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杯下午茶的時間和孩子談談生與死

豬豬俠 糕點 美文 天水反邪 2019-01-17


用一杯下午茶的時間和孩子談談生與死


 

用一杯下午茶的時間和孩子談談生與死


“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閒事”……倉央嘉措這句話,讓我最終下定決心,跟五歲的兒子來一個下午茶的約會,我們需要聊聊這個成長的煩惱中迴避不了的正事。

我的孩子是一個典型的巨蟹暖男,名叫都都。微博上還清楚地記錄著,兩三歲的都都有一段時間不好好吃飯,問其原因,他奶聲奶氣地回答:“外婆說好好吃飯就能快快長大。可我不想長大!因為我長大了,爸爸媽媽就老了。我不想爸爸媽媽老!”那時,他覺得“老”,已經是一件足夠可怕的事情。我的心窩裡一熱,緊緊抱著他說,一輩子很長很長,爸爸媽媽會陪著都都慢慢變老。

兩年過去了,對生死的好奇和疑問在娃的心中越來越成為一個問題,那是因為,孩子的奶奶兩年前被查出罹患癌症,已是中晚期。雖然我們什麼都沒說,但是在家和醫院的往返奔波里,敏感的都都覺察到了什麼。

某晚,我陪他看《豬豬俠》的動畫片,片尾豬豬俠的爸爸為救自己的寶貝犧牲了。“豬豬俠的爸爸死了!豬豬俠沒有爸爸了怎麼辦啊?”從小聲啜泣到嚎啕大哭,都都情緒失控,那是他第一次用到比老更精準的“死”這個字眼。

是呵,“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本是人類的終極命題,而我們這輩80後父母們在成長中接受到的生命教育、死亡教育是非常有限甚至為零的,以至於跟孩子從何聊起呢?

用一杯下午茶的時間和孩子談談生與死


母子倆點了各自的飲料和點心,有都都愛吃的巧克力蛋糕,有我喜歡的瑰蜜奶茶,話題就從他養的蠶寶寶開始。

“都都,蠶寶寶怎麼來的呀?”

“蛾子媽媽生的卵,從卵裡面長出來的。”

“蠶寶寶慢慢長大,然後再變成蛾子,生出新的蠶寶寶,對嗎?”

“是的媽媽,所以就一直都有蠶寶寶咯?”

“對啊寶貝,人也是這樣的。從我們的祖先開始,一代一代到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生育了爸爸和媽媽,然後我們有了你。”

“嗯,我長大了也會當爸爸,當爺爺,當外公,對吧?”

“沒錯,這就是生生不息!”

“生生不息?”

“嗯,生命就是一個過程,會一直這樣代代傳承下去。”

在他思考的時候,我開始遞進問題:“都都,你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但是你沒見過媽媽的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對不對?”

“是的,媽媽。”都都怯生生地問我:“他們……他們是不是死了?”

問題的核心來了。我要如何對一個5歲的孩子講出死亡的真相,且能讓他既明白事理,又減少內心傷害?這是一次冒險,但我決定嘗試。

“嗯,他們把子孫撫養長大,孩子們可以照顧自己了,他們也累了,就放心離開,去另一個世界好好休息了。”

“那他們去哪兒了?是天堂嗎?就是我原來當小天使的地方?”

對一個5歲的孩子而言,沒有想象的童年是可悲的。所以,當初他問自己從哪兒來的時候,我第一次跟他提到天堂。小傢伙愉快地接受了“小天使”的身份,並且可愛地解釋說“你知道我為什麼選你當我的媽媽麼?因為我在天堂看到你經常笑,我想,你在家肯定也是一個愛笑的媽媽,所以我就鑽到了你的肚子裡當你的寶寶。”

用一杯下午茶的時間和孩子談談生與死


雖然,這種勾畫有點“不負責任”、“不夠科學”,但是在幼小的年紀,讓孩子堅信他是帶著美好、帶著愛降臨人間的,今後即使遭遇逆境,他願意去堅守內心善良的本質是我所期許的。

“可是,媽媽,天堂里人很多吧,你要是比我先死去,會一直在那裡等我嗎?”說著,他眼眶紅了,“會不會其他小朋友先選你,我就選不上了?下輩子你就不能做我的媽媽了?”

心裡咯噔一下,我撫摸著他的圓腦袋,提醒他我們母子之間約定的相認手勢(ok),那是我在生活中肯定和鼓勵他時常用的手勢。都都點點頭,“嗯,我會一直記得的。”

“不用害怕,寶貝,一生的時間還很長,我們一家人相親相愛地在一起,這是最重要的。平時媽媽囑咐你注意安全那些話要記在心裡,因為,我們要好好珍惜活著的每一天。”

都都嘴裡吃著巧克力蛋糕,眼睛看著窗外,不知道是在理解,還是在回味。

用一杯下午茶的時間和孩子談談生與死


有人說,生命是幼年的無知,少年的天真,青年的成熟,中年的煉達,老年的深沉;也有人說生命是對父母的尊愛,對伴侶的情愛,對子女的疼愛,對朋友的關愛,對萬物的慈愛。在我的心裡,生命就是一場自我修行和感恩之旅。

“都都,媽媽要謝謝你,讓我不再回避這個問題。在這之前,我也害怕過,而且找不到答案。”

“未知生,焉知死”,中國傳統文化對死亡是葆有敬畏之心的。去向的那個世界或者說精神家園,似乎有著不可言說的奧祕。無論信不信教,人們都渴望瞭解所謂的歸處,但是又本能地拒絕這個設想。從抗拒到接納,從畏懼到從容,接受死亡的必然,本身就是一種勇氣。

正如《超越死亡:恩寵與勇氣》中女主人公崔雅的話“因為不能再忽視死亡,於是我更加用心地活下去。”向死而生,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熊頓君那樣的樂觀開朗,但是,生命的修行重點就在心態,逝者已遠,才讓生者更近,經歷失去,才會懂得珍惜。

孩子的誕生,圓滿了我們的生命,同時教會了我們感激和體諒自己的父母,在溫暖的親情中,盡孝道、享天倫。唯有家長自身擁有健康的、積極的生死態度,孩子才會學著去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即使有一天,需要直面生死訣別,孩子們也會慢慢理解,不可怕,也不用怕,親人去世是應該緬懷的,他們在被紀念、被傳承中獲得另一種永生。

“可是,媽媽,我不要忘了你!”我含淚笑了,寶貝,你的生命以及你的血脈延續,還有我對你滿滿的愛都是我的存在,你肯定不會忘了媽媽。落葉歸塵,醞釀出稚嫩的新芽,海浪退卻,變幻成新的浪花。在此消失,在彼生長,釋然、坦然之後,生死之事,也可以成為一件閒事呢:)

寶貝,我會記得,在你5歲的某個下午,陽光晴好,我們喝了一杯難忘的下午茶。

用一杯下午茶的時間和孩子談談生與死


用一杯下午茶的時間和孩子談談生與死


和孩子談生死TIPS

坦誠但不必完全坦白。引導的方式要符合孩子的年齡階段和性格特點。5歲以內的小寶寶,理解力與接受力有限,可以通俗打比方,講故事,並給出一定想象空間。6歲以上的孩子,可以逐步增加科學常識,讓孩子明白生命的源起,理解死亡是個很正常的生命過程,引導他們利用好時間,實現夢想和價值。

溝通但不要忽視個性。懂事敏感的娃一般心思比較重,家長就不要給孩子太多思想包袱,儘量創造一種輕鬆平和的交流氛圍,化解他們的憂慮,用百分百的親情包裹他們易感的心,在安全感的前提下,引導其關注生命積極陽光的一面。而外向活潑的孩子,不妨解釋的更直白一些,儘管可以活得大大咧咧一點,但要讓他們理解,生命是有終點的,因此要學著惜福感恩,認真過好每一天,活出精彩,活出自我。

溫暖但不要過於童話。有的家長怕傷害孩子,一味將死亡塑造成美麗的童話,其實未必妥當。這樣,孩子容易掉進幻想的世界,而忽略了死亡最本質的殘酷,一方面容易導致孩子缺乏對生命的敬畏之心,甚至走入探索的誤區;另一方面,有一天當他們直面親人的死亡時,會一下子覺得童話破滅難以接受,心理反而容易受到傷害。

用一杯下午茶的時間和孩子談談生與死


用一杯下午茶的時間和孩子談談生與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