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販賣焦慮的綜藝們

文|既明 編輯|樸芳

“週末看《女兒們的戀愛》,看得我都焦慮了,晚上也沒睡好。”

同事A剛說完,坐在另一邊的同事B火速補了句,“很正常,就像我看《我家那閨女》一樣,年齡、事業、情感都包了,焦慮無所不在啊”。

雖然兩人都在吐槽,但這兩檔節目她們幾乎期期不落,類似這樣的對話也經常會在辦公室上演。

那些販賣焦慮的綜藝們

與這兩檔綜藝類似的婚戀、代際情感類節目能在當下層出不窮,或正得益於它們販賣的焦慮讓觀眾看到了,又切中了觀眾的焦慮。

焦慮致富

隨著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這種情況下,各式各樣的焦慮逐漸成了空氣裡的某種成分,包圍著每個人。

孩子想著如何超越“別人家的孩子”,父母想著如何比“別人家的父母”做得更好,年輕人想著如何不被同齡人拋棄,中年人忙著周旋於工作、家庭之間……不同時代、不同年齡層、不同性別的人,都或多或少被焦慮影響著。

另一方面,接觸過營銷學的人都知道,製造、販賣恐懼,是最有效的營銷手段之一,而恐懼正是焦慮的主來源。正因如此,生活中總會接觸到販賣焦慮的信息。

咪蒙能在短時間裡建立自己的“自媒體王國”,讓公眾號“咪蒙”坐擁1400萬粉絲,頭條廣告報價超過80萬元人民幣;Ayawawa能在微博吸粉300萬,並把生意做到線下,成為4家公司的股東;城南郵局和青音的情感心理類產品能在音視頻平臺上線後,流量迅速破億,正得益於此。

那些販賣焦慮的綜藝們

他們懂得如何放大並戳中大眾的情感焦慮,所以,總有受眾會在他們有些偏激、片面的文字和話語裡得到治癒,久而久之,這些以販賣焦慮為生的“幕後玩家“自然賺得盆滿缽滿。

實際上,販賣焦慮的自媒體不僅僅情感類一家,用驚悚的標題、喊口號式文筆去刺激用戶情緒,早已成為自媒體內容創作的主套路,藉此成功博得“10w+”的同樣大有人在。

綜藝集體湧向“焦慮致富”的道路,同樣是看到了這點,而且相比自媒體它們在焦慮的具像化、放大化呈現上,更具優勢。

當然,有成功者可以借鑑也是一大主因。如在知識文化渴求焦慮下催生的文化類綜藝,為化解都市人生活、工作忙碌焦慮的“慢綜藝”。

關鍵的是,在觀眾對影視節目的各種需求裡,情感需求一直是不會被更替的那個。因而,相對文化綜藝和“慢綜藝”,抓住了焦慮的情感綜藝也更容易促動大眾思考,並在網絡社交平臺上引起話題。

去年的《心動的信號》《幸福三重奏》,今年的《我家那閨女》《女兒們的戀愛》《妻子的浪漫旅行2》播出後,都曾先後霸屏微博熱搜。社交平臺上,因內容細節衍生出的多樣化情感問題不僅層出不窮,還引發了一場場熱議。

那些販賣焦慮的綜藝們

截至目前,已播5期的《女兒們的戀愛》同名微博話題閱讀量17億+,貓眼歷史最高熱度9156;《我家那閨女》同名微博話題閱讀量33億+,8期平均收視率0.854%(csm52);而剛開播的《妻子的浪漫旅行2》,同名微博話題閱讀量也已達7億+。

由此可見,靠複製販賣焦慮,婚戀、代際類情感觀察綜藝已經先富起來了一部分。可先賣的富了,並不代表後來的照樣行。更何況這些先富起來的,都或多或少有了自己的焦慮。

賣焦慮的焦慮

大部分人的焦慮來源於比上不足,因而,要想把焦慮賣成功,就得不斷的提醒這點。可想要提醒得恰到好處卻是門技術活兒,輕了觀眾覺得不痛不癢,節目也吸不來熱度;重了雖能造話題,卻極容易引發觀眾反感,甚至被釘上“戲精綜藝”的標籤。

從開播到現在,期期承包熱搜的《我家那閨女》雖然收視率和熱度可觀,但觀眾口碑卻並不出彩,豆瓣觀眾短評裡差評率達28%,抨擊點主要集中在“三句話不離找對象結婚”、對大齡單身女性生活呈現過於片面狹隘、過度賣慘上。

那些販賣焦慮的綜藝們

從已播內容看,這些問題在節目裡確實都存在。實際上,這個問題在第一季《我家那小子》裡,就已經被不少觀眾詬病了。

其次,微博上指責其炒作、神剪輯的聲音也不在少數。不久前,何雯娜和陳一冰“隔空約戰”事件發生後,當事人之一的陳一冰就曾怒斥過《我家那閨女》惡意剪輯。

《我家那閨女》之所以會老問題堅決不改,皆源於自己的收視焦慮。誠然,8期平均收視率0.854%並不低,但與其期期承包熱搜的熱度值明顯不匹配。

浙江衛視在播的《遇見你真好》在陷入收視焦慮的同時,熱度焦慮也在日益加劇。這也恰恰反映了婚戀、代際類情感觀察綜藝的另一個共同焦慮——競爭。

競爭焦慮來源於同質化。2018年,《心動的信號》《妻子的浪漫旅行》《我家那小子》《幸福三重奏》的先後小熱,讓投資方、製作方們看到婚戀、情感在綜藝市場上的巨大“錢力”。於是乎,視頻平臺和衛視都忙不迭的進行佈局。

開年至現在,同屬“芒果系”的湖南衛視和芒果TV共先後推出了《我家那閨女》《少年說 第三季》《戀夢空間》《女兒們的戀愛》《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二季》5檔情感類綜藝。此外,在網綜上一貫獨行的愛奇藝,也拿了《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二季》的播放權。

那些販賣焦慮的綜藝們

依據各大平臺早前公佈的2019片單,芒果tv後續還有《我的年下王子》《劇想談戀愛》上線,但這兩檔節目與優酷的《想談個和偶像劇一樣的戀愛》大同小異;愛奇藝早前公佈的《愛情捕手》《喜歡你,我也是》與《戀夢空間》《遇見你真好》模式趨同,基本同屬“心動的信號”型。

愛奇藝另一檔《做家務的男人》和東方衛視《家有好先生》,從介紹看與韓綜《做家務的男人們》如出一轍;而騰訊《女兒們的男朋友》 也和《女兒們的戀愛》一樣,都是韓綜《我女兒的男人們》的翻版。

那些販賣焦慮的綜藝們

早前靠賣焦慮發家的文化綜藝和慢綜藝,皆因模式、內容、嘉賓趨同而影響下滑。自媒體再難到“10w+”,也同樣是因為視角雷同、洗稿成風。前車之鑑例例,即便有情感需求優勢,情感類綜藝也很難不成為下一個。

實際上,copy《心動的信號》而生的《戀夢空間》《遇見你真好》先後陣亡,就給了證明——販賣焦慮的情感綜藝正在走下坡路。

“要注意一下市場需求,不要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張國立老師曾對文化綜藝的現狀做出這樣的建議,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情感類綜藝。

你可以把大眾焦慮當作節目的內容賣點,但要賣的有節制、有方法、有創意、有自己的性格,與此同時也把治療焦慮的祕方放到櫃檯上,讓觀眾能得到真正的治癒。只有這樣,焦慮才能長久致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