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請容許我為百年前那個老人掬把同情淚

我心目中國產劇的巔峰之作有兩部,《走向共和》正是其中之一(你們猜另一部是不是《大明王朝》)。這部劇格局之宏大、內容之犀利無以復加,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無出其右者,每一個人物都塑造的非常鮮明,看過這些人物的悲歡離合,看過那個時代的起起落落,就會明白為什麼《走向共和》不忍二刷。

這篇文章就先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走向共和》裡我最喜歡的角色——李鴻章,帶大家一起領略這位褒貶不一的晚清重臣在《走向共和》裡的風采。

《走向共和》‖請容許我為百年前那個老人掬把同情淚

李鴻章向盛宣懷傳授為官之道:一個當權者有了權力,第一要緊的不是運用權利,也不是濫用權力,而是要遏制自己的權利慾。

《走向共和》‖請容許我為百年前那個老人掬把同情淚

1895年,甲午戰敗,李鴻章赴日議和,於驛館遇刺,左頰中彈,那年他已經73歲,幾天後他再次走上談判桌,面對鉅額賠款,這個負傷的老人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討價還價:“無論如何再減少點兒,就作為老夫回國的旅費吧。”

《走向共和》‖請容許我為百年前那個老人掬把同情淚

1900年,慈禧霸氣下詔向八國同時宣戰,然後被一路追到了山西。時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與湖廣總督張之洞等人達成“東南互保”協議決不奉召,保住了東南經濟命脈。梁啟超前來拜見李鴻章,勸說李鴻章擁兵自立,為清朝創建一個立憲國,李鴻章對梁啟超說:“一代人只能幹一代人的事。”隨後孤身赴京議和。

《走向共和》‖請容許我為百年前那個老人掬把同情淚

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儀式,慶王手中的毛筆久久懸停在條約上不能落下,李鴻章拍了拍慶王的肩膀語重心長的說:“天下最難寫的,就是自己的名字,簽在這賣國條約上就是千古罵名啊,王爺,你還年輕,路還長,還是我來吧。”說罷,接過毛筆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走向共和》‖請容許我為百年前那個老人掬把同情淚

《辛丑條約》簽訂後不久,李鴻章因病辭世。慈禧太后迴鑾,袁世凱請樂隊演奏《馬賽曲》接駕,一曲未終,慈禧突然收到了李鴻章辭世的急電,幾近昏厥。象徵著巴黎大革命的《馬賽曲》竟成了這位老人的送葬曲,也送走了那個時代。改良的一代已經過去,革命的一代即將到來。

《走向共和》‖請容許我為百年前那個老人掬把同情淚

絕筆詩

李鴻章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猶未息,請君莫作等閒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