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

題記:探店之風,興於何時不知道,道理卻明白,源於美食,起於名人,引爆於《舌尖上的中國》,爆發於抖音短視頻等自媒體。古老的“飯託”終於修成正果,成為一門正式的社會職業。只要你有門道,就有飯店請你去吃吃喝喝,隨手拍幾張照片,回家套路一篇文章發出去,佣金就有了。不要小看這個毛收入,養活一家人不是問題,而且沒投資,沒風險,白吃白喝,比起絕大多數一線打工的待遇強了許多。

探店之風:源於見不得光的“飯託”

“飯託”曾是個見光死的行為,行當都算不上,因為自身都透著下賤,騙人的勾當。至今還有人用“飯託”去貶稱探店人。

"

題記:探店之風,興於何時不知道,道理卻明白,源於美食,起於名人,引爆於《舌尖上的中國》,爆發於抖音短視頻等自媒體。古老的“飯託”終於修成正果,成為一門正式的社會職業。只要你有門道,就有飯店請你去吃吃喝喝,隨手拍幾張照片,回家套路一篇文章發出去,佣金就有了。不要小看這個毛收入,養活一家人不是問題,而且沒投資,沒風險,白吃白喝,比起絕大多數一線打工的待遇強了許多。

探店之風:源於見不得光的“飯託”

“飯託”曾是個見光死的行為,行當都算不上,因為自身都透著下賤,騙人的勾當。至今還有人用“飯託”去貶稱探店人。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2017年上海一家店被網紅劇迷瘋狂探店打卡

——“飯託”自古有之。大詩人杜甫就是個飯託。

“飯託”一詞確實暗含貶義,大白話說就是騙飯吃,為自己騙飯吃,為飯店騙人來吃飯。這種“騙”,指的卻是現在,古時候卻不是這樣的。譬如唐代詩聖杜甫(712-770年)的一生中,就有很多當飯託的經歷。他本才華蓋世,還出身名門,是杜審言的親孫子,但卻命運不濟,喪家犬一樣,一輩子走不出黴運。空懷濟世經邦夢想,窮困潦倒養不活妻兒,酒都沒得喝,飯也吃不飽,只能屈躬卑膝,去達官貴人宴席寫文讚美,換得一頓酒飯。臨到末了,還是一頓飽食撐死,終年59歲。他的《麗人行》,就可以看成一篇極妙的探店詩文,讚美楊丞相府的一次踏春活動。

"

題記:探店之風,興於何時不知道,道理卻明白,源於美食,起於名人,引爆於《舌尖上的中國》,爆發於抖音短視頻等自媒體。古老的“飯託”終於修成正果,成為一門正式的社會職業。只要你有門道,就有飯店請你去吃吃喝喝,隨手拍幾張照片,回家套路一篇文章發出去,佣金就有了。不要小看這個毛收入,養活一家人不是問題,而且沒投資,沒風險,白吃白喝,比起絕大多數一線打工的待遇強了許多。

探店之風:源於見不得光的“飯託”

“飯託”曾是個見光死的行為,行當都算不上,因為自身都透著下賤,騙人的勾當。至今還有人用“飯託”去貶稱探店人。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2017年上海一家店被網紅劇迷瘋狂探店打卡

——“飯託”自古有之。大詩人杜甫就是個飯託。

“飯託”一詞確實暗含貶義,大白話說就是騙飯吃,為自己騙飯吃,為飯店騙人來吃飯。這種“騙”,指的卻是現在,古時候卻不是這樣的。譬如唐代詩聖杜甫(712-770年)的一生中,就有很多當飯託的經歷。他本才華蓋世,還出身名門,是杜審言的親孫子,但卻命運不濟,喪家犬一樣,一輩子走不出黴運。空懷濟世經邦夢想,窮困潦倒養不活妻兒,酒都沒得喝,飯也吃不飽,只能屈躬卑膝,去達官貴人宴席寫文讚美,換得一頓酒飯。臨到末了,還是一頓飽食撐死,終年59歲。他的《麗人行》,就可以看成一篇極妙的探店詩文,讚美楊丞相府的一次踏春活動。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脣。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詩中的美食,都是當朝頂級珍品,非楊貴妃兄妹三人權勢能享受得起。

——飯託是探店的市井衍生品。

從杜甫的經歷看到,飯託並非貶義,只是一種謀生手段,你有那水平,能把吃喝的人說的高興了,自然會賞你一頓酒飯。雙方也是扯平,誰不欠誰。像杜甫那樣,食客依著杜甫詩歌的名氣,找到他來宴席捧場,朋友面前就很有面子。杜甫百無聊賴,又不會做生意掙錢,還餓著肚子,當然會如約而至,極盡讚美之詞。於是,主人的面子有了,杜甫肚子整飽了。後來就有精明的商家從中發現契機,藉此名人大腕的名氣,傳播自己的名聲。譬如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先生,原本內地沒多少人知道他,自從當上《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成了飲食業界的香餑餑,多少飯店能以請到他光顧吃一頓為榮耀,漫說很多花錢都請不到的。這種做法,現在叫做探店。

"

題記:探店之風,興於何時不知道,道理卻明白,源於美食,起於名人,引爆於《舌尖上的中國》,爆發於抖音短視頻等自媒體。古老的“飯託”終於修成正果,成為一門正式的社會職業。只要你有門道,就有飯店請你去吃吃喝喝,隨手拍幾張照片,回家套路一篇文章發出去,佣金就有了。不要小看這個毛收入,養活一家人不是問題,而且沒投資,沒風險,白吃白喝,比起絕大多數一線打工的待遇強了許多。

探店之風:源於見不得光的“飯託”

“飯託”曾是個見光死的行為,行當都算不上,因為自身都透著下賤,騙人的勾當。至今還有人用“飯託”去貶稱探店人。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2017年上海一家店被網紅劇迷瘋狂探店打卡

——“飯託”自古有之。大詩人杜甫就是個飯託。

“飯託”一詞確實暗含貶義,大白話說就是騙飯吃,為自己騙飯吃,為飯店騙人來吃飯。這種“騙”,指的卻是現在,古時候卻不是這樣的。譬如唐代詩聖杜甫(712-770年)的一生中,就有很多當飯託的經歷。他本才華蓋世,還出身名門,是杜審言的親孫子,但卻命運不濟,喪家犬一樣,一輩子走不出黴運。空懷濟世經邦夢想,窮困潦倒養不活妻兒,酒都沒得喝,飯也吃不飽,只能屈躬卑膝,去達官貴人宴席寫文讚美,換得一頓酒飯。臨到末了,還是一頓飽食撐死,終年59歲。他的《麗人行》,就可以看成一篇極妙的探店詩文,讚美楊丞相府的一次踏春活動。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脣。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詩中的美食,都是當朝頂級珍品,非楊貴妃兄妹三人權勢能享受得起。

——飯託是探店的市井衍生品。

從杜甫的經歷看到,飯託並非貶義,只是一種謀生手段,你有那水平,能把吃喝的人說的高興了,自然會賞你一頓酒飯。雙方也是扯平,誰不欠誰。像杜甫那樣,食客依著杜甫詩歌的名氣,找到他來宴席捧場,朋友面前就很有面子。杜甫百無聊賴,又不會做生意掙錢,還餓著肚子,當然會如約而至,極盡讚美之詞。於是,主人的面子有了,杜甫肚子整飽了。後來就有精明的商家從中發現契機,藉此名人大腕的名氣,傳播自己的名聲。譬如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先生,原本內地沒多少人知道他,自從當上《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成了飲食業界的香餑餑,多少飯店能以請到他光顧吃一頓為榮耀,漫說很多花錢都請不到的。這種做法,現在叫做探店。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飯託是飯店業傳統的推廣形式。

由此,飯店業就有了自己獨特的推廣模式,和其他行業不一樣。道理也很簡單,民以食為天,不論你貴為天子,還是賤為乞丐,都要每天吃飯。惟吃飯最為貼近生活。人與人的影響程度大不同,你說你的飯菜好,還要食客說好,都來吃你的,生意才會興隆賺錢。所以自己吆喝不行,得別人幫你吆喝,名人吆喝。譬如酥魚,聖旨骨酥魚是宋太祖趙匡胤吃了說好,還專門下道聖旨,所以大賣幾百年。如果是如今滎陽面條哥吆喝,喊破嗓子都沒用,沒人聽你的。浙江紹興酥魚的歷史更悠久,也有皇帝讚美,可是康熙皇帝只是讚美,並沒有趙皇帝那樣下聖旨,所以就不如聖旨骨酥魚的名氣大。

"

題記:探店之風,興於何時不知道,道理卻明白,源於美食,起於名人,引爆於《舌尖上的中國》,爆發於抖音短視頻等自媒體。古老的“飯託”終於修成正果,成為一門正式的社會職業。只要你有門道,就有飯店請你去吃吃喝喝,隨手拍幾張照片,回家套路一篇文章發出去,佣金就有了。不要小看這個毛收入,養活一家人不是問題,而且沒投資,沒風險,白吃白喝,比起絕大多數一線打工的待遇強了許多。

探店之風:源於見不得光的“飯託”

“飯託”曾是個見光死的行為,行當都算不上,因為自身都透著下賤,騙人的勾當。至今還有人用“飯託”去貶稱探店人。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2017年上海一家店被網紅劇迷瘋狂探店打卡

——“飯託”自古有之。大詩人杜甫就是個飯託。

“飯託”一詞確實暗含貶義,大白話說就是騙飯吃,為自己騙飯吃,為飯店騙人來吃飯。這種“騙”,指的卻是現在,古時候卻不是這樣的。譬如唐代詩聖杜甫(712-770年)的一生中,就有很多當飯託的經歷。他本才華蓋世,還出身名門,是杜審言的親孫子,但卻命運不濟,喪家犬一樣,一輩子走不出黴運。空懷濟世經邦夢想,窮困潦倒養不活妻兒,酒都沒得喝,飯也吃不飽,只能屈躬卑膝,去達官貴人宴席寫文讚美,換得一頓酒飯。臨到末了,還是一頓飽食撐死,終年59歲。他的《麗人行》,就可以看成一篇極妙的探店詩文,讚美楊丞相府的一次踏春活動。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脣。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詩中的美食,都是當朝頂級珍品,非楊貴妃兄妹三人權勢能享受得起。

——飯託是探店的市井衍生品。

從杜甫的經歷看到,飯託並非貶義,只是一種謀生手段,你有那水平,能把吃喝的人說的高興了,自然會賞你一頓酒飯。雙方也是扯平,誰不欠誰。像杜甫那樣,食客依著杜甫詩歌的名氣,找到他來宴席捧場,朋友面前就很有面子。杜甫百無聊賴,又不會做生意掙錢,還餓著肚子,當然會如約而至,極盡讚美之詞。於是,主人的面子有了,杜甫肚子整飽了。後來就有精明的商家從中發現契機,藉此名人大腕的名氣,傳播自己的名聲。譬如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先生,原本內地沒多少人知道他,自從當上《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成了飲食業界的香餑餑,多少飯店能以請到他光顧吃一頓為榮耀,漫說很多花錢都請不到的。這種做法,現在叫做探店。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飯託是飯店業傳統的推廣形式。

由此,飯店業就有了自己獨特的推廣模式,和其他行業不一樣。道理也很簡單,民以食為天,不論你貴為天子,還是賤為乞丐,都要每天吃飯。惟吃飯最為貼近生活。人與人的影響程度大不同,你說你的飯菜好,還要食客說好,都來吃你的,生意才會興隆賺錢。所以自己吆喝不行,得別人幫你吆喝,名人吆喝。譬如酥魚,聖旨骨酥魚是宋太祖趙匡胤吃了說好,還專門下道聖旨,所以大賣幾百年。如果是如今滎陽面條哥吆喝,喊破嗓子都沒用,沒人聽你的。浙江紹興酥魚的歷史更悠久,也有皇帝讚美,可是康熙皇帝只是讚美,並沒有趙皇帝那樣下聖旨,所以就不如聖旨骨酥魚的名氣大。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歷史上唯一一個為道菜下聖旨的皇帝

探店之險:玩好了是利,玩砸了是險。

就這樣,飯託也好,探店也罷,作為飲食業的一種生態,千百年來實際的存在著,自然無演化。但是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市場卻催生出了業態雛形,成為謀生的方式,當時的時尚說法叫“撈外快”。或許是飯店老闆的精明,先是明星大腕,或是地方名人,請來吃飯、題字、留影,藉此提高名氣。接著就有了普通人的進入,逐漸有了業態化。到自媒體開始爆發的近十年,探店儼然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社會行業,從業者不僅能掙錢養活自己,養活家人,更可以成就事業發大財。

"

題記:探店之風,興於何時不知道,道理卻明白,源於美食,起於名人,引爆於《舌尖上的中國》,爆發於抖音短視頻等自媒體。古老的“飯託”終於修成正果,成為一門正式的社會職業。只要你有門道,就有飯店請你去吃吃喝喝,隨手拍幾張照片,回家套路一篇文章發出去,佣金就有了。不要小看這個毛收入,養活一家人不是問題,而且沒投資,沒風險,白吃白喝,比起絕大多數一線打工的待遇強了許多。

探店之風:源於見不得光的“飯託”

“飯託”曾是個見光死的行為,行當都算不上,因為自身都透著下賤,騙人的勾當。至今還有人用“飯託”去貶稱探店人。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2017年上海一家店被網紅劇迷瘋狂探店打卡

——“飯託”自古有之。大詩人杜甫就是個飯託。

“飯託”一詞確實暗含貶義,大白話說就是騙飯吃,為自己騙飯吃,為飯店騙人來吃飯。這種“騙”,指的卻是現在,古時候卻不是這樣的。譬如唐代詩聖杜甫(712-770年)的一生中,就有很多當飯託的經歷。他本才華蓋世,還出身名門,是杜審言的親孫子,但卻命運不濟,喪家犬一樣,一輩子走不出黴運。空懷濟世經邦夢想,窮困潦倒養不活妻兒,酒都沒得喝,飯也吃不飽,只能屈躬卑膝,去達官貴人宴席寫文讚美,換得一頓酒飯。臨到末了,還是一頓飽食撐死,終年59歲。他的《麗人行》,就可以看成一篇極妙的探店詩文,讚美楊丞相府的一次踏春活動。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脣。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詩中的美食,都是當朝頂級珍品,非楊貴妃兄妹三人權勢能享受得起。

——飯託是探店的市井衍生品。

從杜甫的經歷看到,飯託並非貶義,只是一種謀生手段,你有那水平,能把吃喝的人說的高興了,自然會賞你一頓酒飯。雙方也是扯平,誰不欠誰。像杜甫那樣,食客依著杜甫詩歌的名氣,找到他來宴席捧場,朋友面前就很有面子。杜甫百無聊賴,又不會做生意掙錢,還餓著肚子,當然會如約而至,極盡讚美之詞。於是,主人的面子有了,杜甫肚子整飽了。後來就有精明的商家從中發現契機,藉此名人大腕的名氣,傳播自己的名聲。譬如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先生,原本內地沒多少人知道他,自從當上《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成了飲食業界的香餑餑,多少飯店能以請到他光顧吃一頓為榮耀,漫說很多花錢都請不到的。這種做法,現在叫做探店。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飯託是飯店業傳統的推廣形式。

由此,飯店業就有了自己獨特的推廣模式,和其他行業不一樣。道理也很簡單,民以食為天,不論你貴為天子,還是賤為乞丐,都要每天吃飯。惟吃飯最為貼近生活。人與人的影響程度大不同,你說你的飯菜好,還要食客說好,都來吃你的,生意才會興隆賺錢。所以自己吆喝不行,得別人幫你吆喝,名人吆喝。譬如酥魚,聖旨骨酥魚是宋太祖趙匡胤吃了說好,還專門下道聖旨,所以大賣幾百年。如果是如今滎陽面條哥吆喝,喊破嗓子都沒用,沒人聽你的。浙江紹興酥魚的歷史更悠久,也有皇帝讚美,可是康熙皇帝只是讚美,並沒有趙皇帝那樣下聖旨,所以就不如聖旨骨酥魚的名氣大。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歷史上唯一一個為道菜下聖旨的皇帝

探店之險:玩好了是利,玩砸了是險。

就這樣,飯託也好,探店也罷,作為飲食業的一種生態,千百年來實際的存在著,自然無演化。但是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市場卻催生出了業態雛形,成為謀生的方式,當時的時尚說法叫“撈外快”。或許是飯店老闆的精明,先是明星大腕,或是地方名人,請來吃飯、題字、留影,藉此提高名氣。接著就有了普通人的進入,逐漸有了業態化。到自媒體開始爆發的近十年,探店儼然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社會行業,從業者不僅能掙錢養活自己,養活家人,更可以成就事業發大財。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聖旨骨酥魚

——有組織的團隊探店活動。《舌尖上的中國》觸發了探店商機。

沿用媒體推廣的習慣模式,也利用了人們的慣性思維,靠官方或組織的信譽推廣。典型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國》,本來是介紹不同地方的美食,擴大人們飲食視野,沒想到意外的火了飯店,凡涉及的飯店火的一塌糊塗,都以能上《舌尖上的中國》為榮耀,頗有當年皇帝光顧題詞般的榮耀。

"

題記:探店之風,興於何時不知道,道理卻明白,源於美食,起於名人,引爆於《舌尖上的中國》,爆發於抖音短視頻等自媒體。古老的“飯託”終於修成正果,成為一門正式的社會職業。只要你有門道,就有飯店請你去吃吃喝喝,隨手拍幾張照片,回家套路一篇文章發出去,佣金就有了。不要小看這個毛收入,養活一家人不是問題,而且沒投資,沒風險,白吃白喝,比起絕大多數一線打工的待遇強了許多。

探店之風:源於見不得光的“飯託”

“飯託”曾是個見光死的行為,行當都算不上,因為自身都透著下賤,騙人的勾當。至今還有人用“飯託”去貶稱探店人。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2017年上海一家店被網紅劇迷瘋狂探店打卡

——“飯託”自古有之。大詩人杜甫就是個飯託。

“飯託”一詞確實暗含貶義,大白話說就是騙飯吃,為自己騙飯吃,為飯店騙人來吃飯。這種“騙”,指的卻是現在,古時候卻不是這樣的。譬如唐代詩聖杜甫(712-770年)的一生中,就有很多當飯託的經歷。他本才華蓋世,還出身名門,是杜審言的親孫子,但卻命運不濟,喪家犬一樣,一輩子走不出黴運。空懷濟世經邦夢想,窮困潦倒養不活妻兒,酒都沒得喝,飯也吃不飽,只能屈躬卑膝,去達官貴人宴席寫文讚美,換得一頓酒飯。臨到末了,還是一頓飽食撐死,終年59歲。他的《麗人行》,就可以看成一篇極妙的探店詩文,讚美楊丞相府的一次踏春活動。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脣。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詩中的美食,都是當朝頂級珍品,非楊貴妃兄妹三人權勢能享受得起。

——飯託是探店的市井衍生品。

從杜甫的經歷看到,飯託並非貶義,只是一種謀生手段,你有那水平,能把吃喝的人說的高興了,自然會賞你一頓酒飯。雙方也是扯平,誰不欠誰。像杜甫那樣,食客依著杜甫詩歌的名氣,找到他來宴席捧場,朋友面前就很有面子。杜甫百無聊賴,又不會做生意掙錢,還餓著肚子,當然會如約而至,極盡讚美之詞。於是,主人的面子有了,杜甫肚子整飽了。後來就有精明的商家從中發現契機,藉此名人大腕的名氣,傳播自己的名聲。譬如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先生,原本內地沒多少人知道他,自從當上《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成了飲食業界的香餑餑,多少飯店能以請到他光顧吃一頓為榮耀,漫說很多花錢都請不到的。這種做法,現在叫做探店。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飯託是飯店業傳統的推廣形式。

由此,飯店業就有了自己獨特的推廣模式,和其他行業不一樣。道理也很簡單,民以食為天,不論你貴為天子,還是賤為乞丐,都要每天吃飯。惟吃飯最為貼近生活。人與人的影響程度大不同,你說你的飯菜好,還要食客說好,都來吃你的,生意才會興隆賺錢。所以自己吆喝不行,得別人幫你吆喝,名人吆喝。譬如酥魚,聖旨骨酥魚是宋太祖趙匡胤吃了說好,還專門下道聖旨,所以大賣幾百年。如果是如今滎陽面條哥吆喝,喊破嗓子都沒用,沒人聽你的。浙江紹興酥魚的歷史更悠久,也有皇帝讚美,可是康熙皇帝只是讚美,並沒有趙皇帝那樣下聖旨,所以就不如聖旨骨酥魚的名氣大。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歷史上唯一一個為道菜下聖旨的皇帝

探店之險:玩好了是利,玩砸了是險。

就這樣,飯託也好,探店也罷,作為飲食業的一種生態,千百年來實際的存在著,自然無演化。但是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市場卻催生出了業態雛形,成為謀生的方式,當時的時尚說法叫“撈外快”。或許是飯店老闆的精明,先是明星大腕,或是地方名人,請來吃飯、題字、留影,藉此提高名氣。接著就有了普通人的進入,逐漸有了業態化。到自媒體開始爆發的近十年,探店儼然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社會行業,從業者不僅能掙錢養活自己,養活家人,更可以成就事業發大財。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聖旨骨酥魚

——有組織的團隊探店活動。《舌尖上的中國》觸發了探店商機。

沿用媒體推廣的習慣模式,也利用了人們的慣性思維,靠官方或組織的信譽推廣。典型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國》,本來是介紹不同地方的美食,擴大人們飲食視野,沒想到意外的火了飯店,凡涉及的飯店火的一塌糊塗,都以能上《舌尖上的中國》為榮耀,頗有當年皇帝光顧題詞般的榮耀。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於是,觸動了巨大的市場商機。各大媒體平臺,紛紛仿效,開發專業領域和競賽活動。大平臺頻繁組織全國範圍的探店活動,小平臺不甘落後,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搞得風生水起。旅遊、飲食業更是機不可失,地方政府不甘寂寞的介入,最終促使業態火爆。各地迅速自發形成不同形式的自媒體探店組織,僅鄭州市,這樣名不見經傳卻活躍在市區範圍大小飯店,甚至早點攤點的探店組織就多到數不清。原由很簡單,因為都有錢賺。

"

題記:探店之風,興於何時不知道,道理卻明白,源於美食,起於名人,引爆於《舌尖上的中國》,爆發於抖音短視頻等自媒體。古老的“飯託”終於修成正果,成為一門正式的社會職業。只要你有門道,就有飯店請你去吃吃喝喝,隨手拍幾張照片,回家套路一篇文章發出去,佣金就有了。不要小看這個毛收入,養活一家人不是問題,而且沒投資,沒風險,白吃白喝,比起絕大多數一線打工的待遇強了許多。

探店之風:源於見不得光的“飯託”

“飯託”曾是個見光死的行為,行當都算不上,因為自身都透著下賤,騙人的勾當。至今還有人用“飯託”去貶稱探店人。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2017年上海一家店被網紅劇迷瘋狂探店打卡

——“飯託”自古有之。大詩人杜甫就是個飯託。

“飯託”一詞確實暗含貶義,大白話說就是騙飯吃,為自己騙飯吃,為飯店騙人來吃飯。這種“騙”,指的卻是現在,古時候卻不是這樣的。譬如唐代詩聖杜甫(712-770年)的一生中,就有很多當飯託的經歷。他本才華蓋世,還出身名門,是杜審言的親孫子,但卻命運不濟,喪家犬一樣,一輩子走不出黴運。空懷濟世經邦夢想,窮困潦倒養不活妻兒,酒都沒得喝,飯也吃不飽,只能屈躬卑膝,去達官貴人宴席寫文讚美,換得一頓酒飯。臨到末了,還是一頓飽食撐死,終年59歲。他的《麗人行》,就可以看成一篇極妙的探店詩文,讚美楊丞相府的一次踏春活動。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脣。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詩中的美食,都是當朝頂級珍品,非楊貴妃兄妹三人權勢能享受得起。

——飯託是探店的市井衍生品。

從杜甫的經歷看到,飯託並非貶義,只是一種謀生手段,你有那水平,能把吃喝的人說的高興了,自然會賞你一頓酒飯。雙方也是扯平,誰不欠誰。像杜甫那樣,食客依著杜甫詩歌的名氣,找到他來宴席捧場,朋友面前就很有面子。杜甫百無聊賴,又不會做生意掙錢,還餓著肚子,當然會如約而至,極盡讚美之詞。於是,主人的面子有了,杜甫肚子整飽了。後來就有精明的商家從中發現契機,藉此名人大腕的名氣,傳播自己的名聲。譬如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先生,原本內地沒多少人知道他,自從當上《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成了飲食業界的香餑餑,多少飯店能以請到他光顧吃一頓為榮耀,漫說很多花錢都請不到的。這種做法,現在叫做探店。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飯託是飯店業傳統的推廣形式。

由此,飯店業就有了自己獨特的推廣模式,和其他行業不一樣。道理也很簡單,民以食為天,不論你貴為天子,還是賤為乞丐,都要每天吃飯。惟吃飯最為貼近生活。人與人的影響程度大不同,你說你的飯菜好,還要食客說好,都來吃你的,生意才會興隆賺錢。所以自己吆喝不行,得別人幫你吆喝,名人吆喝。譬如酥魚,聖旨骨酥魚是宋太祖趙匡胤吃了說好,還專門下道聖旨,所以大賣幾百年。如果是如今滎陽面條哥吆喝,喊破嗓子都沒用,沒人聽你的。浙江紹興酥魚的歷史更悠久,也有皇帝讚美,可是康熙皇帝只是讚美,並沒有趙皇帝那樣下聖旨,所以就不如聖旨骨酥魚的名氣大。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歷史上唯一一個為道菜下聖旨的皇帝

探店之險:玩好了是利,玩砸了是險。

就這樣,飯託也好,探店也罷,作為飲食業的一種生態,千百年來實際的存在著,自然無演化。但是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市場卻催生出了業態雛形,成為謀生的方式,當時的時尚說法叫“撈外快”。或許是飯店老闆的精明,先是明星大腕,或是地方名人,請來吃飯、題字、留影,藉此提高名氣。接著就有了普通人的進入,逐漸有了業態化。到自媒體開始爆發的近十年,探店儼然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社會行業,從業者不僅能掙錢養活自己,養活家人,更可以成就事業發大財。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聖旨骨酥魚

——有組織的團隊探店活動。《舌尖上的中國》觸發了探店商機。

沿用媒體推廣的習慣模式,也利用了人們的慣性思維,靠官方或組織的信譽推廣。典型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國》,本來是介紹不同地方的美食,擴大人們飲食視野,沒想到意外的火了飯店,凡涉及的飯店火的一塌糊塗,都以能上《舌尖上的中國》為榮耀,頗有當年皇帝光顧題詞般的榮耀。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於是,觸動了巨大的市場商機。各大媒體平臺,紛紛仿效,開發專業領域和競賽活動。大平臺頻繁組織全國範圍的探店活動,小平臺不甘落後,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搞得風生水起。旅遊、飲食業更是機不可失,地方政府不甘寂寞的介入,最終促使業態火爆。各地迅速自發形成不同形式的自媒體探店組織,僅鄭州市,這樣名不見經傳卻活躍在市區範圍大小飯店,甚至早點攤點的探店組織就多到數不清。原由很簡單,因為都有錢賺。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超級飯託”小美女,49公斤體重,一頓能吃8斤米飯。

網紅是火爆探店行業的主力軍。尤其是湧現出了和日本相撲運動員極具反差的超級吃貨。都知道相撲運動員靠體重壓倒對方,所以,拼命的吃飯,每天要吃十倍於正常人的熱量,把自己吃到百公斤級,最重400公斤。

"

題記:探店之風,興於何時不知道,道理卻明白,源於美食,起於名人,引爆於《舌尖上的中國》,爆發於抖音短視頻等自媒體。古老的“飯託”終於修成正果,成為一門正式的社會職業。只要你有門道,就有飯店請你去吃吃喝喝,隨手拍幾張照片,回家套路一篇文章發出去,佣金就有了。不要小看這個毛收入,養活一家人不是問題,而且沒投資,沒風險,白吃白喝,比起絕大多數一線打工的待遇強了許多。

探店之風:源於見不得光的“飯託”

“飯託”曾是個見光死的行為,行當都算不上,因為自身都透著下賤,騙人的勾當。至今還有人用“飯託”去貶稱探店人。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2017年上海一家店被網紅劇迷瘋狂探店打卡

——“飯託”自古有之。大詩人杜甫就是個飯託。

“飯託”一詞確實暗含貶義,大白話說就是騙飯吃,為自己騙飯吃,為飯店騙人來吃飯。這種“騙”,指的卻是現在,古時候卻不是這樣的。譬如唐代詩聖杜甫(712-770年)的一生中,就有很多當飯託的經歷。他本才華蓋世,還出身名門,是杜審言的親孫子,但卻命運不濟,喪家犬一樣,一輩子走不出黴運。空懷濟世經邦夢想,窮困潦倒養不活妻兒,酒都沒得喝,飯也吃不飽,只能屈躬卑膝,去達官貴人宴席寫文讚美,換得一頓酒飯。臨到末了,還是一頓飽食撐死,終年59歲。他的《麗人行》,就可以看成一篇極妙的探店詩文,讚美楊丞相府的一次踏春活動。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脣。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詩中的美食,都是當朝頂級珍品,非楊貴妃兄妹三人權勢能享受得起。

——飯託是探店的市井衍生品。

從杜甫的經歷看到,飯託並非貶義,只是一種謀生手段,你有那水平,能把吃喝的人說的高興了,自然會賞你一頓酒飯。雙方也是扯平,誰不欠誰。像杜甫那樣,食客依著杜甫詩歌的名氣,找到他來宴席捧場,朋友面前就很有面子。杜甫百無聊賴,又不會做生意掙錢,還餓著肚子,當然會如約而至,極盡讚美之詞。於是,主人的面子有了,杜甫肚子整飽了。後來就有精明的商家從中發現契機,藉此名人大腕的名氣,傳播自己的名聲。譬如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先生,原本內地沒多少人知道他,自從當上《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成了飲食業界的香餑餑,多少飯店能以請到他光顧吃一頓為榮耀,漫說很多花錢都請不到的。這種做法,現在叫做探店。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飯託是飯店業傳統的推廣形式。

由此,飯店業就有了自己獨特的推廣模式,和其他行業不一樣。道理也很簡單,民以食為天,不論你貴為天子,還是賤為乞丐,都要每天吃飯。惟吃飯最為貼近生活。人與人的影響程度大不同,你說你的飯菜好,還要食客說好,都來吃你的,生意才會興隆賺錢。所以自己吆喝不行,得別人幫你吆喝,名人吆喝。譬如酥魚,聖旨骨酥魚是宋太祖趙匡胤吃了說好,還專門下道聖旨,所以大賣幾百年。如果是如今滎陽面條哥吆喝,喊破嗓子都沒用,沒人聽你的。浙江紹興酥魚的歷史更悠久,也有皇帝讚美,可是康熙皇帝只是讚美,並沒有趙皇帝那樣下聖旨,所以就不如聖旨骨酥魚的名氣大。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歷史上唯一一個為道菜下聖旨的皇帝

探店之險:玩好了是利,玩砸了是險。

就這樣,飯託也好,探店也罷,作為飲食業的一種生態,千百年來實際的存在著,自然無演化。但是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市場卻催生出了業態雛形,成為謀生的方式,當時的時尚說法叫“撈外快”。或許是飯店老闆的精明,先是明星大腕,或是地方名人,請來吃飯、題字、留影,藉此提高名氣。接著就有了普通人的進入,逐漸有了業態化。到自媒體開始爆發的近十年,探店儼然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社會行業,從業者不僅能掙錢養活自己,養活家人,更可以成就事業發大財。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聖旨骨酥魚

——有組織的團隊探店活動。《舌尖上的中國》觸發了探店商機。

沿用媒體推廣的習慣模式,也利用了人們的慣性思維,靠官方或組織的信譽推廣。典型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國》,本來是介紹不同地方的美食,擴大人們飲食視野,沒想到意外的火了飯店,凡涉及的飯店火的一塌糊塗,都以能上《舌尖上的中國》為榮耀,頗有當年皇帝光顧題詞般的榮耀。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於是,觸動了巨大的市場商機。各大媒體平臺,紛紛仿效,開發專業領域和競賽活動。大平臺頻繁組織全國範圍的探店活動,小平臺不甘落後,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搞得風生水起。旅遊、飲食業更是機不可失,地方政府不甘寂寞的介入,最終促使業態火爆。各地迅速自發形成不同形式的自媒體探店組織,僅鄭州市,這樣名不見經傳卻活躍在市區範圍大小飯店,甚至早點攤點的探店組織就多到數不清。原由很簡單,因為都有錢賺。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超級飯託”小美女,49公斤體重,一頓能吃8斤米飯。

網紅是火爆探店行業的主力軍。尤其是湧現出了和日本相撲運動員極具反差的超級吃貨。都知道相撲運動員靠體重壓倒對方,所以,拼命的吃飯,每天要吃十倍於正常人的熱量,把自己吃到百公斤級,最重400公斤。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可是一個1992年出生的四川女孩,體重只有49.65公斤,卻在眾目睽睽之下,不要菜,一頓吃下8斤米飯,一下子爆紅網絡。這個女孩就是密子君,爆紅三個月就贏得220萬粉絲,視頻播放量17億,第一次讓5000年中國文化找不到合適的文詞來形容她。因為她做的事情統統超乎人們的料想之外,除了意外還是意外。譬如在汪涵主持的一期《天天向上》節目中,一次吃下88碗麵,還有一次吃了50斤小龍蝦。任誰也想不通,這麼個嬌小的美人兒,是怎麼吃下肚的,肚子又是怎麼裝得下的,吃了那麼多是不是拉的很多?更有甚者,吃這麼多為何不發胖,對身體傷害有多大,等等各種想不通。

"

題記:探店之風,興於何時不知道,道理卻明白,源於美食,起於名人,引爆於《舌尖上的中國》,爆發於抖音短視頻等自媒體。古老的“飯託”終於修成正果,成為一門正式的社會職業。只要你有門道,就有飯店請你去吃吃喝喝,隨手拍幾張照片,回家套路一篇文章發出去,佣金就有了。不要小看這個毛收入,養活一家人不是問題,而且沒投資,沒風險,白吃白喝,比起絕大多數一線打工的待遇強了許多。

探店之風:源於見不得光的“飯託”

“飯託”曾是個見光死的行為,行當都算不上,因為自身都透著下賤,騙人的勾當。至今還有人用“飯託”去貶稱探店人。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2017年上海一家店被網紅劇迷瘋狂探店打卡

——“飯託”自古有之。大詩人杜甫就是個飯託。

“飯託”一詞確實暗含貶義,大白話說就是騙飯吃,為自己騙飯吃,為飯店騙人來吃飯。這種“騙”,指的卻是現在,古時候卻不是這樣的。譬如唐代詩聖杜甫(712-770年)的一生中,就有很多當飯託的經歷。他本才華蓋世,還出身名門,是杜審言的親孫子,但卻命運不濟,喪家犬一樣,一輩子走不出黴運。空懷濟世經邦夢想,窮困潦倒養不活妻兒,酒都沒得喝,飯也吃不飽,只能屈躬卑膝,去達官貴人宴席寫文讚美,換得一頓酒飯。臨到末了,還是一頓飽食撐死,終年59歲。他的《麗人行》,就可以看成一篇極妙的探店詩文,讚美楊丞相府的一次踏春活動。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脣。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詩中的美食,都是當朝頂級珍品,非楊貴妃兄妹三人權勢能享受得起。

——飯託是探店的市井衍生品。

從杜甫的經歷看到,飯託並非貶義,只是一種謀生手段,你有那水平,能把吃喝的人說的高興了,自然會賞你一頓酒飯。雙方也是扯平,誰不欠誰。像杜甫那樣,食客依著杜甫詩歌的名氣,找到他來宴席捧場,朋友面前就很有面子。杜甫百無聊賴,又不會做生意掙錢,還餓著肚子,當然會如約而至,極盡讚美之詞。於是,主人的面子有了,杜甫肚子整飽了。後來就有精明的商家從中發現契機,藉此名人大腕的名氣,傳播自己的名聲。譬如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先生,原本內地沒多少人知道他,自從當上《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成了飲食業界的香餑餑,多少飯店能以請到他光顧吃一頓為榮耀,漫說很多花錢都請不到的。這種做法,現在叫做探店。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飯託是飯店業傳統的推廣形式。

由此,飯店業就有了自己獨特的推廣模式,和其他行業不一樣。道理也很簡單,民以食為天,不論你貴為天子,還是賤為乞丐,都要每天吃飯。惟吃飯最為貼近生活。人與人的影響程度大不同,你說你的飯菜好,還要食客說好,都來吃你的,生意才會興隆賺錢。所以自己吆喝不行,得別人幫你吆喝,名人吆喝。譬如酥魚,聖旨骨酥魚是宋太祖趙匡胤吃了說好,還專門下道聖旨,所以大賣幾百年。如果是如今滎陽面條哥吆喝,喊破嗓子都沒用,沒人聽你的。浙江紹興酥魚的歷史更悠久,也有皇帝讚美,可是康熙皇帝只是讚美,並沒有趙皇帝那樣下聖旨,所以就不如聖旨骨酥魚的名氣大。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歷史上唯一一個為道菜下聖旨的皇帝

探店之險:玩好了是利,玩砸了是險。

就這樣,飯託也好,探店也罷,作為飲食業的一種生態,千百年來實際的存在著,自然無演化。但是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市場卻催生出了業態雛形,成為謀生的方式,當時的時尚說法叫“撈外快”。或許是飯店老闆的精明,先是明星大腕,或是地方名人,請來吃飯、題字、留影,藉此提高名氣。接著就有了普通人的進入,逐漸有了業態化。到自媒體開始爆發的近十年,探店儼然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社會行業,從業者不僅能掙錢養活自己,養活家人,更可以成就事業發大財。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聖旨骨酥魚

——有組織的團隊探店活動。《舌尖上的中國》觸發了探店商機。

沿用媒體推廣的習慣模式,也利用了人們的慣性思維,靠官方或組織的信譽推廣。典型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國》,本來是介紹不同地方的美食,擴大人們飲食視野,沒想到意外的火了飯店,凡涉及的飯店火的一塌糊塗,都以能上《舌尖上的中國》為榮耀,頗有當年皇帝光顧題詞般的榮耀。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於是,觸動了巨大的市場商機。各大媒體平臺,紛紛仿效,開發專業領域和競賽活動。大平臺頻繁組織全國範圍的探店活動,小平臺不甘落後,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搞得風生水起。旅遊、飲食業更是機不可失,地方政府不甘寂寞的介入,最終促使業態火爆。各地迅速自發形成不同形式的自媒體探店組織,僅鄭州市,這樣名不見經傳卻活躍在市區範圍大小飯店,甚至早點攤點的探店組織就多到數不清。原由很簡單,因為都有錢賺。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超級飯託”小美女,49公斤體重,一頓能吃8斤米飯。

網紅是火爆探店行業的主力軍。尤其是湧現出了和日本相撲運動員極具反差的超級吃貨。都知道相撲運動員靠體重壓倒對方,所以,拼命的吃飯,每天要吃十倍於正常人的熱量,把自己吃到百公斤級,最重400公斤。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可是一個1992年出生的四川女孩,體重只有49.65公斤,卻在眾目睽睽之下,不要菜,一頓吃下8斤米飯,一下子爆紅網絡。這個女孩就是密子君,爆紅三個月就贏得220萬粉絲,視頻播放量17億,第一次讓5000年中國文化找不到合適的文詞來形容她。因為她做的事情統統超乎人們的料想之外,除了意外還是意外。譬如在汪涵主持的一期《天天向上》節目中,一次吃下88碗麵,還有一次吃了50斤小龍蝦。任誰也想不通,這麼個嬌小的美人兒,是怎麼吃下肚的,肚子又是怎麼裝得下的,吃了那麼多是不是拉的很多?更有甚者,吃這麼多為何不發胖,對身體傷害有多大,等等各種想不通。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自媒體成了賺錢最輕鬆的職業。

每日裡好吃好喝,不僅不要錢,飯店還倒給錢。這樣的職業很有誘惑力,尤其是對職業尚無著落、不服當下報酬環境、又有一技之長的人。當然,流行幾十年的快餐文化,也終於熬成了探店文化主流價值觀。這些自媒體目的非常清楚,就是掙錢。所以,寫不幾篇文章,有了幾個粉絲,就迫不及待的開店、推廣、賣貨。探店就更直接了,我眼見著一個夥計,開始看他在頭條頻繁發信息,每天要吃多少早餐店,全市區450平方公里來回跑遍,哪來恁大勁。後來才明白過來,他是在探店。靠著勤勞和滿篇的地方口語,不到一年修成大V,有了自己的客戶群,當然也有了可觀的收入。

"

題記:探店之風,興於何時不知道,道理卻明白,源於美食,起於名人,引爆於《舌尖上的中國》,爆發於抖音短視頻等自媒體。古老的“飯託”終於修成正果,成為一門正式的社會職業。只要你有門道,就有飯店請你去吃吃喝喝,隨手拍幾張照片,回家套路一篇文章發出去,佣金就有了。不要小看這個毛收入,養活一家人不是問題,而且沒投資,沒風險,白吃白喝,比起絕大多數一線打工的待遇強了許多。

探店之風:源於見不得光的“飯託”

“飯託”曾是個見光死的行為,行當都算不上,因為自身都透著下賤,騙人的勾當。至今還有人用“飯託”去貶稱探店人。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2017年上海一家店被網紅劇迷瘋狂探店打卡

——“飯託”自古有之。大詩人杜甫就是個飯託。

“飯託”一詞確實暗含貶義,大白話說就是騙飯吃,為自己騙飯吃,為飯店騙人來吃飯。這種“騙”,指的卻是現在,古時候卻不是這樣的。譬如唐代詩聖杜甫(712-770年)的一生中,就有很多當飯託的經歷。他本才華蓋世,還出身名門,是杜審言的親孫子,但卻命運不濟,喪家犬一樣,一輩子走不出黴運。空懷濟世經邦夢想,窮困潦倒養不活妻兒,酒都沒得喝,飯也吃不飽,只能屈躬卑膝,去達官貴人宴席寫文讚美,換得一頓酒飯。臨到末了,還是一頓飽食撐死,終年59歲。他的《麗人行》,就可以看成一篇極妙的探店詩文,讚美楊丞相府的一次踏春活動。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脣。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詩中的美食,都是當朝頂級珍品,非楊貴妃兄妹三人權勢能享受得起。

——飯託是探店的市井衍生品。

從杜甫的經歷看到,飯託並非貶義,只是一種謀生手段,你有那水平,能把吃喝的人說的高興了,自然會賞你一頓酒飯。雙方也是扯平,誰不欠誰。像杜甫那樣,食客依著杜甫詩歌的名氣,找到他來宴席捧場,朋友面前就很有面子。杜甫百無聊賴,又不會做生意掙錢,還餓著肚子,當然會如約而至,極盡讚美之詞。於是,主人的面子有了,杜甫肚子整飽了。後來就有精明的商家從中發現契機,藉此名人大腕的名氣,傳播自己的名聲。譬如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先生,原本內地沒多少人知道他,自從當上《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成了飲食業界的香餑餑,多少飯店能以請到他光顧吃一頓為榮耀,漫說很多花錢都請不到的。這種做法,現在叫做探店。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飯託是飯店業傳統的推廣形式。

由此,飯店業就有了自己獨特的推廣模式,和其他行業不一樣。道理也很簡單,民以食為天,不論你貴為天子,還是賤為乞丐,都要每天吃飯。惟吃飯最為貼近生活。人與人的影響程度大不同,你說你的飯菜好,還要食客說好,都來吃你的,生意才會興隆賺錢。所以自己吆喝不行,得別人幫你吆喝,名人吆喝。譬如酥魚,聖旨骨酥魚是宋太祖趙匡胤吃了說好,還專門下道聖旨,所以大賣幾百年。如果是如今滎陽面條哥吆喝,喊破嗓子都沒用,沒人聽你的。浙江紹興酥魚的歷史更悠久,也有皇帝讚美,可是康熙皇帝只是讚美,並沒有趙皇帝那樣下聖旨,所以就不如聖旨骨酥魚的名氣大。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歷史上唯一一個為道菜下聖旨的皇帝

探店之險:玩好了是利,玩砸了是險。

就這樣,飯託也好,探店也罷,作為飲食業的一種生態,千百年來實際的存在著,自然無演化。但是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市場卻催生出了業態雛形,成為謀生的方式,當時的時尚說法叫“撈外快”。或許是飯店老闆的精明,先是明星大腕,或是地方名人,請來吃飯、題字、留影,藉此提高名氣。接著就有了普通人的進入,逐漸有了業態化。到自媒體開始爆發的近十年,探店儼然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社會行業,從業者不僅能掙錢養活自己,養活家人,更可以成就事業發大財。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聖旨骨酥魚

——有組織的團隊探店活動。《舌尖上的中國》觸發了探店商機。

沿用媒體推廣的習慣模式,也利用了人們的慣性思維,靠官方或組織的信譽推廣。典型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國》,本來是介紹不同地方的美食,擴大人們飲食視野,沒想到意外的火了飯店,凡涉及的飯店火的一塌糊塗,都以能上《舌尖上的中國》為榮耀,頗有當年皇帝光顧題詞般的榮耀。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於是,觸動了巨大的市場商機。各大媒體平臺,紛紛仿效,開發專業領域和競賽活動。大平臺頻繁組織全國範圍的探店活動,小平臺不甘落後,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搞得風生水起。旅遊、飲食業更是機不可失,地方政府不甘寂寞的介入,最終促使業態火爆。各地迅速自發形成不同形式的自媒體探店組織,僅鄭州市,這樣名不見經傳卻活躍在市區範圍大小飯店,甚至早點攤點的探店組織就多到數不清。原由很簡單,因為都有錢賺。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超級飯託”小美女,49公斤體重,一頓能吃8斤米飯。

網紅是火爆探店行業的主力軍。尤其是湧現出了和日本相撲運動員極具反差的超級吃貨。都知道相撲運動員靠體重壓倒對方,所以,拼命的吃飯,每天要吃十倍於正常人的熱量,把自己吃到百公斤級,最重400公斤。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可是一個1992年出生的四川女孩,體重只有49.65公斤,卻在眾目睽睽之下,不要菜,一頓吃下8斤米飯,一下子爆紅網絡。這個女孩就是密子君,爆紅三個月就贏得220萬粉絲,視頻播放量17億,第一次讓5000年中國文化找不到合適的文詞來形容她。因為她做的事情統統超乎人們的料想之外,除了意外還是意外。譬如在汪涵主持的一期《天天向上》節目中,一次吃下88碗麵,還有一次吃了50斤小龍蝦。任誰也想不通,這麼個嬌小的美人兒,是怎麼吃下肚的,肚子又是怎麼裝得下的,吃了那麼多是不是拉的很多?更有甚者,吃這麼多為何不發胖,對身體傷害有多大,等等各種想不通。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自媒體成了賺錢最輕鬆的職業。

每日裡好吃好喝,不僅不要錢,飯店還倒給錢。這樣的職業很有誘惑力,尤其是對職業尚無著落、不服當下報酬環境、又有一技之長的人。當然,流行幾十年的快餐文化,也終於熬成了探店文化主流價值觀。這些自媒體目的非常清楚,就是掙錢。所以,寫不幾篇文章,有了幾個粉絲,就迫不及待的開店、推廣、賣貨。探店就更直接了,我眼見著一個夥計,開始看他在頭條頻繁發信息,每天要吃多少早餐店,全市區450平方公里來回跑遍,哪來恁大勁。後來才明白過來,他是在探店。靠著勤勞和滿篇的地方口語,不到一年修成大V,有了自己的客戶群,當然也有了可觀的收入。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那些一夜爆紅、一夜雲散的被探店火爆的美食,種草群眾齊聲感嘆“傷不起”。

舉三個例子:

泡麵小食堂。幾塊錢的方便麵都吃了多少年無異議,偏要去吃4、50元一碗的泡麵小食堂,還排大隊等吃。說繳智商稅嫌小,不說又憋屈。

"

題記:探店之風,興於何時不知道,道理卻明白,源於美食,起於名人,引爆於《舌尖上的中國》,爆發於抖音短視頻等自媒體。古老的“飯託”終於修成正果,成為一門正式的社會職業。只要你有門道,就有飯店請你去吃吃喝喝,隨手拍幾張照片,回家套路一篇文章發出去,佣金就有了。不要小看這個毛收入,養活一家人不是問題,而且沒投資,沒風險,白吃白喝,比起絕大多數一線打工的待遇強了許多。

探店之風:源於見不得光的“飯託”

“飯託”曾是個見光死的行為,行當都算不上,因為自身都透著下賤,騙人的勾當。至今還有人用“飯託”去貶稱探店人。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2017年上海一家店被網紅劇迷瘋狂探店打卡

——“飯託”自古有之。大詩人杜甫就是個飯託。

“飯託”一詞確實暗含貶義,大白話說就是騙飯吃,為自己騙飯吃,為飯店騙人來吃飯。這種“騙”,指的卻是現在,古時候卻不是這樣的。譬如唐代詩聖杜甫(712-770年)的一生中,就有很多當飯託的經歷。他本才華蓋世,還出身名門,是杜審言的親孫子,但卻命運不濟,喪家犬一樣,一輩子走不出黴運。空懷濟世經邦夢想,窮困潦倒養不活妻兒,酒都沒得喝,飯也吃不飽,只能屈躬卑膝,去達官貴人宴席寫文讚美,換得一頓酒飯。臨到末了,還是一頓飽食撐死,終年59歲。他的《麗人行》,就可以看成一篇極妙的探店詩文,讚美楊丞相府的一次踏春活動。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脣。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詩中的美食,都是當朝頂級珍品,非楊貴妃兄妹三人權勢能享受得起。

——飯託是探店的市井衍生品。

從杜甫的經歷看到,飯託並非貶義,只是一種謀生手段,你有那水平,能把吃喝的人說的高興了,自然會賞你一頓酒飯。雙方也是扯平,誰不欠誰。像杜甫那樣,食客依著杜甫詩歌的名氣,找到他來宴席捧場,朋友面前就很有面子。杜甫百無聊賴,又不會做生意掙錢,還餓著肚子,當然會如約而至,極盡讚美之詞。於是,主人的面子有了,杜甫肚子整飽了。後來就有精明的商家從中發現契機,藉此名人大腕的名氣,傳播自己的名聲。譬如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先生,原本內地沒多少人知道他,自從當上《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成了飲食業界的香餑餑,多少飯店能以請到他光顧吃一頓為榮耀,漫說很多花錢都請不到的。這種做法,現在叫做探店。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飯託是飯店業傳統的推廣形式。

由此,飯店業就有了自己獨特的推廣模式,和其他行業不一樣。道理也很簡單,民以食為天,不論你貴為天子,還是賤為乞丐,都要每天吃飯。惟吃飯最為貼近生活。人與人的影響程度大不同,你說你的飯菜好,還要食客說好,都來吃你的,生意才會興隆賺錢。所以自己吆喝不行,得別人幫你吆喝,名人吆喝。譬如酥魚,聖旨骨酥魚是宋太祖趙匡胤吃了說好,還專門下道聖旨,所以大賣幾百年。如果是如今滎陽面條哥吆喝,喊破嗓子都沒用,沒人聽你的。浙江紹興酥魚的歷史更悠久,也有皇帝讚美,可是康熙皇帝只是讚美,並沒有趙皇帝那樣下聖旨,所以就不如聖旨骨酥魚的名氣大。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歷史上唯一一個為道菜下聖旨的皇帝

探店之險:玩好了是利,玩砸了是險。

就這樣,飯託也好,探店也罷,作為飲食業的一種生態,千百年來實際的存在著,自然無演化。但是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市場卻催生出了業態雛形,成為謀生的方式,當時的時尚說法叫“撈外快”。或許是飯店老闆的精明,先是明星大腕,或是地方名人,請來吃飯、題字、留影,藉此提高名氣。接著就有了普通人的進入,逐漸有了業態化。到自媒體開始爆發的近十年,探店儼然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社會行業,從業者不僅能掙錢養活自己,養活家人,更可以成就事業發大財。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聖旨骨酥魚

——有組織的團隊探店活動。《舌尖上的中國》觸發了探店商機。

沿用媒體推廣的習慣模式,也利用了人們的慣性思維,靠官方或組織的信譽推廣。典型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國》,本來是介紹不同地方的美食,擴大人們飲食視野,沒想到意外的火了飯店,凡涉及的飯店火的一塌糊塗,都以能上《舌尖上的中國》為榮耀,頗有當年皇帝光顧題詞般的榮耀。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於是,觸動了巨大的市場商機。各大媒體平臺,紛紛仿效,開發專業領域和競賽活動。大平臺頻繁組織全國範圍的探店活動,小平臺不甘落後,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搞得風生水起。旅遊、飲食業更是機不可失,地方政府不甘寂寞的介入,最終促使業態火爆。各地迅速自發形成不同形式的自媒體探店組織,僅鄭州市,這樣名不見經傳卻活躍在市區範圍大小飯店,甚至早點攤點的探店組織就多到數不清。原由很簡單,因為都有錢賺。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超級飯託”小美女,49公斤體重,一頓能吃8斤米飯。

網紅是火爆探店行業的主力軍。尤其是湧現出了和日本相撲運動員極具反差的超級吃貨。都知道相撲運動員靠體重壓倒對方,所以,拼命的吃飯,每天要吃十倍於正常人的熱量,把自己吃到百公斤級,最重400公斤。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可是一個1992年出生的四川女孩,體重只有49.65公斤,卻在眾目睽睽之下,不要菜,一頓吃下8斤米飯,一下子爆紅網絡。這個女孩就是密子君,爆紅三個月就贏得220萬粉絲,視頻播放量17億,第一次讓5000年中國文化找不到合適的文詞來形容她。因為她做的事情統統超乎人們的料想之外,除了意外還是意外。譬如在汪涵主持的一期《天天向上》節目中,一次吃下88碗麵,還有一次吃了50斤小龍蝦。任誰也想不通,這麼個嬌小的美人兒,是怎麼吃下肚的,肚子又是怎麼裝得下的,吃了那麼多是不是拉的很多?更有甚者,吃這麼多為何不發胖,對身體傷害有多大,等等各種想不通。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自媒體成了賺錢最輕鬆的職業。

每日裡好吃好喝,不僅不要錢,飯店還倒給錢。這樣的職業很有誘惑力,尤其是對職業尚無著落、不服當下報酬環境、又有一技之長的人。當然,流行幾十年的快餐文化,也終於熬成了探店文化主流價值觀。這些自媒體目的非常清楚,就是掙錢。所以,寫不幾篇文章,有了幾個粉絲,就迫不及待的開店、推廣、賣貨。探店就更直接了,我眼見著一個夥計,開始看他在頭條頻繁發信息,每天要吃多少早餐店,全市區450平方公里來回跑遍,哪來恁大勁。後來才明白過來,他是在探店。靠著勤勞和滿篇的地方口語,不到一年修成大V,有了自己的客戶群,當然也有了可觀的收入。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那些一夜爆紅、一夜雲散的被探店火爆的美食,種草群眾齊聲感嘆“傷不起”。

舉三個例子:

泡麵小食堂。幾塊錢的方便麵都吃了多少年無異議,偏要去吃4、50元一碗的泡麵小食堂,還排大隊等吃。說繳智商稅嫌小,不說又憋屈。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西安永興坊摔碗酒。喝酒不喝酒都要體驗當土匪的豪氣,喝了酒把碗一摔,媽的一輩子的晦氣都隨酒碗煙消雲散。

"

題記:探店之風,興於何時不知道,道理卻明白,源於美食,起於名人,引爆於《舌尖上的中國》,爆發於抖音短視頻等自媒體。古老的“飯託”終於修成正果,成為一門正式的社會職業。只要你有門道,就有飯店請你去吃吃喝喝,隨手拍幾張照片,回家套路一篇文章發出去,佣金就有了。不要小看這個毛收入,養活一家人不是問題,而且沒投資,沒風險,白吃白喝,比起絕大多數一線打工的待遇強了許多。

探店之風:源於見不得光的“飯託”

“飯託”曾是個見光死的行為,行當都算不上,因為自身都透著下賤,騙人的勾當。至今還有人用“飯託”去貶稱探店人。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2017年上海一家店被網紅劇迷瘋狂探店打卡

——“飯託”自古有之。大詩人杜甫就是個飯託。

“飯託”一詞確實暗含貶義,大白話說就是騙飯吃,為自己騙飯吃,為飯店騙人來吃飯。這種“騙”,指的卻是現在,古時候卻不是這樣的。譬如唐代詩聖杜甫(712-770年)的一生中,就有很多當飯託的經歷。他本才華蓋世,還出身名門,是杜審言的親孫子,但卻命運不濟,喪家犬一樣,一輩子走不出黴運。空懷濟世經邦夢想,窮困潦倒養不活妻兒,酒都沒得喝,飯也吃不飽,只能屈躬卑膝,去達官貴人宴席寫文讚美,換得一頓酒飯。臨到末了,還是一頓飽食撐死,終年59歲。他的《麗人行》,就可以看成一篇極妙的探店詩文,讚美楊丞相府的一次踏春活動。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脣。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詩中的美食,都是當朝頂級珍品,非楊貴妃兄妹三人權勢能享受得起。

——飯託是探店的市井衍生品。

從杜甫的經歷看到,飯託並非貶義,只是一種謀生手段,你有那水平,能把吃喝的人說的高興了,自然會賞你一頓酒飯。雙方也是扯平,誰不欠誰。像杜甫那樣,食客依著杜甫詩歌的名氣,找到他來宴席捧場,朋友面前就很有面子。杜甫百無聊賴,又不會做生意掙錢,還餓著肚子,當然會如約而至,極盡讚美之詞。於是,主人的面子有了,杜甫肚子整飽了。後來就有精明的商家從中發現契機,藉此名人大腕的名氣,傳播自己的名聲。譬如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先生,原本內地沒多少人知道他,自從當上《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成了飲食業界的香餑餑,多少飯店能以請到他光顧吃一頓為榮耀,漫說很多花錢都請不到的。這種做法,現在叫做探店。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飯託是飯店業傳統的推廣形式。

由此,飯店業就有了自己獨特的推廣模式,和其他行業不一樣。道理也很簡單,民以食為天,不論你貴為天子,還是賤為乞丐,都要每天吃飯。惟吃飯最為貼近生活。人與人的影響程度大不同,你說你的飯菜好,還要食客說好,都來吃你的,生意才會興隆賺錢。所以自己吆喝不行,得別人幫你吆喝,名人吆喝。譬如酥魚,聖旨骨酥魚是宋太祖趙匡胤吃了說好,還專門下道聖旨,所以大賣幾百年。如果是如今滎陽面條哥吆喝,喊破嗓子都沒用,沒人聽你的。浙江紹興酥魚的歷史更悠久,也有皇帝讚美,可是康熙皇帝只是讚美,並沒有趙皇帝那樣下聖旨,所以就不如聖旨骨酥魚的名氣大。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歷史上唯一一個為道菜下聖旨的皇帝

探店之險:玩好了是利,玩砸了是險。

就這樣,飯託也好,探店也罷,作為飲食業的一種生態,千百年來實際的存在著,自然無演化。但是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市場卻催生出了業態雛形,成為謀生的方式,當時的時尚說法叫“撈外快”。或許是飯店老闆的精明,先是明星大腕,或是地方名人,請來吃飯、題字、留影,藉此提高名氣。接著就有了普通人的進入,逐漸有了業態化。到自媒體開始爆發的近十年,探店儼然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社會行業,從業者不僅能掙錢養活自己,養活家人,更可以成就事業發大財。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聖旨骨酥魚

——有組織的團隊探店活動。《舌尖上的中國》觸發了探店商機。

沿用媒體推廣的習慣模式,也利用了人們的慣性思維,靠官方或組織的信譽推廣。典型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國》,本來是介紹不同地方的美食,擴大人們飲食視野,沒想到意外的火了飯店,凡涉及的飯店火的一塌糊塗,都以能上《舌尖上的中國》為榮耀,頗有當年皇帝光顧題詞般的榮耀。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於是,觸動了巨大的市場商機。各大媒體平臺,紛紛仿效,開發專業領域和競賽活動。大平臺頻繁組織全國範圍的探店活動,小平臺不甘落後,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搞得風生水起。旅遊、飲食業更是機不可失,地方政府不甘寂寞的介入,最終促使業態火爆。各地迅速自發形成不同形式的自媒體探店組織,僅鄭州市,這樣名不見經傳卻活躍在市區範圍大小飯店,甚至早點攤點的探店組織就多到數不清。原由很簡單,因為都有錢賺。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超級飯託”小美女,49公斤體重,一頓能吃8斤米飯。

網紅是火爆探店行業的主力軍。尤其是湧現出了和日本相撲運動員極具反差的超級吃貨。都知道相撲運動員靠體重壓倒對方,所以,拼命的吃飯,每天要吃十倍於正常人的熱量,把自己吃到百公斤級,最重400公斤。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可是一個1992年出生的四川女孩,體重只有49.65公斤,卻在眾目睽睽之下,不要菜,一頓吃下8斤米飯,一下子爆紅網絡。這個女孩就是密子君,爆紅三個月就贏得220萬粉絲,視頻播放量17億,第一次讓5000年中國文化找不到合適的文詞來形容她。因為她做的事情統統超乎人們的料想之外,除了意外還是意外。譬如在汪涵主持的一期《天天向上》節目中,一次吃下88碗麵,還有一次吃了50斤小龍蝦。任誰也想不通,這麼個嬌小的美人兒,是怎麼吃下肚的,肚子又是怎麼裝得下的,吃了那麼多是不是拉的很多?更有甚者,吃這麼多為何不發胖,對身體傷害有多大,等等各種想不通。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自媒體成了賺錢最輕鬆的職業。

每日裡好吃好喝,不僅不要錢,飯店還倒給錢。這樣的職業很有誘惑力,尤其是對職業尚無著落、不服當下報酬環境、又有一技之長的人。當然,流行幾十年的快餐文化,也終於熬成了探店文化主流價值觀。這些自媒體目的非常清楚,就是掙錢。所以,寫不幾篇文章,有了幾個粉絲,就迫不及待的開店、推廣、賣貨。探店就更直接了,我眼見著一個夥計,開始看他在頭條頻繁發信息,每天要吃多少早餐店,全市區450平方公里來回跑遍,哪來恁大勁。後來才明白過來,他是在探店。靠著勤勞和滿篇的地方口語,不到一年修成大V,有了自己的客戶群,當然也有了可觀的收入。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那些一夜爆紅、一夜雲散的被探店火爆的美食,種草群眾齊聲感嘆“傷不起”。

舉三個例子:

泡麵小食堂。幾塊錢的方便麵都吃了多少年無異議,偏要去吃4、50元一碗的泡麵小食堂,還排大隊等吃。說繳智商稅嫌小,不說又憋屈。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西安永興坊摔碗酒。喝酒不喝酒都要體驗當土匪的豪氣,喝了酒把碗一摔,媽的一輩子的晦氣都隨酒碗煙消雲散。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抖音番茄飯。電飯煲蒸米飯裡放個番茄,飯熟了把同步蒸熟的番茄直接拌裡面。這道所謂的美食就不是隻收吃飯智商稅,順帶著把做飯的智商稅也收了。

可是這些看著不靠譜的美食,出現時卻火得一塌糊塗,點贊都在百萬以上。我在頭條忙活圖文快3年,閱讀過千萬的有幾篇,可是單篇點贊上萬的都沒有。不敢比啊。

"

題記:探店之風,興於何時不知道,道理卻明白,源於美食,起於名人,引爆於《舌尖上的中國》,爆發於抖音短視頻等自媒體。古老的“飯託”終於修成正果,成為一門正式的社會職業。只要你有門道,就有飯店請你去吃吃喝喝,隨手拍幾張照片,回家套路一篇文章發出去,佣金就有了。不要小看這個毛收入,養活一家人不是問題,而且沒投資,沒風險,白吃白喝,比起絕大多數一線打工的待遇強了許多。

探店之風:源於見不得光的“飯託”

“飯託”曾是個見光死的行為,行當都算不上,因為自身都透著下賤,騙人的勾當。至今還有人用“飯託”去貶稱探店人。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2017年上海一家店被網紅劇迷瘋狂探店打卡

——“飯託”自古有之。大詩人杜甫就是個飯託。

“飯託”一詞確實暗含貶義,大白話說就是騙飯吃,為自己騙飯吃,為飯店騙人來吃飯。這種“騙”,指的卻是現在,古時候卻不是這樣的。譬如唐代詩聖杜甫(712-770年)的一生中,就有很多當飯託的經歷。他本才華蓋世,還出身名門,是杜審言的親孫子,但卻命運不濟,喪家犬一樣,一輩子走不出黴運。空懷濟世經邦夢想,窮困潦倒養不活妻兒,酒都沒得喝,飯也吃不飽,只能屈躬卑膝,去達官貴人宴席寫文讚美,換得一頓酒飯。臨到末了,還是一頓飽食撐死,終年59歲。他的《麗人行》,就可以看成一篇極妙的探店詩文,讚美楊丞相府的一次踏春活動。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脣。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詩中的美食,都是當朝頂級珍品,非楊貴妃兄妹三人權勢能享受得起。

——飯託是探店的市井衍生品。

從杜甫的經歷看到,飯託並非貶義,只是一種謀生手段,你有那水平,能把吃喝的人說的高興了,自然會賞你一頓酒飯。雙方也是扯平,誰不欠誰。像杜甫那樣,食客依著杜甫詩歌的名氣,找到他來宴席捧場,朋友面前就很有面子。杜甫百無聊賴,又不會做生意掙錢,還餓著肚子,當然會如約而至,極盡讚美之詞。於是,主人的面子有了,杜甫肚子整飽了。後來就有精明的商家從中發現契機,藉此名人大腕的名氣,傳播自己的名聲。譬如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先生,原本內地沒多少人知道他,自從當上《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成了飲食業界的香餑餑,多少飯店能以請到他光顧吃一頓為榮耀,漫說很多花錢都請不到的。這種做法,現在叫做探店。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飯託是飯店業傳統的推廣形式。

由此,飯店業就有了自己獨特的推廣模式,和其他行業不一樣。道理也很簡單,民以食為天,不論你貴為天子,還是賤為乞丐,都要每天吃飯。惟吃飯最為貼近生活。人與人的影響程度大不同,你說你的飯菜好,還要食客說好,都來吃你的,生意才會興隆賺錢。所以自己吆喝不行,得別人幫你吆喝,名人吆喝。譬如酥魚,聖旨骨酥魚是宋太祖趙匡胤吃了說好,還專門下道聖旨,所以大賣幾百年。如果是如今滎陽面條哥吆喝,喊破嗓子都沒用,沒人聽你的。浙江紹興酥魚的歷史更悠久,也有皇帝讚美,可是康熙皇帝只是讚美,並沒有趙皇帝那樣下聖旨,所以就不如聖旨骨酥魚的名氣大。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歷史上唯一一個為道菜下聖旨的皇帝

探店之險:玩好了是利,玩砸了是險。

就這樣,飯託也好,探店也罷,作為飲食業的一種生態,千百年來實際的存在著,自然無演化。但是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市場卻催生出了業態雛形,成為謀生的方式,當時的時尚說法叫“撈外快”。或許是飯店老闆的精明,先是明星大腕,或是地方名人,請來吃飯、題字、留影,藉此提高名氣。接著就有了普通人的進入,逐漸有了業態化。到自媒體開始爆發的近十年,探店儼然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社會行業,從業者不僅能掙錢養活自己,養活家人,更可以成就事業發大財。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聖旨骨酥魚

——有組織的團隊探店活動。《舌尖上的中國》觸發了探店商機。

沿用媒體推廣的習慣模式,也利用了人們的慣性思維,靠官方或組織的信譽推廣。典型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國》,本來是介紹不同地方的美食,擴大人們飲食視野,沒想到意外的火了飯店,凡涉及的飯店火的一塌糊塗,都以能上《舌尖上的中國》為榮耀,頗有當年皇帝光顧題詞般的榮耀。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於是,觸動了巨大的市場商機。各大媒體平臺,紛紛仿效,開發專業領域和競賽活動。大平臺頻繁組織全國範圍的探店活動,小平臺不甘落後,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搞得風生水起。旅遊、飲食業更是機不可失,地方政府不甘寂寞的介入,最終促使業態火爆。各地迅速自發形成不同形式的自媒體探店組織,僅鄭州市,這樣名不見經傳卻活躍在市區範圍大小飯店,甚至早點攤點的探店組織就多到數不清。原由很簡單,因為都有錢賺。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超級飯託”小美女,49公斤體重,一頓能吃8斤米飯。

網紅是火爆探店行業的主力軍。尤其是湧現出了和日本相撲運動員極具反差的超級吃貨。都知道相撲運動員靠體重壓倒對方,所以,拼命的吃飯,每天要吃十倍於正常人的熱量,把自己吃到百公斤級,最重400公斤。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可是一個1992年出生的四川女孩,體重只有49.65公斤,卻在眾目睽睽之下,不要菜,一頓吃下8斤米飯,一下子爆紅網絡。這個女孩就是密子君,爆紅三個月就贏得220萬粉絲,視頻播放量17億,第一次讓5000年中國文化找不到合適的文詞來形容她。因為她做的事情統統超乎人們的料想之外,除了意外還是意外。譬如在汪涵主持的一期《天天向上》節目中,一次吃下88碗麵,還有一次吃了50斤小龍蝦。任誰也想不通,這麼個嬌小的美人兒,是怎麼吃下肚的,肚子又是怎麼裝得下的,吃了那麼多是不是拉的很多?更有甚者,吃這麼多為何不發胖,對身體傷害有多大,等等各種想不通。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自媒體成了賺錢最輕鬆的職業。

每日裡好吃好喝,不僅不要錢,飯店還倒給錢。這樣的職業很有誘惑力,尤其是對職業尚無著落、不服當下報酬環境、又有一技之長的人。當然,流行幾十年的快餐文化,也終於熬成了探店文化主流價值觀。這些自媒體目的非常清楚,就是掙錢。所以,寫不幾篇文章,有了幾個粉絲,就迫不及待的開店、推廣、賣貨。探店就更直接了,我眼見著一個夥計,開始看他在頭條頻繁發信息,每天要吃多少早餐店,全市區450平方公里來回跑遍,哪來恁大勁。後來才明白過來,他是在探店。靠著勤勞和滿篇的地方口語,不到一年修成大V,有了自己的客戶群,當然也有了可觀的收入。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那些一夜爆紅、一夜雲散的被探店火爆的美食,種草群眾齊聲感嘆“傷不起”。

舉三個例子:

泡麵小食堂。幾塊錢的方便麵都吃了多少年無異議,偏要去吃4、50元一碗的泡麵小食堂,還排大隊等吃。說繳智商稅嫌小,不說又憋屈。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西安永興坊摔碗酒。喝酒不喝酒都要體驗當土匪的豪氣,喝了酒把碗一摔,媽的一輩子的晦氣都隨酒碗煙消雲散。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抖音番茄飯。電飯煲蒸米飯裡放個番茄,飯熟了把同步蒸熟的番茄直接拌裡面。這道所謂的美食就不是隻收吃飯智商稅,順帶著把做飯的智商稅也收了。

可是這些看著不靠譜的美食,出現時卻火得一塌糊塗,點贊都在百萬以上。我在頭條忙活圖文快3年,閱讀過千萬的有幾篇,可是單篇點贊上萬的都沒有。不敢比啊。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李子柒的硬傷:後臺的仙女,前臺的大媽。

李子柒的出現,簡直是網絡世界的一陣清風,完全的芸芸眾生裡的小仙女,很快贏得全世界的關注和欣賞。最後還是耐不住寂寞,走進市場,上了前臺。於是,真實的一面暴露無遺。節目評委都不知所措,做的菜怎麼這麼難吃?還是我們的小仙女嗎?

"

題記:探店之風,興於何時不知道,道理卻明白,源於美食,起於名人,引爆於《舌尖上的中國》,爆發於抖音短視頻等自媒體。古老的“飯託”終於修成正果,成為一門正式的社會職業。只要你有門道,就有飯店請你去吃吃喝喝,隨手拍幾張照片,回家套路一篇文章發出去,佣金就有了。不要小看這個毛收入,養活一家人不是問題,而且沒投資,沒風險,白吃白喝,比起絕大多數一線打工的待遇強了許多。

探店之風:源於見不得光的“飯託”

“飯託”曾是個見光死的行為,行當都算不上,因為自身都透著下賤,騙人的勾當。至今還有人用“飯託”去貶稱探店人。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2017年上海一家店被網紅劇迷瘋狂探店打卡

——“飯託”自古有之。大詩人杜甫就是個飯託。

“飯託”一詞確實暗含貶義,大白話說就是騙飯吃,為自己騙飯吃,為飯店騙人來吃飯。這種“騙”,指的卻是現在,古時候卻不是這樣的。譬如唐代詩聖杜甫(712-770年)的一生中,就有很多當飯託的經歷。他本才華蓋世,還出身名門,是杜審言的親孫子,但卻命運不濟,喪家犬一樣,一輩子走不出黴運。空懷濟世經邦夢想,窮困潦倒養不活妻兒,酒都沒得喝,飯也吃不飽,只能屈躬卑膝,去達官貴人宴席寫文讚美,換得一頓酒飯。臨到末了,還是一頓飽食撐死,終年59歲。他的《麗人行》,就可以看成一篇極妙的探店詩文,讚美楊丞相府的一次踏春活動。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脣。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詩中的美食,都是當朝頂級珍品,非楊貴妃兄妹三人權勢能享受得起。

——飯託是探店的市井衍生品。

從杜甫的經歷看到,飯託並非貶義,只是一種謀生手段,你有那水平,能把吃喝的人說的高興了,自然會賞你一頓酒飯。雙方也是扯平,誰不欠誰。像杜甫那樣,食客依著杜甫詩歌的名氣,找到他來宴席捧場,朋友面前就很有面子。杜甫百無聊賴,又不會做生意掙錢,還餓著肚子,當然會如約而至,極盡讚美之詞。於是,主人的面子有了,杜甫肚子整飽了。後來就有精明的商家從中發現契機,藉此名人大腕的名氣,傳播自己的名聲。譬如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先生,原本內地沒多少人知道他,自從當上《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成了飲食業界的香餑餑,多少飯店能以請到他光顧吃一頓為榮耀,漫說很多花錢都請不到的。這種做法,現在叫做探店。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飯託是飯店業傳統的推廣形式。

由此,飯店業就有了自己獨特的推廣模式,和其他行業不一樣。道理也很簡單,民以食為天,不論你貴為天子,還是賤為乞丐,都要每天吃飯。惟吃飯最為貼近生活。人與人的影響程度大不同,你說你的飯菜好,還要食客說好,都來吃你的,生意才會興隆賺錢。所以自己吆喝不行,得別人幫你吆喝,名人吆喝。譬如酥魚,聖旨骨酥魚是宋太祖趙匡胤吃了說好,還專門下道聖旨,所以大賣幾百年。如果是如今滎陽面條哥吆喝,喊破嗓子都沒用,沒人聽你的。浙江紹興酥魚的歷史更悠久,也有皇帝讚美,可是康熙皇帝只是讚美,並沒有趙皇帝那樣下聖旨,所以就不如聖旨骨酥魚的名氣大。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歷史上唯一一個為道菜下聖旨的皇帝

探店之險:玩好了是利,玩砸了是險。

就這樣,飯託也好,探店也罷,作為飲食業的一種生態,千百年來實際的存在著,自然無演化。但是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市場卻催生出了業態雛形,成為謀生的方式,當時的時尚說法叫“撈外快”。或許是飯店老闆的精明,先是明星大腕,或是地方名人,請來吃飯、題字、留影,藉此提高名氣。接著就有了普通人的進入,逐漸有了業態化。到自媒體開始爆發的近十年,探店儼然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社會行業,從業者不僅能掙錢養活自己,養活家人,更可以成就事業發大財。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聖旨骨酥魚

——有組織的團隊探店活動。《舌尖上的中國》觸發了探店商機。

沿用媒體推廣的習慣模式,也利用了人們的慣性思維,靠官方或組織的信譽推廣。典型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國》,本來是介紹不同地方的美食,擴大人們飲食視野,沒想到意外的火了飯店,凡涉及的飯店火的一塌糊塗,都以能上《舌尖上的中國》為榮耀,頗有當年皇帝光顧題詞般的榮耀。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於是,觸動了巨大的市場商機。各大媒體平臺,紛紛仿效,開發專業領域和競賽活動。大平臺頻繁組織全國範圍的探店活動,小平臺不甘落後,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搞得風生水起。旅遊、飲食業更是機不可失,地方政府不甘寂寞的介入,最終促使業態火爆。各地迅速自發形成不同形式的自媒體探店組織,僅鄭州市,這樣名不見經傳卻活躍在市區範圍大小飯店,甚至早點攤點的探店組織就多到數不清。原由很簡單,因為都有錢賺。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超級飯託”小美女,49公斤體重,一頓能吃8斤米飯。

網紅是火爆探店行業的主力軍。尤其是湧現出了和日本相撲運動員極具反差的超級吃貨。都知道相撲運動員靠體重壓倒對方,所以,拼命的吃飯,每天要吃十倍於正常人的熱量,把自己吃到百公斤級,最重400公斤。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可是一個1992年出生的四川女孩,體重只有49.65公斤,卻在眾目睽睽之下,不要菜,一頓吃下8斤米飯,一下子爆紅網絡。這個女孩就是密子君,爆紅三個月就贏得220萬粉絲,視頻播放量17億,第一次讓5000年中國文化找不到合適的文詞來形容她。因為她做的事情統統超乎人們的料想之外,除了意外還是意外。譬如在汪涵主持的一期《天天向上》節目中,一次吃下88碗麵,還有一次吃了50斤小龍蝦。任誰也想不通,這麼個嬌小的美人兒,是怎麼吃下肚的,肚子又是怎麼裝得下的,吃了那麼多是不是拉的很多?更有甚者,吃這麼多為何不發胖,對身體傷害有多大,等等各種想不通。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自媒體成了賺錢最輕鬆的職業。

每日裡好吃好喝,不僅不要錢,飯店還倒給錢。這樣的職業很有誘惑力,尤其是對職業尚無著落、不服當下報酬環境、又有一技之長的人。當然,流行幾十年的快餐文化,也終於熬成了探店文化主流價值觀。這些自媒體目的非常清楚,就是掙錢。所以,寫不幾篇文章,有了幾個粉絲,就迫不及待的開店、推廣、賣貨。探店就更直接了,我眼見著一個夥計,開始看他在頭條頻繁發信息,每天要吃多少早餐店,全市區450平方公里來回跑遍,哪來恁大勁。後來才明白過來,他是在探店。靠著勤勞和滿篇的地方口語,不到一年修成大V,有了自己的客戶群,當然也有了可觀的收入。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那些一夜爆紅、一夜雲散的被探店火爆的美食,種草群眾齊聲感嘆“傷不起”。

舉三個例子:

泡麵小食堂。幾塊錢的方便麵都吃了多少年無異議,偏要去吃4、50元一碗的泡麵小食堂,還排大隊等吃。說繳智商稅嫌小,不說又憋屈。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西安永興坊摔碗酒。喝酒不喝酒都要體驗當土匪的豪氣,喝了酒把碗一摔,媽的一輩子的晦氣都隨酒碗煙消雲散。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抖音番茄飯。電飯煲蒸米飯裡放個番茄,飯熟了把同步蒸熟的番茄直接拌裡面。這道所謂的美食就不是隻收吃飯智商稅,順帶著把做飯的智商稅也收了。

可是這些看著不靠譜的美食,出現時卻火得一塌糊塗,點贊都在百萬以上。我在頭條忙活圖文快3年,閱讀過千萬的有幾篇,可是單篇點贊上萬的都沒有。不敢比啊。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李子柒的硬傷:後臺的仙女,前臺的大媽。

李子柒的出現,簡直是網絡世界的一陣清風,完全的芸芸眾生裡的小仙女,很快贏得全世界的關注和欣賞。最後還是耐不住寂寞,走進市場,上了前臺。於是,真實的一面暴露無遺。節目評委都不知所措,做的菜怎麼這麼難吃?還是我們的小仙女嗎?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探店之殤:免費的午餐還能吃多久?行業呼喚規範化。

說白了,由飯託升級探店,地下生意到公開職業,事物的實質並沒什麼變化,起碼目前的行業狀態是這樣子,飲食業處在瓶頸期,都在渡劫。傳統的商業推廣投入太大,掏不起那廣告費用,只有自媒體的軟性推廣還可以承受。但是,從目前發展狀態看,這款看似免費的午餐已經不是那麼好吃了。現實正在這樣告訴我們:

"

題記:探店之風,興於何時不知道,道理卻明白,源於美食,起於名人,引爆於《舌尖上的中國》,爆發於抖音短視頻等自媒體。古老的“飯託”終於修成正果,成為一門正式的社會職業。只要你有門道,就有飯店請你去吃吃喝喝,隨手拍幾張照片,回家套路一篇文章發出去,佣金就有了。不要小看這個毛收入,養活一家人不是問題,而且沒投資,沒風險,白吃白喝,比起絕大多數一線打工的待遇強了許多。

探店之風:源於見不得光的“飯託”

“飯託”曾是個見光死的行為,行當都算不上,因為自身都透著下賤,騙人的勾當。至今還有人用“飯託”去貶稱探店人。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2017年上海一家店被網紅劇迷瘋狂探店打卡

——“飯託”自古有之。大詩人杜甫就是個飯託。

“飯託”一詞確實暗含貶義,大白話說就是騙飯吃,為自己騙飯吃,為飯店騙人來吃飯。這種“騙”,指的卻是現在,古時候卻不是這樣的。譬如唐代詩聖杜甫(712-770年)的一生中,就有很多當飯託的經歷。他本才華蓋世,還出身名門,是杜審言的親孫子,但卻命運不濟,喪家犬一樣,一輩子走不出黴運。空懷濟世經邦夢想,窮困潦倒養不活妻兒,酒都沒得喝,飯也吃不飽,只能屈躬卑膝,去達官貴人宴席寫文讚美,換得一頓酒飯。臨到末了,還是一頓飽食撐死,終年59歲。他的《麗人行》,就可以看成一篇極妙的探店詩文,讚美楊丞相府的一次踏春活動。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脣。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詩中的美食,都是當朝頂級珍品,非楊貴妃兄妹三人權勢能享受得起。

——飯託是探店的市井衍生品。

從杜甫的經歷看到,飯託並非貶義,只是一種謀生手段,你有那水平,能把吃喝的人說的高興了,自然會賞你一頓酒飯。雙方也是扯平,誰不欠誰。像杜甫那樣,食客依著杜甫詩歌的名氣,找到他來宴席捧場,朋友面前就很有面子。杜甫百無聊賴,又不會做生意掙錢,還餓著肚子,當然會如約而至,極盡讚美之詞。於是,主人的面子有了,杜甫肚子整飽了。後來就有精明的商家從中發現契機,藉此名人大腕的名氣,傳播自己的名聲。譬如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先生,原本內地沒多少人知道他,自從當上《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成了飲食業界的香餑餑,多少飯店能以請到他光顧吃一頓為榮耀,漫說很多花錢都請不到的。這種做法,現在叫做探店。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飯託是飯店業傳統的推廣形式。

由此,飯店業就有了自己獨特的推廣模式,和其他行業不一樣。道理也很簡單,民以食為天,不論你貴為天子,還是賤為乞丐,都要每天吃飯。惟吃飯最為貼近生活。人與人的影響程度大不同,你說你的飯菜好,還要食客說好,都來吃你的,生意才會興隆賺錢。所以自己吆喝不行,得別人幫你吆喝,名人吆喝。譬如酥魚,聖旨骨酥魚是宋太祖趙匡胤吃了說好,還專門下道聖旨,所以大賣幾百年。如果是如今滎陽面條哥吆喝,喊破嗓子都沒用,沒人聽你的。浙江紹興酥魚的歷史更悠久,也有皇帝讚美,可是康熙皇帝只是讚美,並沒有趙皇帝那樣下聖旨,所以就不如聖旨骨酥魚的名氣大。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歷史上唯一一個為道菜下聖旨的皇帝

探店之險:玩好了是利,玩砸了是險。

就這樣,飯託也好,探店也罷,作為飲食業的一種生態,千百年來實際的存在著,自然無演化。但是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市場卻催生出了業態雛形,成為謀生的方式,當時的時尚說法叫“撈外快”。或許是飯店老闆的精明,先是明星大腕,或是地方名人,請來吃飯、題字、留影,藉此提高名氣。接著就有了普通人的進入,逐漸有了業態化。到自媒體開始爆發的近十年,探店儼然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社會行業,從業者不僅能掙錢養活自己,養活家人,更可以成就事業發大財。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聖旨骨酥魚

——有組織的團隊探店活動。《舌尖上的中國》觸發了探店商機。

沿用媒體推廣的習慣模式,也利用了人們的慣性思維,靠官方或組織的信譽推廣。典型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國》,本來是介紹不同地方的美食,擴大人們飲食視野,沒想到意外的火了飯店,凡涉及的飯店火的一塌糊塗,都以能上《舌尖上的中國》為榮耀,頗有當年皇帝光顧題詞般的榮耀。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於是,觸動了巨大的市場商機。各大媒體平臺,紛紛仿效,開發專業領域和競賽活動。大平臺頻繁組織全國範圍的探店活動,小平臺不甘落後,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搞得風生水起。旅遊、飲食業更是機不可失,地方政府不甘寂寞的介入,最終促使業態火爆。各地迅速自發形成不同形式的自媒體探店組織,僅鄭州市,這樣名不見經傳卻活躍在市區範圍大小飯店,甚至早點攤點的探店組織就多到數不清。原由很簡單,因為都有錢賺。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超級飯託”小美女,49公斤體重,一頓能吃8斤米飯。

網紅是火爆探店行業的主力軍。尤其是湧現出了和日本相撲運動員極具反差的超級吃貨。都知道相撲運動員靠體重壓倒對方,所以,拼命的吃飯,每天要吃十倍於正常人的熱量,把自己吃到百公斤級,最重400公斤。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可是一個1992年出生的四川女孩,體重只有49.65公斤,卻在眾目睽睽之下,不要菜,一頓吃下8斤米飯,一下子爆紅網絡。這個女孩就是密子君,爆紅三個月就贏得220萬粉絲,視頻播放量17億,第一次讓5000年中國文化找不到合適的文詞來形容她。因為她做的事情統統超乎人們的料想之外,除了意外還是意外。譬如在汪涵主持的一期《天天向上》節目中,一次吃下88碗麵,還有一次吃了50斤小龍蝦。任誰也想不通,這麼個嬌小的美人兒,是怎麼吃下肚的,肚子又是怎麼裝得下的,吃了那麼多是不是拉的很多?更有甚者,吃這麼多為何不發胖,對身體傷害有多大,等等各種想不通。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自媒體成了賺錢最輕鬆的職業。

每日裡好吃好喝,不僅不要錢,飯店還倒給錢。這樣的職業很有誘惑力,尤其是對職業尚無著落、不服當下報酬環境、又有一技之長的人。當然,流行幾十年的快餐文化,也終於熬成了探店文化主流價值觀。這些自媒體目的非常清楚,就是掙錢。所以,寫不幾篇文章,有了幾個粉絲,就迫不及待的開店、推廣、賣貨。探店就更直接了,我眼見著一個夥計,開始看他在頭條頻繁發信息,每天要吃多少早餐店,全市區450平方公里來回跑遍,哪來恁大勁。後來才明白過來,他是在探店。靠著勤勞和滿篇的地方口語,不到一年修成大V,有了自己的客戶群,當然也有了可觀的收入。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那些一夜爆紅、一夜雲散的被探店火爆的美食,種草群眾齊聲感嘆“傷不起”。

舉三個例子:

泡麵小食堂。幾塊錢的方便麵都吃了多少年無異議,偏要去吃4、50元一碗的泡麵小食堂,還排大隊等吃。說繳智商稅嫌小,不說又憋屈。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西安永興坊摔碗酒。喝酒不喝酒都要體驗當土匪的豪氣,喝了酒把碗一摔,媽的一輩子的晦氣都隨酒碗煙消雲散。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抖音番茄飯。電飯煲蒸米飯裡放個番茄,飯熟了把同步蒸熟的番茄直接拌裡面。這道所謂的美食就不是隻收吃飯智商稅,順帶著把做飯的智商稅也收了。

可是這些看著不靠譜的美食,出現時卻火得一塌糊塗,點贊都在百萬以上。我在頭條忙活圖文快3年,閱讀過千萬的有幾篇,可是單篇點贊上萬的都沒有。不敢比啊。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李子柒的硬傷:後臺的仙女,前臺的大媽。

李子柒的出現,簡直是網絡世界的一陣清風,完全的芸芸眾生裡的小仙女,很快贏得全世界的關注和欣賞。最後還是耐不住寂寞,走進市場,上了前臺。於是,真實的一面暴露無遺。節目評委都不知所措,做的菜怎麼這麼難吃?還是我們的小仙女嗎?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探店之殤:免費的午餐還能吃多久?行業呼喚規範化。

說白了,由飯託升級探店,地下生意到公開職業,事物的實質並沒什麼變化,起碼目前的行業狀態是這樣子,飲食業處在瓶頸期,都在渡劫。傳統的商業推廣投入太大,掏不起那廣告費用,只有自媒體的軟性推廣還可以承受。但是,從目前發展狀態看,這款看似免費的午餐已經不是那麼好吃了。現實正在這樣告訴我們: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富態的密子君

——你以為輕鬆的入行,其實付出的代價很大,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前面說到的密子君,看著吃喝風光無限,也掙得盆滿缽滿,可是背後的心酸何人知?只有自己知道。不說別的,每天吃下去那麼一大堆美食,超多的營養怎麼吸收還不提,僅僅泥石流樣的出恭情景就不敢想象。如今也終於吃胖,犯了美女大忌,於是傳言靠打瘦臉針維持形象。不管怎麼說,這樣用生命吃喝的結果都不會怎麼好,但願小美女將來不後悔。

"

題記:探店之風,興於何時不知道,道理卻明白,源於美食,起於名人,引爆於《舌尖上的中國》,爆發於抖音短視頻等自媒體。古老的“飯託”終於修成正果,成為一門正式的社會職業。只要你有門道,就有飯店請你去吃吃喝喝,隨手拍幾張照片,回家套路一篇文章發出去,佣金就有了。不要小看這個毛收入,養活一家人不是問題,而且沒投資,沒風險,白吃白喝,比起絕大多數一線打工的待遇強了許多。

探店之風:源於見不得光的“飯託”

“飯託”曾是個見光死的行為,行當都算不上,因為自身都透著下賤,騙人的勾當。至今還有人用“飯託”去貶稱探店人。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2017年上海一家店被網紅劇迷瘋狂探店打卡

——“飯託”自古有之。大詩人杜甫就是個飯託。

“飯託”一詞確實暗含貶義,大白話說就是騙飯吃,為自己騙飯吃,為飯店騙人來吃飯。這種“騙”,指的卻是現在,古時候卻不是這樣的。譬如唐代詩聖杜甫(712-770年)的一生中,就有很多當飯託的經歷。他本才華蓋世,還出身名門,是杜審言的親孫子,但卻命運不濟,喪家犬一樣,一輩子走不出黴運。空懷濟世經邦夢想,窮困潦倒養不活妻兒,酒都沒得喝,飯也吃不飽,只能屈躬卑膝,去達官貴人宴席寫文讚美,換得一頓酒飯。臨到末了,還是一頓飽食撐死,終年59歲。他的《麗人行》,就可以看成一篇極妙的探店詩文,讚美楊丞相府的一次踏春活動。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脣。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詩中的美食,都是當朝頂級珍品,非楊貴妃兄妹三人權勢能享受得起。

——飯託是探店的市井衍生品。

從杜甫的經歷看到,飯託並非貶義,只是一種謀生手段,你有那水平,能把吃喝的人說的高興了,自然會賞你一頓酒飯。雙方也是扯平,誰不欠誰。像杜甫那樣,食客依著杜甫詩歌的名氣,找到他來宴席捧場,朋友面前就很有面子。杜甫百無聊賴,又不會做生意掙錢,還餓著肚子,當然會如約而至,極盡讚美之詞。於是,主人的面子有了,杜甫肚子整飽了。後來就有精明的商家從中發現契機,藉此名人大腕的名氣,傳播自己的名聲。譬如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先生,原本內地沒多少人知道他,自從當上《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成了飲食業界的香餑餑,多少飯店能以請到他光顧吃一頓為榮耀,漫說很多花錢都請不到的。這種做法,現在叫做探店。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飯託是飯店業傳統的推廣形式。

由此,飯店業就有了自己獨特的推廣模式,和其他行業不一樣。道理也很簡單,民以食為天,不論你貴為天子,還是賤為乞丐,都要每天吃飯。惟吃飯最為貼近生活。人與人的影響程度大不同,你說你的飯菜好,還要食客說好,都來吃你的,生意才會興隆賺錢。所以自己吆喝不行,得別人幫你吆喝,名人吆喝。譬如酥魚,聖旨骨酥魚是宋太祖趙匡胤吃了說好,還專門下道聖旨,所以大賣幾百年。如果是如今滎陽面條哥吆喝,喊破嗓子都沒用,沒人聽你的。浙江紹興酥魚的歷史更悠久,也有皇帝讚美,可是康熙皇帝只是讚美,並沒有趙皇帝那樣下聖旨,所以就不如聖旨骨酥魚的名氣大。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歷史上唯一一個為道菜下聖旨的皇帝

探店之險:玩好了是利,玩砸了是險。

就這樣,飯託也好,探店也罷,作為飲食業的一種生態,千百年來實際的存在著,自然無演化。但是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市場卻催生出了業態雛形,成為謀生的方式,當時的時尚說法叫“撈外快”。或許是飯店老闆的精明,先是明星大腕,或是地方名人,請來吃飯、題字、留影,藉此提高名氣。接著就有了普通人的進入,逐漸有了業態化。到自媒體開始爆發的近十年,探店儼然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社會行業,從業者不僅能掙錢養活自己,養活家人,更可以成就事業發大財。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聖旨骨酥魚

——有組織的團隊探店活動。《舌尖上的中國》觸發了探店商機。

沿用媒體推廣的習慣模式,也利用了人們的慣性思維,靠官方或組織的信譽推廣。典型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國》,本來是介紹不同地方的美食,擴大人們飲食視野,沒想到意外的火了飯店,凡涉及的飯店火的一塌糊塗,都以能上《舌尖上的中國》為榮耀,頗有當年皇帝光顧題詞般的榮耀。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於是,觸動了巨大的市場商機。各大媒體平臺,紛紛仿效,開發專業領域和競賽活動。大平臺頻繁組織全國範圍的探店活動,小平臺不甘落後,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搞得風生水起。旅遊、飲食業更是機不可失,地方政府不甘寂寞的介入,最終促使業態火爆。各地迅速自發形成不同形式的自媒體探店組織,僅鄭州市,這樣名不見經傳卻活躍在市區範圍大小飯店,甚至早點攤點的探店組織就多到數不清。原由很簡單,因為都有錢賺。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超級飯託”小美女,49公斤體重,一頓能吃8斤米飯。

網紅是火爆探店行業的主力軍。尤其是湧現出了和日本相撲運動員極具反差的超級吃貨。都知道相撲運動員靠體重壓倒對方,所以,拼命的吃飯,每天要吃十倍於正常人的熱量,把自己吃到百公斤級,最重400公斤。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可是一個1992年出生的四川女孩,體重只有49.65公斤,卻在眾目睽睽之下,不要菜,一頓吃下8斤米飯,一下子爆紅網絡。這個女孩就是密子君,爆紅三個月就贏得220萬粉絲,視頻播放量17億,第一次讓5000年中國文化找不到合適的文詞來形容她。因為她做的事情統統超乎人們的料想之外,除了意外還是意外。譬如在汪涵主持的一期《天天向上》節目中,一次吃下88碗麵,還有一次吃了50斤小龍蝦。任誰也想不通,這麼個嬌小的美人兒,是怎麼吃下肚的,肚子又是怎麼裝得下的,吃了那麼多是不是拉的很多?更有甚者,吃這麼多為何不發胖,對身體傷害有多大,等等各種想不通。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自媒體成了賺錢最輕鬆的職業。

每日裡好吃好喝,不僅不要錢,飯店還倒給錢。這樣的職業很有誘惑力,尤其是對職業尚無著落、不服當下報酬環境、又有一技之長的人。當然,流行幾十年的快餐文化,也終於熬成了探店文化主流價值觀。這些自媒體目的非常清楚,就是掙錢。所以,寫不幾篇文章,有了幾個粉絲,就迫不及待的開店、推廣、賣貨。探店就更直接了,我眼見著一個夥計,開始看他在頭條頻繁發信息,每天要吃多少早餐店,全市區450平方公里來回跑遍,哪來恁大勁。後來才明白過來,他是在探店。靠著勤勞和滿篇的地方口語,不到一年修成大V,有了自己的客戶群,當然也有了可觀的收入。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那些一夜爆紅、一夜雲散的被探店火爆的美食,種草群眾齊聲感嘆“傷不起”。

舉三個例子:

泡麵小食堂。幾塊錢的方便麵都吃了多少年無異議,偏要去吃4、50元一碗的泡麵小食堂,還排大隊等吃。說繳智商稅嫌小,不說又憋屈。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西安永興坊摔碗酒。喝酒不喝酒都要體驗當土匪的豪氣,喝了酒把碗一摔,媽的一輩子的晦氣都隨酒碗煙消雲散。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抖音番茄飯。電飯煲蒸米飯裡放個番茄,飯熟了把同步蒸熟的番茄直接拌裡面。這道所謂的美食就不是隻收吃飯智商稅,順帶著把做飯的智商稅也收了。

可是這些看著不靠譜的美食,出現時卻火得一塌糊塗,點贊都在百萬以上。我在頭條忙活圖文快3年,閱讀過千萬的有幾篇,可是單篇點贊上萬的都沒有。不敢比啊。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李子柒的硬傷:後臺的仙女,前臺的大媽。

李子柒的出現,簡直是網絡世界的一陣清風,完全的芸芸眾生裡的小仙女,很快贏得全世界的關注和欣賞。最後還是耐不住寂寞,走進市場,上了前臺。於是,真實的一面暴露無遺。節目評委都不知所措,做的菜怎麼這麼難吃?還是我們的小仙女嗎?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探店之殤:免費的午餐還能吃多久?行業呼喚規範化。

說白了,由飯託升級探店,地下生意到公開職業,事物的實質並沒什麼變化,起碼目前的行業狀態是這樣子,飲食業處在瓶頸期,都在渡劫。傳統的商業推廣投入太大,掏不起那廣告費用,只有自媒體的軟性推廣還可以承受。但是,從目前發展狀態看,這款看似免費的午餐已經不是那麼好吃了。現實正在這樣告訴我們: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富態的密子君

——你以為輕鬆的入行,其實付出的代價很大,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前面說到的密子君,看著吃喝風光無限,也掙得盆滿缽滿,可是背後的心酸何人知?只有自己知道。不說別的,每天吃下去那麼一大堆美食,超多的營養怎麼吸收還不提,僅僅泥石流樣的出恭情景就不敢想象。如今也終於吃胖,犯了美女大忌,於是傳言靠打瘦臉針維持形象。不管怎麼說,這樣用生命吃喝的結果都不會怎麼好,但願小美女將來不後悔。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再說個日本小美女,美女大胃王萌梓,40公斤體重,在一次《火力全開大胃王》節目中奪得冠軍,網曝她的一組對照X光片,吃進去10公斤拉麵後,胃部佔滿腹腔,從胸部到恥骨部。還有個韓國小姑娘,是大胃王裡很實在的一位吃貨,每次都要吃10幾斤食物,很快把自己吃到240多斤。這樣吃法對身體和壽命會有什麼樣的結果,目前還不得而知,可是看看相撲運動員,多少會有不好的預感。

"

題記:探店之風,興於何時不知道,道理卻明白,源於美食,起於名人,引爆於《舌尖上的中國》,爆發於抖音短視頻等自媒體。古老的“飯託”終於修成正果,成為一門正式的社會職業。只要你有門道,就有飯店請你去吃吃喝喝,隨手拍幾張照片,回家套路一篇文章發出去,佣金就有了。不要小看這個毛收入,養活一家人不是問題,而且沒投資,沒風險,白吃白喝,比起絕大多數一線打工的待遇強了許多。

探店之風:源於見不得光的“飯託”

“飯託”曾是個見光死的行為,行當都算不上,因為自身都透著下賤,騙人的勾當。至今還有人用“飯託”去貶稱探店人。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2017年上海一家店被網紅劇迷瘋狂探店打卡

——“飯託”自古有之。大詩人杜甫就是個飯託。

“飯託”一詞確實暗含貶義,大白話說就是騙飯吃,為自己騙飯吃,為飯店騙人來吃飯。這種“騙”,指的卻是現在,古時候卻不是這樣的。譬如唐代詩聖杜甫(712-770年)的一生中,就有很多當飯託的經歷。他本才華蓋世,還出身名門,是杜審言的親孫子,但卻命運不濟,喪家犬一樣,一輩子走不出黴運。空懷濟世經邦夢想,窮困潦倒養不活妻兒,酒都沒得喝,飯也吃不飽,只能屈躬卑膝,去達官貴人宴席寫文讚美,換得一頓酒飯。臨到末了,還是一頓飽食撐死,終年59歲。他的《麗人行》,就可以看成一篇極妙的探店詩文,讚美楊丞相府的一次踏春活動。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脣。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詩中的美食,都是當朝頂級珍品,非楊貴妃兄妹三人權勢能享受得起。

——飯託是探店的市井衍生品。

從杜甫的經歷看到,飯託並非貶義,只是一種謀生手段,你有那水平,能把吃喝的人說的高興了,自然會賞你一頓酒飯。雙方也是扯平,誰不欠誰。像杜甫那樣,食客依著杜甫詩歌的名氣,找到他來宴席捧場,朋友面前就很有面子。杜甫百無聊賴,又不會做生意掙錢,還餓著肚子,當然會如約而至,極盡讚美之詞。於是,主人的面子有了,杜甫肚子整飽了。後來就有精明的商家從中發現契機,藉此名人大腕的名氣,傳播自己的名聲。譬如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先生,原本內地沒多少人知道他,自從當上《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成了飲食業界的香餑餑,多少飯店能以請到他光顧吃一頓為榮耀,漫說很多花錢都請不到的。這種做法,現在叫做探店。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飯託是飯店業傳統的推廣形式。

由此,飯店業就有了自己獨特的推廣模式,和其他行業不一樣。道理也很簡單,民以食為天,不論你貴為天子,還是賤為乞丐,都要每天吃飯。惟吃飯最為貼近生活。人與人的影響程度大不同,你說你的飯菜好,還要食客說好,都來吃你的,生意才會興隆賺錢。所以自己吆喝不行,得別人幫你吆喝,名人吆喝。譬如酥魚,聖旨骨酥魚是宋太祖趙匡胤吃了說好,還專門下道聖旨,所以大賣幾百年。如果是如今滎陽面條哥吆喝,喊破嗓子都沒用,沒人聽你的。浙江紹興酥魚的歷史更悠久,也有皇帝讚美,可是康熙皇帝只是讚美,並沒有趙皇帝那樣下聖旨,所以就不如聖旨骨酥魚的名氣大。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歷史上唯一一個為道菜下聖旨的皇帝

探店之險:玩好了是利,玩砸了是險。

就這樣,飯託也好,探店也罷,作為飲食業的一種生態,千百年來實際的存在著,自然無演化。但是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市場卻催生出了業態雛形,成為謀生的方式,當時的時尚說法叫“撈外快”。或許是飯店老闆的精明,先是明星大腕,或是地方名人,請來吃飯、題字、留影,藉此提高名氣。接著就有了普通人的進入,逐漸有了業態化。到自媒體開始爆發的近十年,探店儼然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社會行業,從業者不僅能掙錢養活自己,養活家人,更可以成就事業發大財。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聖旨骨酥魚

——有組織的團隊探店活動。《舌尖上的中國》觸發了探店商機。

沿用媒體推廣的習慣模式,也利用了人們的慣性思維,靠官方或組織的信譽推廣。典型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國》,本來是介紹不同地方的美食,擴大人們飲食視野,沒想到意外的火了飯店,凡涉及的飯店火的一塌糊塗,都以能上《舌尖上的中國》為榮耀,頗有當年皇帝光顧題詞般的榮耀。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於是,觸動了巨大的市場商機。各大媒體平臺,紛紛仿效,開發專業領域和競賽活動。大平臺頻繁組織全國範圍的探店活動,小平臺不甘落後,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搞得風生水起。旅遊、飲食業更是機不可失,地方政府不甘寂寞的介入,最終促使業態火爆。各地迅速自發形成不同形式的自媒體探店組織,僅鄭州市,這樣名不見經傳卻活躍在市區範圍大小飯店,甚至早點攤點的探店組織就多到數不清。原由很簡單,因為都有錢賺。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超級飯託”小美女,49公斤體重,一頓能吃8斤米飯。

網紅是火爆探店行業的主力軍。尤其是湧現出了和日本相撲運動員極具反差的超級吃貨。都知道相撲運動員靠體重壓倒對方,所以,拼命的吃飯,每天要吃十倍於正常人的熱量,把自己吃到百公斤級,最重400公斤。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可是一個1992年出生的四川女孩,體重只有49.65公斤,卻在眾目睽睽之下,不要菜,一頓吃下8斤米飯,一下子爆紅網絡。這個女孩就是密子君,爆紅三個月就贏得220萬粉絲,視頻播放量17億,第一次讓5000年中國文化找不到合適的文詞來形容她。因為她做的事情統統超乎人們的料想之外,除了意外還是意外。譬如在汪涵主持的一期《天天向上》節目中,一次吃下88碗麵,還有一次吃了50斤小龍蝦。任誰也想不通,這麼個嬌小的美人兒,是怎麼吃下肚的,肚子又是怎麼裝得下的,吃了那麼多是不是拉的很多?更有甚者,吃這麼多為何不發胖,對身體傷害有多大,等等各種想不通。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自媒體成了賺錢最輕鬆的職業。

每日裡好吃好喝,不僅不要錢,飯店還倒給錢。這樣的職業很有誘惑力,尤其是對職業尚無著落、不服當下報酬環境、又有一技之長的人。當然,流行幾十年的快餐文化,也終於熬成了探店文化主流價值觀。這些自媒體目的非常清楚,就是掙錢。所以,寫不幾篇文章,有了幾個粉絲,就迫不及待的開店、推廣、賣貨。探店就更直接了,我眼見著一個夥計,開始看他在頭條頻繁發信息,每天要吃多少早餐店,全市區450平方公里來回跑遍,哪來恁大勁。後來才明白過來,他是在探店。靠著勤勞和滿篇的地方口語,不到一年修成大V,有了自己的客戶群,當然也有了可觀的收入。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那些一夜爆紅、一夜雲散的被探店火爆的美食,種草群眾齊聲感嘆“傷不起”。

舉三個例子:

泡麵小食堂。幾塊錢的方便麵都吃了多少年無異議,偏要去吃4、50元一碗的泡麵小食堂,還排大隊等吃。說繳智商稅嫌小,不說又憋屈。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西安永興坊摔碗酒。喝酒不喝酒都要體驗當土匪的豪氣,喝了酒把碗一摔,媽的一輩子的晦氣都隨酒碗煙消雲散。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抖音番茄飯。電飯煲蒸米飯裡放個番茄,飯熟了把同步蒸熟的番茄直接拌裡面。這道所謂的美食就不是隻收吃飯智商稅,順帶著把做飯的智商稅也收了。

可是這些看著不靠譜的美食,出現時卻火得一塌糊塗,點贊都在百萬以上。我在頭條忙活圖文快3年,閱讀過千萬的有幾篇,可是單篇點贊上萬的都沒有。不敢比啊。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李子柒的硬傷:後臺的仙女,前臺的大媽。

李子柒的出現,簡直是網絡世界的一陣清風,完全的芸芸眾生裡的小仙女,很快贏得全世界的關注和欣賞。最後還是耐不住寂寞,走進市場,上了前臺。於是,真實的一面暴露無遺。節目評委都不知所措,做的菜怎麼這麼難吃?還是我們的小仙女嗎?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探店之殤:免費的午餐還能吃多久?行業呼喚規範化。

說白了,由飯託升級探店,地下生意到公開職業,事物的實質並沒什麼變化,起碼目前的行業狀態是這樣子,飲食業處在瓶頸期,都在渡劫。傳統的商業推廣投入太大,掏不起那廣告費用,只有自媒體的軟性推廣還可以承受。但是,從目前發展狀態看,這款看似免費的午餐已經不是那麼好吃了。現實正在這樣告訴我們: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富態的密子君

——你以為輕鬆的入行,其實付出的代價很大,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前面說到的密子君,看著吃喝風光無限,也掙得盆滿缽滿,可是背後的心酸何人知?只有自己知道。不說別的,每天吃下去那麼一大堆美食,超多的營養怎麼吸收還不提,僅僅泥石流樣的出恭情景就不敢想象。如今也終於吃胖,犯了美女大忌,於是傳言靠打瘦臉針維持形象。不管怎麼說,這樣用生命吃喝的結果都不會怎麼好,但願小美女將來不後悔。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再說個日本小美女,美女大胃王萌梓,40公斤體重,在一次《火力全開大胃王》節目中奪得冠軍,網曝她的一組對照X光片,吃進去10公斤拉麵後,胃部佔滿腹腔,從胸部到恥骨部。還有個韓國小姑娘,是大胃王裡很實在的一位吃貨,每次都要吃10幾斤食物,很快把自己吃到240多斤。這樣吃法對身體和壽命會有什麼樣的結果,目前還不得而知,可是看看相撲運動員,多少會有不好的預感。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探店人的專業素質直接影響行業信譽。

很明顯的事實,當下探店行業隊伍裡,並沒有什麼專業人士。包括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的美食節目,不是在做嚴謹的美食專業內容,完全是娛樂化操作。找來的專業大廚只能充當配角,還掛個“特級廚師”的牌子。要知道我們的廚師行業沒有“特級廚師”職稱。至於滿大街的自媒體探店,更像熱火的鬧劇,發文發視頻,介紹的店名不錯,說到廚藝菜譜就滿篇外行話。這樣的推廣效果可想而知。即便是平臺知名大V,也是笑話不斷,7月初就有一個“調肉餡先打水還是先調味”的問題討論,結果知名大V的回答獲獎,可他的回答恰恰錯了。這樣的從業素質,直接的影響著行業的商業信譽,質疑聲不斷。看頭條很多文章後面的評論,最典型的就是“這個說能吃那個說不能吃我到底要聽誰的”。

"

題記:探店之風,興於何時不知道,道理卻明白,源於美食,起於名人,引爆於《舌尖上的中國》,爆發於抖音短視頻等自媒體。古老的“飯託”終於修成正果,成為一門正式的社會職業。只要你有門道,就有飯店請你去吃吃喝喝,隨手拍幾張照片,回家套路一篇文章發出去,佣金就有了。不要小看這個毛收入,養活一家人不是問題,而且沒投資,沒風險,白吃白喝,比起絕大多數一線打工的待遇強了許多。

探店之風:源於見不得光的“飯託”

“飯託”曾是個見光死的行為,行當都算不上,因為自身都透著下賤,騙人的勾當。至今還有人用“飯託”去貶稱探店人。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2017年上海一家店被網紅劇迷瘋狂探店打卡

——“飯託”自古有之。大詩人杜甫就是個飯託。

“飯託”一詞確實暗含貶義,大白話說就是騙飯吃,為自己騙飯吃,為飯店騙人來吃飯。這種“騙”,指的卻是現在,古時候卻不是這樣的。譬如唐代詩聖杜甫(712-770年)的一生中,就有很多當飯託的經歷。他本才華蓋世,還出身名門,是杜審言的親孫子,但卻命運不濟,喪家犬一樣,一輩子走不出黴運。空懷濟世經邦夢想,窮困潦倒養不活妻兒,酒都沒得喝,飯也吃不飽,只能屈躬卑膝,去達官貴人宴席寫文讚美,換得一頓酒飯。臨到末了,還是一頓飽食撐死,終年59歲。他的《麗人行》,就可以看成一篇極妙的探店詩文,讚美楊丞相府的一次踏春活動。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脣。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詩中的美食,都是當朝頂級珍品,非楊貴妃兄妹三人權勢能享受得起。

——飯託是探店的市井衍生品。

從杜甫的經歷看到,飯託並非貶義,只是一種謀生手段,你有那水平,能把吃喝的人說的高興了,自然會賞你一頓酒飯。雙方也是扯平,誰不欠誰。像杜甫那樣,食客依著杜甫詩歌的名氣,找到他來宴席捧場,朋友面前就很有面子。杜甫百無聊賴,又不會做生意掙錢,還餓著肚子,當然會如約而至,極盡讚美之詞。於是,主人的面子有了,杜甫肚子整飽了。後來就有精明的商家從中發現契機,藉此名人大腕的名氣,傳播自己的名聲。譬如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先生,原本內地沒多少人知道他,自從當上《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成了飲食業界的香餑餑,多少飯店能以請到他光顧吃一頓為榮耀,漫說很多花錢都請不到的。這種做法,現在叫做探店。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飯託是飯店業傳統的推廣形式。

由此,飯店業就有了自己獨特的推廣模式,和其他行業不一樣。道理也很簡單,民以食為天,不論你貴為天子,還是賤為乞丐,都要每天吃飯。惟吃飯最為貼近生活。人與人的影響程度大不同,你說你的飯菜好,還要食客說好,都來吃你的,生意才會興隆賺錢。所以自己吆喝不行,得別人幫你吆喝,名人吆喝。譬如酥魚,聖旨骨酥魚是宋太祖趙匡胤吃了說好,還專門下道聖旨,所以大賣幾百年。如果是如今滎陽面條哥吆喝,喊破嗓子都沒用,沒人聽你的。浙江紹興酥魚的歷史更悠久,也有皇帝讚美,可是康熙皇帝只是讚美,並沒有趙皇帝那樣下聖旨,所以就不如聖旨骨酥魚的名氣大。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歷史上唯一一個為道菜下聖旨的皇帝

探店之險:玩好了是利,玩砸了是險。

就這樣,飯託也好,探店也罷,作為飲食業的一種生態,千百年來實際的存在著,自然無演化。但是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市場卻催生出了業態雛形,成為謀生的方式,當時的時尚說法叫“撈外快”。或許是飯店老闆的精明,先是明星大腕,或是地方名人,請來吃飯、題字、留影,藉此提高名氣。接著就有了普通人的進入,逐漸有了業態化。到自媒體開始爆發的近十年,探店儼然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社會行業,從業者不僅能掙錢養活自己,養活家人,更可以成就事業發大財。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聖旨骨酥魚

——有組織的團隊探店活動。《舌尖上的中國》觸發了探店商機。

沿用媒體推廣的習慣模式,也利用了人們的慣性思維,靠官方或組織的信譽推廣。典型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國》,本來是介紹不同地方的美食,擴大人們飲食視野,沒想到意外的火了飯店,凡涉及的飯店火的一塌糊塗,都以能上《舌尖上的中國》為榮耀,頗有當年皇帝光顧題詞般的榮耀。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於是,觸動了巨大的市場商機。各大媒體平臺,紛紛仿效,開發專業領域和競賽活動。大平臺頻繁組織全國範圍的探店活動,小平臺不甘落後,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搞得風生水起。旅遊、飲食業更是機不可失,地方政府不甘寂寞的介入,最終促使業態火爆。各地迅速自發形成不同形式的自媒體探店組織,僅鄭州市,這樣名不見經傳卻活躍在市區範圍大小飯店,甚至早點攤點的探店組織就多到數不清。原由很簡單,因為都有錢賺。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超級飯託”小美女,49公斤體重,一頓能吃8斤米飯。

網紅是火爆探店行業的主力軍。尤其是湧現出了和日本相撲運動員極具反差的超級吃貨。都知道相撲運動員靠體重壓倒對方,所以,拼命的吃飯,每天要吃十倍於正常人的熱量,把自己吃到百公斤級,最重400公斤。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可是一個1992年出生的四川女孩,體重只有49.65公斤,卻在眾目睽睽之下,不要菜,一頓吃下8斤米飯,一下子爆紅網絡。這個女孩就是密子君,爆紅三個月就贏得220萬粉絲,視頻播放量17億,第一次讓5000年中國文化找不到合適的文詞來形容她。因為她做的事情統統超乎人們的料想之外,除了意外還是意外。譬如在汪涵主持的一期《天天向上》節目中,一次吃下88碗麵,還有一次吃了50斤小龍蝦。任誰也想不通,這麼個嬌小的美人兒,是怎麼吃下肚的,肚子又是怎麼裝得下的,吃了那麼多是不是拉的很多?更有甚者,吃這麼多為何不發胖,對身體傷害有多大,等等各種想不通。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自媒體成了賺錢最輕鬆的職業。

每日裡好吃好喝,不僅不要錢,飯店還倒給錢。這樣的職業很有誘惑力,尤其是對職業尚無著落、不服當下報酬環境、又有一技之長的人。當然,流行幾十年的快餐文化,也終於熬成了探店文化主流價值觀。這些自媒體目的非常清楚,就是掙錢。所以,寫不幾篇文章,有了幾個粉絲,就迫不及待的開店、推廣、賣貨。探店就更直接了,我眼見著一個夥計,開始看他在頭條頻繁發信息,每天要吃多少早餐店,全市區450平方公里來回跑遍,哪來恁大勁。後來才明白過來,他是在探店。靠著勤勞和滿篇的地方口語,不到一年修成大V,有了自己的客戶群,當然也有了可觀的收入。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那些一夜爆紅、一夜雲散的被探店火爆的美食,種草群眾齊聲感嘆“傷不起”。

舉三個例子:

泡麵小食堂。幾塊錢的方便麵都吃了多少年無異議,偏要去吃4、50元一碗的泡麵小食堂,還排大隊等吃。說繳智商稅嫌小,不說又憋屈。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西安永興坊摔碗酒。喝酒不喝酒都要體驗當土匪的豪氣,喝了酒把碗一摔,媽的一輩子的晦氣都隨酒碗煙消雲散。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抖音番茄飯。電飯煲蒸米飯裡放個番茄,飯熟了把同步蒸熟的番茄直接拌裡面。這道所謂的美食就不是隻收吃飯智商稅,順帶著把做飯的智商稅也收了。

可是這些看著不靠譜的美食,出現時卻火得一塌糊塗,點贊都在百萬以上。我在頭條忙活圖文快3年,閱讀過千萬的有幾篇,可是單篇點贊上萬的都沒有。不敢比啊。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李子柒的硬傷:後臺的仙女,前臺的大媽。

李子柒的出現,簡直是網絡世界的一陣清風,完全的芸芸眾生裡的小仙女,很快贏得全世界的關注和欣賞。最後還是耐不住寂寞,走進市場,上了前臺。於是,真實的一面暴露無遺。節目評委都不知所措,做的菜怎麼這麼難吃?還是我們的小仙女嗎?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探店之殤:免費的午餐還能吃多久?行業呼喚規範化。

說白了,由飯託升級探店,地下生意到公開職業,事物的實質並沒什麼變化,起碼目前的行業狀態是這樣子,飲食業處在瓶頸期,都在渡劫。傳統的商業推廣投入太大,掏不起那廣告費用,只有自媒體的軟性推廣還可以承受。但是,從目前發展狀態看,這款看似免費的午餐已經不是那麼好吃了。現實正在這樣告訴我們: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富態的密子君

——你以為輕鬆的入行,其實付出的代價很大,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前面說到的密子君,看著吃喝風光無限,也掙得盆滿缽滿,可是背後的心酸何人知?只有自己知道。不說別的,每天吃下去那麼一大堆美食,超多的營養怎麼吸收還不提,僅僅泥石流樣的出恭情景就不敢想象。如今也終於吃胖,犯了美女大忌,於是傳言靠打瘦臉針維持形象。不管怎麼說,這樣用生命吃喝的結果都不會怎麼好,但願小美女將來不後悔。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再說個日本小美女,美女大胃王萌梓,40公斤體重,在一次《火力全開大胃王》節目中奪得冠軍,網曝她的一組對照X光片,吃進去10公斤拉麵後,胃部佔滿腹腔,從胸部到恥骨部。還有個韓國小姑娘,是大胃王裡很實在的一位吃貨,每次都要吃10幾斤食物,很快把自己吃到240多斤。這樣吃法對身體和壽命會有什麼樣的結果,目前還不得而知,可是看看相撲運動員,多少會有不好的預感。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探店人的專業素質直接影響行業信譽。

很明顯的事實,當下探店行業隊伍裡,並沒有什麼專業人士。包括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的美食節目,不是在做嚴謹的美食專業內容,完全是娛樂化操作。找來的專業大廚只能充當配角,還掛個“特級廚師”的牌子。要知道我們的廚師行業沒有“特級廚師”職稱。至於滿大街的自媒體探店,更像熱火的鬧劇,發文發視頻,介紹的店名不錯,說到廚藝菜譜就滿篇外行話。這樣的推廣效果可想而知。即便是平臺知名大V,也是笑話不斷,7月初就有一個“調肉餡先打水還是先調味”的問題討論,結果知名大V的回答獲獎,可他的回答恰恰錯了。這樣的從業素質,直接的影響著行業的商業信譽,質疑聲不斷。看頭條很多文章後面的評論,最典型的就是“這個說能吃那個說不能吃我到底要聽誰的”。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飯店對探店效果的質疑,呼喚行業標準。

其實真正吃不住的是飲食業,是飯店,因為他們是買單員。全行業的付出,包括媒體平臺、探店組織和個人,探店所有費用都是飯店支撐著。有付出就要有回報,可是回報並不理想,很不理想。原本不指望像上海的阿大蔥油餅那樣火爆,人家是世界知名媒體BBC探的店,搞得全世界都知道。只希望能像《舌尖上的中國》那樣,探一家火一家就行,哪怕火一陣子也好。可是實際情況令人鬱悶,吃也吃了,喝也喝了,錢也給了,結果大都是石頭扔到井裡,咕咚一聲算完了。

"

題記:探店之風,興於何時不知道,道理卻明白,源於美食,起於名人,引爆於《舌尖上的中國》,爆發於抖音短視頻等自媒體。古老的“飯託”終於修成正果,成為一門正式的社會職業。只要你有門道,就有飯店請你去吃吃喝喝,隨手拍幾張照片,回家套路一篇文章發出去,佣金就有了。不要小看這個毛收入,養活一家人不是問題,而且沒投資,沒風險,白吃白喝,比起絕大多數一線打工的待遇強了許多。

探店之風:源於見不得光的“飯託”

“飯託”曾是個見光死的行為,行當都算不上,因為自身都透著下賤,騙人的勾當。至今還有人用“飯託”去貶稱探店人。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2017年上海一家店被網紅劇迷瘋狂探店打卡

——“飯託”自古有之。大詩人杜甫就是個飯託。

“飯託”一詞確實暗含貶義,大白話說就是騙飯吃,為自己騙飯吃,為飯店騙人來吃飯。這種“騙”,指的卻是現在,古時候卻不是這樣的。譬如唐代詩聖杜甫(712-770年)的一生中,就有很多當飯託的經歷。他本才華蓋世,還出身名門,是杜審言的親孫子,但卻命運不濟,喪家犬一樣,一輩子走不出黴運。空懷濟世經邦夢想,窮困潦倒養不活妻兒,酒都沒得喝,飯也吃不飽,只能屈躬卑膝,去達官貴人宴席寫文讚美,換得一頓酒飯。臨到末了,還是一頓飽食撐死,終年59歲。他的《麗人行》,就可以看成一篇極妙的探店詩文,讚美楊丞相府的一次踏春活動。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脣。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詩中的美食,都是當朝頂級珍品,非楊貴妃兄妹三人權勢能享受得起。

——飯託是探店的市井衍生品。

從杜甫的經歷看到,飯託並非貶義,只是一種謀生手段,你有那水平,能把吃喝的人說的高興了,自然會賞你一頓酒飯。雙方也是扯平,誰不欠誰。像杜甫那樣,食客依著杜甫詩歌的名氣,找到他來宴席捧場,朋友面前就很有面子。杜甫百無聊賴,又不會做生意掙錢,還餓著肚子,當然會如約而至,極盡讚美之詞。於是,主人的面子有了,杜甫肚子整飽了。後來就有精明的商家從中發現契機,藉此名人大腕的名氣,傳播自己的名聲。譬如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先生,原本內地沒多少人知道他,自從當上《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成了飲食業界的香餑餑,多少飯店能以請到他光顧吃一頓為榮耀,漫說很多花錢都請不到的。這種做法,現在叫做探店。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飯託是飯店業傳統的推廣形式。

由此,飯店業就有了自己獨特的推廣模式,和其他行業不一樣。道理也很簡單,民以食為天,不論你貴為天子,還是賤為乞丐,都要每天吃飯。惟吃飯最為貼近生活。人與人的影響程度大不同,你說你的飯菜好,還要食客說好,都來吃你的,生意才會興隆賺錢。所以自己吆喝不行,得別人幫你吆喝,名人吆喝。譬如酥魚,聖旨骨酥魚是宋太祖趙匡胤吃了說好,還專門下道聖旨,所以大賣幾百年。如果是如今滎陽面條哥吆喝,喊破嗓子都沒用,沒人聽你的。浙江紹興酥魚的歷史更悠久,也有皇帝讚美,可是康熙皇帝只是讚美,並沒有趙皇帝那樣下聖旨,所以就不如聖旨骨酥魚的名氣大。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歷史上唯一一個為道菜下聖旨的皇帝

探店之險:玩好了是利,玩砸了是險。

就這樣,飯託也好,探店也罷,作為飲食業的一種生態,千百年來實際的存在著,自然無演化。但是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市場卻催生出了業態雛形,成為謀生的方式,當時的時尚說法叫“撈外快”。或許是飯店老闆的精明,先是明星大腕,或是地方名人,請來吃飯、題字、留影,藉此提高名氣。接著就有了普通人的進入,逐漸有了業態化。到自媒體開始爆發的近十年,探店儼然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社會行業,從業者不僅能掙錢養活自己,養活家人,更可以成就事業發大財。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聖旨骨酥魚

——有組織的團隊探店活動。《舌尖上的中國》觸發了探店商機。

沿用媒體推廣的習慣模式,也利用了人們的慣性思維,靠官方或組織的信譽推廣。典型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國》,本來是介紹不同地方的美食,擴大人們飲食視野,沒想到意外的火了飯店,凡涉及的飯店火的一塌糊塗,都以能上《舌尖上的中國》為榮耀,頗有當年皇帝光顧題詞般的榮耀。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於是,觸動了巨大的市場商機。各大媒體平臺,紛紛仿效,開發專業領域和競賽活動。大平臺頻繁組織全國範圍的探店活動,小平臺不甘落後,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搞得風生水起。旅遊、飲食業更是機不可失,地方政府不甘寂寞的介入,最終促使業態火爆。各地迅速自發形成不同形式的自媒體探店組織,僅鄭州市,這樣名不見經傳卻活躍在市區範圍大小飯店,甚至早點攤點的探店組織就多到數不清。原由很簡單,因為都有錢賺。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超級飯託”小美女,49公斤體重,一頓能吃8斤米飯。

網紅是火爆探店行業的主力軍。尤其是湧現出了和日本相撲運動員極具反差的超級吃貨。都知道相撲運動員靠體重壓倒對方,所以,拼命的吃飯,每天要吃十倍於正常人的熱量,把自己吃到百公斤級,最重400公斤。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可是一個1992年出生的四川女孩,體重只有49.65公斤,卻在眾目睽睽之下,不要菜,一頓吃下8斤米飯,一下子爆紅網絡。這個女孩就是密子君,爆紅三個月就贏得220萬粉絲,視頻播放量17億,第一次讓5000年中國文化找不到合適的文詞來形容她。因為她做的事情統統超乎人們的料想之外,除了意外還是意外。譬如在汪涵主持的一期《天天向上》節目中,一次吃下88碗麵,還有一次吃了50斤小龍蝦。任誰也想不通,這麼個嬌小的美人兒,是怎麼吃下肚的,肚子又是怎麼裝得下的,吃了那麼多是不是拉的很多?更有甚者,吃這麼多為何不發胖,對身體傷害有多大,等等各種想不通。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自媒體成了賺錢最輕鬆的職業。

每日裡好吃好喝,不僅不要錢,飯店還倒給錢。這樣的職業很有誘惑力,尤其是對職業尚無著落、不服當下報酬環境、又有一技之長的人。當然,流行幾十年的快餐文化,也終於熬成了探店文化主流價值觀。這些自媒體目的非常清楚,就是掙錢。所以,寫不幾篇文章,有了幾個粉絲,就迫不及待的開店、推廣、賣貨。探店就更直接了,我眼見著一個夥計,開始看他在頭條頻繁發信息,每天要吃多少早餐店,全市區450平方公里來回跑遍,哪來恁大勁。後來才明白過來,他是在探店。靠著勤勞和滿篇的地方口語,不到一年修成大V,有了自己的客戶群,當然也有了可觀的收入。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那些一夜爆紅、一夜雲散的被探店火爆的美食,種草群眾齊聲感嘆“傷不起”。

舉三個例子:

泡麵小食堂。幾塊錢的方便麵都吃了多少年無異議,偏要去吃4、50元一碗的泡麵小食堂,還排大隊等吃。說繳智商稅嫌小,不說又憋屈。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西安永興坊摔碗酒。喝酒不喝酒都要體驗當土匪的豪氣,喝了酒把碗一摔,媽的一輩子的晦氣都隨酒碗煙消雲散。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抖音番茄飯。電飯煲蒸米飯裡放個番茄,飯熟了把同步蒸熟的番茄直接拌裡面。這道所謂的美食就不是隻收吃飯智商稅,順帶著把做飯的智商稅也收了。

可是這些看著不靠譜的美食,出現時卻火得一塌糊塗,點贊都在百萬以上。我在頭條忙活圖文快3年,閱讀過千萬的有幾篇,可是單篇點贊上萬的都沒有。不敢比啊。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李子柒的硬傷:後臺的仙女,前臺的大媽。

李子柒的出現,簡直是網絡世界的一陣清風,完全的芸芸眾生裡的小仙女,很快贏得全世界的關注和欣賞。最後還是耐不住寂寞,走進市場,上了前臺。於是,真實的一面暴露無遺。節目評委都不知所措,做的菜怎麼這麼難吃?還是我們的小仙女嗎?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探店之殤:免費的午餐還能吃多久?行業呼喚規範化。

說白了,由飯託升級探店,地下生意到公開職業,事物的實質並沒什麼變化,起碼目前的行業狀態是這樣子,飲食業處在瓶頸期,都在渡劫。傳統的商業推廣投入太大,掏不起那廣告費用,只有自媒體的軟性推廣還可以承受。但是,從目前發展狀態看,這款看似免費的午餐已經不是那麼好吃了。現實正在這樣告訴我們: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富態的密子君

——你以為輕鬆的入行,其實付出的代價很大,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前面說到的密子君,看著吃喝風光無限,也掙得盆滿缽滿,可是背後的心酸何人知?只有自己知道。不說別的,每天吃下去那麼一大堆美食,超多的營養怎麼吸收還不提,僅僅泥石流樣的出恭情景就不敢想象。如今也終於吃胖,犯了美女大忌,於是傳言靠打瘦臉針維持形象。不管怎麼說,這樣用生命吃喝的結果都不會怎麼好,但願小美女將來不後悔。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再說個日本小美女,美女大胃王萌梓,40公斤體重,在一次《火力全開大胃王》節目中奪得冠軍,網曝她的一組對照X光片,吃進去10公斤拉麵後,胃部佔滿腹腔,從胸部到恥骨部。還有個韓國小姑娘,是大胃王裡很實在的一位吃貨,每次都要吃10幾斤食物,很快把自己吃到240多斤。這樣吃法對身體和壽命會有什麼樣的結果,目前還不得而知,可是看看相撲運動員,多少會有不好的預感。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探店人的專業素質直接影響行業信譽。

很明顯的事實,當下探店行業隊伍裡,並沒有什麼專業人士。包括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的美食節目,不是在做嚴謹的美食專業內容,完全是娛樂化操作。找來的專業大廚只能充當配角,還掛個“特級廚師”的牌子。要知道我們的廚師行業沒有“特級廚師”職稱。至於滿大街的自媒體探店,更像熱火的鬧劇,發文發視頻,介紹的店名不錯,說到廚藝菜譜就滿篇外行話。這樣的推廣效果可想而知。即便是平臺知名大V,也是笑話不斷,7月初就有一個“調肉餡先打水還是先調味”的問題討論,結果知名大V的回答獲獎,可他的回答恰恰錯了。這樣的從業素質,直接的影響著行業的商業信譽,質疑聲不斷。看頭條很多文章後面的評論,最典型的就是“這個說能吃那個說不能吃我到底要聽誰的”。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飯店對探店效果的質疑,呼喚行業標準。

其實真正吃不住的是飲食業,是飯店,因為他們是買單員。全行業的付出,包括媒體平臺、探店組織和個人,探店所有費用都是飯店支撐著。有付出就要有回報,可是回報並不理想,很不理想。原本不指望像上海的阿大蔥油餅那樣火爆,人家是世界知名媒體BBC探的店,搞得全世界都知道。只希望能像《舌尖上的中國》那樣,探一家火一家就行,哪怕火一陣子也好。可是實際情況令人鬱悶,吃也吃了,喝也喝了,錢也給了,結果大都是石頭扔到井裡,咕咚一聲算完了。

探店:自媒體催生的行業,白吃還掙錢的職業有風險,管理亟待規範

作為一個行業,上述問題終歸一點,這就是行業規則不健全,或者說根本沒有。起碼目前還是處在行業發展的初級階段,靠自發行為,沒有規則的約束,所以忽悠的成分大。要想達到正常狀態,就要立規矩,建立行業規則。根據“平衡”的基本法則,核心問題要首先建立一個衡量標準。這個標準就是,飯店支付與銷售增量的正對應關係。我支付多少探店費用,就要有相應的銷售增量。這樣就會達到財務的平衡,成為行業發展共生點。不論你是國家媒體,還是個人媒體,只要你的推廣使我的銷售有增量,統一按增量付費。在此基本原則約束下,再行完善行業各項規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