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經典25句,全是人生大智慧!


《左傳》經典25句,全是人生大智慧!


1.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

【譯】乾的壞事多了,一定會自取滅亡。

2.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譯】誰能沒有過失呢?有了過失而能夠改正,那就沒有比這再好的了。

3.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宣公十二年》

【譯】生計全在於勤勞,只要勤勞生計就不會睏乏。

4.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襄公十一年》

【譯】處於安樂的環境之中時,要想到可能出現的危難。想到危難就有所提防,有所提防就沒有了禍患。

5.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譯】我聽說過用忠直善行來減少怨恨,沒聽說過用權威可以防止怨恨的。

《左傳》經典25句,全是人生大智慧!


6.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左傳·昭公十一年》

【譯】樹冠大了必然折斷,尾巴大了就不好再擺動。(故,“尾大不掉”長被比喻部下勢力強大,不聽從上級的指揮調遣。)

7.為政者不賞私勞,不罰私怨。《左傳·陽公五年》

【譯】當權執政者不能無故獎賞對自己有恩惠的人,不能找茬懲罰與自己有私仇的人。

8.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左傳·宣公十五年》

【譯】我不詐騙你,你不欺騙我。真誠相待,互不欺詐。

9.宴安鴆毒,不可懷也。《左傳·閔公元年》

【譯】貪圖安逸享樂等於飲毒酒自殺,不可懷戀。

10.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譯】下棋的時候拿著棋子,搖擺不定,不知該如何下才好,這樣的人必定勝不了對手。

《左傳》經典25句,全是人生大智慧!


11.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左傳·襄公十年》

【譯】眾人的憤怒不可觸犯,一人的慾望難於實現。(指不能違背多數人的意願。)

12.川澤納汙,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左傳·宣公十八年》

【譯】河流大澤中也容納汙水,深山草野中也會藏瘴癘之氣,美玉中也會微有瑕疵。(比喻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個方面,即有好的一面,也有缺點的一面,不可能盡善盡美。可用於說明事物不可避免缺陷,人不會沒有缺點的道理。)

13.過而不悛,亡之本也。《左傳·襄公七年》

【譯】有過錯而不改正,這是敗亡的根源。

14.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左傳·文公五年》

【譯】空有虛名而無其實,言過其行的人。必然會招來人們的怨恨。(華:同“花”,比喻言論和虛名。實:果實,比喻行為和實際。)

15.驕奢淫逸,所自邪也。《左傳·隱公三年》

【譯】驕橫、奢侈、荒淫、放蕩,是邪惡發源的處所。(這兩句告訴人們:駢奢淫逸是產生邪惡的根源,人們應以此為戒。)

《左傳》經典25句,全是人生大智慧!


16.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左傳·隱公六年》

【譯】善念善行不能放棄,惡念和壞事不可任其發展。(《左傳》中同樣還說:從善如登,從惡如崩。意思是學好有如攀登高山那樣難,學壞就像山上的石頭從高處崩塌滾落那樣容易。正所謂“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似平原走馬,易放難收”。這是我們都要引以為戒的。)

17.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譯】節儉是有德之人共有的品質,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

18.兄弟雖有小忿,不廢讎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譯】兄弟之間即使有小小的怨恨,也不妨礙他們的至親關係。(現實中,兄弟反目,骨肉相殘的事情很多。這兩句話就是告誡大家,即使發生矛盾,互有怨憤,也不要忘了兄弟是骨肉同胞,有至親的血緣關係。)

19.禍福無門,唯人所召。《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譯】災禍或福分沒有別的來路,全由人們自己感召來的。(這兩句話意在告誡世人:災禍和幸福不是上天註定的,而是由人造成的。)

20.量力而動,其過鮮矣。《左傳·僖公二十年》

【譯】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去辦事,過失就會少了。

《左傳》經典25句,全是人生大智慧!


21.輔車相依,脣亡齒寒。《左傳·僖公五年》

【譯】輔車相依:輔,頰骨;車,齒床。頰骨和齒床互相依靠。比喻兩者關係密切,互相依存。脣亡齒寒:嘴脣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關。意指命運緊密相關聯。

22.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譯】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

23.樹德莫如滋,擊疾莫如盡。《左傳·哀公元年》

【譯文】修養道德的最好方法就是促使它不斷增長,消除疾病的最好方法治得徹底乾淨。(春秋時代,吳國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派人與吳國議和。當時吳王夫差想答應吳國的請求,大臣伍子胥堅決反對,說“樹德莫如滋,擊疾莫如盡”,即若違天意而長寇讎,一旦越國強大起來將後悔莫及。因此,“去疾莫如盡”後世演化為“除惡務盡”的成語,說明對壞人壞事務必斬草除根,切不可姑息養奸,留下無窮的後患。)

24.不以一眚掩大德。《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譯】不能因為一個人由個別的錯誤就掩蓋抹殺他平素的高尚品德和過去的功績。(眚:shěng,本指眼睛角膜上的小翳,引申作過失、錯誤。)

25.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為土芥,是其禍也。《左傳·哀公元年》

【譯】國家興盛時,當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對受傷的人一樣關心愛護,這是它的洪福;國家衰亡時,當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糞土草芥一樣微不足道,這是它的禍根。(簡而言之,國家的興亡在於人的得失和人心的向背,而得人與否與人心的向背,又取決於當政者對待人民的態度如何。強調國家的興亡福禍取決於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時,可用這句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