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為什麼說“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丁亥,小明王韓林兒去世,龍鳳年號不能用了,但朱元璋更不能使用至正年號。因為在龍鳳十年(1364年,至正二十四),小明王進爵朱元璋為吳王,故改稱此年為吳元年。

毛主席為什麼說“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小明王韓林兒劇照

元朝的統治腐朽,宮廷內部矛盾日益深化和激化,皇后奇氏和皇子愛猷識理達臘想讓元順帝內禪,造成宮廷政變和軍事將領的內鬥互相作用,統治階層內部爭來打去,像熱窯一樣。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朱元璋看清了形勢,趁此機會擴大地盤,壯大實力,並確定了南征北伐的大計。

朱元璋在吳元年,即至正二十七年(1367)六月方始攻破平江,擊敗張士誠,此後馬上轉入對浙江、福建地區的方國珍與陳友定的作戰。同時朱元璋也已經做好了北伐的打算。

毛主席為什麼說“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在至正二十七年(1367)十月對徐達說:“自從元朝失德,戰事四起,生靈塗炭。我與諸位揭竿而起,一開始不過是為了在這亂世之中保全自己而已,同時也希望能夠找到一個能夠安定天下的明君。沒想到後來會大難不死,並且被諸位所推舉,成了一方領袖。於是率軍渡江,與天下英雄相角逐,先平陳友諒,後滅張士誠,下面將依次攻克福建、兩廣等地。雖然我們已經完全佔領江浙地區,但仍然不敢遺忘中原飽受苦難的人民。山東地區雖有王宣等義軍,卻都是強盜出身,仍然侵擾百姓。河南地區則是王保保,名義上受元朝轄制,實則專橫跋扈,濫發爵位,自專賦稅,人心不附。陝西地區有李思齊、張思道,彼此猜忌,勢不兩立,且與王保保之間矛盾重重。由此可見,天之將亡元朝,機會正在此時!

毛主席為什麼說“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徐達

從時局發展的情況來看,朱元璋的判斷非常正確。此時北方几個軍閥之間關係不和,元朝的中央政府又無兵可派,順帝本人對形勢發展持悲觀態度,已經萌生退意。就是這樣稍縱即逝的機會,被朱元璋以非常敏銳的戰略嗅覺緊緊抓住。

毛主席為什麼說“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朱元璋根據自己做出的獨特形勢判斷,認為北伐與平定南方必須同時進行。他對徐達做了如下的戰術安排:“先攻取山東地區,撤去大都的屏障;再進攻河南,只要擊敗王保保,就是斷去元廷的一條臂膀。對於李思齊和張思道,沒必要傾力進攻,只要拿下潼關,把他們壓制在關內,天下的形勢就盡在我方的掌握之中了。然後進軍大都、上都,他們軍事力量分散,又沒有險要關口可以據守,唯有逃走一途。屆時大都可以不戰而克,再率領大軍西進,雲中、太原以及關隴等地肯定會望風而降。”

毛主席為什麼說“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於是,就在至正二十七年(1367)十月二十一日,朱元璋命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領25萬大軍渡過淮河,直驅黃河流域,開始山東攻略戰。又在十月二十三日發佈由宋濂起草的《北伐檄文》,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口號,一場浩浩蕩蕩的恢復中原之戰就此展開,元朝的催命符到了。

毛主席為什麼說“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宋濂

《北伐檄文》取得了優異的宣傳效果,北伐軍所到之處,河南、山東各個州縣紛紛降附,濟南、益都、汴梁、洛陽等不戰而降。一些蒙古、色目人也望風歸附,王保保的舅舅老保和外祖父樑王阿魯溫都投降了北伐軍。

下一篇談元朝將領的內亂。

相關推薦

推薦中...