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在異地多年,早已入鄉隨俗了,但是每到中秋看到月餅,還是不由自主地想起姥爺,想起了姥爺用土爐給我打月餅的情景。

我的老家——烏蘭察布農村,每到中秋,家家戶戶都用土爐烤制月餅。在一個圓形鐵板上,用炭塊兒壘成一個“包子”形狀的炭火爐,根部留有四個小洞,用於通風,整個土爐的外面用泥抹好,爐子的上邊有一根槓桿,用於烤餅老師傅左右挪動土爐。幾戶人家朋在一起,有會和麵的,有會揉劑的,還有會看火候的,而姥爺這些技術活兒一樣都不會做,於是就幹些燒水打炭之類的笨活兒。

那時,我記得姥爺很早就買好幾斤紅糖,用麥草紙包緊,等著打月餅用,面是新小麥磨下的麵粉,油是新胡麻榨出的油。大人們拿出珍藏多年的月餅印花模具,把揉好的面劑按在裡面,一翻手便脫出一個帶花紋和圖案的麵餅,然後放進烤爐烘焙,十幾分鍾後,打開再挨個刷上一層油繼續烤,大約四五十分鐘的功夫,一爐月餅就烤出來了。上好的月餅不僅油糖含量超高,裡面還要包餡兒。月餅餡兒一般都是用炒熟的白麵或莜麵,再拌上青紅玫瑰絲等,這就是最好的月餅了。

饞嘴的孩子們圍著烤爐高興的等啊盼啊,總要等到第一爐月餅烤出來。現烤出來的月餅熱熱乎乎,裡面香甜酥軟,外面油潤乾脆,就連整個村子的空氣裡,全都瀰漫著一股濃濃的胡油月餅味兒了…… 孩子們捧在手裡,把玩著、嬉笑著,用鼻子嗅來嗅去,捨不得馬上吃掉。雖說土爐烤出的月餅樣式呆板,口味單一,不如店鋪裡的月餅花樣多味道好,但對於農村的孩子們來說,不啻是一種吸引。

大人們忙個通宵,額頭上煙熏火燎直冒汗,還喜滋滋地圍著烤爐不停的轉。總之,幾家的月餅都要在八月十五的早上趕製出來。

記得每家還要做一個又大又厚的大月餅,叫月光爺,是在中秋節的晚上專門用來供月的。

夜晚來臨,華燈初上,一輪圓月升上天空,帶著無限的遐想,眼前的圓月化成美麗的宮闕,極目遠眺,似乎真的看見了月宮中可愛的玉兔和桂樹,浪漫的傳說,美妙而神奇,此時此刻,天上人間,應同是花好月圓……不覺間,清風拂面,已是皓月當空。

後來,姥爺的身體不行了,漸漸的離開了土地,離開了老家,從此不再用土爐烤制月餅了。到了中秋,就在市面上買幾個月餅嚐嚐,無論怎麼也吃不出當年土爐烤制的月餅味兒了,心裡總覺得缺點什麼……

兒時這些美好的情景一晃而過,再也找不到這種真實的感受了,連同每到中秋對姥爺的思念一樣,只能作為一種寄託在夢中訴說和領略罷了。

時值中秋,市場上的月餅又多了起來,花樣翻新,口味齊全。可故鄉那土爐烤制的胡油月餅,圓圓的,甜甜的,帶著濃郁的鄉土氣息,永遠令人回味,因為在那物質匱乏的年代,曾經甜過我的童年,就像故鄉的秋月一樣,永遠懸掛在我心深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