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越成熟,越懂得什麼叫“深藏功與名”

子路 孔子 國學 賙濟 管理學智慧 2017-06-14

管理者越成熟,越懂得什麼叫“深藏功與名”

子路是孔子的大徒弟,他曾經在一個叫做“蒲”的地方做過行政長官。子路心繫百姓,是個愛民如子的好官。一年夏天,蒲地降水頻繁,如果不治理河道,很可能面臨決堤的危險。考慮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子路自發組織當地百姓修理溝渠、疏通河道。並且看到百姓勞作辛苦,子路又自掏腰包給大家置辦吃食。

這本來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但孔子知道後,卻急急忙忙地派人去阻止。

子路心裡非常不解:老師平時最講仁德,怎麼關鍵時刻,我賙濟百姓,他卻橫加阻攔呢?於是怒氣衝衝地去見了孔子:“整個夏天連降大雨,水患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正是為了避免發生水患給百姓的生產生活帶來災害,我才組織百姓去疏通河道;他們勞作辛苦,有的百姓更是窮得飯都吃不上,所以我才拿錢給他們買點東西吃。這是好事,您為什麼要阻止我呢?”

接下來,孔子給子路解釋了自己的想法:自古以來,賙濟百姓都是國君的事情。百姓捱餓,國君無所作為,你卻拿糧食給大家吃,這不是告訴大家國君對百姓不行恩惠,不顧百姓死活嗎?如此一來,你的恩惠大過國君的恩惠,百姓會怎麼想?這些事情你現在停止還來得及,否則會獲罪的。我知你可憐百姓,怕百姓捱餓,可是你為什麼不上報國家,讓國君用國家的糧食賑濟百姓呢?

管理者越成熟,越懂得什麼叫“深藏功與名”

【企業管理智慧】

為什麼很多管理者很能幹,卻總是不受老闆的待見,甚至還總是讓老闆心裡不痛快?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他們缺少分寸感,缺少上下級之間應有的界限,不知道什麼該自己做,什麼該留給老闆去做。

管理者分為三種,一種是替手,第二種是替身,第三種是替心。替手,顧名思義,就是領導讓你做啥你做啥;替身就是代替領導去做一些事;替心則是站在領導的立場出謀劃策,急領導之所急,想領導之所想,同時也會照顧到到領導的面子和心理。

通常來講,第一種失於主動,時間一長必被砍掉;第二種則有越俎代庖、功高震主的危險。真正好的管理者,通常都是第三種——你不能幫他做,但你會替他出主意。

企業中,角色不同,分工不同,有些人負責臺前,有人負責幕後。所以越成熟的管理者,越懂得什麼時候應該衝在前面,義無反顧地承擔責任;什麼時候應該退後半個身位,把舞臺讓出來,深藏功與名。

功勞一定要讓給上級,過失一定要搶到自己身上,你看會搶過失的人經常沒有過錯,會把功勞推給別人的人經常會有功勞。功勞是讓來讓去大家都有功勞,過失是搶來搶去大家都沒有過失。

幹部也要懂得把面子做給高層,而不是人家給你機會,然後你就讓他覺得我很了不起,那也不對,要把機會讓出來,把舞臺空出來,而且要把功勞歸給上級,那上級就更加能夠讓你有機會,否則一次就沒有了。

功高鎮主,就是你底下這一層對上面構成壓力和威脅的時候就叫做功高鎮主,如果沒有層級就不可能有功高鎮主這種事情。換句話說我是部屬,我一定把功勞歸給我的上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