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剩餘價值的三個規律

資本論 跳槽那些事兒 歷史 讀書廣記 2019-04-17

剩餘價值是一個與利潤、地租、利息等不同的經濟學概念,它是指超出必要勞動時間之外的無償勞動

資本家佔有這些無償勞動,並把它們轉化為資本,進行再生產。僱傭勞動者每天都在為資本家生產剩餘價值,把它們送入產品後備倉裡。如果市場景氣,產品就通過銷售獲得收益,剩餘價值得到變現,並以利潤、地租、利息等形式在資本家、房東、放貸人之間進行分配——由他們來瓜分剩餘價值。如果市場不景氣,產品後備倉裡堆放的產品越來越多,再生產出現斷裂,就會引發經濟危機——這是資本主義生產的方式。

《資本論》:剩餘價值的三個規律

剩餘價值與利潤不是一回事

什麼是剩餘價值率?

我們都知道,每個僱傭勞動者的工作日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必要勞動時間,另一部分是剩餘勞動時間。假定勞動者每天只需勞動4小時,即可生產出與自己的工資等價的產品,那麼這4小時就是必要勞動時間。但資本家不滿足於這種“等價交換”,他一定會要求勞動者的勞動時間大於4小時,以便為他生產剩餘價值。假如規定下班打卡時間為8小時,那麼超出必要勞動時間的4小時就是剩餘勞動時間,也代表剩餘價值。

我們只要把剩餘勞動和必要勞動進行對比,就可以知道勞動力相對受到剝削的程度,採用的數學方法就是用剩餘勞動比上必要勞動,這樣就可以得出一個剩餘價值率

《資本論》:剩餘價值的三個規律

剩餘價值率公式

因為必要勞動與工資等價,而工資屬於可變資本,所以必要勞動=可變資本。因此剩餘價值率的公式還可以寫作:m'=m/v,此時的v為可變資本。

馬克思說:“剩餘價值率是勞動力受資本剝削的程度或工人受資本家剝削的程度的準確表現。”

假定必要勞動時間是4小時,法定工作日是8小時,剩餘勞動時間是4小時,那麼剩餘價值率就是100%。而在996工作制度下,剩餘價值率會超過100%,甚至高達120%以上。

工作日的界限在哪裡?

毫無疑問,對於我們的例子來說,工作日的最低界限就是4小時,低於這個時長,資本家就不會僱傭勞動者,不然他會虧本。但工作日的最高上限卻也不一定是8小時,工作日的上限取決於兩點:第一是勞動力的身體界限;第二是社會界限。

在資本家的眼中,他自己只是人格化的資本,資本只有一種本能,就是增值自身。而要實現自身的增值,它就得像吸血鬼一樣不斷地吮吸勞動。對於資本來說,夜間停產、放假停產、甚至每一秒停產都是一種巨大的損失。所以約翰·肯寧安在《論手工業和商業》中說:“每天損失一個勞動小時,會給一個商業國家造成莫大的損害。”——彷彿資本家的利益與國家利益高度吻合。

對於不斷延長的工作日,勞動者不得不提出抗議:

“你無限延長工作日,就能在一天內使用掉我三天還恢復不過來的勞動力的量。你在勞動上這樣賺得的,正是我在勞動實體上損失的。使用我的勞動和劫掠我的勞動力完全是兩回事。”

“你使用三天的勞動力,只付給我一天勞動力的代價。這是違反我們的契約和商品交換規律的。因此,我要求正常長度的工作日,我這樣要求,並不是向你求情,因為在金錢問題上沒有溫情可言。”

——《資本論·第八章·工作日》

資本家要堅持他作為買者的權利,他儘量延長工作日;勞動者也堅持他作為賣者的權利,要求把工作日限制在一定的正常量內。“在平等的權利之間,力量就起決定性作用。”因此,在資本主義生產的歷史上,就出現了爭取正常工作日的漫長鬥爭,最後才得出8小時工作制的成果。

《資本論》:剩餘價值的三個規律

爭取八小時工作制的鬥爭

剩餘價值的第一個規律:加班與裁員的關係

根據公式m'=m/v,剩餘價值率m'=一個勞動者每天平均提供的剩餘價值m/用來購買一個勞動者每天所預付的可變資本v。

這個公式意味著,加班越多,工資越少,剝削程度就越大。如果延長加班時間m,實行996而不同時提升工資v的話,那對於老闆來說確實是“修來的福報”,但對於勞動者來說卻是噩夢。

如果我們用M來表示一個公司每天生產的總剩餘價值量,k表示平均一個勞動力的價值,m'表示一個勞動力受剝削的程度,n表示所僱傭的勞動者數量,那麼M=k×m'×n

這個公式表明,在勞動力價值不變的情況下,如果公司要想要減少僱傭人員,以便降低可變資本,節省開支,那麼它只要加大對員工的剝削力度,即可保持總剩餘價值量不至於因人員減少而降低。裁員必然會導致加班的增多。反過來,如果資本家要放棄996工作制,降低剝削力度,那麼他必須擴招工作人員,或者降低總剩餘價值量、降低利潤目標。

這是第一個規律,它表明在勞動力價值和總剩餘價值不變的情況下,加班與裁員之間的關係。裁員會導致加班,加班為裁員做準備——不肯加班,你就是被裁員的候選對象,而裁員之後,又是無休止的加班。

《資本論》:剩餘價值的三個規律

《資本論》

剩餘價值的第二個規律:剝削的上限在哪?

靠提高剝削率或延長工作日來補償僱傭人數有一個不可超越的界限。任何勞動者,他每天的勞動時間總是小於24小時。所以,平均工作日的絕對界限就是僱傭人數減少可以由剝削率的提高來補償的絕對界限。

也就是說,要想維持總剩餘價值量不變,那麼究竟要裁多少人,得根據能夠剝削的力度來決定。剝削的最高力度就是讓一個員工一天上班24小時,可是勞動者總是需要休息,需要滿足吃飯、方便、梳洗、睡眠等純粹生理需求,這是工作日的身體界限。此外,勞動者還有文化娛樂、照顧家庭、社交學習等精神需求和社會需求,這工作日的社會界限

資本家無法剝奪生理需求,無法打破身體界限,但他可以壓制員工的精神需求和社會需求,挑戰社會界限。也就是用996來剝奪員工的其它非生理活動的時間,以使剝削度靠近上限,儘量少的支出可變資本,少僱傭人。

這是第二個規律,它表明留給勞動者的自由時間總是被擠壓得越來越少。

《資本論》:剩餘價值的三個規律

周扒皮半夜學雞叫來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

剩餘價值的第三個規律:擴招員工的原因

在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裁員是必要的,但並不是任何資本家都渴望裁員。相反,在市場很好的時候,他們趨向於擴招。

假定勞動力價值和剝削程度不變,那麼招聘的勞動者越多,剩餘價值總量也就會越大,公司傾向於擴大規模,通過剝削更多人來實現增值——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可變資本與所生產的剩餘價值量成正比。

在一個社會中,假如一個老闆只僱傭兩個人,那麼他的生產的目的只是維持生活,不是增加財富。為了使它的生活比普通勞動者好一倍,他就需要增加可變資本的投入,多僱傭人,多剝削勞動力,提升總剩餘價值量。進而躋身“小業主”或“企業家”的行列——在資本主義社會裡,不存在只僱傭幾個人的大資本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