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重八——龍爪上的泥土

古今中外的帝王在登上帝位之後,往往會授意臣子為自己的降生編織一個神奇的傳說,以期為自己的統治提供一個合法的認可。有生來就是仙人之子轉世於凡間,或是出生之時紫氣東來等等。但若論真實情況,大明帝國開朝皇帝的出生大概是最為草率的了。

朱重八——龍爪上的泥土

元朝末年,元帝國的混亂腐朽已經使朱五四對生育不感興趣了。四十七歲的朱五四和四十二歲的陳二孃已經被生活折磨的如同六十多歲的老人,二人此時已經有了三男二女。然而擦槍走火不小心還是懷上了。

朱五四夫婦早已習慣了聽天由命,然而這個破敗的朱家還是對即將出生的孩子太過侷促了,一家七口擠在三座破敗的茅草屋中。但朱五四並不擔心,老天爺既然讓這個孩子降生了,就一定有法子讓這個孩子活下來。

雖然肚子裡多了一個孩子,然而這些都不妨礙陳二孃飼養雞豬,插秧除草。

這一天,陳二孃收拾好碗筷,餵養了雞鴨,匆匆邁了步子朝著地裡奔去,這時正是秋播季節,一刻也耽誤不得,走到村東頭二郎廟旁邊,肚子一陣陣的疼,這才想起自己肚子裡還裝著個孩子,沒奈何,一咬牙鑽進了旁邊的二郎廟,剛進廟已經是疼痛難忍,陳二孃靠著牆壁慢慢滑坐在了地上,孩子已是呱呱墜地。

朱重八——龍爪上的泥土

此時這個孩子對整個世界來說並沒有什麼意義,他就像一顆小草,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然而,朱五四面臨著一個更窘迫的問題:孩子剛生下來,還沒有一塊兒裹身的破布,總不能一天到晚光著身子啊!

幸好二哥在外面小河邊撿到了一塊兒破綢子,解了朱家的燃眉之急。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的困難,連名字都不用費心,親兄弟加堂兄弟這麼排下來,這孩子剛好第八,就叫“重八”。

朱重八——龍爪上的泥土

“朱重八”就是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本名。從他的出生就可以看出,他兒時的生活有多麼艱苦。從降生到十七歲以前,朱重八從未離開過農村。在對一個人的精神世界影響至關重要的時間裡,朱重八的眼界都被限制在了農村。所以終其一生,這位開國皇帝的一舉一動都帶著深刻的農民思維模式。

雖然取得天下靠的是武力、冒險精神。但一旦打下了江山,朱元璋立刻就恢復了他農民的本性——保守。大元帝國是一個開放性的世界帝國,而朱元璋卻對外面的世界並不感興趣,他不但禁絕了給中國帶來巨大財富的海外貿易,甚至禁止漁民下海捕魚,把海島漁民全部遷往內地,“以三日為限,後者死”。

除此之外,他還告誡後代,把周圍十多個鄰國列為不爭之國,認為“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時令。”雖然沒有多少財產,但農民對其財產的保護卻不遺餘力。繼秦始皇之後,朱元璋又一次花費巨大人力、物力重修長城,所以現在我們看到的長城基本都是明朝遺物。

“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農村這樣一個靠血緣關係,宗族聯繫起來的小集體無疑對親族關係十分看重。朱元璋也不例外,朱元璋對所有人都抱著強烈的猜忌之心,唯獨對自己的血親卻毫無保留的信任。

之前發生的藩王之亂,並不能讓朱元璋有絲毫猜疑,仍然將自己皇帝的權利分給了自己的幾個親兒子,封為親王,擁有雄厚的兵力,以防止權利落入外姓之手。大臣們對此紛紛提出弊端,朱元璋確認為他們是在挑撥離間,將諫言的大臣處死,最終釀成了靖難之亂。

朱重八——龍爪上的泥土

他是歷史上最痛恨貪官的帝王,在他的朝代,官俸可稱得上是歷代最低,而又規定了歷史上最厚的皇族俸祿。他對任何人都刻薄寡恩,卻對自己的親人奉之唯恐不厚。

朱元璋同每個農民一樣都有著深厚的鄉土情結。登基之後,他覺得那裡住著都不如自己的小村舒服,因此不顧大臣的勸阻,決議將都城遷往自己的故鄉——安徽鳳陽東鄉趙府村。

然而大臣卻並沒有錯,鳳陽本是貧瘠之地,四面無險可守,絕非建都之地。然而朱元璋卻將此地定為中都。農民在任何地方都會省吃儉用,唯獨在蓋房子這件事上傾其所有,唯恐用料不精。

朱元璋也不例外,歷來輕徭薄賦的他在建造都城這件事上也是不惜勞民傷財,徵召數十萬軍人和工匠,用料唯恐不精,用錢唯恐不多,甚至整條大街都要用白玉石鋪成。由於催功過緊,勞役又太重、工匠們都十分憤怒,紛紛在皇宮建築下埋下木人,用“壓勝法”表示憤怒。朱元璋得知後,勃然大怒。要知道“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朱元璋不分青紅皁白,將幾萬工匠一律殺掉。因此朱元璋衣錦還鄉的計劃也不得不落空。

要不然,那個淮河南岸的貧瘠小村將成為大明帝國最雄偉的都城。

朱重八——龍爪上的泥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