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古撫今龍之壁

本文轉自公號:大同文傳

龍 之 壁

孫權

追古撫今龍之壁

  • 歷史紛繁,朝代更迭。

每一個朝代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有一個情節跌宕、口碑載道的開始,往往也都有一個悽楚悲愴、巢焚原燎的結束。就像朱元璋給了明王朝一個傳奇的開始,朱由檢吊死煤山讓明王朝有了一個悽慘的結束一樣。

因為大同城內有一處與明王朝息息相關的代王府,而讓這座城對一個朝代的記憶分外深刻,並將這個王朝的過往真切地映射在了已佇立六百多年的九龍壁之上了。

元朝末年,朱元璋率領農民起義軍在逐漸穩定了南方的局勢後,開始揮師北伐。公元1368年,節節勝利的朱元璋在應天建國稱帝,定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勢如破竹的大明很快推翻了元朝的統治,統一了中國。

洪武后期,屬於朱家的江山已經穩固,但帝位繼承人的不如意,讓垂暮之年的朱元璋內心多了焦慮和猜忌,於是大批的開國功臣被誅殺,以防這些人在自己死後威脅皇權。當然,開國功臣被殺的背後也有著朱元璋要倚重自己眾多皇子的治國謀略。

就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之下,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被封為代王的朱元璋第十三個兒子朱桂就藩大同,之後,便在大同開始了府邸的營造。歷時五載,一處規模龐大、富麗奢華的王府出現在了塞上的軍事重鎮中,當然,應時而生的還有與王府隔著和陽街對望的九龍壁。

追古撫今龍之壁

一座琉璃照壁,雖附屬於王府,但其光彩絲毫不遜於王府本身。五色的琉璃光散發著皇室的榮光,張牙舞爪、雙目圓睜、呼之欲出的九條巨龍昭示著皇族的威嚴。

太陽升起,陽光越過東城牆照在了九龍壁之上,九龍壁東側琉璃鑲嵌的旭日東昇圖案,反射出刺人眼目的光芒。開始如日中天的王朝,讓朱家的王公貴族更加志得意滿、睥睨一切。天下是朱家的,這座城自然就是朱桂的。相傳,大同城中正府巷、廣府角、東十府巷、西十府巷、南十府巷、北十府巷等街巷所在地,是朱桂專為皇族王兄來遊玩造訪,另行闢址興建的豪華府第,而翠花宮是朱桂為其寵妾崔翠花建造的宮室,後幃角為其姐崔翠屏的居住之所。從這些豪華府第的興建到消失,再到獨留一處略顯空蕩的街巷名,九龍壁看得最為真切。在諸多的街巷名稱中有一個頗為獨特——稍竹巷。這一位於九龍壁東側不遠處的小巷所在地傳為當年代王府的花園,因園內成片的竹林梢頭探出牆頭而得名。地處塞上氣候寒冷乾燥的大同城,竟然會有成片的竹林生長?難免讓人猜測這是後人的臆想,但這種臆想也恰恰展示或烘托了皇族王府生活的奢靡。

帝王的治國之道讓一位皇子和大同城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朱桂一直在大同生活了50多年,但“性暴”的朱桂似乎沒有留下什麼賢良方正的名聲,關於他橫行霸道、作威作福的故事倒是不少。大明王朝算是一個長命的朝代,歷經276年的統治,讓朱家的皇族延續著至高無上的尊榮,朱桂和他的子孫在大同城傳承了十餘世代王。

追古撫今龍之壁

公元1644年,大明王朝進入了崇禎十七年。這一年註定是一個朝遷市變的年份,八方風雨的殺氣,最終讓大明王朝轟然崩塌,留下了一段“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唏噓。

作為拱衛京師、北方鎖鑰的大同也在這個動盪之秋出現了同樣慘烈的命運,李自成大軍進入大同城,最後一代代王落了一個“殺代府宗室殆盡”的結局,財產被悉數沒收。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上,代王府的消失也有了幾個說法,一為起義軍放火燒燬,另一為起義軍在王府安營休整起鍋造飯時不慎引發大火,再一為清攝政王多爾袞下令屠城時燒燬了代王府。但是所有說法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代王府毀於大火。

熊熊燃起的大火照紅了九龍壁,升騰而起的濃煙籠罩了整個大同城,隔著和陽街的九龍壁靜靜佇立,默默地注視著眼前的火海,忍受著撲面而來的炙烤。大火之後,王府成了一堆瓦礫,空氣彷彿凝固了一般,大火燃起的灰燼落滿了九龍壁。面對突然出現的空曠,龍壁顯得突兀而高大。城死一般地寂靜,只有偶爾掠過的一絲微風讓龍壁上的灰塵產生一陣捲動。

夕陽西下,落日的餘暉灑在了九龍壁西側琉璃鑲嵌的明月當空圖案上,給大同城平添了一絲感傷。

……

失卻了皇室的強大背景,九龍壁上的琉璃光澤也變得柔和了,變得能夠讓常人接近了。漸漸地,這座鑲嵌著九條琉璃龍的照壁,成了人們眼中的單體而出現,大同城的居民將原本屬於王府附屬的龍壁,作為主體來供奉,經歷了世事蒼茫的龍壁也開始和平民們的生活融為一體了,大家敬奉著龍壁,龍壁也在人們的意念中帶來了四季的風調雨順。

正所謂王城姓氏改寫,又添史書幾頁。經歷了過往的榮耀繁華,目睹了世間滄桑鉅變,靜靜佇立的九龍壁成為了一部記錄了一個朝代皇族歷史的書籍,供人追古撫今。

追古撫今龍之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