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責任∣把孩子當朋友對待:一個普通鄉村家庭培養出三個博士生的背後


獨家責任∣把孩子當朋友對待:一個普通鄉村家庭培養出三個博士生的背後


“文建一家出了仨博士,不說在俺這十里八鄉沒有,就是在整個夏邑縣我覺得都首屈一指。”在商丘市夏邑縣駱集鄉姜莊村的村頭,50歲的村支書石英波說起同村的孟文建一家人,不由地豎起了大拇指。

他口中的孟文建是一位鄉村語文教師,已經在農村教育一線工作了30年,現在仍任教於駱集一中。

妻子李蘭勤平時在家務農,他們夫妻恩愛、勤儉持家、德育教子,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家庭,把一個女兒和一對雙胞胎兒子都培養成了博士。

他們家還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最美家庭”稱號。


獨家責任∣把孩子當朋友對待:一個普通鄉村家庭培養出三個博士生的背後


一個普通鄉村家庭培養出三個博士生,幾乎轟動了當地這個小縣城,人們紛紛為這個家點贊。

“我的兒女都是普普通通孩子,並不是大家口中的‘學霸’,他們靠自己的勤奮和努力一步步走到今天,他們未來的路還很長,希望他們一步一個腳印,走得更加堅定、從容。”孟文建面對三個兒女取得的成績,更多的是欣慰和平靜。“很多人都說我們夫妻倆培養了三個好孩子,真有本事,我覺得如果說我們有功勞的話,那最大的功勞就是在孩子需要我們的時候能夠好好陪伴孩子成長。”

面對孩子的成長教育問題,很多家長都有煩惱和疑惑。究竟孟文建家裡有著什麼不一樣的“法寶”,能把三個子女全部培養成才。

近日,鄭報全媒體記者來到了商丘市夏邑縣,為您講述一個普通鄉村家庭培養出三個博士生背後的故事。

一家出了仨博士生:孩子們的路都是他們自己走的

孟文建的女兒叫孟李君,今年27歲。“名字是我取的,因為我那當時看書,正好看到清代的一位才女叫孟麗君,就給女兒取了這個名字,希望她也能成為才女。”孟文建笑著說。

2014年,孟李君從江西農業大學畢業後考上東華大學碩博連讀,目前公派澳大利亞新威爾士大學留學深造兩年。在讀碩士期間,孟李君和同學一起研發一種環境新材料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孟文建的雙胞胎兒子今年24歲,分別叫子飛和子嶽。“希望他倆文武全才,能像岳飛一樣‘精忠報國’。”

大兒子孟子飛本科就讀於浙江海洋大學,2016年以超過全國研究生錄取分數線80分的成績考入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專業碩博連讀;小兒子孟子嶽本科就讀於成都理工大學,品學兼優,連續兩年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2016年以該校地球化學與環境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被保送到中國科技大學地球化學專業碩博連讀。

“我跟文建是同歲,也是從小玩到大發小,他的三個孩子也是我從小看著長大的。他們家孩子小的時候就跟其他農村家庭的不一樣,他們夫妻倆從來沒有生過氣,也從來沒有打罵過孩子。他們將仨孩子培養成博士,是我們村的驕傲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村支書石英波得知村裡出了仨博士後,心裡很是興奮。

“當時聽說孟老師家的三個孩子都考上了博士,大女兒還公派到國外留學,我們這些同事都非常地高興和敬佩。他不僅在學校裡是一個認真教書育人的好老師,更是把自己的孩子全部培養成才,這非常令人稱讚。”今年56歲的閆老師,跟孟文建是一個辦公室的同事。

“其實我沒想著三個孩子都能讀博士,以前覺得能讀個研究生就不錯了。我也從來沒有給他們設定過什麼目標,路都是他們自己選擇的。”面對三個孩子目前都在讀博士,孟文建表示自己沒有刻意培養孩子們去完成什麼目標,是孩子們自己喜歡讀書這條路。

“我覺得我們姐弟三個可能都比較喜歡也比較適合做科研搞學術吧,我們仨也沒有約定好都讀博士,就憑著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走上了這條路。”說起姐弟三人都讀博士,電話那頭的孟子飛顯得很自然、平靜。

“我的這三個孫子孫女都能讀到博士,除了靠他們自己的勤奮努力之外,如果還有家庭教育的原因,我覺得是我們一家人都儘自己做大的努力去給他們提供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今年78歲的孟獻修是孟文建的父親,他和妻子朱美榮對孫子、孫女也有著很深的感情。


獨家責任∣把孩子當朋友對待:一個普通鄉村家庭培養出三個博士生的背後


鄉村裡的書香門第:為培養孩子,夫妻倆辛勤付出

1969年,孟文建出生在夏邑縣駱集鄉姜莊村孟套樓自然村,兄弟姐妹五人,他排行老三,上面有兩個姐姐,下面有一個弟弟和妹妹。他的父親孟獻修也是一名在教育一線奮鬥了幾十年的鄉村教師,妹妹和妹夫也是從事的教育工作。

1988年,孟文建從永城師範學校(今永城職業學院)畢業後就投身於鄉村教育一線,教過小學,也教過初中,這一干就是30年。

1991年,經人介紹,孟文建認識了在鄉鎮衛生院上班的李蘭勤,兩個人很快組建了家庭。“我們兩個都是很隨和的人,很少生氣吵架。”聊起妻子李蘭勤,孟文建一臉幸福的笑意。

1992年10月,他們的女兒降生,給這個家庭增添了不少溫暖。

1995年,他們又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子。“我的妻子有個雙胞胎的妹妹,我們家還是有雙胞胎基因的。但在那個年代,我們屬於超生,交了不少的社會撫養費。”孟文建回憶說。

有了三個孩子,在給他們帶去歡聲笑語的同時,也增加了生活的壓力。“我的三個孩子都不是母乳餵養的,喝奶粉也只都喝到不到一歲。因為我家裡當時還有5畝地,我的妻子就辭去了衛生院的工作,一邊務農,一邊在家照顧三個孩子,她對這個家的付出比我更大。”說到這,孟文建眼神裡充滿感激。

2004年,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孟文建決定把剛剛小學畢業的女兒孟李君送到縣城繼續讀書,為了讓孩子安心學習,他當時借錢在縣城買了一套兩居室的房子,特意把孩子的房間放在不靠近馬路的一邊,讓自己已經退休的父親母親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自己仍然堅守在教育崗位,妻子在家照顧兩個兒子。

2006年,兩個兒子也去了縣城上初中,而一家人的花銷全靠孟文建的工資和幾畝薄田的收入,夫妻倆的經濟壓力越來越大。

經過親戚介紹,孟文建夫婦和兄妹三家籌款在新疆阿克蘇買了40畝棗園。在阿克蘇種植棗園是非常辛苦的事,紫外線強,天氣乾旱,澆灌幾乎都是靠人力。為了解決家中的經濟難題,孟文建堅守教師崗位,妻子李蘭勤往返新疆種棗,每年要在新疆待上七八個月的時間。每次看到妻子晒得黝黑的皮膚和消瘦的身體,孟文建都看在眼裡、疼在心上。孩子們看到爸爸媽媽的辛苦付出,也格外珍惜學習機會。

後來,孩子們陸續考上了大學。一個普通家庭供應一個大學生已經不容易,同時供應三個大學生更難。孩子們上本科時,是孟文建夫婦覺得最難熬的一段時間。

直到2016年,三個孩子都已經讀了研究生,他們經濟壓力才慢慢緩解,李蘭琴不再往返新疆,爺爺奶奶也從縣城搬回了老家。


獨家責任∣把孩子當朋友對待:一個普通鄉村家庭培養出三個博士生的背後


把孩子當朋友對待:“潤物細無聲”才是最好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最好的教育就是“潤物細無聲”,孟文建也非常認同這樣的觀點。

他常常說,“沒有一個孩子是不想得到周圍人的肯定的,特別是父母的欣賞。我的孩子雖然很平凡,但我相信我的孩子、欣賞我的孩子,可能是這份理解和支持給了他們無限的力量。”

從事教育工作30多年,孟文建在學校是愛崗敬業的老師,在家是勤勞慈愛的父親,平日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書。他深知對孩子的教育應從小抓起,尤其明白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所以他從小就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獨家責任∣把孩子當朋友對待:一個普通鄉村家庭培養出三個博士生的背後


“孩子在童年時代,就應該多玩,不用太在意他們的成績,只要有80分就差不多了,這個階段是孩子最快樂無暇的時候,當孩子成人之後回憶起自己的童年趣事他們會特別感激父母這種做法,而不應該過多灌輸輸在起跑線上的思想,因為這個思想害苦了很多孩子。我們應該做的是‘教育無痕’,他們不會的題目家長可以親自手把手教他,這樣既可以提高他成績又可以培養感情。一旦把孩子放到輔導班會拉大與孩子的代溝,孩子長大就會對父母感到漠然。”說起和孩子的相處之道,孟文建似乎有很多話說。

“我和孩子的親子關係非常好,我們就像朋友一樣相處,因為我非常尊重孩子的意見,並且不會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到孩子身上。”孟文建說,“有一次,我的兩個兒子還在上小學,我和妻子帶著他們去地裡拔草,當時我的小兒子特別不情願,我的妻子就批評他,而我就跟我的妻子說,要是在這個年紀,咱們心裡也是不情願下地幹活的,就放他們去玩吧!”

“我覺得父親對我們仨影響最大的就是他在我們小的時候經常看書,從而身體力行地讓我們養成了喜歡讀書學習的習慣。家裡有很多歷史、傳統文化類的書籍,我和弟弟都特別喜歡看。記得考研那段時間,我有時候壓力大的時候,就會去圖書館借小時候最喜歡讀的《曾國藩傳》來看,激勵自己度過那段艱難的時光。”大兒子孟子飛這樣評價自己的父親,“他從來沒有打罵過我們,要求我們去達到他的目標,他都會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我們,很多道理都是我們自己悟出來的,他很少去說教我們。”


獨家責任∣把孩子當朋友對待:一個普通鄉村家庭培養出三個博士生的背後


家風家訓需不斷傳承:他給孩子保存“成長檔案”

“家興於和、業精於勤;志存高遠,知恩圖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是孟建文經常說起的家風家訓。和諧、奮進、拼搏的家庭氛圍和不斷傳承的家風家訓孩子們的心裡種下了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種子。

孟文建的三個孩子為人做事都非常低調,每次拿到獎狀和榮譽證書以後,孩子們都並不太在意,悄悄放在抽屜裡,對他們來說學到的知識、增長的見識遠遠超過獲獎本身。

但是孟文建都一直給他們保留著這些東西,包括孩子們從小玩的玩具,各個求學階段獲得的榮譽證書,他都完好地保存起來。“我想給孩子們留一個成長檔案,等以後他們有了孩子,也可以把他們的奮鬥歷程講給孩子們聽,把這個家風家訓繼續傳承下去。”孟文建在家裡整理孩子們裝滿榮譽證書的成長檔案時,很有感觸。


獨家責任∣把孩子當朋友對待:一個普通鄉村家庭培養出三個博士生的背後


孟文建說他現在最欣慰的並不是三個孩子都讀了博士,而是孩子們都已經養成了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和健康強大的心理。“記得有一次我的小兒子參加一次重要考試,題目比較難,有幾道題沒有做出來,一個同學給他傳個小紙條,回到家兒子說他根本沒有打開。我開玩笑問他,你怎麼不看看?兒子的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說北大清華難道都是抄出來的嗎?這讓我很欣慰,因為我覺得孩子的三觀很正,不需要我說教什麼。”

據孟文建回憶,他的三個孩子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課外輔導班,全是靠著自身良好的學習習慣走到今天。他的兩個兒子高考結束後,並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恣意放鬆,而是繼續按照之前的學習習慣,每天讀書學習。當通知書已經拿到手了,孩子們還是沒有出去放鬆的意思,他就催促著兒子出去玩玩,兒子卻說想多看看書,怕以前學的知識忘了。

“我是堅決反對孩子做那種死讀書的學生,有時間的時候我會帶著他們出去玩,放鬆一下,接觸接觸學校以外的世界,對他們也很有好處。”

孟文建說,三個孩子目前還是在求學階段,讀博士很辛苦,而自己在很多地方已經幫不了他們。“我還是會經常發一些勵志或者正能量的文章到我們家的微信群裡,他們心裡有什麼事情也會跟我溝通,我們的關係依然像小時候的朋友關係一樣。”

“對於未來,我還沒有明確的計劃,就是想著能把博士讀完,去一所高校任教,像自己的爺爺和父親一樣,投身於教育行業。”當問到未來發展方向時,孟子飛這樣說道。


鄭報全媒體記者 翟寶寬 文/圖 視頻 劉小濤 發自河南夏邑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周愛巧

統籌:楊觀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