避免火災,子產以此話應對。顯示出子產清醒的意識,進步的思想。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19

樹德莫如滋,擊疾莫如盡。

——《左傳·哀公元年》

修養道德的最佳方法就是使它不斷增長,消除疾病的最好方法是將它徹底消除。

德行修養不能一蹴而就,而是日日漸進;對疾病則要徹底除盡,“宜將剩勇追窮寇”。

20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左傳·僖公十年》

想要加害一個人,即使他沒有過錯,又怎會擔心沒有說辭?此可見人言可畏。

21

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

——《左傳·僖公二十五年》

誠信,是國家的根基,是人民做事的根據。

22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左傳·宣公十二年》

百姓的生計在於勤勞,只要勤勞生活就不會睏乏。天道酬勤,幸福生活必須靠自己的勤勞來爭取。

23

為政者不賞私勞,不罰私怨。

——《左傳·昭公五年》

當權者不應無故獎賞對自己有恩惠的人,不能無故懲罰與自己有私怨的人。

不以私害公,是一個領導者必備的品質。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24

川澤納汙,山藪藏疾,瑾瑜匿瑕。

——《左傳·宣公十八年》

河流大澤能容納汙水,深山草野會藏瘴癘之氣,美玉中也會有瑕疵。

萬事萬物總是不完美的,要試著理解和包容這些不完美。

25

兄弟雖有小忿,不廢讎親。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兄弟之間即使有小怨,也不會切斷他們的至親關係。血濃於水,至親之間偶有摩擦,也不會斷絕關係。

26

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為土芥,是其禍也。

——《左傳·哀公元年》

國家興盛時,(統治者)看待平民百姓像對傷者一樣愛護,這是國之福;國家衰亡時,當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糞土草芥一樣卑微,這是國之。

君舟民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統治者對人民的態度,決定著國之興衰。

27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節儉是有德之人所共有擁有的品質,奢侈是惡行中的大惡。

28

過而不悛,亡之本也。

——《左傳·襄公七年》

有過錯而不改,是敗亡的根源。

《左傳》經典語錄30句,史學不朽之言,值得收藏

國學文化精讀

29

鬼神非人實親,維德是依。

——《左傳·僖公五年》

鬼神不是親近哪個特定的人,而是親近有德之人。古時雖有祭祀,但古人並不非全然迷信鬼神,而是將它與人事密切聯繫起來。更強調人自身德行的重要。

30

眾怒難犯,專欲難成。

——《左傳·襄公十年》

眾人之怒不能犯,個人專權之慾難成。群眾的力量是強大的,人生活在社會中,以一人之力與天下人相違,必然無好下場。

——END——

國學文化精讀,分享經典國學之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