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步火車站改造 淄博400歲古槐搬家

淄博 文化 歷史 槐樹 設計 文章 雕塑 閃電新聞 2019-04-29
讓步火車站改造 淄博400歲古槐搬家

古樹,記載著歷史發展的年輪,是一代代人的記憶傳承,更是一片區域良好生態的標誌和象徵。位於淄博火車站南廣場改造片區的華泰社區內,有一棵生長400餘年的古槐樹。改造工作中,按照反覆論證後的規劃設計,古樹需要為城市發展建設“讓路”。古樹的“生死存亡”,牽動著周邊廣大百姓和城市建設者的心,如何保證古樹順利存活下來?經過多部門前前後後4個多月的共同努力,4月24日,這棵見證著歷史發展和文化傳承的古樹順利“搬家”。

》》抉擇

當車站改造遇上百年古樹

華泰社區內,有著一棵歷經歲月洗禮,生長400多年的古槐樹。按照火車站南廣場改造計劃,古樹生長的地方在未來將成為一處地下出入口,該處設計對於整個“大建設”來說至關重要。然而,這棵古樹對於周邊百姓來說,見證了歷史和發展,所代表的是對文化、精神的傳承。古樹的去留,引起了附近百姓的廣泛關注,也引起了城市建設者們的重視。是去是留?又該何去何從?

為了這棵代表著一段歷史記憶和文化傳承的古樹,春節前,規劃設計部門、建設部門等單位進行過多次實地調研和論證,最終受限於實地情況,不得不做出了最後的抉擇——挪樹。然而,對幾百年的古樹進行移植,難度十分大,這在淄博歷史上尚屬首例。

如何將“攔路”古樹“挪窩”,在城市發展與歷史傳承上做好文章,成為一道考驗城市建設者智慧的難題。“古樹名木是不可多得、不可替代的資源,是活著的文化。城市要發展,歷史和文化更要傳承好,古樹必須活下來。”春節前的火車站南廣場建設調度會上,火車站南廣場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無論再難,也要做好古樹的移植和保護工作。

讓步火車站改造 淄博400歲古槐搬家

》》考量

當古樹命運遇上百姓期望

一棵古樹,記載的是城市變遷往事。

這棵引發社會各界關注的古樹,據相關部門推測,樹齡在400年以上。“打小就在這棵樹周圍長大,日子一天天過去,自己竟已經成了老頭兒。”華泰社區一位老人回憶說,自小時候起,這棵古樹就矗立在那,“希望它能保留下來,這是老一輩給咱們留下來的寶貴財富。”採訪中,老人充滿感情地望著古樹說。

為給周圍百姓保住這份“念想”,安全移植古樹成為城市建設者們勢必要攻下的“山頭”。為此,火車站南廣場建設指揮部從年前就提出了“保全”方案,專門從四川省國光古樹名木保護研究所邀請了專家進行技術指導,綜合考量後,決定將古樹在原有位置往南遷移約500米。“移植地點的選擇,一方面從實際地質情況和古樹的生長環境考慮,另一方面要兼顧這個片區未來的整體建設效果。最為關鍵的是,城市建設要充分尊重百姓感受。我們最終決定,古樹仍舊保留在華泰社區內,附近的百姓從心理上更容易接受。”火車站南廣場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說,方案敲定後,移植前期採取了大量的預備和保護措施,直到4月24日,時機來了。

“移植前夕,對古樹進行了長達一週的‘輸液’,給樹木增加充足養分,確保‘身體’機能達到最好狀態。”據施工方朱秀偉介紹,他們最終採取的是最古老、最穩妥的古樹移植方法。“看,樹木底部的土球和所用的鋼材保護措施,加起來的重量有70噸左右。”4月24日下午,隨著該工作人員的介紹,記者在現場看到,古樹周圍均用鋼材進行了井子架支撐,樹木根部帶有邊長6米、厚度1.5米的方形土球,土球周圍用鋼板固定,土球底部用頂管進行了焊接。在現場,據豬龍河項目建設負責人明衛東介紹,由於淄博當地的土質較鬆軟,屬於沙質土,在板箱加固的過程當中,出現了一個“小插曲”——小面積塌方。為了使古樹在整個起吊和運輸過程中保持土球完整,現場專家臨時調整方案,對土球底部進行了鋼管加固,作為對底座的保護。以此來保證移植過程中古樹的穩定性,進一步提高古樹移植的成活率。據悉,為了這個“龐然大物”順利“搬家”,不但出動了兩臺130噸的吊車和一臺承重50噸平板拖排車,更是為此次“搬家”專門修建了一條長度500餘米的便道。即便是在所有前期工作已經準備充足的情況下,整個“搬家”過程仍舊持續了近一天的時間。“從起吊那一刻,所有人的心都懸了起來,每一個動作都是小心翼翼。直到古樹順利落地的那一剎那,懸著的心才算落了地。”

讓步火車站改造 淄博400歲古槐搬家

》》進步

當城市發展遇上歷史傳承

當天,一名在現場目睹了移植過程的市民忍不住拍手叫好:“古樹是不可再生的、寶貴的生態財富,也是承載歷史記憶的文化符號。保護古樹,就是在保護城市生態,就是在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通過這次歷經曲折的古樹移植,讓我們感受到了城市建設者們的用心,真心為他們點贊!”對此,火車站南廣場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城市發展變遷,樣貌隨之改變無可厚非,但是,該保留的歷史記憶和傳承的文化元素,應該加以保護和珍惜,這是對歷史和發展的尊重。”

近日,記者通過走訪發現,在火車站南廣場建設過程中,指揮部十分注重對古樹名木及歷史文化遺蹟的傳承和保護。從400多年的古樹到古建築,再到豬龍河上的“玉豬龍”雕塑及沿途有價值的樹木,從設計之初到施工過程中,多方都在確保這些具有歷史記憶的文化元素得到有效保護。前期,指揮部開展了普查工作,摸清了改造區域內古樹名木和古建築的數量、現狀,一一登記在冊並制定了保護和修整計劃。根據統計,此次火車站南廣場改造中,對1株古樹名木、1處德日式古建築及沿途20餘株有價值的大樹採取了集中保護措施。

“城市建設,不僅要改善百姓生存環境,提升城市品位,更要傳承好優秀的文化,實現城市建設與歷史遺蹟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採訪中,相關負責人表示,“樹老彌堅”,城市也是如此。他們將在努力打造綠色智慧示範區的同時,讓百姓依然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