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喜劇人5》收視跌破1%創新低,喜劇綜藝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歡樂喜劇人5》收視跌破1%創新低,喜劇綜藝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作者:龐李潔

今天一早,《歡樂喜劇人》第五季衝上三個熱搜。然而,其中共同的關鍵詞卻是“get不到笑點”。

《歡樂喜劇人5》收視跌破1%創新低,喜劇綜藝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歡樂喜劇人5》收視跌破1%創新低,喜劇綜藝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歡樂喜劇人5》收視跌破1%創新低,喜劇綜藝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作為一檔喜劇綜藝,讓觀眾笑不出來並不是個好兆頭。反映在收視率上,CSM55城收視數據顯示,昨晚最新一期的《歡樂喜劇人》拿到0.995%的收視率,這也是該節目在今年開播以來收視首次跌破1%,創下歷史新低。

不僅收視欠佳,在口碑方面,《歡樂喜劇人》在前四季經歷了從8.2分到5.2分的斷崖式下滑後,第五季至今播出5期,豆瓣評分繼續下滑至4.5分,超60%以上的網友給出2星及以下的評價。


《歡樂喜劇人5》收視跌破1%創新低,喜劇綜藝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歡樂喜劇人》由盛到衰的發展過程也折射出喜劇綜藝整體的發展狀況。據鏡像娛樂(ID:jingxiangyule)統計,與《歡樂喜劇人》同類的《喜劇總動員》《跨界喜劇王》等綜藝都從收視到口碑呈現出整體下滑的態勢。同質化嚴重、過度煽情、人才稀缺、節目品質下降、觀眾笑點更迭速度加快、多元化娛樂形式衝擊等困境愈發嚴重之下,喜劇綜藝已經一步步走向衰落。


《歡樂喜劇人5》收視跌破1%創新低,喜劇綜藝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演員影響力趨弱,收視跌破1%

曾引資本湧入的《喜劇人》走向沒落

《歡樂喜劇人》第五季開播以來,給人最直觀的感受是,參加節目的演員影響力整體偏低。節目播出至今,收視率從首播的1.228%一路下跌至1%以下,平均收視率1.09%,創歷年新低。《歡樂喜劇人》在導演、製作公司、播出平臺一直保持不變的前提下,演員的整體影響力下滑、輸出作品質量降低成為收視下降的直接原因。


《歡樂喜劇人5》收視跌破1%創新低,喜劇綜藝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從以前每一季參加《歡樂喜劇人》的嘉賓陣容來看,來自開心麻花、德雲社、大碗娛樂等業內知名團體的藝人居多。然而,今年無論是德雲社的張鶴倫、郎鶴炎,開心麻花的王成思,還是大碗娛樂張泰維、朱天福,遼寧民間藝術團的周雲鵬等,他們當前的知名度以及對喜劇節目的把控力整體不及前幾季的參與者。《歡樂喜劇人》似乎已經淪為這些公司的新人訓練營。

《歡樂喜劇人》第一季時,儘管賈玲、沈騰都還沒有當前的國民度,宋小寶還在小瀋陽的作品中演配角,節目甚至沒有冠名商,但《歡樂喜劇人》在播出之後豆瓣評分達到8.2分,節目憑藉高揚的口碑一路逆襲。CSM52城(2019年之後改為55城)數據顯示,最後一期收官戰收視率達到1.7%以上,成為當年綜藝節目中的一匹黑馬。


《歡樂喜劇人5》收視跌破1%創新低,喜劇綜藝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歡樂喜劇人》第二季時,節目在保留了小瀋陽、開心麻花團隊的同時,引入岳雲鵬、潘長江等喜劇演員,節目熱度隨即達到頂峰,平均收視率2.621%,最高收視率破3,節目招商額達1.5億以上。

不僅《歡樂喜劇人》的價值走高,隨著更多同類節目的出現,資本也越來越多地走進喜劇綜藝市場。

《歡樂喜劇人5》收視跌破1%創新低,喜劇綜藝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2016年7月,賈玲創建的公司大碗娛樂獲得北京文化1000萬元的投資,估值達到5000萬元。交易完成後,賈玲仍是大碗娛樂最大的股東,所佔股份為35%。第二大股東孫集斌是東方衛視熱播綜藝節目《歡樂喜劇人》的幕後編劇、導演,所持股份佔比25%。北京文化在完成投資後佔股20%。

2017年4月,德雲社的關聯公司申請掛牌新三板進駐資本市場。郭德綱在《歡樂喜劇人》第二季時接替吳秀波成為該節目的主持人,同時,德雲社的藝人岳雲鵬、郭麒麟、張鶴倫等也開始登上《歡樂喜劇人》的舞臺。

《歡樂喜劇人5》收視跌破1%創新低,喜劇綜藝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2017年5月,相聲團體嘻哈包袱鋪宣佈完成千萬級的A+輪融資,估值過億;製作出《跨界喜劇王》的公司千秋歲文化完成2.5億元的A輪融資,估值數億元。

2017年6月,上市公司華錄百納宣佈收購上海嘉娛文化投資有限公司(歡樂傳媒)股權,後者即《歡樂喜劇人》《喜劇總動員》《笑傲江湖》等喜劇綜藝的製作公司。

此外,推出《吐槽大會》的笑果文化也在短短15個月,得到包括王思聰的普斯資本、黎瑞剛的華人文化、遊族網絡等在內的資本機構的青睞,完成了四輪融資,融資總額超過2億,估值達到12億。

在資本裹挾之下,喜劇綜藝市場的分羹者越來越多。《歡樂喜劇人》第三季成為節目的一個轉折點,一方面,節目的主打陣容從賈玲、沈騰、宋小寶、岳雲鵬等一線陣容轉向文鬆、張小斐、郭麒麟等各大公司的二線陣容。另一方面,《喜劇總動員》《跨界喜劇王》等大量同質化節目呈集體爆發之勢,加速了觀眾的審美疲勞。

《歡樂喜劇人5》收視跌破1%創新低,喜劇綜藝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此外,《歡樂喜劇人》在第三季同期還推出了同名的大電影。然而,此時的觀眾已經逐漸看清綜藝電影不過是披著電影外殼圈錢的綜藝節目,也不再願意為此買單。最終,影片票房僅6684萬,豆瓣評分低至2.5分,觀眾對節目的好感再度被消耗。多方原因之下,《歡樂喜劇人》第三季的收視下滑劇烈,平均收視率為1.653%,口碑也跌至及格線以下。

不過,《歡樂喜劇人》這塊招牌仍保持著相對強勁的吸金能力。在《歡樂喜劇人》第四季時,儘管節目的獨家冠名費並未透露,但節目的特約贊助額達到7500萬/季,較上年同期上漲1500萬。另外,節目制定產品合作價格在4000萬/季。從東方衛視其他節目的招商情況來看,獨家冠名費一般為特約贊助的2倍以上。據此推測,《歡樂喜劇人》第四季的獨家冠名預計在1.5億以上,節目整體的招商額預計可達到3至4億之間。

然而,最新一季的《歡樂喜劇人》無論演員陣容還是節目品質都愈發不盡人意,越來越多感到失望的觀眾選擇離開,而在節目無法再保證觀眾注意力的趨勢之下,資本離場便是必然事件。


《歡樂喜劇人5》收視跌破1%創新低,喜劇綜藝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強行煽情、人才稀缺、品質下降

喜劇綜藝在多面困境之下出路難尋

《歡樂喜劇人》誕生之時,以明星為主體,以小品、相聲、情景劇為載體的喜劇綜藝還是一個新生事物。然而,在《歡樂喜劇人》成功打開市場之後,同類節目迅速呈現出井噴之勢,喜劇綜藝市場也被迅速瓜分。


《歡樂喜劇人5》收視跌破1%創新低,喜劇綜藝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不過,這些從嘉賓、內容到節目形式都高度相似的綜藝,都沒能達到《歡樂喜劇人》的收視和口碑高度,也沒能逃過和《歡樂喜劇人》一樣的發展趨勢,在播出之後,綜N代的收視和口碑都呈現出下滑趨勢。

例如,《喜劇總動員》第一季平均收視率達到2%,第二季便跌至1.037%,口碑也從第一季的7.1分下降至4.8分。《今夜百樂門》亦是如此,首季平均收視1.263%,豆瓣評分7.5分,而在經歷停播再上線後,改名為《今夜現場秀》,平均收視跌至0.237%,豆瓣評分更是大幅下滑至3分。而《跨界喜劇王》到了第三季已鮮有關注,豆瓣上的短評僅63條。


《歡樂喜劇人5》收視跌破1%創新低,喜劇綜藝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綜合來看,喜劇綜藝在掀起發展熱潮之後整體進入冷卻期,《歡樂喜劇人》在瓶頸期面臨的發展困境也是整個喜劇綜藝市場面臨的發展困境,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觀眾為“搞笑”而來,卻被“搞哭”而去

在喜劇這一領域,業內普遍認為“笑中帶淚”是喜劇的最高境界。然而,近幾年的喜劇綜藝普遍呈現出強行煽情的狀態,尤其是在賈玲的《你好,李煥英》大獲成功之後,不少藝人都或多或少受到影響,《我叫安德烈》《子孫滿堂》《背對背擁抱》《老爸》等節目都在走煽情路線。再加上一些節目採用競賽制,參賽者為了獲得觀眾的支持,煽情也成了打動觀眾的一條捷徑。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甚至有網友戲稱《喜劇總動員》為《悲劇總動員》。

不可否認的是,在喜劇中的適度煽情確實能達到更好的呈現效果,但這個度並不好把握。而且,觀看喜劇綜藝的受眾最直接的需求是“笑”,他們希望通過“笑”來減壓放鬆,而過度煽情則可能在無意中帶哭觀眾,頻繁被弄“哭”,觀眾對喜劇綜藝的基本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尋找其他解壓途徑便是大概率事件。

《歡樂喜劇人5》收視跌破1%創新低,喜劇綜藝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2、節目過度同質化、喜劇人才稀缺

喜劇綜藝的同質化有目共睹,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市場對喜劇人才的需求增長。然而,當前的喜劇市場,優秀的喜劇人才極度匱乏,無法滿足井噴式的市場需求。而且,同質化的節目更希望快速切入市場分割紅利,更傾向於已聚集起影響力的演員,留給新人的成長空間並不大。

造成的結果是,在多檔節目的井噴之下,賈玲、沈騰、宋小寶、岳雲鵬以及各自背後的團隊活躍在各大同類節目中,以致於若摘掉節目名字,觀眾甚至難以分辨是哪個節目。

《歡樂喜劇人5》收視跌破1%創新低,喜劇綜藝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3、在短期內過度壓榨藝人創意,品質下降

每一個作品從創作到演繹都需要一定的孵化週期,每一個藝人在一定時間內的創作靈感也相對有限。而在喜劇綜藝氾濫的這幾年,預計孵化出的喜劇作品至少在2000個以上。由於人才並沒有相應呈現出井噴式增長,僅有的喜劇創作者們需要不斷在短期內完成新作品。連續高強度的創作下,作品的品質便很難得到保障,節目最終呈現出的效果必然越來越差。

4、短視頻、網絡段子氾濫,加速觀眾笑點迭代

近幾年,隨著短視頻的迅速發展,匯聚起越來越多的UGC創作者,網友的腦洞可謂千奇百怪,網絡段子在誕生後很快便傳播到大面積的網絡群體中,觀眾笑點的迭代速度隨之加快。這使喜劇人才的“包袱”幾乎成為“一次性”的創作,在使用之後便很難再度引人發笑。


《歡樂喜劇人5》收視跌破1%創新低,喜劇綜藝在困境中走向衰落


5、政策高壓下,喜劇本身的諷刺範圍受限

當下,文化娛樂行業整體處在高強監管之下,喜劇綜藝也不例外。而且,喜劇作品本身具備一定的諷刺現實的作用,也更容易觸碰紅線。在近兩年的喜劇綜藝中,有不少演員的作品都在聚焦弘揚家國情懷的主旋律,或是聚焦農民工、清潔工等底層小人物,以靠近主流價值觀。然而,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藝人的創作空間,強行向主旋律靠攏甚至造成臺詞生硬、表演尷尬的局面。

整體來看,喜劇綜藝在大量同質化節目扎堆之下,市場逐漸趨向飽和,而喜劇人才的稀缺和高強度的創作環境也使喜劇作品以及綜藝節目本身的品質不斷下降,與觀眾需求日益脫節,再加上短視頻等其他娛樂形式的衝擊,喜劇綜藝的發展愈發艱難。

相比之下,以《吐槽大會》為代表的脫口秀類喜劇綜藝相對更受市場歡迎,節目以更簡單的形式、更新穎的段子、更強的網感和互動性靠攏年輕群體市場,開闢出一塊新興的喜劇綜藝市場。不過,這也在進一步壓縮傳統喜劇綜藝的突圍空間。多面困境之下,傳統喜劇綜藝的出路恐怕不容樂觀。

原創文章,轉載請標註來源和作者,違者必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