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自知天命,與其精神偶像無疑,然其遺詔實質,卻被朱棣顛覆

向敬之

1

明太祖朱皇帝同其精神偶像漢高祖劉皇帝,是中國曆代開國皇帝中的奇葩和異數。

他們起於社會最底層,以衣衫襤褸,以草根英雄,歷經艱難,而易服黃袍加身,登極問鼎。

他們自負天命,自命不凡,但也算知天命,不會為了所謂的長生不老而沉迷煉丹術,做一個癲狂的癮君子、吸毒犯。

他們都是實幹家,也算得上一個清醒者。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打出造反大旗後,泗水亭長劉邦聯合縣城官員蕭何、曹參等,聚眾三千,抗擊暴秦。八年後,即漢五年,打敗了盟主項羽後的劉邦,在諸侯王的簇擁下即皇帝位。又七年,劉邦去世,享年六十二歲。

劉邦病危時,呂后請良醫看病。醫生說病可以治療,孰料劉邦大罵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漢書•高祖紀》)他不但不讓良醫視疾,還送了他五十斤黃金,命他退下。

劉邦一命嗚呼,但他自知天命。

朱元璋自知天命,與其精神偶像無疑,然其遺詔實質,卻被朱棣顛覆

朱元璋

過了一千六百年,他的粉絲、異代布衣朱元璋在位三十年有餘,在臨終前降下最後一道旨意:“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於民。奈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知,好善惡惡,不及遠矣。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明史•太祖本紀三》)

看來,這也是一個不信鬼神、不願求醫、自知天命的主。

畢竟,十六年前,馬皇后的臨終遺言,讓他看到了自己的宿命。

2

洪武十五年(1382)八月,馬皇后睡覺時得病,群臣禱祀上天祈福,朱元璋詔令天下求良醫,並給太醫下死命令要治癒,否則一律陪葬。

馬後對朱元璋說:“死生,命也,禱祀無益。且醫何能活人。使服藥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諸醫乎。”(《明史•馬皇后傳》)

馬後重病未愈,彌留之際請求朱元璋:“願陛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子孫皆賢,臣民得所而已。”

迫於最高壓力和砍頭危險,諸良醫都是無計可施。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朱元璋自知天命,與其精神偶像無疑,然其遺詔實質,卻被朱棣顛覆

馬皇后

朱元璋給馬皇后,親自制定了最為隆重的喪儀,但是到了朱元璋臨終前,他又親自為自己規定的喪事,一律從簡,比十五年前對馬皇后死後規定的文武百官服喪“二十七日而除,仍素服”至百日,至少少了二十四天。

遺詔中,最關鍵的字眼,不是以皇太孫即位,而是命“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

君父死,不許兒子們奔喪,有違人倫孝道,更與朱元璋反覆強調的“以孝治天下”相悖。而朱元璋遺詔天下,一切從簡,不許兒子們回京奔喪,這無疑是一個非常時期的非常安排。

朱元璋在位期間,大清洗曾一起打天下的勳臣悍將,株連甚廣。僅胡惟庸案、藍玉案,連他最敬重的大明首相李善長、他成為聖人的太子恩師宋濂,都在劫難逃。幾近五萬人,死於朱皇帝精心羅織的謀逆大案。威脅皇權的淮西驕兵悍將集團,以及獨樹一幟的浙東智囊團隊,至其死前基本消滅乾淨,只剩下只讀兵書而不會打仗的李景隆之流做徵虜大將軍,為後來大明王朝重文輕武、大將少有的武備鬆弛埋下了禍根。

他曾兩次分封諸皇子為藩王,讓他們擁有重兵,掌管精銳,主管當地軍政,旨在穩固朱明江山。他也想到這些有能力的王爺會不把文弱的侄皇帝放在眼裡,從其駕崩伊始,就排斥在外,卻沒想到很快就有了一場持續四年之久的皇位血戰。

3

朱棣造反成功後,重修《太祖實錄》,稱朱元璋病危之際,還焚香祝天,稱“壽年久近,國祚短長,子孫賢否,惟簡在帝心,為生民福。即遣中使持符,召今上還京。至淮安,用事者矯詔。還,上不之知也。疾亟,問左右曰:第四子來未?”(《明太祖實錄》卷二百五十七,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乙酉)

朱元璋自知天命,與其精神偶像無疑,然其遺詔實質,卻被朱棣顛覆

朱棣

這與《明史》太祖本紀所載遺詔“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明顯有出入。朱元璋特招皇四子朱棣一人,貌似有臨終易儲之意。難道朱元璋是想在已培養皇太孫多年、已昭告天下指定繼承者的情勢下,再推出朱棣,挑動天下紛爭、皇家內訌。

朱棣有意再造天命,借太祖臨終相見自己一人,預示自己得位的名正言順。

他也在解釋,朱允炆有悖倫常,阻止他們父子最後一面,是太祖所託非人。

誰是誰非,繫於帝制時代的主宰者一張嘴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