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奉為神作的走向共和,是否被過譽了?為何說它是不容錯過的經典

對於很多喜歡歷史題材電視劇的朋友來說,《走向共和》一定是他們不容錯過,一看再看的優秀作品。這部劇當年在中央一臺首播,一經播出就引來了海內外的熱烈反響,到了如今更是成了觀眾心中不可多得的經典。

被奉為神作的走向共和,是否被過譽了?為何說它是不容錯過的經典

這部電視劇的陣容非常強大,無論是演員呂中,孫淳,馬少驊,王冰這樣的老戲骨,還是導演張黎,都是備受好評,業界口碑極好的人物。張黎導演最為擅長的就是歷史題材電視劇拍攝了,堪稱“歷史劇導演一哥”,無論是《走向共和》,還是《大明王朝1566》,還是《人間正道是滄桑》,又或者近期的《少帥》都是獲獎無數,口碑極好的佳作。

整部劇製作上乘,頗有史詩的氣魄,其中人物眾多,紛繁複雜,但是卻有條不紊,娓娓道來,人物個個形象生動鮮明,而且基本符合事實,所以對於一些不想看書卻又想了解清末歷史的朋友來說,實在是一個福音,它可以讓你迅速而且相對準確地瞭解到那段歷史。

被奉為神作的走向共和,是否被過譽了?為何說它是不容錯過的經典

從劇中人物的形象上我們就能夠看出這部作品的用心程度,無論是孫文,袁世凱,光緒,康有為這樣的“大人物”還是李蓮英,小德張這樣的“小人物”,都和真實人物有著極高的相似度,孫淳老師為了演好袁世凱,一個月增肥20多斤就是最好的例子,劇中人物的鬍子,梳妝打扮和真實的人物高度契合。但是也有一個遺憾就是,李鴻章本人是非常高的,王冰老師只是長得像,個子卻不高。

這部劇的一大突破是,它突破了早前對一些重大歷史人物,比如李鴻章,袁世凱的臉譜化形象。比如,民間對於李鴻章的一貫看法一致都是“賣國賊”,其實歷史學家們早就為他翻案了,清朝在軍事上打不過,指望李鴻章在談判桌上用嘴皮子退敵,這是不可能的。歷史學者一直在“普及”真實的李鴻章,但效果很差,《走向共和》卻成功地做到了。

被奉為神作的走向共和,是否被過譽了?為何說它是不容錯過的經典

劇中最為精彩的三個人物就是李鴻章,慈禧和袁世凱了,說實話,馬少驊老師演的孫文有點像逗比。《走向共和》沒有對這些人進行臉譜化處理,從這方面來說,《走向共和》已經不是一部簡單的歷史劇了,而是帶有自己的歷史思考和博大的家國情懷的。不過,也有人指責說,這部劇美化了李鴻章和慈禧,為他們的“賣國“找理由”,身為這部劇的粉絲,我也不想否認,在慈禧和李鴻章這兩個任務的處理上確實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李鴻章被神化了,慈禧被美化了,但是瑕不掩瑜,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大的毛病。

被奉為神作的走向共和,是否被過譽了?為何說它是不容錯過的經典

總之,看這部劇的朋友一定會對晚清那段風雲變幻的歷史感到唏噓,這部劇的家國情懷,民族情感時別的電視劇無法相比的。所以,我推薦大家有機會一定要去看一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