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老街系列丨張家沱、彙柴口,被遺忘的鹽工號子!

曹念 自貢吃喝玩樂網

自貢的老街道,正在以劇烈的變化發生著改變,他們是怎麼形成的,他們曾經代表著什麼意味著什麼,在老自貢人的眼裡,還留著很深的印象;但對於新自貢人而言,卻只存在於遙遠的傳說。時代發展太快了,還來不及仔細咀嚼,又已經滾滾向前而去。本期繼續推出自貢老街系列故事。。。

自貢老街系列之

張家沱、彙柴口

座標:東經104.761709,北緯29.343857

年代:明清——至今

自貢老街系列丨張家沱、彙柴口,被遺忘的鹽工號子!


張家沱、彙柴口在清末民初是因為自貢鹽業發展需要而產生的水陸大碼頭和鹽道,是自流井鹽運始發地,為自流井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自貢老街系列丨張家沱、彙柴口,被遺忘的鹽工號子!


歷史沿革

鹽業碼頭、利來義往


自貢老街系列丨張家沱、彙柴口,被遺忘的鹽工號子!


▲《夢迴張家坨》曹念 作

自貢老街系列丨張家沱、彙柴口,被遺忘的鹽工號子!


▲《夢迴張家坨》局部

三年前,我繪製的巨幅國畫《夢迴張家沱》,以寫實的態度描繪出自流井最繁華之地的張家沱,作品被媒體稱為“自貢的清明上河圖”。這裡的繁華落盡了,面對今天寂寞如雪的井鹽古道起點,萬千感慨,或許這裡已經沒有太多的人家居住,就沒有今天自貢人更多的童年回憶。但是,她是自流井古鹽運的老家門口,是自貢市的老母親,是自流井夢中懷念的老情人。

【清朝時期】

張家沱位於釜溪河南岸,觀音巖下,是釜溪河在自流井地區的一個大沱灣,據傳由張家民居聚集而名。

明清以來,這裡是一片河灘,主要是船幫歇腳的地方,逐漸形成規模較小的交易市場。

明末清初,鹽道在這裡形成。彙柴口,官書上稱柴市口,是當時進入自流井的要隘。除水運外,大量井鹽從現在的自流井區張家沱釜溪河傍石階而上,靠挑夫、馱馬經石板路到外地,在石階兩側和山頂有一些小店鋪,依山而居,為過山的挑夫和馬幫提供小商品。

釜溪河上千船競發,陸路上鹽船碼頭,井灶林立,車水馬龍,帶動了餐飲、茶館、旅店、油坊、百貨、日用品等應有盡有的繁華商業,形成了張家沱至彙柴口古鹽道

自貢老街系列丨張家沱、彙柴口,被遺忘的鹽工號子!


▲彙柴口古鹽道

清嘉慶五年,1800年,在這裡建川主廟。今自流井區富台山社區3組,坐東南向西北。建築佔地面積約670平方米。整體建築結構為四合院佈局,由大殿、戲樓、廂房組成,四周山牆環繞,懸山式屋頂,小青瓦屋面,穿鬥式樑架結構。鄰近戲臺的石碑記載“川主廟大清嘉慶五年建”,大部分已毀。

自貢老街系列丨張家沱、彙柴口,被遺忘的鹽工號子!


▲今天的川主廟

清代道光元年,1821年,距張家沱不遠,有挖耳井開鑿,地點在今源淵井地段。鑿辦這眼井的老闆乃三多寨之李振亨。

挖耳井的開鑿是最能夠代表自貢鹽商和鹽工關係的事列:家境貧寒的李振亨,年少時進打鐵鋪幫工,隨著技藝日臻成熟,便獨立開店,專致鑿井鐵器,積累了一些資金。憑藉他與鹽商鹽工的長期交道,遂萌生了自己投資鑿鹽井的想法,他知道,倘若運氣差,那井就是吞錢的無底洞,會血本無歸;但要想發家致富,打井賣鹽才是王道。李振亨說幹就幹,請人勘查了一處好地脈,招募鹽工日夜鑽探起來。平常他待鹽工親如兄弟,管吃管住,按天結算工錢從不拖欠。然而,鑽井已超過預計的深度,仍不見滷水流出,真是急煞了李振亨,積蓄全部砸進去了,再不成功,只能破產。回到家,母親看著沮喪的兒子,二話不說,取下插在髮鬢上的赤金挖耳勺,交給兒子賣掉換錢,以解燃眉之需。李振亨含淚接過傳家寶。李振亨又帶領鹽工開始鑽井,可是很快資金又告急。他終無可奈何,最後用僅剩的一點錢買來酒菜,招待鹽工們吃散夥飯。鹽工們被李老闆的誠意打動,紛紛請求再鑿一天井,不要工錢,以回報他平時對鹽工們的仁德之心。蒼天不負苦心人。就在吃過散夥飯的翌日清晨,鹽工迎來了渴盼已久的滷水,滷水經過熬製就是白花花的鹽、白花花的銀錢!李振亨激動不已,他跪謝慈祥的母親及善良的鹽工們,並將這口救命井定名為挖耳井。(見陳汝梅《做人與處世》)。

以後,李振亨見汲滷煎鹽有利可圖,便積累資金,邀約其弟李振修及一些鑿井工匠,到這兒開荒鑿井。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見功,自推井吸滷,自燒灶製鹽,自立鹽號運銷,“產供銷”一體躋身井場,一躍成為鹽場鉅富。

自貢老街系列丨張家沱、彙柴口,被遺忘的鹽工號子!


▲張家沱的古鹽道一直沿著觀音崖上行,翻山越嶺到自流井外的地區(曹念 作)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自貢火神廟建成(炎帝宮),它由自貢鹽場的燒鹽工人發起修建。除拜佛求神外,還起到協調工人間糾紛和處理同行間事務方面的作用。是中國最早的手工業工人會館之一、中國早期工人運動的搖籃之一

其建築風格屬於兩層樓的抬樑式木結構建築,門樓和戲臺融為一體,有炎帝祠供奉神農皇帝和關聖人像。

自貢火神廟是燒鹽工人的幫會組織,光緒初年的掉換毛錢和灶戶打官司、抗戰時期反抓壯丁總罷工、爭取工人遣散費、攻打國民黨市黨部、解放戰爭時期保衛鹽場,迎接解放等都是鹽業工人利用這個組織的作為。

自貢老街系列丨張家沱、彙柴口,被遺忘的鹽工號子!


▲今天的火神廟(炎帝宮)

古鹽道的通達、火神廟、川主廟的建造、挖耳井、源淵井等井灶的出現,把張家沱地區形成了鹽運大碼頭、生產資料集散地。自流井地區和貢井地區的大量鹽運在這裡上船,開啟了大鹽倉收運鹽和相關物資的功能。

清代末期,這裡已經是自流井地區的竹、木、油、麻、柴、牛馬、煤等物資交易大市場,從富順、宜賓、威遠、榮縣等地運來的所有與鹽業生產相關的物資都在這裡交易。

交易市場的形成,鹽運碼頭的繁榮,使張家沱從一個河灣成為了自貢鹽業的物資集散地和自貢鹽運的起始地。

【民國時期】

民國時期的張家沱已經是大碼頭的格局,民居也開始發展修建。1920年在富台山古鹽道修建的李家宅院(今匯柴口48號),葉家宅院(今彙柴口45號),何氏染坊(家今彙柴口40號)等大量民居,是彙柴口古鹽道的重要民居建築。

自貢老街系列丨張家沱、彙柴口,被遺忘的鹽工號子!


▲民國時期的張家沱老市場交易

抗日戰爭期間,張家沱擔負了自貢鹽運的重大任務。

民國初年為每鍋增工錢四百文與灶商會的罷工鬥爭在這裡起步。1939年,由中共地下黨組織的鹽工反抓壯丁的總罷工在炎帝宮開始。

1941年,日本飛機空襲自貢,炸燬張家沱民居房屋500間,雙牌坊以下到張家沱幾乎燒成廢墟。

1941年爭取被遣散工人的遣散費,由中國地下黨組織攻打國民黨市黨部,鹽工們以生命和鮮血得來《各類鹽工遣散給資辦法》也是在這裡醞釀的。

自貢老街系列丨張家沱、彙柴口,被遺忘的鹽工號子!


▲民國時期,堆放在釜溪河邊的鹽包

1942年大旱,釜溪河幾乎斷流,人可以在沙灣行走過河。1943年大水,釜溪河暴漲,橋樑被沖毀。

1949年11月鹽工代表在炎帝宮舉行會議,動員鹽工們保衛鹽場,迎接解放。

到自貢市解放,區域內還保留著完整舊貌的民居建築群

自貢老街系列丨張家沱、彙柴口,被遺忘的鹽工號子!


▲民國二十二年的張家沱

【建國後】

建國以來,河運減少、源淵井停產,張家沱開始淡出人們視野

1985年,這一地區建立了菜市場和跳蚤市場,對自貢改革開放起到示範作用。因為釜溪河水陸運輸的逐漸退出,這裡慢慢進入休眠期。

在城市建設中,因為山型地貌的特殊性,加上自流井老街改造後,張家沱再次成為舊城改造的矚目點。有房地產公司在這裡投資開發,目前進度比較緩慢。

自貢老街系列丨張家沱、彙柴口,被遺忘的鹽工號子!


▲遠觀川主廟和火神廟(炎帝宮)

2013年,自流井區政府加強了文物保護的工作。開始全面對彙柴口的文物進行整理工作,文物普查文件的完成,同時,自貢市文物局於2014年把舒坪李氏節孝坊移放在這裡。有意識地集中自流井這一方面的文物。目前彙柴口古鹽道保護完整。

自貢老街系列丨張家沱、彙柴口,被遺忘的鹽工號子!

歷史特點

大碼頭與市場的形成

明清

張家沱的歷史節點:主要體現在由鹽運大碼頭和物資交易市場的逐漸形成。

這一時期張家沱區域裡建成了自貢有重要影響的炎帝宮、川主廟。挖耳井出現,火神廟建成,鹽工幫會形成、鹽碼頭擴大,古鹽道衍生。 這裡是自貢鹽業工人的聚集地,是當年著名的鹽工大罷工指揮部,記錄了自貢鹽工的反抗壓迫的鬥爭歷史。

在這一地區,曾經形成自流井最大的三個市場:柴火市場、牛市場、鹽運交易市場。是自流井最有歷史淵源的區域。

歷史年輪形象構成:炎帝宮、川主廟、源淵井、挖耳井、彙柴口古鹽道、鹽運碼頭

歷史人物:大鹽商李振亨(開鑿挖耳井),鄧可玉(炎帝宮定名人)

民國至今

自貢老街系列丨張家沱、彙柴口,被遺忘的鹽工號子!


▲當年的鹽運大通道釜溪河,已經是自貢的城市形象。


民國時期的歷史節點是:鹽運碼頭的繁榮、鹽道的興盛、抗日戰爭的大轟炸

張家沱是釜溪河鹽文化長廊的重要地帶。自貢鹽業發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特別是鹽運水陸交通始發地,使之成為鹽運古道的重要節點。

這裡又是革命鬥爭的策源地,自貢在民國時期諸多重大的革命歷史事件在這裡發生。成為自貢革命鬥爭的歷史節點。

這裡人文風貌資源豐厚,張家沱靠山面水,風貌獨特。從張家沱一直延續到達山後的金溝灣地區。有沿古鹽道蜿蜒而上的散落民居,是自流井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觀建築,也是自流井最具有代表性的原生態自然民居地帶

自貢老街系列丨張家沱、彙柴口,被遺忘的鹽工號子!

▲古鹽道旁就是李宗吾的故居

這裡還有著名人物李宗吾,他在民國時期出版的《厚黑學》一直到今天,依然是海內外的著名暢銷書。目前有李宗吾研究會會址還在彙柴口古鹽道半山處。

這一地區還有中國著名的革命人物李直(1910——1972),地下黨自貢中心市委書記,後到延安,建國後,任農墾部等部門負責人,因為文化大革命時期以剛正不屈而著名。被迫害致死,後平反於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

張家沱、匯柴口歷史年輪形象構成:完美體現自流井井鹽(古道、渡口、市場、宗教、民居)文化的記憶。

重要人物:學者李宗吾(厚黑學代表人物)、革命人物李直(地下黨自貢負責人)、全國工屬模範張樹敏

自貢老街系列丨張家沱、彙柴口,被遺忘的鹽工號子!

感謝曹念老師、曹箏琪娜授權轉發

研究、文字|曹念

編輯、排版|曹箏琪娜

本文基礎資料來自公開檔案和老街坊口述

本文基礎調查受到

自流井區文廣新局、自流井舊城改造指揮部項目

自貢市歷史文化名城自流井中心城區文物保護利用(規劃)建議項目

支持

秦巴美好江山,攜手與您共創美好生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