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東進退之間

綜藝 馬東 奇葩說 內地綜藝 老道消息 2017-04-04

馬東進退之間

馬季還在世時,馬東的每一期節目老人家都會看,馬季說:

“我覺得兒子主持的閃光點在節目結尾,每期都很精彩。有時候發現節目有些鬧,我就會給他打電話,兒子很能聽取我的意見。”

那時候,新聞報道都以“馬季的兒子”來稱呼他,他的主持水平,也總與父親的相聲功底聯繫在一起,包括他上各種訪談,談得最多的,還是自己的父親。

09年春晚,馬東演出《新五官爭功》向父親致敬。沒想到主持人董卿在介紹馬東時,說成了“馬先生之子馬季”。董卿當時完全沒意識到說錯,知道後為此哭了三天,元宵晚會她甚至不想再主持。

還是馬東跟她說的,得自己找補回來,要不然得惦記一輩子。所以董卿還是堅持上了元宵節晚會,自己開了自己一個玩笑,這事兒算翻篇了。

後來董卿被人說是劉謙的託,說了好幾年,還能很淡然地自黑,要感謝馬東讓她先經歷了一回。

1

從央視離職前後,馬東感受到了中年危機,也許比一般人都來得晚一些,但他鬧出來的動靜卻大得多。

他首先感受到的是控制體重上的力不從心,接著是與年輕人的代溝,05年時他至少能知道80後的孩子們在說什麼,之後的90後甚至00後,他就完全不知道對方在說什麼了,這讓他最不能接受,他感覺自己被世界放在了馬路邊上。

他急需回到馬路的中央,回到隊伍中去。

2017年的馬東49歲了,他已經成為了中年人裡最為“年輕”的一個,並自稱是一個出生於60年代的90後。

他主動地讓自己身邊圍著一堆的年輕人,並近乎恬不知恥地嘗試融入這些年輕群體中,無條件地接受著新世代的想法。

但事實上,馬東的確成長得比較晚,回溯出走體制前的馬東,身上貼著“馬季之子”的標籤。他既煩惱這個標籤,又把這個標籤做得很妥帖,那個時候,作為央視主持人的他,就像“別人家的孩子”,是孝子,也是馬季的驕傲。

馬東的前半生,就是一個想要擺脫“馬季之子”標籤,到接受這個標籤然後默默努力,直到走出體制,做出奇葩說這樣“鬧”的節目,他才真正撕掉了這個標籤的過程。

從小不被允許學習相聲的他,為了擺脫父親的影響,18歲就選擇出國留學,遠離父親,遠離文藝圈,做了十年的IT男,27歲時毅然決定回國,投身電視行業,當時馬東的折騰讓馬季很傷心,覺得兒子很不成熟,擔心他這時候轉型已經來不及了。

但馬東做得很好,先是湖南衛視,後來又進了央視,讓馬季很是驕傲,也經常請崔永元來指導馬東。後來馬東還參與了2009年和2011年央視春晚的導演工作,09年的春晚讓小瀋陽和劉謙一炮而紅,馬東很高興,覺得春晚恢復了“造星”功能。

2011年,由他導演的春晚被某清華美學教授撰文批評,洋洋灑灑地痛陳了馬東的“霸道”,說他作為春晚導演,無視精英的意見,把春晚做得太粗俗,馬東為了迴應此文,特地開通了博客,怒懟回去,說該教授簡直是真人版的相聲《專家指導》,打著專家的名義,以勢壓人,沒有娛樂精神。

他總共當了兩屆春晚的導演,自認這是個苦差事,要經得住熬夜,又要臉皮厚,扛得住正月裡的罵聲,更可氣的是還要上網應對那些自詡精英的偽君子。

在這之後他就提出了辭職的申請,他解釋道,自己認同央視的文化,但覺得自己的性格不太合適,

“我想尋求刺激的、有新的東西、我又能接受的生活方式。”

2013年,他離開央視,想把娛樂精神做到極致。

至此,他才真正開始擺脫父親的光環,成為汙力滔滔的MM馬,拉牟頔(奇葩說總製片人)入夥米未的時候,馬東對她說:世道變了。

2

其實早在若干年前,馬東就試圖開發過類似《奇葩說》的節目。

2005年時,馬東在《文化訪談錄》裡問郭敬明:“你覺得我們今天的溝通成功嗎?因為我37歲,你22歲,我明顯感到我們有很多價值觀念是不一樣的。”

在這場節目裡,馬東在未事先溝通的情況下,在節目裡步步為營,頻繁逼問郭敬明對於“抄襲”的看法,使得郭敬明一度尿遁逃避追問。

當郭敬明去上廁所時,馬東跟在場的郭敬明粉絲交流,心平氣和地討論雙方的分歧。有粉絲告訴馬東,他對郭敬明的質疑是代溝造成的,現在每隔三年就有代溝了。

在節目的最後,馬東感慨道:

“我們雖然是不同年齡段的人,我們有不同的價值觀,但是有些價值底線其實我們是會相同的,或者是隨著你的年齡增長我們會是相同的……是一個健康社會走向成熟的必經過程。”

可能那個時候奇葩說這個節目的雛形就在他的頭腦裡面形成了。

在馬東看來,《奇葩說》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在於時間到了,十多年前沒有自媒體,沒有視頻網站,現在這一切蓬勃發展,讓受眾思想的更進步,天性被釋放,馬東說:

“這個時代,人要有娛樂精神。娛樂精神就是奇葩精神。我們賦予這個時代的真正意義來臨了。

從文本時代到現在,我們新一代成長的這些受眾,這一代年輕人,和我們成長的環境不一樣,他們不以文字與意義作為記憶的東西,他們因畫面的美與不美,衝擊力強與不強,帶來的直接感受,作為他們的‘字跡’……我姑且把話放在這兒,時代會證明這一切。我們在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那時的馬東經常提到尼爾·波茲曼的《娛樂至死》,“娛樂即本質”這句話被他們作為基本原則,如何理解娛樂,是《奇葩說》是否成功的關鍵。

《奇葩說》成為爆款以後,馬東以及他的團隊,卻是每天都處於新產品的焦慮之中,“最危險的時候是大家都認可你的時候。”下一個爆款在哪裡?

奇葩說打開網綜市場,定下網綜標準後,市場迅速跟進,轉變為紅海,

“當時的策略是擴張,到哪兒撈都是魚。現在是怎麼撈都沒有魚,非要精準地捕撈才有魚,這時候就需要不斷地校正自己的航向了。”

基於現有的IP,帶著濃濃的“奇葩”和馬東色彩的米未傳媒還未到瓶頸,雖然為馬薇薇量身打造的《黑白星球》遭遇滑鐵盧,前四期由於反響不好,馬東還直接把這四期送給了贊助商,但後來的《好好說話》反響不錯,畢竟是還是基於“奇葩”們的長處——“說話”做文章,至少不會錯得很離譜。

之後的新節目,馬東也都親力親為,為節目拉流量,他自己也知道,在初期,有一個人能帶著公司往前走,是非常必要的,但到後期,他必然要面臨去馬冬化和去奇葩化的問題。

奇葩說做到第四季,最明顯的問題就是選手不夠了,彈盡糧絕,要挖出那麼多有辯論技巧又有娛樂精神的人比歌唱選秀難多了,詬病老奇葩抱團的聲音也越來越多,不被老奇葩喜歡就根本選不上,到最後,連米未傳媒自己的員工都上陣了。

奇葩說是一個沒有臺本的綜藝節目,導演們要的就是沒有預設下的思想碰撞,這對臨場反應的要求極高,而幽默跟綜藝感又是一種天賦,辯論技巧可以找黃執中這樣的導師來帶領,但找不到天賦極佳的綜藝咖,以娛樂為本命的奇葩說就難以為繼。

可用之人太少,力不從心的跡象在奇葩大會就已經顯現出來,為了應對選手不足,這屆奇葩大會,海選性質減弱,演講、分享的性質增加,導演組主動把價值觀的爭辯降級為觀點的交流跟分享,就是在為後面正式比賽的時候,專業性的降低做準備。

在內憂外患之下,馬東只好又一次挑起大梁,以個人影響力推動節目繼續走下去。

3

在馬東剛做出奇葩說的時候,就有人下論斷,馬東進則吳宗憲,退則王偉忠。

吳宗憲是臺灣主持界的金牌一哥,王偉忠則是臺灣綜藝節目幕後的電視教父,康熙來了跟全民系列都是他的傑作,而馬東成立米未傳媒則似乎意味著,他決定成為王偉忠。

但他既不是吳宗憲,也不是王偉忠,馬東無意做主持界的金牌一哥,他最在意的還是產品和節目,但他也不是王偉忠,馬東是一個傳播者,而王偉忠則是真正的電視人。

在對娛樂的理解上,王偉忠的身段比馬東更軟,王偉忠最大的優勢是創意,而馬東最大的優勢是他的敏銳度,比起王偉忠,馬東更像一個師父,他更加圓滑,更加平易近人,王偉忠素來都被稱為“暴君”,小S都忍不住在他面前下跪,但馬東則自詡最扛造的CEO,他希望所有人都能高高興興地把錢掙了。

比如在《飯局的誘惑》裡,他作為狼人殺高級玩家,就得尊重遊戲尊重節目,放下自己作為老闆的那份禮讓和氣度,透支自己的人格,把節目的另一個主持人侯佩岑欺騙得心灰意冷。但在佟大為做嘉賓的那期開錄前,馬東私底下問製作人,我是不是總在遊戲裡欺負佩岑,有網友投訴?製作人回答說有點,馬東說,那我知道了。

遊戲開始後,馬東抽到狼人,侯佩岑是好人,就在好人陣營快輸了的時候,馬東最終選擇狼自殺以取悅侯佩岑,侯佩岑大呼感動。

跟以擅長罵人著稱的王偉忠比起來,他還是太過君子了。

這就導致,他雖然抱著綜藝節目的本質就是娛樂,所有的節目都是為了解決“閒著沒事幹”這個問題的觀念,並且竭盡全力地擁抱年輕人,但他依然十分在意所謂的價值規範和價值底線。

在奇葩大會上,有好幾次,一些很有話題性或者娛樂性的選手被其他導師都舉牌了,但馬東沒舉,因為他心裡深深知道,能說話,是他心裡給這個節目設的底線,讓這個人進來,他可能會讓節目顯得很好看,但不會為價值觀的碰撞和討論增添任何力量。

包括在評價別的綜藝節目時,馬東也會表示擔憂,認為那些節目在價值觀上沒有做好。

這也是馬東最深的焦慮,作為一個優秀的傳播者,他給自己的任務不僅僅是做出好看的節目那麼簡單,否則他早就成為大陸的電視教父了,他的任務還包括,如何在娛樂至死和保持底線中平衡,如何一邊抗拒人性的窺視癖與墮落,一邊又讓人滿意,讓人得到比純粹的娛樂更高級的享受。

這種堅持,把他和那些徹底追求收視率和話題性的節目製作人區分開來。把他和那些完全原生於移動互聯網和自媒體的妖豔賤貨區分開來。

這種堅持,也很難說不是來自於央視工作的經歷,或者來自於他父親,德藝雙馨的人民藝術家馬季先生。這讓他不能真的娛樂至死。

最近高曉鬆因為事務繁忙離開了奇葩說,馬東只好把導師臨時更換為羅振宇和張泉靈,馬東自己也下場辯論,三個前央視的老同事湊到了一起。

到時候《挑戰主持人》、《東方時空》和《對話》三個金牌欄目的主持人一起出現的時候,我想我會有點恍惚,甚至有點想念趙忠祥。

要知道前年馬東割了眼袋,成了娛樂界的大事。馬東做完手術戴著墨鏡去上班,碰見牟頔知道他割了眼袋,罵他有病。馬東說這多大點事兒啊,你知道嗎?趙忠祥老師20年前就割眼袋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